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数字图书馆创新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2023-05-24黄江荟

成功密码 2023年6期
关键词:检索个性化数字

黄江荟

如今,数字图书馆已经改变了传统资源服务和学习阅读模式。其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突破了图书馆作为“藏书机构”和“信息服务和社会教育机构”的框架,并为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学习方式提供服务,向移动数字图书馆、泛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等方向发展。移动信息终端则更加丰富,读者信息需求更加多样。

一、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高校各类信息资源主要分布在信息管理中心和图书馆,常由学院门户网站和图书馆主页作为入口,以检索和查询相关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搜索引擎大多以传统的关键字检索为主要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需求,但是由于关键字与其真正语义的含义不在同一层面,查询结果往往只是字面意义上的相匹配,而非查询者真正需要的信息,检准率较低。从资源本身来看,利用效率不高,各类资源数据库分散检索,不能够实现跨库统一检索,使用操作不便;分类导航不够明显,没有区分资源库平台或类别,查找比较困难;部分资源更新较慢,降低了资源访问量;资源个性化应用不够鲜明,不能根据用户个性需求推送或个性化定制。

(二)部分资源建设质量不高

部分专业教学资源内容不够丰富,持续更新频率较慢;内容教学针对性不强,多数简单且重复;部分资源建设不够规范,影响使用效果。外购资源多,而自主建设资源少;公共资源多,而专业教学资源少;非特色资源多,而特色资源少。资源体系不够完善、内容分布重点不突出、特色资源不够突出等问题,也直接影响了资源整体的质量和应用效益。

(三)资源服务模式较为单一

大部分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以学习者自主检索为主,推送服务、移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特色不够突出,从纸质图书馆到复合图书馆,再到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角色定位没有从资源提供者转变到服务提供者;资源服务的开放性不够,没有打破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孤岛”和“资源鸿沟”,优秀的高校资源难以产生社会效益。

二、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统一资源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跨平台、跨系统的异构资源限制了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例如,以书目、索引和独立数据库等形式存在的大量异构资源,只给出资源链接和出处说明,用户在使用时只能对资源分别获取,不能展现出资源与资源之間的联系。在数字图书馆中,整合信息资源能建立不同载体和类型信息资源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沟通信息和资源,使知识结构愈加完整。

(1)整合资源平台。要建立以教学资源为核心,以公共资源为基础的信息资源体系,建立面向教员和学员的统一资源门户平台,实现多种资源全面整合和跨库检索:整合组成结构复杂的不同类型资源;整合不同多媒体格式资源;整合自建资源和外购资源库。同时,系统平台能够提供开放接口,接口方式支持数据直接同步;提供各类资源元数据自动导入门户元数据仓储工具,实现资源信息的快速导入;依照元数据映射表,支持xml、Access、Excel、SQLserver等多种数据库格式的批量导入。

(2)推进功能应用。一是统一检索。根据输入的关键词,统一检索所有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门户网站、学科专业网站、教研室教学网站、网络课程、多媒体资源库等资源,并支持资源的分类检索、二次检索等。二是资源展示。面向教员和学员,方便快捷地提供学科专业或个人定制的各类信息资源,并支持资源的各类排序(检索次数、更新时间等),界面友好,定制方便,资源展示形象直观,个性化特色鲜明。三是资源发布。建立和发布根据高校需求自建的专题数据库,支持自定义字段、多种类别资源(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音频等)发布,关联资源索引,等等。

(二)推进信息资源的应用,创新资源服务方式

数字图书馆资源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等特点,借助移动终端,可以实现移动学习。如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正在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等渠道以及触摸屏、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读者提供海量知识信息,服务形式涵盖远程资源访问、整合检索、在线咨询、移动服务等。数字图书馆建设应当以服务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革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满足不同类型的用户需要,开展“菜单式订阅”“推送式服务”“精品书荐读”等服务活动,让师生足不出户即可获得所需信息资源。

(1)学习推送服务。为了使读者获得个性化学习服务,移动数字图书馆学习推送服务基于移动终端、网络日志和多媒体资源等多种推送模式,跟踪读者浏览行为,分析读者的兴趣偏好,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匹配、处理,并将结果推送到移动终端。学习推送服务大体可分为读者登录、构建需求模型、学习资源匹配与读者反馈建议四步,是一个循环更新的过程。

(2)移动学习服务。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建立网上手机图书馆App,或者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拓展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微信作为当下极具代表性的微媒体,借助公众号功能提供的微服务更是受到各大高校图书馆的追捧。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集中在信息群发送和推送、自动消息回复、二维码信息订阅。微信公众平台赋予了信息发布者的权利,促进了自媒体活动的繁荣,实现了信息的自组织、自传播过程。同时,价值共享和服务共享在传播过程中得到增强,微信朋友圈形成的分享模式就是最明显的体现。这种服务侧重于资源的获取,使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包括图书、期刊、音视频及各种信息类服务(如书刊推荐)等。

(3)个性化服务。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可统一管理个人定制与自创的文献资源,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在物联网、大数据支持下,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更加个性化,可以提供如自助服务、移动手机服务、RSS订阅、移动邮箱定制等服务。借助传感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感知用户的当前位置及其所关注的研究主题,并能够将用户在虚拟环境下与实体图书馆环境下的信息行为倾向相结合,为用户构建个性化的偏好模型,及时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相关服务,如为用户自动推送相关信息资源与动态资讯,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等。

三、对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反思

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应当按照统筹规划、服务教学、开放共享、注重效益的思路,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广泛发动图书馆、专业院系、教师学生等参与,自主建设专业特色资源,在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支撑下,探索移动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手机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发展。一是要不断改善用户体验,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理念,注重通过数据分析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应用情况。离开了服务,数字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改善了服务,数字图书馆就走入良性循环的发展。二是要系统整合,共建共享,遵循标准规范整合高校资源、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整合资源,将线下文化资源与数字文化资源相结合,发挥资源的社会效益。三是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积极推进开放共享工作,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积极展开推送服务、移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等,不断创新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

猜你喜欢

检索个性化数字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答数字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数字看G20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成双成对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