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奶牛血乳病的防治方法
2023-05-25
奶牛血乳病一般是由于外来机械损伤导致奶牛乳房充血、肿胀,乳房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渗入乳汁而造成发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奶牛乳汁呈淡红色或血红色,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如发现该现象,应及时诊疗。
一、症状
奶牛产后泌乳期或挤奶后出现乳汁呈淡红色至深红色,4个乳区的乳汁都呈红色,各乳区含血量不一定相同,乳汁中一般无血凝块。该病发生较突然,乳房充血及出现炎性水肿,红热肿痛感明显,挤奶时患牛表现非常敏感。一般病初症状较轻微,病牛体温基本正常或略微升高,精神状况基本正常,食欲、反刍及泌乳也基本正常,仅在挤奶时因血凝块填塞乳管而导致挤奶困难;机械伤害致病的,挤出的乳汁可见少量血凝块,在无其他继发感染的情况下,一般经2~7天血乳现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二、预防控制措施
1.防范产期“三炎症”
注意防范产期奶牛“三炎症”,即乳炎、子宫内膜炎、生殖炎。主要是产前7~10天加强精细化饲喂管理,维持母牛良好的营养状况,每天保证适量运动及2~4小时的自然光照。由专业人员完成接助产任务,全程堅持无菌操作,必要时结合药物防治,控制继发感染,严防产程中发生生殖系统创伤及感染。
2.挤奶专业化
产期母牛最好专舍饲养,防止滑跌、碰撞或被其他牛抵撞等;挤奶操作要专业化、规范化,防止粗暴挤奶造成乳房微血管破裂出血。
3.合理保健预防
产前、产后3~7天可合理应用药物保健预防。为保证奶品质量,应选用保健型药材。保健预防程序为产前和产后3天拌料内服益母生化散,每天服1~2剂,连用3天。若母牛产后出血较多、体耗过大、身体虚弱,可再配合500~1000克红糖内服。
三、治疗方法
要注意加强对病牛的精细化护理,适当减少精饲料和多汁饲料喂量,限制饮水,保持乳房卫生。治疗期间,严禁按摩和热敷乳房。
1.止血
①尽快止血,可用兽用酚磺乙胺10~20毫升作肌内注射,注射1~2剂止血即可。②仙鹤草素注射液30~40毫升肌内注射,每天注射两剂,连续注射3天。③兽用卡巴克洛20毫升(含卡巴克洛100毫克)注射液肌内注射,每天注射两剂,连续注射2~3天。
2.消炎止痛
轻症者可用0.2毫升/公斤黄芪多糖注射液+0.1毫升/公斤鱼腥草注射液+0.1克/公斤头孢菌素或氨苄西林钠混合肌内注射,每天注射1剂,连续注射3天。重症病例出现严重脱水及贫血症状时,应给奶牛采取输血、补充钙剂及补液等对症措施,提高治愈率。
产前或产后出现“三炎症”时,必须及时对症控制继发感染。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可用黄芪多糖+头孢菌素混合肌注,每天注射1剂,连续注射3天。注意泌乳期奶牛原则上禁止使用半衰期较长的长效磺胺或长效土霉素类,首选代谢较快的新型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钠、头孢菌素、氟苯尼考,要坚持休药期管理。禁止采取内服抗生素治疗。
3.顽固血乳症治疗
针对常规治疗未见效、治疗时间超过48小时且经止血剂治疗无效的,可采用2%普鲁卡因油剂青霉素注射液作病灶部位封闭注射。由于普鲁卡因油剂青霉素较为黏浓、注射时推注阻力较大,因此应在病灶乳部基部选择2~4个注射点,每个点注入2~5毫升药液即可,每天注射1剂,连续注射2~3天。需要注意的是,普鲁卡因油剂青霉素属于长效药物,注射的间隔时间为10~12小时。
(摘编自《中国畜禽种业》,山东省临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大柱 邮编:26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