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锚定农业强国目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05-24李明

前线 2023年5期
关键词:三农乡村振兴工作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深刻阐明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意义、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围绕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面谋划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主攻方向和根本原则,为新时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关键词] 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  “三农”工作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5-0033-04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围绕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面谋划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主攻方向和根本原则,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策略和大政方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阐述了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后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从基本国情看,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近5亿农民虽然已经摆脱贫困,但相对还不富裕,城乡二元结构也没有彻底改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没有强大的农业基础,没有富裕的广大农村,没有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可能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不可能建成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大历史观深刻指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1党的二十大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的中心任务的关键内容,是守好“三农”基本盘、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战略擘画,是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起点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提供的初级产品供给、农村的和美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支撑和战略保障。农业也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奶瓶子”,保供给、安民心、解民忧、惠民生都要靠农业。仅从粮食来看,我国居民消费已经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粮食供给也已经由产量型向优质化、多样化、品牌化、营养化和安全化的品质型跃迁,人民对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农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农业现代化提出更高的标准,对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出更迫切的需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重要任务和核心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

建设农业强国,既有世界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发达国家发展和建设农业强国的一般规律和共性特点来看,世界农业强国普遍具有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农业市场化水平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高、农业发展水平高和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四高四强”的特征。建设农业强国,既要瞄准世界农业强国的共性要求,更要体现中国特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证明了的一条规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因此,应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口总量大、农业人口比重高、耕地面积少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农情。农业大而不强是我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征。农业总量大、品种多、类型广,但农业规模小、效率低、竞争力弱是我国农业最突出的问题。大国小农、人多地少、大而不强、弱质低效的状况长期存在,建设农业强国必然要立足现实国情和基本农情,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建设农业强国要根植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农,天下之大业也。”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古国,孕育了厚重灿烂的农耕文明,充盈中华文化的灵魂血脉。这些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母体源头,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祖先们在耕种五谷、养殖六畜、精耕细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中创造了璀璨绚丽的农耕文明,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农时节气、风物特产、水利灌溉、乡村聚落、民俗信仰、乡音乡愁等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形成了耕读传家、敦本务实的家风家训,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价值旨归,“重农厚生、顺时应天”的深厚情怀,“天地之大,黎元为先”的人本思想,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优秀传统,“敬天道而事之”的传统智慧,“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的箴言祖训,“春发其华,秋收其实”的勤勉品性,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的创新奋斗精神;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绵不绝的基因密码,积淀为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品质,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理想追求。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美好乡土景色、“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劳作、“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的田野风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喜悦,是农耕文化深植每个中国人心底的恒久记忆。建设农业强国既要以现代农业塑形,也要用优秀农耕文明铸魂,将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鄉村。

建设农业强国要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本质要求和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建设农业强国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一体化保护及系统化治理方略,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建设农业强国要走自己的路。从世界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是和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农业强国建设不可能简单复制和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必须走自己的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历史性巨变,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6.5亿吨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强化,农业农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虽然对标世界农业强国还存在不少短板与弱项,但总体上来看已处于农业现代化向农村现代化加速拓展的交汇期,农业发展驱动力处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常规集约化农业向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转变。我国正在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力争在推动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道路;新时代新征程也一定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实现共同富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强国新道路。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今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开局起步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重点加强顶层设计。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目标任务进行战略安排,既以目标导向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又要保持战略自信和政治定力,增强历史自觉、主动精神和问题意识,大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牢牢抓住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说:“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必须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树立大食物观,把首先满足14亿多人口的多元化食物需求、增强农业保障供给能力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

紧紧依靠双轮驱动。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农业科技方针:一是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二是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是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四是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为农业科技发展和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战略支撑,打造创新引擎,激活发展动能。改革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深化农村改革经验,提出建设农业强国“一条主线、三个统一和四个要”的改革驱动方略: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三者统一起来,做好“四个要”,即一要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二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四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源动力、培育新动能。

奋力完成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1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重大使命。一是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二是坚决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在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解决和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艰巨任务。三是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只有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才能符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才符合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规定。四是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2农村发展不充分是高质量发展中必须尽快解决的最大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通过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的新农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不断提高农村现代化的质量和成色,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充盈丰厚内涵提供必要条件。

(本文是2022年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三农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原创性贡献研究”〈项目编号:22KDA00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李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 沈   聰

猜你喜欢

三农乡村振兴工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