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研究
2023-05-24吕柱志
吕柱志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与调整,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专业化的职业技能,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中职院校作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要紧随时代的变化,并借助产教融合的优势,不断探究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从而有效解决当前企业供求与人才培养相脱节的问题,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具有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变动,以及社会和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不再单一地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对此,中职院校从产教融合角度出发,不断探究新的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团队合作意识是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显著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竞争共赢意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现阶段,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呈现倍增趋势,但却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实现精准、高效就业。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不足、专业能力不突出,无法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职业素养培养培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理念与健康的职业观,从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3)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持续发展。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年龄普遍较小,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在毕业后往往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进而影响其职业发展质量。职业素养培训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就业经验、完善学生的职业规划,使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做好就业、创业准备,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问题
(一)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中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职业素养培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不完善是当前中职院校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中职院校中,部分教师仍习惯运用传统的人才培育方法,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学生的职业素养,导致许多学生在实际就业时出现岗位匹配度不足的情况,无法满足企业对于专业化人才的要求。比如,许多中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以技能专业课程为主,没有设置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课程内容,或者将思想政治课程、职业规划课程代替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出现脱节的情况,从而限制学生的高效就业。
(二)校企合作模式形式化明显
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校企合作模式形式化的问题。第一,校企合作内容单一。校企合作需要从学生的职业信念培养、职业知识技能培养以及职业行为习惯培养等角度出发,但当前校企合作主要停留在学生顶岗实习方面,企业没有向学生普及企业文化、企业中的培训,教师也没有向学生传授职场技巧,也很少派遣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到院校内参与实训教学。这些情况都导致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速度较慢。第二,产教融合不深入。中职院校在与合作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没有专门制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合作协定,不会为学生提供职业素养培养指导,使得中职院校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往往只能接触到岗位表层工作;而且部分合作企业甚至认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企业的关系不大,从而在培育过程中出现不积极、不主动的情况,导致校企合作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目标。
(三)学生职业素养意识不足
学生职业素养意识不足也是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中职院校中许多学生仍将“技能本位”作为职业意识的核心,片面地认为只要具有专业化的技能就能够实现高效就业,在学习和实训中不重视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合作能力、诚信意识等。其次,许多中职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素养认知,没有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在实际就业、择业、创业过程中,将薪资待遇、福利水平看作是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观念会影响学生的长期职业发展。再次,现阶段,中职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不断优化,很少有学生需要承担较大的生活和学习压力,部分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再加上学生本身缺乏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在面临一线工作时,常出现畏惧、退缩的负面心理。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学生的职业发展。
三、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一)完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需要中职院校不断完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首先,打造产教融合教学体系。中职院校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企业岗位要求、行业能力要求,制定系统化、完整化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使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得到针对性的培养。其次,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职院校需要积极落实校企合作,了解合作企业的岗位要求与用人标准,并将其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之中,为学生制订科学化的实践素养培养方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有效的提升。比如,中职院校可以在学生刚入学后,就带领学生去合作企业进行参观,了解企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最后,构建科学的职业规划体系。中职院校需要为学生制定系统、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定向化的培养。比如,院校可以开设就业培训活动、职业指导教育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就业方向、当前就业政策等,从而为学生实现高效、高质就业、创业提供充足的准备。
(二)有效落实校企合作
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中职院校还需要有效落实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价值。中职院校需要积极与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邀请企业中的专业人员到院校中开展实践指导工作,邀请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到院校中开展就业指导,同时,院校中的专业教师需要积极进入企业一线,了解不同专业的岗位要求、招聘标准,并将行业发展中出现的经典案例引入职业教育内容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专业的岗位要求、不同企业的人才招聘标准,从而增强學生的职业规则意识、强化学生处理职业发展问题的能力。中职院校在落实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宣扬企业中的模范人物,将其具备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引入职业教育活动内容之中。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其展现的精益求精、勤劳刻苦的职业精神,又能够丰富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丰富职业素养实践课程
学生职业素养意识不足是当前中职院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有效改善这一不足,需要中职院校不断丰富职业素养实践课程。中职院校需要积极开展调研工作,了解不同专业的岗位要求、职业能力要求,了解学生的就业要求与就业需求,然后从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出发,有序、合理地将职业素养培养方案融入实践课程之中,从而增加实践课程的有效性与丰富性。同时,中职院校可以将学生在职业素养实践学习中的状态、成绩等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之中,调动学生参与职业素养实践课程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将幼师职业道德规范融入实践课程之中;对于护理专业,教师可以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等能力融入实践课程之中;对于机械专业,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课程之中等。不断丰富职业素养实践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准则、岗位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合理开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也是中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路径。尤其在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动下,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推进职业素养健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双创能力与素养。中职院校可以在院校内组建创业团队、社团,并指派专门的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给学生专业化的指导与建议,使学生能够在第二课堂之中接触和了解社会、企业实践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阅历、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在开展第二课堂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發挥企业的作用,将企业中的技术、信息、培训等融入第二课堂之中,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供物质基础。比如,企业能够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创建人才培育基地,引导学生在人才培训基地中完成相应的任务,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针对化培养。
(五)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还需要中职院校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中职教师需要摒弃掉原有的、过时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思路进行及时调整,保障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质量。第一,要加强中职教师培训力度。中职院校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并不断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业就业指导教育等融入培训内容之中,从而在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等方面发挥价值。同时,在培训结束后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评奖评优的重要标准,从而提高教师对培训的重视。第二,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中职院校需要借助校企合作,鼓励和引导校内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中进行实践与学习,以增强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拓展专业教师的培育视野,使专业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岗位要求与职业能力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院校只有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够实现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统一,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
(六)营造职业素养培育氛围
在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良好的培育氛围同样重要。对此,中职院校需要积极打造具有职业素养培育特征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培育氛围。第一,优化基础教育设施。中职院校可以在校内创建专业工作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传统工艺的传承、公益活动的开展等提供场所。同时,中职院校可以搭建讲座、培训平台,为职业教育培训、职业理念宣导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的场地。第二,加强职业场景构建。中职院校可以在原有教育设施的基础上增添职业元素,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职业素养培育。比如,中职院校可以在实验室中搭建专业化的职业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职业环境,感受不同的职业氛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职业场景构建的过程中,还可以融入职业行为规范、职业发展规划等因素,从而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素养训练,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健全评价体系
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还需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正向引导,能够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不足、强化学生优势。中职院校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保障评价目标的正确性,保障评价过程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同时,中职院校需要采用多元化、动态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第一,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融入评价内容之中,从而提高对学生的客观性认识;第二,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教学评价相挂钩,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行业认知等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从而保障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达到行业要求、企业标准,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四、结语
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以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才培育的目标,需要中职院校能够不断推动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结合,并从完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有效落实校企合作、丰富职业素养实践课程、合理开展第二课堂、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职业素养培育氛围以及健全评价体系等角度出发,真正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