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与鉴别诊断效能分析
2023-05-24刘迎春司富雨通信作者刘守标
刘迎春,司富雨(通信作者),刘守标
(邹城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 邹城 273500)
肺癌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早期症状多为咳嗽、痰中带血,随着肿瘤不断生长可引起声音嘶哑、胸痛等症状,若未能得到及时诊疗,肿瘤还可发生转移,累及多器官组织,增加患者死亡风险[1-2]。依据肿瘤发生的解剖位置,可将肺癌分为中央型肺癌及周围型肺癌,以周围型肺癌最为常见。肺炎性假瘤则是一种炎性增生性疾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多由肺内慢性炎症产生的肉芽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所致的肿块,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为主,与周围性肺癌存在相似性,且其为肺内实质占位性病变,在影像学征象方面也具有一定相似性,故临床诊断中肺炎性假瘤常与周围性肺癌相混淆,从而出现误诊情况[3-4]。而两者本质不同,在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差异较大,一旦出现误诊事件,会影响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导致预后偏差。计算机断层扫描(CT)属于较为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借助X射线扫描身体结构,可将扫描信息经计算机转化为图像输出,清晰显示病灶位置、形态等信息,且分辨率高、成像快,适用于临床多种疾病诊断[5-6]。鉴于此,本研究分析肺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肺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41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2.96±4.37)岁;体质量指数19~2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63±1.52)kg/m2;吸烟史:59例吸烟,30例未吸烟;饮酒史:42例饮酒,47例未饮酒;文化程度:32例高中及以上,57例初中及以下;疾病类型:50例肺炎性假瘤,39例周围型肺癌。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明确为肺炎性假瘤或周围型肺炎;②影像学资料完整;③精神状态正常者;④患者均行CT检查。排除标准:①既往明确诊断;②伴有其他肺部疾病;③肝肾衰竭患者;④存在造影剂过敏;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开展CT扫描,仪器选用美国GE公司Discovery CT750 HD 64排螺旋CT:取仰卧位,头先进,设定管电流为300 mA,管电压为120 kV,螺距为1.108,转速为0.75 s/r,探测器组合为0.625×64,扫描层厚5 mm,间隔5 mm;窗宽:纵隔窗W350,肺窗W-1300;窗位:纵隔窗C40,肺窗C700;之后将扫描基线垂直于肺部矢状面,自肋膈角扫描至肾上腺;平静呼吸下完成闭气扫描,待平扫完成后注射碘对比剂开展增强扫描,注入80 mL碘海醇;20~25 s开展动脉期扫描,50~60 s开展实质期扫描,若发现病变则延时扫描。完成扫描后将影像学资料上传至后台工作站,由计算机对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并由两名高年资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及分析诊断,主要观察病灶大小、位置、边缘、CT征象等,若出现不一致意见,则需共同商讨得出最终结论。
1.3 观察指标
①影像特征:比较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在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包括空泡征、支气管征、钙化、空洞、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平直征、胸膜凹陷征等。②鉴别诊断价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CT鉴别诊断肺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 ×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100%,阳性预测值 =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③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分析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④图像分析:分析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CT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良好;0.4~<0.75表示一致性一般;<0.4则表示一致性较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特征
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检出率显著高于肺炎性假瘤,平直征检出率显著低于肺炎性假瘤(P<0.01);周围型肺癌与肺炎性假瘤患者空泡征、支气管征、钙化、空洞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影像特征对比[n(%)]
表1 (续)
2.2 CT鉴别诊断效能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检出周围型肺癌40例,误诊2例,漏诊1例;CT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为97.44%(38/39),特异度为96.00%(48/50),准确率为96.63%(86/89),阳性预测值为95.00%(38/40),阴性预测值为97.96%(48/49);经Kappa检验显示CT鉴别诊断肺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32)。见表2。
表2 CT诊断结果 单位:例
2.3 图像分析
周围型肺癌CT表现:可见结节与小片状影,多为球形病灶或肿块,边缘存在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或血管集束征,增强后病灶可完全强化;肺炎性假瘤CT表现:以单发为主,多为边界清晰的结节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界不清晰,病变周围胸膜反应性增厚变形。
3 讨论
肺炎性假瘤病因复杂,肺部感染为其主要病因,当细菌、病毒等感染肺组织后,可引起肺部炎症反应,使肺部出现炎症水肿等多种病理性变化。在肺部感染过程中依据致病特点选择抗菌或抗病毒药物治疗,炎症可逐渐消退,但部分患者肺部炎症并没有完全消退,残留的炎症细胞出现聚集增殖现象,可形成肉芽肿,或被纤维组织包裹,最终产生类似于肿瘤的肿块[7-8]。多数肺炎性假瘤可自行消散,但有部分假瘤在受到刺激后存在一定癌变风险。周围型肺癌发病与遗传、吸烟、年龄等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当体内存在致癌物后会持续刺激肺部症状,若体内代谢酶无法及时溶解致癌物代谢,则可出现基因突变,引起增殖信号增强及凋亡信号下降,最终过度增殖形成肿瘤组织[9-11]。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均为肺内实质占位性病变,两者症状方面高度相似,应做好两者的鉴别诊断,以便于制定针对性方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病理诊断为鉴别肺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的金标准,其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采集病灶组织开展病理检查,可准确鉴别疾病,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但该方法创伤较大,患者接受度低,仍需寻找一种准确性高、创伤小的检查方式[12]。CT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扫描速度快、可重复性强等优点,精确准直的X射线及高灵敏度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某个部位进行断面扫描,能够将光电转化为电信号,再由模拟/数字转换器转化为数字导入计算机处理,最终获得病灶部位的断面或立体图像,便于临床观察病灶位置、形态、大小等多方面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13]。同时,CT扫描分辨率高,不受脂肪等干扰,平扫后还可开展增强动态扫描,进一步提高病灶及周围组织的辨识度,便于准确评估病灶,从而定性其良恶性,且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的不同可发现平扫过程中漏掉的微小病灶。本研究结果显示,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检出率高于肺炎性假瘤,平直征检出率低于肺炎性假瘤;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检出周围型肺癌40例,误诊2例,漏诊1例;CT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为97.44%(38/39),特异度为96.00%(48/50),准确率为96.63%(86/89),阳性预测值为95.00%(38/40),阴性预测值为97.96%(48/49);经Kappa检验显示CT鉴别诊断肺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32);提示CT在鉴别诊断肺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中具有较高价值,可发现两者间影像特征的差异,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病理诊断一致性高。分析原因为,不同性质疾病在影像学特征方面会出现明显差异性,本研究中两者在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方面差异较大,其中分叶征为肿块向不同方向生长的速度不一样,轮廓可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从而形成分叶形,其为周围型肺癌的典型征象,肺炎性假瘤则不易出现,且分叶偏浅。同时,肺癌的毛刺征短而细,肺炎性假瘤则长而粗,这与两者的病理基础关系密切,肿瘤细胞可向外浸润,而肺炎性假瘤多由炎症结缔组织增生所致,会增加肺小叶间隔,且周围会出现纤维化。血管集束征则由肺癌内纤维化及肿瘤生长破坏肺内结构所致,故肺炎性假瘤出现此征象较少。胸膜凹陷征也是肺癌的典型征象,因病灶内部出现瘢痕挛缩,经病灶周围肺泡间隔等传递至脏层胸膜,会引起其下塌,且肺癌患者胸膜下塌直接可造成胸膜下脂肪消失。而肺炎性假瘤仅为胸膜增厚,其下脂肪间隙清晰可见。通过CT检查则可清晰显示病灶信息,便于临床分析其影像特征,寻找出两者在征象方面的差异性,故能够准确鉴别肺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但CT检查也存在一定漏诊或误诊现象,考虑原因为部分良恶性肿块在部位、形态及影像学特征方面存在一定重叠,使得临床鉴别较为困难。
综上所述,CT能够提高周围型肺癌典型征象检出率,准确鉴别肺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且与病理检查一致性高,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