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李商隐宦海沉浮中探究其悲剧命运

2023-05-24高莲芳马洁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李商隐

高莲芳 马洁涛

内容摘要:李商隐作为晚唐诗坛上的巨擘,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在抒发自己宦海沉浮、怀才不遇的苦闷。从少小失怙到佣书贩舂,从胸怀鸿鹄之志到卷入牛李之争,从飘零宦游到郁郁而终,他从未放弃过对晚唐统治者的竭力讽喻。他的一生是悲苦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同时也是尴尬的一生。

关键词:李商隐 凌云之才 宦海沉浮 怀才不遇 满腹辛酸

李商隐作为晚唐诗坛上的巨擘,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在抒发自己宦海沉浮、怀才不遇的苦闷。他是一个理想着,一生都在寻求报国之路;他是一个爱国者,一生都在为晚唐的衰落而呼号。然而,他却是一个无辜者者,无意中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仕途失意,困顿不得志,郁郁而终。

一.佣书贩舂贴家用,少小失怙忧郁生

李商隐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李嗣就在浙江幕府病故,他和弟弟妹妹们只好跟随母亲回到了河南老家,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他是长子,于是就主动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为了贴补家用,他只能一面为别人抄书,一面替人家舂米。正如他在文章中写到的“佣书贩舂”。

因少小失怙,体弱多病的母亲又要照顾几个弟弟妹妹,无暇给他太多的关爱,所以,李商隐从小就养成忧郁的性格,自我封闭,不爱说话,不善于与别人交流。这也是他后来仕途不顺的主要原因。

李商隐一生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于是他在诗中吟道:“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色,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再如,他在《锦瑟》中这样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

二.欲回天地鸿鹄志,怎奈一树碧无情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本来就够悲催的了,再加上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他的仕途的通道就被堵塞了,因为他自我封闭的性格,因为没有政治智慧,缺乏政治敏感性,在牛李之争的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然而,李商隐虽仕途受阻,并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他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表现出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他在《重过圣女祠》一诗中这样写道:“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诗人以上清洞府的圣女谪降下界沦落尘世为喻,寄托自己身世沉沦之慨。但是世态的炎凉、官场的腐败也不能阻止他对理想光明的追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诗人以耐寒的青女、素娥自喻,寄托自己在浑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

李商隐自负很有才华,所以他在《蜀桐》里,极力赞美蜀地那棵“上含非雾下含冰”的梧桐树——向上,树叶能浸润着云雾;向下,树根能触摸着寒冰。梧桐傲立苍穹的高大形象,象征着李商隐对自己才华的认可,同时也是他渴望一展抱负的宏愿,然而,下面笔锋一转,“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可惜这棵梧桐树枉自长得这么高大,竟然吸引不了凤凰的青睐,让它感到无处栖身。最后,只能无奈地接受被人砍了做成琴的命运。作者借物抒怀,抒发自己空有一腔抱负、满身的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感慨。

唐開成三年(838),李商隐作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不久,应博学宏词科试,落选回泾州,登楼有感“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登楼》)。诗人虽然科考不顺,可是他的凌云之志从未消减,所以才发出“欲回天地”的胸襟抱负。

李商隐虽生活清贫但为人清高,只可惜,造化弄人,生不逢时,污浊的社会环境让他处处碰壁,一生辗转,在各地当幕僚。地位卑微的他总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以求官阶的晋升,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他的努力是徒劳的,最后只能像孟浩然一样发出“欲济无舟楫”的感慨。所以他在自己的咏物诗《蝉》里这样写道:“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唐会昌六年(846),李商隐闲居永乐。当时,诗人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而构怨了牛党的灵狐绹。本来诗人寄寓异乡,就有一种羁旅之愁,再加上无意中被卷入“牛力党争”的政治漩涡,这使他更显得郁闷。面对眼前的落红,于是心生感慨,写下了咏物诗《落花》。“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望着满地的落花,诗人心生怜悯,不忍心扫去,于是巴望着树上的花瓣不再落下,可是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越来越稀了。于是诗人发出慨叹:“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了一片芳心,但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而诗人自己呢?胸怀壮志,却屡遭排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不能不说,诗人目光独特,敏锐地捕捉到了“落花”这一形象,借物抒怀,流露出自己心灵的感伤和悲哀,语义双关,低回凄婉。

三.情深意笃思念苦,浮萍飘零宦游情

李商隐与妻子的感情始终情深意笃,正像他在《夜雨寄北》里写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然而不幸的是在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夏秋之交,他的妻子王氏突然病逝,诗人万分悲痛。这年冬天,他又应节度使柳仲郢之邀,去四川任职,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可想而知。诗人写道:“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从军剑外,飘零无依,畏途思家,妻亡家破,无人寄衣。诗人以温馨的梦境反衬残酷的现实,在悼伤之中又包孕着行役的艰辛、伤别的愁绪、仕途的坎坷等复杂的感情。

尤其是在悼亡诗《正月崇让宅》里,“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唱起夜来”。诗人由于思念之切,心神恍惚,在房间里四处寻找妻子,闻着妻子留下的余香,仿佛在与之对话,似乎听到妻子在唱《起夜来》。《乐府解题》中说,《起夜来》乃思妇思君之词。此处,不说自己思念亡妻,却说妻子思念自己,更见忆念之深沉,思情之惨苦。一字一泪,一字一血,读之令人酸鼻。

李商隐在仕途抑塞、爱妻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做幕僚。梓州,州治在现在四川的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所以在诗人眼里是“天涯”了。于是他在《忆梅》中写道:“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本来,独在异乡,就够孤孑郁闷了,再加上被死死地定在天涯,一住就是数年,思乡之苦与滞留之悲可想而知。再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于是以早秀先凋的寒梅自比,自然会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

长期的羁旅漂泊、寄迹幕府,让饱受人世风雨摧残的李商隐已经到了人生的穷途,于是,他在生命之火将要熄灭之前,唱出一曲慷慨不平的悲歌:“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李商隐《风雨》)用风雨中的黄叶比喻自己的漂泊之苦与宦游之悲。

四.屡试不中路难行,辗转幕府辛酸泪

自唐文宗二年(828)开始,大约15岁时,李商隐就参加应举之试,直到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才考取了进士。可是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令狐楚之子)早在太和四年(830年)就考中进士。漫长而艰苦的十年应举之路,让李商隐看清了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自己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与广泛的人脉关系。这引起李商隐的强烈不满,在太和七年(834)再次名落孙山时,他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讽刺没有录取他阻挠他成功的考 官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然而,晚唐的现实就是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这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从太和三年(829)受聘于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开始,李商隐多次进入地方官员的运作机构中担任幕僚的角色。比如,唐开成二年(837)末,令狐楚病逝,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又奔赴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他的幕僚;唐大中元年(847),应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赶往桂林做了郑亚的幕僚;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冬,应节度使柳仲郢之邀,做了他的幕僚。多年的幕府生涯虽然让李商隐历练了工作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同时官场的污浊、权贵的颐指气使也耗尽了他的政治热情。真是十年幕府路,一把辛酸泪。

五.大厦将倾势难回,借古讽今喻晚唐

诗人目睹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只能髙吟愤世嫉俗的诗篇;面对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晚唐,无奈地发出无力回天的愤慨。所以他只能以史为鉴,借古讽今。“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李商隐《北齐二首》)诗人通过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小怜)荒淫亡国史实,借古鉴今,讽喻晚唐统治者。

古都南京,从孙吴到东晋,再到宋、齐、梁、陈,赓续三百余年,据说,诸葛亮看到金陵形势之雄,感慨道:“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然而,在李商隐看来,北湖(玄武湖)与南埭(鸡鸣埭),都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由于统治阶级的荒淫无道,导致江山易主,朝代更迭。诗人感慨:“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李商隐《咏史》)诗人借六朝覆灭的史实,讽喻正在走向衰亡的晚唐。

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可偏偏有很多人看不透,就连贵为天子的汉武帝也沉迷求仙问道,以图长生。李商隐借助这段历史故事,运用奇特的想象,在《汉宫词》里巧妙地把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结合在一起——“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常在集灵台”。替西王母与汉武帝传递音讯的青鸟竟然一去不回,杳无音信;然而,异想升仙的汉武帝还在集灵台上望眼欲穿,等候佳音。诗人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汉武帝迷恋求仙且执迷不悟的心理。接着继续描写汉武帝一心求仙而无意求贤的行径——“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传说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病(即糖尿病),这種病经常口渴,离不开水。然而汉武帝只顾自己求仙问道,而不顾惜司马相如这个人才的死活,竟然连一杯止渴的露水都不肯赐一杯。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点,唐武宗于会昌五年,筑望仙台于南郊,并服食长生药。这里,诗人借古讽今,委婉含蓄地讽刺了沉迷求仙、不重贤才的唐武宗。

六.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父亲去世,随母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他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

大和三年(829)移家洛阳,结识令狐楚,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因此,为了报答令狐楚的知遇之恩,他踌躇满志,怀揣着梦想,希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匡扶岌岌可危的大唐帝国。但事与愿违,此时的晚唐在经历了数次皇权的变更之后,早就摇摇欲坠,要想救国,谈何容易?

唐开成二年(837)末,令狐楚病逝,在料理完恩师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县北)作了王茂元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令狐楚属于“牛党”,而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这桩婚姻将李商隐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致使其后来在仕途上处处受排挤,郁郁不得志。

李商隐一生在朝廷只做过两任小官,其余的时间都是漂泊异乡,寄人篱下。于是,他在《安定城楼》这首诗里写道:“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故称“虚垂涕”;而此时的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疏未售一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附刘表;而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府,皆为寄人篱下。诗人借贾谊、王粲之典,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唐大中二年(848)夏,李商隐离开桂管观察使郑亚幕府之后,留滞荆楚。一日黄昏,诗人临江远眺,楚宫一片荒凉,凄风苦雨洒落江上,这一切牵动了诗人的思绪,于是诗人触景生情,信口吟来:“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当年宋玉在《九辨》里说“楚国国势危殆,贤才失路”,所以“黄昏雨”一语双关,表面上指楚江的暮雨,实际上指楚襄王的荒淫腐败,冷落贤才。李商隐政治上极不得意,几乎一生都在幕府中度过。所以诗中的宋玉,其实就是作者的化身,宋玉之愁也即作者之愁,是蹉跎岁月、壮志未酬的忧愤,是对统治者不用贤才的愤懑,是对晚唐王朝前途的忧虑。

李商隐死后,好友崔珏以“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高度概括他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一生。

李商隐的一生是悲苦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同时也是尴尬的一生。一方面他要与“牛党”保持着联系,另一方面又要处理好与“李党”的关系。这把不善交际的他搞得焦头烂额,最后两方都不信任他,甚至排挤他,致使他一生不得志,郁郁而终。所以,如果说宦海沉浮是他饱受漂泊之苦的直接原因的话,那么,牛李党争才是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360doc.com“个人图书馆”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第十八中学;安徽省涡阳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李商隐
Comparative Study of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 Ye Yu Ji Bei from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嘲桃
登乐游原
石榴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朵颐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史识与史胆——李商隐《梦泽》
李商隐也玩朋友圈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