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2023-05-24陈丽芳

成功密码 2023年6期
关键词:自然段自学课文

陈丽芳

读着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桃花心木》,我不由得思潮腾涌: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去浇水,桃花心木苗在这样的环境下要长成参天大树,就非得自己学会汲水生长不可。树如此,那人呢?难道这看似平常的道理,不正是当前孩子们急需的吗?在语文学习中,孩子们的自学能力不正是桃花心木的自我汲水生长能力吗?他们想要长成“参天大树”,怎么能缺失独立的语文自学能力呢?因此,“授人以渔”就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在“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的探索路上,我孜孜不倦地实践着,并记录着自己一些浅显的心得。

一、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内在核心。有了兴趣,自主阅读就像高山上欢腾而下的溪水,会自然而然地流向孩子们的心田。如何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抛出香甜的“诱饵”,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在多年一线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努力地探索、思考、总结。

(一)引疑激趣

小学低年级的课本中,有些课文的题目就很有特点,比较容易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在许多能够设疑的课题上精心设计,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争取把孩子们的思维快速带进课堂。比如《比尾巴》一课,在全班齐读课文题目之后,我立刻追问:读着课题,小朋友们,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呢?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谁和谁比尾巴?尾巴有什么好比的?它们究竟是怎样比尾巴的?最后谁比赢啦?……这一股脑儿的问题,好像往平静的湖中投了一颗颗石子,孩子们的内心瞬间荡起了层层涟漪,纷纷按捺不住,立刻就想到文中的故事里去寻找答案!这样的设疑,既迅速在上课伊始就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可谓一举两得!

(二)情境生趣

现代教材文本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多彩,有趣味性强的故事,有文字优美的景物描写片段,有奇妙无比的神话等。针对每篇课文的独特之处,竭尽所能为孩子们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也是促进孩子们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如在上《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我宣布要和孩子们一块分角色表演课文。话音刚落,他们全都一蹦三尺高,欢呼雀跃!我立刻抓住時机提了一个要求:哪个小组把课文中的对话读得最流利且有感情,就第一个上台参与表演。听完我提出的要求,小组内的几个小脑袋顷刻就凑一块儿,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了。在这样的表演情境中,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就油然而生!

(三)多读传趣

语文是文学艺术的殿堂,语言美、情感浓。琅琅的读书声,是踏进这座殿堂的一把金色钥匙。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中悟文,读中赏美,读中抒情,使他们声声入耳,字字润心。长此以往,语文的美好必然像春天的花香一样,悄然就浸润那一方方稚嫩的心田中了。闻到花香,你还用担心蜜蜂、蝴蝶不会来吗?当书本溢满香气,孩子们怎能不在书的海洋里“流连忘返”呢?

二、培养信心

自信是灯火,点亮心中的勇气和信念;自信是太阳,融化学习中的各种坚冰;自信更是取之不竭的电源,释放勇往直前的无尽能量。满怀信心去做事,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培养小学生的自信,藏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首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关心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积极运用小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以“客串的朋友”身份深入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孩子们认真动笔画一画、开口说一说、动脑议一议,通过这些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化身于引领者,一边找准时机引领孩子们交流,一边毫不吝啬地欣赏、肯定孩子们。教师要不忘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有成功的可能。教师的信任放手是春风,教师的赞扬是春风,自己成功的喜悦体验更是一股股春风,那自信的帆怎能不鼓涨?

三、传播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影响,好似春雨对于花儿的滋润,秋阳对于果儿的照耀。因此,如果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自学,教师传授方法是关键。

(一)传授课前预习方法

预习是正式学习的重要课前准备,是学生对即将要学的新知识进行的自学。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然预习对自学能力的养成如此有利,每次上新课前,我就必然布置预习作业,并专门为孩子们上了一堂课“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教他们“低年级六步预习法”。

第一步:读一读。至少先大声朗读两遍课文。第一遍指读,如果能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音能借助拼音读准确,第二遍就可以尝试不指读。

第二步:标一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第三步:圈一圈。圈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如圈画的生字和它相邻的字可以组成词,就在这个词下面画横线。

第四步:写一写。用田字格本写生字。首先认读生字一遍,然后了解笔顺,描两遍,最后组两个词。

第五步:思一思。读读课后思考题,带着问题再次读课文,尝试在文中找出答案,用波浪线画出来。

第六步:问一问。用特殊符号标记出课文中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问问家长,也可以查查工具书,还可以上课时向教师请教。

只教方法远远不够,持之以恒地检查督促也必不可少。每天早上来校后,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四人一组)负责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并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评比,发奖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课前预习在大部分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慢慢形成了习惯。

(二)课堂内渗透阅读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对《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的教学,我让学生围绕“小柳树和小枣树分别有什么特点”这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他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课时,我就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抓住“这段写了哪种天然的指南针,它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圈画词语和句子,从而读懂这个自然段。对三、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我就放手让学生继续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着前面一样圈圈、画画、读读。如此指导,利于学生掌握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慢慢就能触类旁通,自学能力也有了提高。

四、反复练习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需要反复实践。所以,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积极为学生创建自主阅读的机会。我常常利用语文园地中的“我爱阅读”,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例如,在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时,就提醒学生回忆,在学习《小马过河》时,通过对话来理解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将学习方法迁移,重点关注《好天气和坏天气》文章中的人物对话,理清老奶奶和两个儿子眼里不同的好坏天气,从而读懂短文给读者的启示。这样经常练习,就像水滴岩石一般,终究会留下印记,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从日常抓起,坚持不懈,讲究方法,多角度训练,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自然段自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背课文的小偷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
画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