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葡萄产业成就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2023-05-25郑婷魏灵珠周慧芬向江程建徽吴江
郑婷,魏灵珠,周慧芬,向江,程建徽,吴江*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2.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1103)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有限,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由于浙江境内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层状的地貌及立体式的气候条件,植物资源丰富,被称为“东南植物宝库”。浙江省果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象山柑桔、方岩红橘、黄岩蜜桔、余姚杨梅、仙居杨梅、兰溪杨梅、武义蜜梨、慈溪蜜梨、秀洲槜李、乌镇青梅、奉化水蜜桃、塘栖枇杷、常山胡柚、慈溪葡萄、温岭葡萄、永康方山柿等,全国闻名。其中,葡萄是浙江省果树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葡萄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浙江省葡萄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
1 浙江葡萄发展概况
1.1 发展历史
浙江葡萄栽培起步较晚,约有700多年的历史。据《嘉泰志》记载,会稽有浆水、玛瑙两种葡萄,虞邑有紫葡萄和水晶葡萄。改革开放以来,‘巨峰’‘藤稔’等一批优质新品种的引进,使浙江葡萄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1世纪以后,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缓解了浙江地区葡萄生长期病害的发生,提高了果实品质,葡萄产业发展迅猛[1]。
1.2 气候条件
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在15~18 ℃,年日照时数为1100~2200 h,年均降水量为1100~2000 mm,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浙江省受海洋和东南亚季风影响,气候资源配置多样。同时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双重影响,气象灾害繁多,是我国受台风、暴雨、干旱、寒潮、大风、冰雹、冻害、龙卷风等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易造成花期冻害、越冬期冻害、成熟期连阴雨或干旱、膨大期暴雨、生长季大风的危害[2]。但是浙江葡萄上山下滩,从业者凭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采用适宜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使葡萄成为浙江十大主导果品之一。
1.3 发展优势
浙江葡萄异军突起,主要源于地域区位的优势、雄厚的农村经济实力、富庶民众的高消费以及对种植质量的高要求[3]。地域区位和气候条件的优势对葡萄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经济水平支撑了葡萄产业的发展,设施葡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葡萄产业的发展对资本的需求更强,浙江省民营经济强,优势产业众多,经济实力雄厚为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生产投入之需[4]。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高消费能力是浙江葡萄生产快速发展的巨大内动力,对高档产品的需求促进了葡萄果品质量的提升[3]。
1.4 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9年的20年间,浙江的葡萄面积增长了4.27倍,产量增长了4.79倍。2019年全省葡萄面积达32.8 hm2,产量达76.95万吨(图1)。浙江省各市均有葡萄种植,主要集中在金华、嘉兴、宁波、台州、湖州和绍兴6市(图2),万亩以上的市、区、县有17个,分别是浦江、慈溪、温岭、长兴、余姚、鄞州、玉环、金东、永康、诸暨、义乌、上虞、南湖、海盐、秀洲、桐乡、海宁,总面积3.05万 hm2,占浙江葡萄面积的93.5%,其中,浦江、慈溪、温岭均突破4000 hm2。形成了杭州湾南北岸、浙东南沿海、浙中丘陵等三大主要葡萄产区[5]。
图1 全国和浙江省近20年面积(千公顷)和产量(万吨)Figure 1 Area (thousand hectares) and yield (ten thousand tons) of China and Zhejiang in recent 20 years
图2 近20年浙江省各市葡萄年产量Figure 2 Annual yield of grape in different areas of Zhejiang in recent twenty years
图3 浙江省各市注册葡萄企业统计Figure 3 The statistics of registered grap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2 浙江葡萄资源及利用情况
2.1 野生葡萄资源
葡萄属植物有70余种,分属于2个亚属,真葡萄亚属(Euvitis)和圆叶葡萄亚属(Muscadinia)。据《浙江植物志》记载,浙江省葡萄属植物有13种和2个变种。钱东南等[6]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调查走访发现,浙江境内共有葡萄属22种,野生葡萄资源种数21个,主要有刺葡萄、华东葡萄、东南葡萄、毛葡萄、网脉葡萄等,以及特有资源种类温州葡萄和三出蘡薁。谢文远等[7]也发现了新种开化葡萄、秀丽葡萄、新组合腺枝毛葡萄、新变种腺枝龙泉葡萄以及新纪录蓝果刺葡萄,进一步丰富了葡萄属植物的种质资源。目前,野生资源主要采用种植保存,在利用方面比较薄弱。
2.2 鲜食葡萄资源
浙江栽培的葡萄以欧美种为主,‘巨峰’与‘藤稔’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上市时间从6月延续到11月,6月以前上市的占20%,产于台州、嘉兴、宁波、金华、湖州等地区。主栽葡萄品种中早熟品种主要为:‘夏黑’‘藤稔’‘醉金香’‘维多利亚’‘天工墨玉’‘寒香蜜’‘瑞都香玉’‘京亚’‘春光’;中熟品种主要为‘巨峰’‘鄞红’‘巨玫瑰’‘宇选1号’‘玉手指’‘无核白鸡心’;晚熟品种主要为‘阳光玫瑰’‘红富士’‘美人指’‘红地球’‘新雅’‘白罗莎里奥’。各地市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主栽品种,有海盐红地球、南湖藤稔和醉金香、桐乡秋红、慈溪巨峰、鄞州鄞红、金东藤稔、浦江巨峰、永康红富士等[2]。
2.3 砧木葡萄资源
常用葡萄砧木主要来源于河岸葡萄(Vitis riparia)、沙地葡萄(Vitis rupestris)和冬葡萄(Vitis berlandieri)及其杂交后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共保存了砧木种质5 0 余份,并开展了大量的新品种选育工作。由于南方地区高温多雨,砧木的选择更倾向于耐涝品种,如‘5BB’‘SO4’‘抗砧3 号’‘贝达’‘3309C’‘101-14’等。通过在浙江地区开展主栽品种砧穗组合研究表明,‘阳光玫瑰’适宜的砧木为‘3309C’‘SO4’和‘Glorie’;‘新郁’适宜的砧木为‘Glorie’;‘天工翠玉’适宜的砧木为‘5BB’;‘红亚历山大’适宜的砧木为‘Freedom’‘Saltcreek’与‘Rupestris du lot’。砧穗组合及砧木抗性机理的研究为浙江省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4 自育葡萄资源
种质资源是开展葡萄育种工作的基础。中国具有极为丰富的葡萄属植物资源,东亚种群绝大多数原产于中国,当前国家级葡萄种质资源圃有3个,分布在北方,即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山西农业科学院国家果树种质太谷葡萄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左家山葡萄圃。浙江省重视葡萄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目前,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保存了优质葡萄品种200余份、野生资源30余份、优良砧木资源40余份、杂交后代200多份外,金华市农科院、金华金藤葡萄有限公司等均建有葡萄种质资源圃。
新品种是葡萄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在1959—2015年间,我国共选育葡萄品种316个,其中2000年以后育成206个品种,占总育成品种的66.7%[8]。相比我国北方葡萄传统育种省份,浙江的自主育种主要以田间系统选育为主,省内相关科研推广部门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浙江万里学院、金华市农业科学院、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乐清市联宇葡萄研究所、金华市优喜葡萄专业合作社、金华金藤葡萄有限公司等单位陆续开展葡萄的选育工作,先后从自然变异中选育出‘早甜’‘玉手指’‘鄞红’‘宇选1号’‘天工墨玉’‘南太湖特早’等新品种。另外尚未进行或正在进行登记或保护的新品系‘金早珠’‘宇选4号’‘葡之梦(宇选8号)’‘紫美人(宇选9号)’‘大紫王’‘卡罗拉玫瑰’‘金之星’等多年来经过市场考验,受到好评。
3 浙江葡萄研究成果
3.1 葡萄科学研究及成果
科技成果是科学研究最直接的产出形式之一。以“葡萄 浙江”为主题,学科选择园艺、植物保护、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在中国知网检索浙江省葡萄相关文章发表的情况,共检索到676条记录;按照学科分布,其中501篇属于园艺学科,137篇属于植物保护学科,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内容涉及葡萄栽培、果实品质、病虫害防治等。自2005年开始浙江省的葡萄研究水平突飞猛进,其中2013年发表文章最多,为62篇。其中,大棚葡萄果实品质相关主题的文章最多,在20篇以上。发文机构以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四家单位较多。自2000至今,浙江省出版的葡萄相关书籍有30部左右,其中杨治元主编书籍占60%以上,以主栽品种的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施肥及无公害栽培技术为主,近年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吴江、孙彩霞和温岭市特产技术推广站徐小菊等也有葡萄相关著作出版。
表1 浙江近年来选育的葡萄新品种Table 1 New grape varieties selected in Zhejiang in recent years
以名称“葡萄”、地址“浙江”、主分类号“A01G”在soopat中检索分析,共检索到186件专利,2021年的专利最多,为30件。在各单位中,以浙江工业大学、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申请数目最多。
浙江省科技工作者在葡萄研究方面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浙江省农业丰收奖、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浙江省科技兴林奖等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同样也获得了众多的国家级、省市级个人荣誉称号。
3.2 浙江葡萄标识
在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检索葡萄地理标志,共检索到53个,其中浙江省有4个:慈溪葡萄(AGI00434,2010,慈溪市葡萄协会)、浦江葡萄(AGI01091,2013,浦江县农业局经济特产站)、海盐葡萄(AGI03133,2020,海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虞野藤葡萄(AGI03335,2021,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和新疆、山东、辽宁并列第一。近几年来浙江葡萄生产经营逐渐规模化,生产管理标准化,涌现出了“江南”“靓松”“金斗笠”“小圣果品”“金藤”“太湖美珍”“江南第一家”“紫莹”“味香园”“南湖”“滨珠”“罗”“纯元”“帅杰”“山海湾”等省级葡萄名牌农产品,加快了品牌建设的步伐[5]。金华浦江被纳入G20杭州峰会总仓供应,获全省首个葡萄出口基地、省级农产品安全追溯县等,成为全国葡萄产业的新典范[9]。
从天眼查查询浙江地区注册葡萄相关的公司,共检索到3503条,182家作为个人独资企业,1965家作为个体工商户,73家为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注册15年以上的共194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共8家。在浙江省的11个下辖副省级和地级市中,金华注册的葡萄公司最多,有1322家,其次为宁波和台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当地葡萄产业的发展水平。
3.3 浙江葡萄文化
浙江葡萄文化丰富,各种比赛评比层出不穷,著名的有浙江农业吉尼斯葡萄擂台赛、上虞野藤葡萄文化旅游节、滨海葡萄文化节、浦江葡萄节、临山葡萄节、诸暨‘美人笑’葡萄节、永康‘红富士’葡萄节、十佳葡萄评比、早熟葡萄评比等。浦江被授予“中国巨峰葡萄之乡”,永康被授予“中国红富士葡萄之乡”,温岭被命名为“中国大棚葡萄之乡”,而浙江上虞盖北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
浙江农业吉尼斯是评选“农业之最”的赛事,旨在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加速农业朝着创新、高效的方向发展。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徐村的程宏家庭农场生产的‘克瑞森无核’葡萄在2010年获得浙江农业吉尼斯委员会颁发的“最长葡萄采摘期”和“最高产值葡萄”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证书;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小边葡萄园以单株1140穗结果数量成为浙江农业单株结果穗数最多的葡萄;浙江省农科院吴江选育的‘玉手指’‘天工红玉’‘天工翡翠’分别获浙江省吉尼斯记录一、二、三等奖。另外,婺江葡萄研究所江文彬培育的‘超藤’葡萄被认定为中国最大无核葡萄吉尼斯之最。
3.4 葡萄栽培技术
浙江葡萄栽培模式多种多样,有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大棚栽培、三膜促早栽培等。据杨治元等[10]统计,2013年全省大棚促早栽培约13620 hm2,占葡萄种植总面积的50%,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分别占25%。2021年全省设施栽培面积26700 hm2,占总面积的80%,设施栽培水平引领全国[5]。多种多样的栽培模式提高了对栽培技术的要求,近年来浙江省在控产提质、病虫害规范防控、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突破,如双膜覆盖[11-12]、三膜覆盖促早[13]、促早避灾[14]及省力化栽培技术[15]等,促进了浙江葡萄产业的快速升级。另外,自动卷膜器、单轨运输机、管道喷雾、电动葡萄打梢机、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研究大大节省了劳力、农药以及化肥的成本[16]。至2020年9月,仅浦江县拥有葡萄生产机械超过23700台,葡萄高效植保、松土开沟施肥、葡萄田间运输、节水灌溉、枝条粉碎等环节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全面推进了葡萄产业“机器换人”[17]。
4 浙江葡萄发展前景
浙江葡萄产业起步虽晚,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引导下发展迅猛,带动了全国尤其是云南葡萄产业的发展。通过对云南葡萄产业调研发现,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吸引下,大量的浙江人涌入云南投资葡萄产业,他们带去了技术、带去了资本、带去了闯劲,让云南葡萄产业在短短几年时间一举成为全国瞩目、影响力最大的重要产区[18]。虽然浙江葡萄发展迅猛,但也存在着结构性过剩、生产劳动力成本高、品牌建设力度不够、科研实践结合难的问题,加之极端天气时有发生,为确保浙江省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有必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科学开展葡萄新品种选育工作,拓宽市场空间
只有好的品种才能有好的经济效益,如何选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新品种,延长果实销售期,避免上市时间集中,实现周年鲜果供应,提高品种抗风险能力,是浙江葡萄育种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自主品种的选育进程。浙江虽然优良品种覆盖率很高,但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品种相对单一,名优新品种比例偏小,早中晚熟品种不合理,成熟期较集中,葡萄生产季节性供应大于市场需求。
4.2 加强设施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动技术创新
如何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提质增效,首先是开发省力化的栽培技术。通过提高果园的机械化操作水平,实现葡萄生产重要环节的机械化;二是实施葡萄生产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合理施肥、综合防控、精简修剪等。由于浙江属台风多发地区,应注意在避风处建园,使用坚固的材料建棚,完善排水系统,时刻关注气象预测,提高抗灾能力。
4.3 提高果园智能化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
标准化生产是葡萄优质生产的关键举措。开发基于产业数据的智慧葡萄园管理平台,建立一套标准化葡萄生产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以农业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农业管理,推动农业生产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有效促进葡萄种植技术的进步[19]。利用智能装备推动产业数字化,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作物本体参数检测系统、虫情测报与绿色防控系统、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和设施农业监控与控制系统等,实现由传统管理模式向智能化、信息化、省力化、机械化、标准化、精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转变[20]。
4.4 加快葡萄深加工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
走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提高对葡萄产品加工的重视程度,包括葡萄酒、葡萄干等深加工食品的生产,葡萄花青素、白藜芦醇提取等高科技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同时,提升贮藏保鲜和运输技术,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继续发展葡萄贮藏保鲜设施,解决葡萄贮藏保鲜和运输包装上的技术问题,落实好产品走出去和食品卖出去的对外开放政策。
4.5 重视品牌建设,走高端、精品路线,发展休闲观光产业
品牌是无形资产,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依据,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措施[21]。浙江葡萄产区有一大批优质、高效的葡萄生产基地和企业,但品牌建设力度不够[5]。在此基础上,应集中资源打造葡萄品牌,利用浙江省的消费需求和种植理念,发展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于一体的观光农业产业,形成高端化、精品化的自主品牌营销渠道,进一步提高浙江葡萄知名度,推动葡萄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