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媒介设计

2023-05-25房蓓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叠韵纳兰性故园

房蓓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字词之凝练,情感之丰沛,意境之深远,哲理之幽奥,都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要素,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感受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审美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诗歌教学重识记而轻诵读,重理解而对诗词内容粗暴处理,忽视了小学生在古诗词中的审美体验。为了最大程度内化古诗词中的美学内涵,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活动或材料打通认知的关窍,此之谓“教学媒介”。本文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的《长相思》为例,解读指向落实审美创造的教学媒介设计策略。

一、以叠韵为媒,感受音韵美

《毛诗·大序》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的起源和音乐有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虽然诗歌发展逐渐与音乐切割,但音乐中的韵律感和节奏美还是根植在古诗的基因里。学诗必先诵读是古诗词学习颠扑不破的共识。

传统教学中的诵读形式,如个别读、齐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小组合读等等做法不一而足。但这些诵读的形式忽略了诵读对象的特性。诗与词、不同的词牌间平仄格律的差别,带来的音韵感截然不同。若结合诗词音韵特点,强化平仄、押韵、对偶等特色手法,对诵读内容二次加工,能使学生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在诵读的过程中被极强的音乐美感所熏陶、感染,品味出古诗词的抑扬回环之美。在此过程中,学生形成对诗词格律的初步感知,对诗人抒发的情感与营造的意境感悟自然水到渠成。

《长相思》这一词牌,其格式韵律有天然的特点——叠韵,即词句中重用前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多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

“山一程,水一程”这两句极言征途遥远,路途跋涉,从北京到山海关外,一路奔波,行道艰难。“风一更,雪一更”则渲染边塞气候的恶劣,暴风骤雪喧嚣整晚,夜不能寐。“一程”和“一更”的叠韵,声尽而意未绝,充分体现路途不尽的艰辛和身处极寒的苦闷。针对《长相思》的诵读,宜放大叠韵的特点,重叠句子进行诵读,突出荡漾连绵的感觉。诵读时此处可作如下安排。

师:山一程,水一程,

生:山一程,水一程,

齐: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风一更,雪一更,

生:风一更,雪一更,

齐: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增强重叠:

师:山一程,水一程,

男:山一程,水一程,

女:山一程,水一程,

齐: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风一更,雪一更,

男:风一更,雪一更,

女:风一更,雪一更,

齐: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除了增强重叠,还可进行减字叠,进一步强化叠韵的韵脚,如:

师:山一程,

齐:一程,

师:水一程,

齐:一程,

师: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齐:千帐灯。

师:风一更,

生:一更,

师:雪一更,

生:一更,

师: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生:无此声。

叠韵句的回环往复,再结合“平声吟长仄声短促”的规律诵读,紧扣诗词音韵特点,能诞生无限创意,令学生耳目一新。在反复的诵读中,叠韵的荡气回肠悠然生发,学生也能轻易地做到熟读成诵。

二、以比读为媒,理解情感美

《长相思》是一首边塞词。在以往的边塞诗词中,思想情感多以两类为主:一类是厌战思乡的主题,一类是渴望驰骋沙场的豪情。而《长相思》在情感上呈现出和其他边塞诗词迥异的特点:一是写词环境并非战时,没有战场厮杀的紧张;二是表达的思乡情并非出于厌战,而是源于对家庭温情的留恋。

基于以上特点,选取其他边塞词进行对比阅读,这首词中的哀婉柔情就跃然纸上。

第一层对比:辛弃疾的求战和纳兰性德的思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边塞词的两首代表作,气势豪迈雄浑,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留名青史的雄心壮志,“的卢”“霹雳”“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意象带来了凛冽的肃杀之气,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当其时,适时补充辛弃疾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长相思》的写作背景,可凸显纳兰性德的思乡是羁旅行役带来的黯然。

第二层对比:范仲淹的思乡和纳兰性德的思乡。被称为首创边塞词的范仲淹的《渔家傲》,正是融合英雄豪情与思乡柔情的代表词作。在范仲淹笔下,边塞的沉雄激壯、萧瑟悲凉和将士的孤寂思乡、壮志难酬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纳兰性德的词,比之范仲淹又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对比两首词中出现的意象,不难发现:范仲淹选取的意象多为塞外的典型事物,如“雁”“千嶂”“孤城”“长烟”,且多为自然生成的边塞景物;而纳兰性德选取的“千帐灯”是随军行走时人为的景观,突出康熙御驾出巡的宏大场面。御驾随巡的自豪感与思念家园的孤独感融合在一起,大国豪情与思乡柔情结合在一起,随行越远则思家更切,大和小的对比与矛盾,营造出这首词在情感上特别的美感。

三、以想象为媒,创造意境美

王国维认为,在文学作品中存在两大本质性的因素,一个是景,另一个则是情,这是作者根据自己所听、所见、所闻的生活经历,将眼前客观真实的美好景象与内心主观想象的丰富情感相互融合,最后创造出意境的审美艺术过程。叶嘉莹教授也说过:“我以为一个欣赏诗歌的人,若除了明白一首诗的词句所能说明的有限意义之外,便不能有什么感受和生发,那么即使他所了解的丝毫没有差误,也不过只是一个刻舟求剑的愚子而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由此可见,联想和想象是学生领会诗词意境,创造独特审美体验的必经之路。传统诗词教学中也有想象,常见问题有:“想象一下,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带着想象去读”。类似这样漫无边际的想象,对学生体会诗中意境并无助力。

《长相思》上阕写实,寥寥几句壮阔的气势已到达最高潮。下阕看似写实,实则写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是抒写实际体验,“故园无此声”的真实度就需要打个问号。从写作背景可知,这首词创作于二月出行后,无论是古还是今,都不能说北京未曾出现过风雪交加的情况,“故园无此声”实际是纳兰性德在塞外恶劣环境下对家园记忆的美化。

一实一虚,虚实之间的情景差异就构成了意境的空间。因此,针对《长相思》的想象,也可分为虚、实两部分进行。

首先展开“实”景的想象。

师:二月出行,由北京出发向山海关,这一路,你见到了怎样的山?怎样的水?补充句子。

( )山一程,( )水一程

不止一座山,不止一道水,这一路来景物有怎样的变化?补充完成句子。

( )山一程,( )水一程;( )山一程,( )水一程;( )山一程,( )水一程……

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以休息,可是风雪叨扰,究竟是怎样的风?怎样的雪?

( )风一更,( )雪一更

不止一更的风,不止一更的雪,这一夜所闻所感有怎样的变化?补充完成句子。

( )风一更,( )雪一更;( )风一更,( )雪一更;( )风一更,( )雪一更……

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虚”景的想象。

师:耳畔是呼啸了一夜的风雪,枕边是夜不能寐的惆怅。此时的你,心中充满了对故园的思念。“故园无此声”,故园有何声?补充句子。

故园( )

适时补充纳兰性德个人背景,对故园温暖舒适、家人和谐相知进行进一步想象。

故园( )( )( )……

想象风雪完成的句子和想象故园的句子交替读。你还想到了什么?

在虚实之间游走,学生更贴近了纳兰性德创作这首词的心境,对身心异处的割裂感有更深的认识。如果有学生能联想到自身的经历,有了感发,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总而言之,教学媒介的选择和设计都要立足对诗词深刻的解读之上。把握诗词的音韵特点、特殊手法、主旨意志、意象关联、诗人生平等,巧用多种形式的诵读、群文阅读、想象,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这一篇到这一类,从而感受古诗词艺术魅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养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追寻审美素养的过程中,文化自信、语言积累和生成、思维提升自然完成。

[本文系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育科學2021年度规划课题“小学古诗词教学媒介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PSYB202113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叠韵纳兰性故园
山月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遥怜故园菊花开
艰难昧生理 飘泊到如今
——杜诗双声叠韵对新考
李轶贤
《诗经》联绵词的分类解析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点绛唇·咏风兰
真切自然:纳兰性德悼亡词风格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