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到印度丛林

2023-05-24刘颖

阅读(高年级) 2023年6期
关键词:吉卜林格里丛林

刘颖

吉卜林是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他“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他用生花的妙笔描绘奇幻又真实的丛林故事,将博大、复杂、多姿多彩的丛林诗意而有趣地描写出来。吉卜林犹如阿里巴巴得到了“芝麻开门”的咒语一般,轻而易举地打开了通向神秘丛林世界的大门,使《丛林之书》成为世界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名著。

本月荐书

作者:〔英国〕吉卜林

译者:文美惠  任吉生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吉卜林,英国作家、诗人,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克·吐温曾经热情洋溢地赞美吉卜林的作品说:“我了解吉卜林的书……它们对于我从来不会变得苍白,它们保持着缤纷的色彩;它们永远是新鲜的。”

作品导读

丛林之梦

翻开《丛林之书》,你的面前就会呈现出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陌生而迷人的世界,书中曲折的故事、丰富的动物知识和引人深思的哲理,会让你沉浸其中,久久难忘。

《丛林之书》是一幅充满野性与温情的丛林画卷,那对丛林里的一切的逼真描绘,很难再用另一种方式将它复述出来。翻开《丛林之书》,便让读者仿佛来到密林之中。

阳光四射,透过斑驳的枝杈,在地上织出了奇怪的图案。那群肆无忌惮的猴子在树枝间攀援,枝叶间有他们固定的路径和岔道,即使在黑夜,他们也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大蟒卡阿的新外衣棕黄相间,在阳光下闪闪烁烁,他滑动起来像苔藓生长那样悄无声息;黑豹巴希拉,他总是那么冷静从容,骄傲尊贵;棕熊巴卢是林中的学者,他摇摇摆摆,挥动着大巴掌,呼唤他亲爱的“小青蛙”莫格里……

莫格里,不是一只小青蛙,而是一个小男孩。不管在丛林中还是人类的世界里,他都是象征力量与智慧的“超人”。丛林中没有一只动物敢与莫格里对视,因为莫格里的眼神是冰与火的交融物。火,是动物们最害怕的东西(他们称之为“红花”)。狼崽子们只学习属于他们族群的规则,而莫格里却记住了所有的丛林密语,眼镜蛇、鸢鹰都成了他的朋友,大象哈蒂面对莫格里也敬畏三分。在人类世界中,因为有了动物朋友作后盾以及丛林的锻炼,使得莫格里成了一同放牧的孩子中的头领。

这些形象和故事像一幕幕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闪过,让你时而欣喜,时而黯然,时而紧张,时而恬淡。他们在你的眼前挥之不去。

不知道你读过了这个故事,留在你心中的会是什么呢?

作品欣赏

描绘与想象的完美结合

打开《丛林之书》,阅读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动物故事的同时,你还能获得很多动物知识,关于蟒蛇蜕皮,关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爆发之前动物的预感,关于浮在水面伪装成一截枯木的鳄鱼,关于丛林对村庄的吞没……你还能通过不同动物的眼睛欣赏美丽的丛林风景。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的可能比吉卜林描写的更加丰富多彩。

模拟小课堂

师:该如何形容吉卜林的细致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呢?请看几个例子吧!当莫格里被猴民们夹在胳膊底下,在树顶上跳跃飞荡的时候,跳跃一下有二十英尺,这时候,莫格里是什么感觉呢?“他头晕目眩忍不住要吐,瞥见地面离得那么远让他害怕,那在除了空气别无一物的上空进行的跳荡,每一次的急停急跃惊得他的心都跳出了胸口。有时,他就像一个人在船桅顶上能够眺望大海一样;有时,树枝和树叶会抽打到他的脸上。”

生:读到这里我觉得很奇怪,难道吉卜林本人曾经被猴子挟持在林间飞荡过?要不,怎会如此逼真!不过,这种感觉颇似过山车、海盗船。原来感觉是相通的。否则,读者们又怎会感同身受呢!

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巴卢去营救莫格里,和猴子打了起来,吉卜林这样描绘巴卢:“他气喘吁吁地登上花坛,却被潮水般涌来的猴子淹没了,但他蹿起来一屁股坐在地上,伸出两只前爪,一把搂住猴子,能搂多少算多少,接着就很有规律地啪嗒啪嗒打起来。”好激烈的战斗啊!我好像亲眼所见一般!

生:对于大蟒卡阿的战斗力,作者是这么写的:“蟒的力量在于它头部的猛然一击,他全身的力气和重量都集中在这一击之中。”可这究竟是怎样的力量呢?作者接着写道:“如果你能想象一枝长矛,一柄铁锤,重量将近半吨,被一个头脑冷静、从容镇定的人操纵在手里,你大致就能想象出卡阿战斗时的情景。”

师:再看吉卜林描述孩子的悠闲。莫格里去放牛,作者这样写道:“这些放牛娃就这样睡睡醒醒,醒醒睡睡,用干草编些小笼子,捉些蚱蜢放在里边,要不就拿两只像在祈祷的螳螂,引它们打斗,或者用丛林里黑的红的坚果串项链,或者观察在岩石上晒太阳的蜥蜴,观看带泥沼里捕捉青蛙的蛇。”在寥寥几笔的描摹中,是不是让你对那些孩子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呢?

关于丛林法则

列出几条“丛林法则”,你认为这些法则合理嗎?或者哪里不太合理?我们的法律、规则你了解多少?比较一下,它和“丛林法则”有什么相似或不同之处。你认为我们的法律、规则有不健全、不合理之处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模拟亲子阅读

孩子:“任何一头狼结婚的时候,可以退出他从属的狼群;但是一旦他的崽子们长大到能够站立起来的时候,他就必须把他们带到狼群大会上去,让别的狼认识他们。经过了检阅之后,崽子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到处奔跑。在崽子们第一次杀死一头公鹿以前,狼群里的成年狼决不能用任何借口杀死一头狼崽。只要抓住凶手,就立即把他处死。”我赞同这条规则,如果莫格里没有锻炼生存技能,那么很容易被自然无情淘汰。同样,在现在的教育规则中,我们也不希望总是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臂膀下,依靠他人。一旦没有爸爸妈妈的庇护,独自碰到困难时,会无所适从。所以希望爸爸妈妈能给我空间和时间锻炼自己,让我独立飞翔。

家长:确实,小朋友们越早独立,越早学到生存技能,越早进行自我锻炼,潜能才会被充分激发(当然爸爸妈妈也不能放任不管,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指导)。现在很多家长都乐于让孩子独立参加夏令营,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提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独立性和艰苦环境下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生存技能,这都非常重要。

孩子:“不预先通知丛林兽民们,是没有权利改换狩猎场地的。”我认为这条丛林法则也是合理的,因为可以保证丛林兽民们之间的公平,使每一位兽民可以提前准备,评估更换场地后,也更利于获得猎物。这个规则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适用的,例如音乐考试前,我们几位同学组成一组排练节目,但其中某一位同学考前临时提出更改节目,没有预先与组员商量,这样会让大家感到措手不及,考试效果也达不到预期。

家长:我们也赞同这条规则,在一个集体内,保持信息的透明、畅通,让每位成员拥有信息的知情权,是应当的,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大家有时间提前准备,评估影响。当今社会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公开,例如很多企业招标时都会进行公示,政府制定重大政策前也会提前公示,让市民参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这些都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也是对集体中每位成员的尊重。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高级教师,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

猜你喜欢

吉卜林格里丛林
黑天鹅格里布
丛林之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旅法著名插画师瞿澜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旅法著名插画师瞿澜
如果
吉卜林的《丛林之书》
丛林大作战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拼音大比武
一起去丛林露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