APP下载

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现状及管护对策

2023-05-25陈家枝

园艺与种苗 2023年4期
关键词:贺州市石山速生

陈家枝

(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贺州 542803)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以林木资源为主,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一般可细分为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国家规划宜林地等。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北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各地森林资源稀少,西南各地则相对丰富,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等地[1]。该文以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调查结果为基础进行研究,了解管护工作的现状、不足以及对策,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帮助。

1 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概况

1.1 资源种类和总量

结合2020 年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调查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贺州市八步区森林总量较大,种类分布上比较均衡,以松木、杉木、速生桉、阔叶木为主,另有少量竹林和经济乔木、灌木,其中灌木可分为经济灌木、石山灌木和土山灌木等3 个小类,经济灌木的总量较大。

表1 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种类和总量

1.2 结构特点

对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的结构情况进行分析,其天然林占比较小,总量为56 794 hm2,占25%左右,人工林的比例较大,总量168 203 hm2,达到75%左右。该区公益林的总面积为65 678 hm2,国家级公益林比重较大,总量38 867 hm2,其余为自治区级公益林[4]。从表2 可以看出,松木、杉木是乔木林中蓄积量最大的2 类林木,其次为阔叶木和速生桉,经济乔木比重较低。此外,贺州市八步区乔木每年生长总量在200 万m3以上,这是由于区域内速生桉的比例较高,每年生长超过100 万m3,提升了乔木的生长总量和速率。

表2 乔木林中各类林木蓄积量 m3/hm2

1.3 优势与不足

对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可看出本区工作的积极之处包括2 个方面:一是林木资源总量快速增长;二是保护工作稳定且持续开展,为进一步优化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源增长方面,以年为单位统计见表3。

表3 贺州市八步区乔木资源的年增长情况 万m3

得益于速生桉的快速生长,贺州市八步区乔木资源的年增长情况良好。管理方面,以速生桉为例,该林木的经济价值比较突出,是本区重点管理的乔木资源之一。速生桉原产于澳大利亚,其主要特点在于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病虫害少且用途广泛,一般5 年即可采伐,经济回报率超过20%/年。贺州市八步区及其周边地区,早年存在植被快速减少、自然环境和物种丰富性恶化等问题,为快速改善植被条件、保证经济回报,当地引入速生桉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种植,很快改善了区域植被、绿化情况,且速生桉可用于胶合板材、高级铜板纸或复印纸的制作,经济回报得到保障[5]。

2 森林资源管护的必要性

2.1 保证资源合理利用

贺州市距离广东、湖南地理位置均较近,在交通、物资转运、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包括其森林资源在内。广东是我国工业大省、珠三角工业中心,对森林资源及其半成品(各类林木)的需求量极大,其中大约61%的原料来自广西各地[6]。对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进行管护,了解区域内森林资源情况,有针对性地予以管理,一方面可保证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健康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借助速生桉等能够快速成材的林木创造经济效益,面向广东以及本省、本市组织商业活动,在不影响区域环境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服务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

2.2 保护区域自然环境

广西贺州早年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出现了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诱发了一系列恶果,包括山体滑坡、山洪暴发等,客观上使当地管理部门以及各界加强了环保意识,积极保护森林资源,有助于提升区域内自然环境保护工作[7]。在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视角下,贺州市八步区有组织地进行速生林管理,将速生桉集中种植于少数区域,以避免此类树木的特殊生长习性破坏其他植被。从结果上看,速生桉管理收效较为良好,大量提供木材作为工业原料的同时,也保证了区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

2.3 契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森林资源的作用多样,包括保持水土、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温等,积极予以管理,可发挥森林的基本作用,同时使其在经济和社会层面的作用得到综合发挥,进而契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8]。如自然林和人工林的管护,自然林常规通过封山等形式予以保护,可避免其遭受破坏,人工林则进行开发性管理,使其水土保持、气候调节以及经济价值得到共同发挥,满足来自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履行需要。

2.4 减少可能的经济损失

森林除了创造直接、间接经济效益之外,还能避免非必要的经济损失。包括贺州市在内,我国多个地区曾出现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直接带来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山洪等问题,如2000—2010 年广西等地共发生各等级山体滑坡事故113 起,经济损失超过4 500 万元,2010—2020 年山体滑坡发生数减少到66 起,经济损失降低至2 860 万元,不论事故发生率还是经济损失都得到控制。进一步分析发现,2000—2010 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平均值为53.1%,2010—2020 年则提升至58.6%[9]。森林覆盖率与山体滑坡发生数、经济损失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进一步证明了森林资源对自然灾害的积极控制作用,以及管护森林资源、减少经济损失的必要性。

3 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与不足

3.1 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

3.1.1 主要组织。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主要依赖当地林业部门,另有一些民间团体和个人也发挥辅助作用。对天然林、人工林两类资源的管理进行分析,可发现自然林的管护基本依赖林业部门进行,2020—2021年贺州市八步区共组织自然林林业资源调查、树木栽种、病虫害防治、低温防治等管护活动74 次,其中林业部门参与43 次,占比58.1%,完全由林业部门组织的管护活动40次,占比为54.8%;完全由民间组织(含自然人和企业)自行组织的管护活动34 次,占比45.2%,民间组织参与31次,占比41.9%。人工林的管护相较天然林更依赖民间组织,2020—2021 年贺州市八步区共组织人工林林业资源调查、树木栽种、病虫害防治、低温防治等管护活动264次,其中林业部门参与69 次,占比26.1%,完全由林业部门组织的管护活动48 次,占比为18.2%;完全由民间组织(含自然人和企业)自行组织的管护活动216 次,占比81.8%,民间组织参与195 次,占比73.9%[10]。由于天然林管护工作难度大、范围广、投资也较多,管护工作虽然频次低,但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多,因此民间组织主要发挥辅助作用,主要工作依然依靠林业部门。

3.1.2 工作方法。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主要方法包括常规管护、技术管护两大类。常规管护即巡山、防火、控制病虫害等,这些方法模式成熟、简便易行,是包括贺州市八步区在内各地管护森林资源的基本方法。此外,由于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丰富,技术管护得到了更多关注。如以遥感技术、航拍技术进行林业资源覆盖情况分析,以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递,以通信技术支持远程信息交互等,这些技术方法主要发挥规划、执行等方面的作用。如在分析森林及其周边区域湿度、预防火灾时,需要借助互联网、传感器等现代技术,持续对空气中的湿度情况、风力情况等进行收集,以了解各区域是否存在火灾隐患等。由于传感器和互联网均可自动化作业,与常规的人工数据收集模式相比,数据更全面且效率更高,便于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了解相关信息组织管护工作,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其他技术手段的作用与此不同,但均强调服务森林资源管护活动。

3.2 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管护的不足

3.2.1 后备资源匮乏。贺州市八步区推行的各类政策及其执行效果均比较良好,但由于大量乔木林以速生桉为核心,或只有速生桉林木,客观带来了后备资源匮乏的问题。八步区各类森林资源中,速生桉面积5.3 万hm2,占比22.1%,其活力木蓄积量则为36.2 万m3,占比18.1%,均在1/5 左右,而在增长量方面,八步区每年森林资源增长量为200 万m3,其中速生桉增长量为105.9 万m3,占比超过50%,表明八步区的森林资源虽然丰富,但速生桉所占比重较大,这类林木的经济价值比较突出,但在其他方面的作用不大,且速生桉消耗地力和水分,可能导致广西山区用水困难。如何寻求经济和生态之间的平衡,直接关系到当地森林资源管护质量、成果,因此应给予关注。

3.2.2 乔木林混交比例较低。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比例已经趋向合理,速生桉面积5.3 万hm2,占比22.1%;杉木面积5.5 万hm2,占比22.9%;松木面积4.6 万hm2,占比19.2%;阔叶林面积7.1 万hm2,占比29.6%;经济乔木面积0.08 万hm2,占比0.3%。乔木类别比较丰富,比例分布均衡,但进一步分析又可发现,各类乔木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集中特点,即很多乔木森林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在人工干预下后天形成的。阔叶木的分布相对合理、均匀,其他乔木中,除速生桉外,80%左右的经济乔木完全集中于八步区各林场中,20%~25%的杉木和松木,也是在人工干预下成林。此模式下,带来两方面的危害:一是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如速生桉过量消耗地下水和养分,导致地下水水位降低,地下微生物群落生存态势恶化,会持续影响物种丰富性;二是导致林区生存能力下降,如不能在速生桉林中生存的物种(包括害虫),可能侵害其他林木,相同林木对同一类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往往相似、均比较弱,单一林区可能在病虫害的侵袭下大量死亡,或出现树势快速、集中恶化的情况。

3.2.3 非林地资源可控性不强。目前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并不均衡,部分地区森林覆盖情况尚可,但乔木偏少,或以速生桉为核心乔木,其他乔木不多,以低矮的灌木、竹林等为主,这一类区域的森林,被称为非林地森林资源,其特点在于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大,存在可控性不高的问题。如在上文所述的水土保持、自然灾害防护方面,高大乔木以及被灌木覆盖的区域,能够相对有效地预防自然灾害,减少山体滑坡、山洪破坏的可能,也有助于水土保持。但非林地森林资源很难发挥类似作用,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不强。另一方面,零散分布的非林地森林资源,也面临更高的管理难度,如不法分子可能盗伐林木,而在管理人员日益偏少的情况下,林业部门也不能对零散分布的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进一步加大了各类非林地森林资源的管控难度。

3.2.4 存在逆向演替隐患。公益林也称生态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贺州市八步区生态公益林数量较多,总面积为65 678 hm2,国家级公益林比重较大,总面积为38 867 hm2,其余为自治区级公益林。上述两类公益林的共同特点在于,主要位于石山区域,以各类低矮的灌木为主,存在管护上的特殊性,抗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很弱,极有可能出现逆向演替。从分布区域上看,公益林主要位于当地各处石山,石山的水土保持情况明显弱于地区土体,也弱于土山,导致高大乔木难以生长,因此多以灌木和草皮为中心建设公益林。如果当地出现强降水,石山植被自我保护的能力往往有限。另一方面,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影响下,石山外露部分也容易出现风蚀老化,整体强度下降,在植物根系的影响和破坏下,可能出现崩坏、开裂等严重问题。

4 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管护对策

4.1 重视后备资源储备

结合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管护情况及问题,建议当地重视后备资源储备管理,可行方法为适当减少或停止速生林(主要是速生桉)种植规划,加强对天然林的人工干预。速生林经济具有一定的“快餐经济”特点,难以持续从生态角度为八步区森林资源管护活动提供帮助。未来工作中可明确该类林区的管理规划,设定工作目标,如面积目标,可设定管控目标为未来5 年不再增加速生桉种植面积,将其总面积控制在5.3 万hm2或以下,其在森林资源中的面积占比,应在未来5 年内维持在20%~22%。实际工作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维持速生林积极作用的同时,避免硬性管控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天然林的人工干预,重点在于了解各天然林的建设情况、生长现状,对一些依然可继续种植、增长的林区进行人工干预,栽种适宜品类的乔木、灌木等,使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使人工栽种的树木逐步与自然林融为一个整体,进而提升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同时进一步改善森林中树木的结构、比例,使多年生的高大乔木比例得以增加,提高区域后备森林资源的储备水平。

4.2 优化乔木林混交比例

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可尝试对乔木林混交情况进行改善。具体工作可分为3 个步骤:一是信息采集和分析;二是乔木资源分配管理;三是跟踪和改善。各地林场、林业管理站等可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如遥感和航拍等,了解各区域的森林资源分布态势,并生成三维图或二维图,注明本林场或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乔木林的结构,生成进一步的优化计划,如针叶林透光性较好,可考虑种植其他乔木,包括杉木等。其他林区的混交管理原则与此相同,以客观的信息为依据,确定混交管理计划。乔木资源的分配管理,除考虑其生态需要之外,还应考虑经济效益。八步区森林资源对经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需要在分配乔木资源时,考虑经济方面的影响。如高大乔木的运输、管理困难,不宜尝试在深山进行种植,可在林区边缘等处进行,优化林区不同乔木混交比例的同时,控制管护成本,同时确保经济效益不受显著影响。

完成上述工作后,还应组织人员对已经建成的混交林进行管护跟踪,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常规防火、巡山管理,实时了解混交林的生产情况、出现问题,以及病虫害隐患等,记录后及时预防。

4.3 强调非林地森林资源的控制

非林地森林资源的控制难度较大,不利于八步区森林资源的总体管护,可在工作中采用2 项措施进行应对:一是增加管护人员的数量,保证管护工作的覆盖效果;二是对一些较小的林场、林区进行规划,使其连为一个整体,以便进行全面管护。管护人员的数量不必作出硬性规定,各地可对本区域内的管护工作需求进行分析,了解本区域的非林地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尤其是具有管理价值、生态价值且面临盗伐风险的资源,对其进行调查记录并汇总,确定本区域所需要的管护人员总数,上报至林业管理部门。林业管理部门对各地报告进行核对,核准无误后组织人员工作,招聘与实际数量相匹配的工作人员,分配到各区域负责非林地森林资源的管护。一些面积较小的林场、林区,管护方面的难度不大,但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和人力,增加了管理复杂性,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未来工作中可由林业管理部门进行规划,设法将较小的林场、林区划入一个管理区域内,集中安排管理人员进行各项管护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栽种乔木等方式,将较小的林场和林区在空间上得到连接,成为一个大林区、大林场,再由管理部门安排工作人员负责管护活动,避免资源反复投入、浪费的问题,也提升了非林地森林资源的控制、管护效果。

4.4 控制逆向演替问题

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逆向演替的问题主要是指分布在石山各处公益林的逆向演替,未来工作中应通过2种方式尝试控制:一是重视多类植物的运用;二是加强信息调查和跟踪。石山区域难以栽种高大乔木,但其周边土质各有不同,一些石山周围的土壤肥力和水分条件尚可,这一部分区域可栽种乔木和灌木,以辅助石山区域的水土保持等工作,降低逆向演替隐患。在此基础上,石山区域也可应用草皮进行防护加固,可在石山区域播撒草籽,在避免严重破坏其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利用草本植物的辅助作用,减少自然因素对石山区域造成的风蚀等破坏。所有石山以及公益林的管护,均应借助现代化工作技术持续进行,如石山周围土体强度、地下水水位等,可借助传感器以及其他智能化设备实时进行收集,再由管理人员进行汇总,分析当地出现逆向演替的可能。假定信息显示某地持续干旱、降水量稀少、公益林灌木的树势严重弱化,应及时上报信息,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使当地水土条件得到改善,维持公益林的积极作用,减少或消除逆向演替的隐患。

5 小结

建议在未来工作中强调问题的针对性处理,重视后备资源储备,在此基础上重视优化乔木林混交比例,并强调非林地森林资源的控制,还应控制逆向演替问题,在常规对八步区森林资源进行管护的同时,实现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为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保障,真正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猜你喜欢

贺州市石山速生
基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
长征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恋上云石山
我家就在云石山
民间节庆与社区秩序建构——基于贺州市浮山歌节的考察
爬三分石山
石山界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杨树速生丰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