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书写教学:从动作模仿到文化渗透
2023-05-25徐翠翠
徐翠翠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当中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阐述对于小学语文书写教学而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书写的对象是文字,教师在评价学生书写的时候,既要关注到书写是作为教学对象而存在的,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所写的,就是他们将来所要用到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承载着学生对人类文化的理解。因此面向小学生进行的书写教学,就需要在关注传统意义上让学生将字写好看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认识汉字当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就意味着书写教学除了要关注传统的动作技能之外,也要在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从情感的角度渗透文化,这样才能让学生书写的过程变得更加完整,才能让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更好地落地。下面就小学语文书写教学中的动作模仿与文化渗透,谈谈笔者的一些理解。
一、动作模仿是书写教学的基础
不少人认为书写教学只是面向低年级学生的,这在笔者看来是一个认识误区。真正的书写教学实际上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无论是需要新学的生字,还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汉字,在书写的时候都面对着新的要求,也都有着新的教学空间,而写好字永远是基础。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动作模仿的重要性。
多年的书写教学经验让笔者注意到,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在写字的时候都存在着一定的错误理解,他们认为写字就是“画”出跟完整汉字一样的“线条”,所以在不少学生的心目当中,“写字”就是“画字”。这一认识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学生,在面对汉字的时候,这些字在他们大脑中的投射就是一个个图形,这就是书写教学的真实基础。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这一基础的客观存在,进而要让学生认识到写字的过程不只是临摹的过程,更是在掌握用力、运笔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良好的间架结构表现出汉字力量与意蕴的过程。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专业的术语不必存在,但是教师所要向学生呈现的写字动作,却必须成为学生学写汉字过程中的重要关注对象。一言以蔽之,必须将动作模仿作为面向小学生进行书写教学的基础。
动作模仿的核心有二:一是让学生观察教师准确完整的写字动作,二是让学生模仿。前者对于教师而言没有太大的挑战,而对学生的模仿过程形成认识才是写字动作模仿的基础。很多时候笔者发现,哪怕教师采用慢动作去给学生呈现一个字或一个笔画的写法,哪怕是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但其输出的汉字仍然与教师给出的样板相差甚远。这就说明对于学生而言,面对写字需要进行的动作模仿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写字的动作模仿,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先让学生写好简单的笔画,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肌肉记忆,而这就需要一定程度上的重复(当然不能是机械重復);到了中高年级写复杂汉字的时候,重点则应当放在字的间架结构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低年级教学生学习“日、月、水、火、土”,教师在关注这些汉字演变过程中的象形结构,并给学生呈现相关的“物形”时,重点还应当放在让学生掌握这些汉字的运笔动作上。要知道,“物形”的提供只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动作的模仿才是写字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通过板书的方法给学生呈现完整的写字动作。此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书空,然后再让学生在纸上模拟。笔者不建议让学生直接在田字方格中写,而应当是让学生在白纸上模拟,这样少了田字方格的约束,学生更容易将注意力放在运笔的动作上,因此也就更容易入门;其后再用田字方格来约束学生的写作空间,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汉字的书写动作技巧。
二、文化渗透是书写教学的指向
“书写教学”一定不能只成为“写字”教学,这是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汉字是高度抽象的学习对象,其并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尽管书写教学必须先关注动作技能的培养,但又不能完全停留在这一水准之上,否则学生的写字兴趣很容易消退。要化解这一难题,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思路就是进行文化渗透。
汉字演变过程中充满着文化元素,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文化元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那就相当于为学生的学写汉字过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生就会真正亲近汉字的书写,而这又可以让教师的书写教学变得更加圆满。那么在书写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渗透呢?笔者以为这考验着教师自身吸收文化并进行文化输出的本领。在书写教学中,笔者总结出了如下两种有效的文化渗透思路。
其一,在汉字教学时给学生讲文化故事。
学生是天生喜欢听故事的,很多汉字都与故事有关。比如在学习“禹”字的时候,笔者注意到学生的经验系统当中极少有与此字相关的内容,于是就在学生学写该汉字之前,给学生讲了“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笔者不是随意插入的,而是提前做好了课件,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面向学生进行图文并茂式的讲授。事实证明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通过这个故事他们不仅知道了大禹这个人,而且知道这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舍小家为大家的良好品质。有了这样的故事理解,再让学生去看“禹”这个字,学生就会产生特别的亲近感,因此即使这个字的笔画较多,学生也愿意去模仿,并且在研究架构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写得好看。
其二,利用汉字的演变渗透文化。
很多汉字演变过程中都充满着文化元素,比如“旦”这个字,最早的原始文字实际上就是人类根据现实事物中的情形所刻画出来的符号。今天看起来虽然有一些简单,但却属于中华民族演变过程中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所在。小学生是很容易理解这一观点的,因为从甲骨文的“旦”字,学生能够感受到太阳刚刚越过地平线而照射着树木丛生的世界。而如果让学生去表达这样的事实的话,不少学生也会在自己的纸上画出一个地平线,然后再画出一个太阳。有了这样的感知基础,教师再教给学生“旦”这个字,学生就会有很强的亲近感,在写字的时候也就会凝聚着自己的情感,而文化渗透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实现。
相对于动作技能的模仿而言,文化的渗透往往是隐性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乃至于面部表情等等来进行判断,当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投入程度较高时,文化的渗透往往就是成功的。
三、从动作模仿走向文化渗透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高度复杂的,面向小学生进行的书写教学,要认识到其中的复杂性。与此同时,书写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当中属于基础性的工作,受传统评价的影响,教师的注意力往往放在“工整”等基本要求上。具体到书写教学中,类似于工整这样的要求必须重视,但更需要重视的是学生的动作技能与认知发展规律,只有从动作模仿的角度给学生打好写字的基础,那整个书写教学才会有生长的空间。
生长的空间在于文化的渗透,在于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完成对与汉字相关文化的理解。这是需要教师付出教学智慧的过程,在学生学写汉字的过程中让文化渗透做到润物无声,是文化渗透的较高境界,也是书写教学的较高境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追求这样的境界,以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简介: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济北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