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影响

2023-05-24杨传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7期
关键词:罗非班直径血小板

杨传学

(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东 济宁 272000)

随着年龄增长,基础疾病的发生风险逐渐升高,以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随之升高,急性心肌梗死为常见类型之一,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具体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会大量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以致血小板异常活化、黏附,充分激活血小板凝血系统,造成血管阻塞、心肌缺血缺氧,诱发一系列临床症状[2]。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多采用介入术,能够快速开通血管,恢复血流灌注,治疗效果确切,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仍存在一定弊端,如会增加血管远端无复流、血栓脱落等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因此,PCI术后应予以辅助治疗,使用抑制血小板药物为常用方法[3]。替罗非班能够预防血栓形成,对血小板聚集进行阻断,且能够减轻因斑块破裂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4]。本研究选取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旨在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 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1.72±5.91) 岁;体重 41 ~ 83 kg,平均体重(70.25±6.47)kg;发病到就诊时间为 2~ 10 h,平均(5.31±1.39)h。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60.98±6.04) 岁;体重 41~ 82 kg,平均体重(71.46±6.28)kg;发病到就诊时间为2~11 h,平均(5.63±1.4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伴有胸痛症状,且符合相关诊断标准[5];②首次发病,无相关疾病治疗史;③均行PCI治疗;④无凝血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无法耐受本研究治疗方案,或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②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③患视听障碍或精神疾病,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者;④全身感染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PCI治疗,术前完善检查,予以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药物。对患者病灶梗死情况进行了解,自股动脉将6F鞘管插入,钢丝沿导管置入直至梗死动脉远端,对于需要抽吸血栓的患者,应先置入抽吸管进行抽吸,反复多次地负压抽吸,抽吸停止的条件为造影仪显示血栓影消失。对于不需要抽吸血栓的患者直接进行扩张,置入球囊扩张,随后置入支架。并注入200 μg硝酸甘油(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990),3 min内完成注入。基于此,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032),首次使用剂量为10 μg/kg,之后持续泵注,泵注时间36 h,维持剂量为 0.1 μg/(kg·min)。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血流分级以及梗死相关动脉血管情况。①疗效划分标准如下,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心肌梗死范围缩小超过85%;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梗死范围缩小35%~85%;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患者梗死范围缩小未超过35%。显效与有效之和为总有效。② 造影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系统选择荷兰Pie Medical Imaging公司CAAS 5.10.1,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向冠状动脉内注入100~200 μm硝酸甘油,随后进行造影,测量梗死相关动脉血管的最小管腔直径、直径狭窄度、病变长度以及参考血管直径。③根据造影结果判断TIMI血流分级情况,0级:仍闭塞,未见血流灌注;1级:梗死处有少量造影剂通过,但远端未见显影;2级:梗死血管畅通,大部分显影,但血液流速较正常血管缓慢;3 级:血流完全灌注,流速与正常血管无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疗效比较

观察组诊断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TIMI血流分级

观察组血流分级中3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TIMI血流分级对比[n(%)]

2.3 梗死相关动脉血管情况

观察组最小管腔直径、参考血管直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直径狭窄度、病变长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梗死相关动脉血管情况对比( ± s)

表3 两组梗死相关动脉血管情况对比( ± s)

组别 最小管腔直径/mm 直径狭窄度/%观察组(n=30) 2.36±0.47 23.46±3.37对照组(n=30) 1.49±0.35 40.89±6.08 t 8.132 13.734 P<0.001 <0.001组别 病变长度/mm 参考血管直径/mm观察组(n=30) 2.17±0.54 2.13±0.43对照组(n=30) 4.09±0.91 1.37±0.28 t 9.938 8.112 P<0.001 <0.001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高发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多、进展快等特点,发病早期症状以胸闷、心悸为主,随着病情发展,会持续损害心肌细胞,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6-7]。心肌梗死面积会不断扩大,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休克,因此,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常采用介入术,创伤小、疗效佳,短时间内便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血管,恢复正常血管,防止心肌功能进一步损害,利于改善患者预后[8-9]。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已获得临床认可,但随着广泛应用发现,部分患者采用该疗法易出现支架贴壁不良情况,增加血小板聚集、纤维素沉积发生风险,形成支架血栓,引起凝血反应,新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破裂,会导致血栓栓塞,影响预后[10]。因此,在介入治疗中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用重要意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为常用药物,但应用过程中易出现药品抵抗,整体效果无法达到临床预期,无法避免或减少急性血栓事件的发生[11]。硝酸甘油对血小板的活化有抑制作用,可减少血栓形成风险,近些年被用于抗血小板治疗中,但效果单一。替罗非班为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滞剂,特异性较高,应用时不仅能抑制血小板活化,还可降低病变处血栓形成风险,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诊断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分级中3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小管腔直径、参考血管直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直径狭窄度、病变长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运用替罗非班能够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流分级,扩大血管直径,减轻直径狭窄度,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3]。分析其原因为,替罗非班主要作用于血小板通路,对血小板释放的活性物质有抑制效果,减少炎性介质产生,确保血管畅通。替罗非班用药5 min内便可发挥药效,起效迅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使用2 h后可使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利于改善血小板功能。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运用替罗非班能够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流分级,扩大血管直径,减轻直径狭窄度,使得患者获得更理想的预后,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罗非班直径血小板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各显神通测直径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山水(直径40cm)
爱虚张声势的水
预爆破法处理大直径嵌岩桩桩底倾斜岩面问题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