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诊断价值

2023-05-24李先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7期
关键词:分水岭白质脑病

李先海

(利津县中心医院磁共振室 山东 东营 257400)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会对新生儿的大脑发育产生较大危害,严重情况下导致新生儿死亡。有研究显示,缺氧缺血脑病是导致婴幼儿发生癫痫的潜在危险因素[1-2]。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发生率比较高,其中有25%左右的患儿接受针对性治疗后仍然出现相关后遗症。治疗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关键举措为尽早开始神经保护。而实施上述举措的关键在于准确诊断缺氧缺血脑病患儿、鉴别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目前对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诊断多依赖于临床症状以及Apgar评分。常规磁共振成像不会对缺氧缺血脑病患儿产生辐射伤害,与此同时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目前是诊断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是,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具有滞后性缺陷,无法量化检测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脑白质损伤情况。随着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可有效诊断缺氧缺血脑病患儿。本文综合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114例。回顾性搜集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临床资料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资料,按照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显示114例缺氧缺血脑病患儿中有30 例轻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轻度组)、74例中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中度组)、10例重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重度组)。各组基本资料见表1。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患儿均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类症状,符合缺氧缺血脑病的诊断标准;②分娩期间具有明显窒息史者。排除标准:①因先天性疾病导致颅脑损伤者;②因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颅脑损伤者;③患儿无法配合导致磁共振图像不清晰。

表1 三组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1.2 方法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均进行多模态磁共振(型号仪器:德国西门子1.5T核磁共振)检查,采用16 通道 线 圈。DWI参 数 为 TR 3 919 ms,TE 95 ms,F方向、P 方向、R方向的扩散图像控制干预在1帧/层;1H-MRS基于T2WI序列完成定位,基于轴位方向、矢状位方向和冠状位方向完成三维定位技术操作,兴趣区大小为15 mm×15 mm×15 mm;SWI参数为翻转角20°,TR 55.9 ms,TE 5.2 ms、24.6 ms、44.0 ms,层厚为1.4 mm,扫描时间为3 min。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前15~20 min由儿科医生在病区为缺氧缺血脑病患儿肌注苯巴比妥(5 mg/kg),在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熟睡后进入磁共振室进行检查,保持缺氧缺血脑病患儿取仰卧位,头部安全放于头部线圈内并且妥善固定,头部两侧垫海绵垫,保证两侧解剖结构对称。如果缺氧缺血脑病患儿检测期间出现问题,需立即停止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分析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磁共振损伤部位。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磁共振图像评分:①病灶位于分水岭区,正常为0分,轻度表现为单个或局灶性白质损伤计为1分,中度表现为前或后部分水岭区白质损伤计为2分,中度表现为前或后部分水岭区皮质以及白质损伤计为3分,重度表现为前后分水岭区信号异常计为4分,重度表现为前后分水岭区信号更为广泛的异常计为5分;②病灶位于基底节/丘脑,正常为0分,轻度表现为局灶且轻度信号异常且通常位于丘脑腹外侧核计为1分,中度表现为丘脑和豆状核信号异常计为2分,中度表现为丘脑和豆状核和罗兰氏区信号异常计为3分,重度表现为罗兰氏区意外的皮质或小脑广泛受累计为4 分;③病灶位于内囊后肢,正常为0分,信号强度减弱或不对称计为1分,T1和/或T2信号缺失且出现异常等计为2分;④病灶位于脑干,正常为0分,中度表现为局部信号异常且前后脑桥区分明显且计为1分,重度表现为广泛信号异常且信号明显不对称且萎缩计为2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缺氧缺血脑病患儿在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男女比例、分娩方式(剖宫产)、宫内窘迫、脐带异常、5 min Apgar评分、磁共振损伤部位(分水岭区、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以及可疑静脉窦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通气、1 min Apgar评分、磁共振损伤部位(基底节/丘脑、内囊后肢、脑干、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磁共振图像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2 三组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磁共振损伤部位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3.1 简要分析缺氧缺血脑病

有关数据显示,缺氧缺血脑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重症肺炎、反复呼吸暂停、高碳酸血症、宫内窘迫等[4]。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临床病理表现为脑水肿和脑缺血,严重情况下出现脑萎缩。即使缺氧缺血脑病被成功救治,后续发生脑瘫以及癫痫的概率比较高。缺氧缺血脑病的长期后遗症主要有:智能障碍、脑瘫、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癫痫等[5]。研究显示,缺氧缺血脑病是导致新生儿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6-7]。

3.2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

影像学的发展对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尤其是磁共振诊断方法。磁共振具有较高分辨率,一方面能够客观指出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脑损伤类型和演变过程,另外一方面能够提高医生评估颅脑损伤的能力。有关数据显示,对缺氧缺血脑病开展磁共振检查能够有效预测其颅脑损伤严重度,与此同时直观观察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脑组织结构。另有研究指出,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方式虽然具有中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是对于细微影像的表现需依赖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方式[8]。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有: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灌注成像(PW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磁敏感加权成像(SWI)。DWI可有效检测液体质子的扩散情况,与此同时清楚反映水分子在组织内的不规则运动,继而定量分析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脑损伤情况。DTI可在多个方向上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通过定量分析组织弥散特性,观察白质束的走行和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如果出现异常表现说明相应功能手段损害。因此说明DTI有助于了解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脑组织损伤程度。MRS利用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对某以特定的原子核进行定量分析,MRS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浓度可直接反映神经元是否缺失。早产儿脑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浓偏低,因此MRS对早产儿缺氧缺血脑病的诊断价值不高。PWI可清楚反映病理情况下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ASL具有无创和可重复优势,是诊断缺氧缺血脑病患儿脑血流灌注损伤的重要技术之一。SWI利用体磁化率效应差异产生磁共振成像法,在诊断缺氧缺血脑病患儿时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多模态磁共振序列的联合应用能够准确评估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脑损伤程度和干预治疗后的效果;除此之外,便于医生为缺氧缺血脑病患儿制定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9]。

本研究中,三组缺氧缺血脑病患儿在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男女比例、分娩方式(剖宫产)、宫内窘迫、脐带异常、5 min Apgar评分、磁共振损伤部位(分水岭区、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以及可疑静脉窦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通气、1 min Apgar评分、磁共振损伤部位(基底节/丘脑、内囊后肢、脑干、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磁共振图像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轻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概率明显低于中度和重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轻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1 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中度和重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轻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磁共振图像评分明显低于中度和重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上述研究结果与王瑞珠等[10]研究结果保持高度一致。分水岭区是大脑比较容易受损的区域,尤其是顶枕区更易受损,慢性病理改变为脑萎缩。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分水岭区受损严重,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以及可疑静脉窦异常等损伤部位表少见,与宋彩虹等[11]、佟晶等[12]、陈健康等[13]研究结果保持高度一致。

当新生儿患有脑病且高度怀疑缺氧缺血脑病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需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研究:①确定大脑是否能够正常发育;②皮质发育畸形或者其他类型的畸形导致出现类似的缺氧缺血脑病症状;③确定受伤的具体时间;④区分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具体损伤类型,确定脑损伤的具体范围和受损严重程度等[14-15]。

综上所述,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诊断价值显著,为显示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病变程度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猜你喜欢

分水岭白质脑病
2019,一定是个分水岭!
扩散张量成像MRI 在CO中毒后迟发脑病中的应用
血脂与脑小腔隙灶及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脑白质改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
“华北第一隧”——张涿高速分水岭隧道贯通
分水岭
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