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观察记录支持大班幼儿开展平衡车角色游戏

2023-05-24赵清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毛豆骑手奶茶

赵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在单一的平衡车游戏中,幼儿能通过骑行发展手部和腿部力量、耐力及平衡能力。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游戏中投放平衡车,幼儿除了会玩一些常见的游戏外,还会自主地衍生出各种角色游戏。角色游戏要素的加入,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交往、合作,尝试挑战和解决各种难题,从而获得全面发展。我园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从一开始的盲目投放平衡车,到集中投放平衡车,再到分点、分需求投放平衡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反思和研讨,对教师该如何通过观察记录支持幼儿开展平衡车角色游戏有了一些思考。

一、在固定区域观察,记录幼儿在具体区域中的游戏情况

【场景描述】露涵将平衡车骑行到班级的种植区,采摘青菜、萝卜等送至外卖店,但路上经常会掉落各种蔬菜和泥土,旁边的小伙伴不小心踩到后大聲说道:“这是谁弄的,这么脏。”露涵一边骑行一边用手势装作打电话的样子,说:“我这里有点餐,要一个煲仔饭、两杯冰奶茶,我过十分钟来拿。”露涵在操场上骑行一圈后,就来到外卖店,并对店员说:“快点儿,快点儿,我的顾客都等着急了,你们快点儿啊。”外卖店的门口围着一圈外卖骑手,他们都很着急。露涵挤进去拿外卖,拿完后就骑着平衡车去送外卖,边骑边喊:“谁的奶茶?谁的奶茶啊?”只见奶茶在平衡车把手一侧晃荡,一路从操场洒到积木区,再到搭建区。到搭建区后,露涵问小伙伴们:“是你们点的奶茶吗?”大家都摇摇头。露涵急得直擦汗,又来到了沙水区。这时,潇潇指着前面说:“在斜坡那里,默默刚才在等你呢。”顺着同伴指引的方向,露涵又掉头来到隐蔽的斜坡,默默生气地走出来,指着露涵严肃地说:“你太慢了,我要给你打差评。”露涵一边把奶茶递给默默一边说道:“我怎么知道你在这里!”默默接过奶茶,说:“啊!我的奶茶只剩下一半了,怎么搞的呀?”

【分析】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小树林里玩起了新游戏。他们借助平衡车快速和便捷的优势,将新旧游戏经验整合,利用周围的资源和材料,迁移生活中的场景——送外卖,在平衡车游戏中加入了“送外卖”的角色游戏。在“送外卖”游戏中,平衡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幼儿通过游戏模仿大人的生活行为,同时又加入自己的游戏想法,使游戏能够顺利进行。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地上运作的小厨房,散落在操场上的蔬菜和泥土,外卖骑手找不到买家,买家的差评如何被反馈,等等。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进行了跟踪观察,并适时提供了帮助。

在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结合情景,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通过在固定区域的观察,教师会对幼儿在这个区域的游戏情况,以及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记录,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记录,教师发现大班幼儿关于“送外卖”的认知经验较丰富,与游戏相匹配的角色安排也很到位。对于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了相应的支持。一是教师对游戏中的一些场景和行为进行拍照记录,利用游戏后的交流分享环节,请幼儿一起讨论“掉落的蔬菜和泥土、洒落的奶茶”等问题该如何解决,同时让幼儿思考“怎么安排厨房及厨具”等问题。幼儿通过讨论,决定将装花用的小竹篮用来装菜,收集奶茶瓶,用来替代原有的小罐子,厨房需要一个操作台,可以用轮胎和木板搭建,厨具可以从娃娃家借用一部分。二是针对记录本上出现最多的反馈语“差评”,如何帮助幼儿获得“好评”?在游戏中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将问题抛给了幼儿,引导幼儿一起商量解决办法。默默说:“可以把科学区的沙漏拿去计时,超出时间的就给‘差评,这样公平。”露涵说:“顾客要告诉外卖骑手地址,这样骑手才知道外卖要送到哪里。”毛豆说:“送餐的时候我们把地址‘画给外卖骑手。”就这样,问题一个个得到解决,游戏也在不断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在固定区域的观察,教师发现记录表中的幼儿的平衡车角色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了,“外卖店”有了很多用轮胎和木板搭建的灶台,除了奶茶,还有很多种食物,并且还有专门为“外卖店”提供蔬菜等食材的跑腿员,大家制定了不可以随便给“差评”的规则,外卖骑手还制定了一天送几份外卖才能够拿到奖励的规则,小树林里的“马路”上多了“红绿灯”,还有骑着平衡车的交警,“送外卖”游戏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幼儿的游戏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二、对幼儿进行连续性观察,记录幼儿在一定时间内的游戏情况

【场景描述】第一次记录:骑平衡车的几个幼儿聚在一起商量接下来的游戏该怎么玩。陌陌提议:“我觉得赛道要增加点难度,不然太无聊了。”于是,陌陌搬来了标志筒放在赛道上,形成了“S”形的赛道。几次比赛后,他们又增加了标志筒,赛道变成了“Z”形。接着,大家又提议再加点栏杆,需要钻过去才能通过。讨论过后,陌陌到处寻找材料。

第二次记录:天气炎热,骑平衡车的幼儿都躲在了阴凉处。陌陌对皓辰说:“我们来搭个安全屋吧,这样就可以躲在里面乘凉了。”于是,陌陌和皓辰一起去小木屋搬来了几块爬行垫,在赛道的出口处搭建安全屋。安全屋搭建完成后,大家都想挤在安全屋下乘凉,陌陌说:“别挤了,这是我和皓辰一起搭建的,只有我们俩可以在这里乘凉。”大家说:“真小气。”

第三次记录:天气依然炎热,骑平衡车的幼儿都想躲进安全屋乘凉,人一多,安全屋一下子就倒塌了。陌陌看到后立即阻止大家挤来挤去,并提议:“都不要抢,我有一个好办法,谁在赛道上骑得最快谁就能获得进安全屋乘凉的奖励。”陌陌说自己是裁判,边吹哨边喊:“集合,三人一组,开始比赛。”大家奋力地向前骑行,陌陌则在一旁指挥着,统计出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并要求他们按名次骑行到指定的三角锥旁等待。接着,陌陌和皓辰给小骑手们举行了颁奖仪式,获得一等奖的骑手可以在安全屋乘凉,获得二等奖的骑手可以去滑滑梯下面乘凉,获得三等奖的骑手则需要自己找地方乘凉,但小伙伴们说陌陌不公平,因为他没有用计时器计时。

第四次记录:赛车游戏玩了好几天,骑手渐渐变少了,陌陌对皓辰说:“这个赛道要搭得更好玩一点才行。”于是,他们开始着手完善赛道。皓辰搭了一会儿,喊道:“陌陌,你快来看,赛道上的爬行垫凹进去了。”于是,他们找来了轮胎,并将轮胎放置在爬行垫的下方,这样既能保持爬行垫的平稳,也能增加赛道的高度。陌陌说:“这次我们的比赛要加大难度了,大家快来参加比赛,我来当裁判。”

第五次记录:搭建区的木板、轮胎、跨栏架等都被陌陌搬到了操场,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材料,不断完善赛道。同时,他边挥舞小红旗边对皓辰说:“今天的赛车手需要过独木桥,你去搭建安全屋,把我们的水杯、毛巾放在里面,等下奖励给骑得最快的骑手。”

【分析】通过观察记录,教师发现陌陌一直在主导着赛车游戏。因为单一的赛道让骑手们觉得没有挑战从而感到无聊,所以陌陌提议改变赛道。在连续的观察记录中,教师发现,新的“S”形、“Z”形赛道不断激发着幼儿的游戏兴趣,但他们发现天气炎热需要搭建安全屋,以便躲在里面乘凉,可是小小的安全屋难以满足大家共同避暑的需求,于是他們想通过比赛来解决拥挤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给予幼儿帮助,而是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陌陌在这个游戏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见,在真实问题的导向下,游戏无需外加动机就能够让幼儿保持持久的兴趣,不断推进游戏的发展。

在游戏后的交流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还有什么材料可以用来搭建赛道?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赛道?我们还可以怎么搭建赛道?欢欢说:“我们可以把木板搬过来用,走独木桥也很好玩。”晨晨说:“我玩过的赛道都是有弯度的,设计成圆形的。”大家提出的方法为陌陌完善赛道提供了新思路。陌陌热衷于自己设计的赛车游戏,对于游戏中同伴的“抱怨”,教师没有直接干预,而是在集中活动时请陌陌介绍游戏规则,大家积极反馈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安全屋太小了,容不下很多人一起乘凉;没有奖牌,游戏一点也不真实;游戏排名很随意,没有计时器计时,结果不公平。陌陌接受了大家的反馈意见:搭建安全屋的时候扩大范围,在区角活动的时候用轻黏土设计奖牌,跟教师借了计时器,等等。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幼儿每一天的游戏变化,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并给予幼儿适时的帮助。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拥有不同的角色,如裁判、骑手、助理等,在参与赛道挑战的时候,他们获得了不同的游戏经验。在不同的游戏角色中,大班幼儿能够理解角色间的关系、行为,并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符合游戏规则,从而不断推进游戏的进程。

三、有针对性地观察幼儿的游戏材料,避免过度干预幼儿的游戏

【场景描述】一天,毛豆从家里带来了修车工具箱。在玩平衡车游戏时,他搬来一个轮胎,把纸板平铺在上面当作操作台。翔翔推着车子经过,对毛豆说:“我的座椅松了,把工具借给我,我修一下。”毛豆赶紧说:“好的,我顺便帮你给轮胎打点气。”翔翔自己拿了一把扳手,竖着拧螺丝,可是转不动,然后他把扳手横过来,再次夹起螺丝旋转,结果螺丝掉了,车轮毂也随之向外翘开。拿着打气筒的毛豆看到后喊道:“翔翔把车弄坏了,老师,翔翔把车弄坏了。”翔翔拦住毛豆,说:“我会修好的,你别喊。”教师在远处观察,没有介入。之后,翔翔把螺丝捡回来,按在轮胎上,用手转动直至成功。毛豆把打气筒的气针挂在后轮胎辐条上开始打气,旁边的翔翔看到后说:“你这样打气对吗?轮胎没气啊。”然后,他摸了摸轮胎,嚷嚷着:“你打气的方法肯定不对。”毛豆生气地说:“哪里不对,是你不懂,保安师傅就是这么给轮胎打气的!”翔翔跺着脚说:“保安师傅把气针插在这里的,你的都没有插进去。”

于是,毛豆拔出气门芯,把气针插进去,一边打一边对翔翔说:“你看有气了吗?”翔翔说:“没气,你再快点,后面的顾客都在排队了。”毛豆回头一看,后面排了两个小伙伴,都催着他说:“老板,快点儿。”毛豆听后赶紧用力打气。可过了很久,他都没有给轮胎打完气,翔翔说:“你的打气筒太小了,打了都没用,不打了,我们走。”毛豆没有理会他们,跑去找保安师傅,保安师傅跟着毛豆来到了“汽修厂”,教了毛豆给轮胎打气的要领。

之后,毛豆帮小鱼的平衡车轮胎打气很顺利,小鱼开心地走了。旁边的笑笑看到后说:“我能不能自己试一试。”毛豆说:“我是老板,可以教你,你先把这个气门芯拔掉,然后……”后面排队的小伙伴也吵着说:“等下我也要自己给轮胎打气。”翔翔在一旁给顾客拧螺丝,把螺丝拧紧后,将把手摇了一摇,有模有样地说:“你试一试。”

【分析】在“汽修厂”游戏中,工具箱是毛豆的新游戏材料,根据已有认知经验,他认为把气针挂在轮胎辐条上就能够给轮胎打气,可是却失败了。新材料工具箱的出现,让教师随即联想到前段时间平衡车的轮胎没气,让保安师傅帮忙给轮胎打气,毛豆在旁边看了很久的场景,他在观察过程中获得了认知经验:打气筒可以使平衡车的轮胎变得饱满有动力。毛豆给轮胎打气失败后,在同伴的提示下了解到自己的打气方法不对,他及时做了调整,可还是失败了,在又一次失败的情况下,他主动寻求保安师傅的帮助。

教师在做观察记录时很想帮助尝试新材料的毛豆,特别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一种是翔翔觉得毛豆的打气方式不对,跺脚离开;另一种是翔翔埋怨毛豆的打气筒太小、没用。看到毛豆有点沮丧,教师走上前准备帮助毛豆,正想开口的时候,毛豆却走向保安室,主动寻求保安师傅的帮助。在已往的游戏中,新材料加入后,教师一般会先介绍新材料的基本情况,教一教幼儿该怎么用。而通过这一次游戏观察记录,教师发现要学会忍一忍、等一等,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自己发现新材料的用法,自主解决问题。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对观察到的毛豆的游戏视频进行剪辑,请幼儿观看、讨论,并邀请毛豆介绍自己开“汽修厂”的经历。在交流的过程中,毛豆的游戏经验得以分享。在游戏中,毛豆在给小伙伴的平衡车轮胎打气时,有自己的游戏角色和计划,同伴默契地称他为“老板”。

在针对此次游戏观察记录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很感慨: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成人的成熟经验直接传递给幼儿,而应该更多地以幼儿当下的经验作为生长点,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相互学习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教师只需认真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在适当的时候予以适宜支持,从而助推幼儿经验的生长。

四、反思

1.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

在将平衡车引进幼儿园的过程中,我们尝试过很多种平衡车游戏,但游戏中幼儿往往只是按照计划玩,游戏的自主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基于此,我们决定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真正做到把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在长期观察记录大班幼儿平衡车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意识处处闪现。跟随幼儿的游戏进程,我们也发现之前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帮助,一定程度上是在干扰幼儿的游戏。在“管住手、闭上嘴”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不断通过观察记录,横向比较、思考幼儿生活的环境、经验以及交往的对象等,链接幼儿角色行为的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游戏。例如,在游戏中,因为默默的爸爸是馄饨店老板,默默经常看到有外卖骑手送餐,对外卖骑手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会对露涵的迟到给予“差评”反馈;毛豆观察过保安师傅给平衡车轮胎打气,积累了一定的认知经验,受到启发想要尝试,虽然失败了,但教师顺应了他的游戏意愿,给予了他充分尝试的机会。在顺应了幼儿的游戏意愿后,幼儿的游戏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了,同伴之间经常分享游戏经验,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为了加入游戏,他们会自创角色,主动融入游戏中。为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他们讨论、尝试的次数不断增多,协商的能力也随之提升,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游戏中的成长与快乐。

2.追随幼儿的游戏发展进程

幼儿的游戏是持续发展的,如果只靠一个镜头、一张照片去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和想法,那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连续的观察记录,追随幼儿的游戏发展进程,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游戏。教师在观察中了解幼儿的游戏进程,引导幼儿通过协商、讨论,调整游戏的方向和规则,生成幼儿需要的游戏情境,解决游戏中的难点,促进同伴间的互助和学习。例如,陌陌在搭建赛道时,第一天和小伙伴们不欢而散,教师没有立即上前干预,而是继续观察,相信陌陌有能力解决问题;随后出现“安全屋拥挤”“游戏不公平”等问题时,教师也没有立即干预,而是选择进行动态、跟踪式的观察,记录陌陌和同伴们的游戏行为。随着游戏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陌陌对游戏的设计越来越完善,他不再只考虑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也会主动和同伴商量“这样好不好,那样行不行”,主动征求同伴的意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5—6岁的幼儿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自主权,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

3.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试误

教师在游戏观察记录中,经常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会不断采取各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虽然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失败,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有深度学习。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试误。例如,在“汽修厂”游戏中,如果教师忍不住当起“导师”,直接教毛豆给轮胎打气的方法,那么毛豆就会失去试误的机会,而他一次次看似重复的无意义活动,其实是他在不断探究、思考的过程。毛豆在操作中知道了轮胎零部件的名称,也知道了给轮胎打气的方法。第一个镜頭下毛豆与同伴的交往是有些拘束的,但是他在游戏中突破了自我,主动寻求保安师傅的帮助,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并获得了成功的经验。我们经常在观察记录的案例中发现幼儿总是在不断解决困难,惊喜地看到幼儿锲而不舍、认真学习的行为,以及在认知能力、社会交往、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在观察过程中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并通过观察评价幼儿的能力水平,给予幼儿试误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我们在对平衡车角色游戏进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从笼统走向细致,从刻板走向真实,教师看见了每一个幼儿,看清了每一个幼儿的游戏过程,看懂了幼儿在每一个角色游戏中发生的学习和实现的发展。

猜你喜欢

毛豆骑手奶茶
骑手和星星
上班在“狂奔”,保障似“裸奔”——“抢单”的骑手们常常要面对“拖单”的社保
小编与奶茶的日常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地下奶茶店
毛豆姐姐的信
女骑手
我和我唯一的毛豆
同样是奶茶
摘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