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作家庆山中后期作品的阅读疗愈价值

2023-05-24焦莹洁

新阅读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

焦莹洁

摘要:文学作品作为阅读疗愈的体裁之一具有受众广泛、易被接受、启迪心智、情感发泄、净化内心的独特作用。国内当代作家庆山的作品语言优美且有深意,其作品的核心主题始终是人的自我体察与精神追求,关注生命实践与人的内心,其作品能够使读者感知到美,自我思省得到领悟与升华,具有独特的疗愈价值,建议将其中后期作品加入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愈书单,以发挥其疗愈心灵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疗愈  庆山  文学作品

阅读疗法是以文献为依托,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種方法。阅读疗愈是阅读疗法的延伸,涵盖范围更广,不仅包括分级、分众的各类情绪疗愈书目,还有能使读者获得情绪发泄,产生共鸣净化的文学作品,涉及人类本源与心性的哲学、宗教学书目,以及舒缓身心、带来欣赏与愉悦的音乐、艺术类作品。

阅读疗愈与文学作品

王一方教授在《医学是什么》之《文学中感悟医学》中写道:“文学是人学,文学大师都是一些未挂牌的人类精神平衡师与心理疏导、治疗医师……文学治疗的基本形式就是阅读,包括病人自主与接受指导的阅读,追求看懂、看透(命运)、看破(人生真谛、生命真谛),实现健康、疾病、生死、苦难观念的建构与解构,通过移情、同情、共鸣、感动,获得文学欣快与哲学沉思,实现人生的启悟、洞彻与宗教超越……”可见,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阅读疗愈价值。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徐雁教授在2020年开设了“阅读疗愈与文艺名著审美导论”一课,将“阅读疗法”等理论和方法与文学鉴赏、审美理论相结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达到情绪疗愈的目的。他呼吁,高校图书馆应在搜集、编制“疗愈系书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馆内开辟疗愈主题的独立阅览空间,搜集和展示疗愈系文献,为读者初步的自诊、自愈打开入口。

在图书馆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国内当代作家(毕淑敏、庆山、三毛、张爱玲、余华、路遥等)的文学作品借阅量很高,说明其在学生中颇受欢迎。相比于外国文学,中国文学的内涵和精髓更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而目前关于国内文学作品阅读疗愈价值探析的文章较少,对此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选取中国当代作家庆山的中后期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后期作品的阅读疗愈价值,推荐加入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愈系书单。

当代作家庆山及其作品介绍

庆山(安妮宝贝),中国当代作家,1998年起在网络上发表作品,并受到关注,至今共出版20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彼岸花》《二三事》《莲花》《春宴》《夏摩山谷》,散文集《清醒纪》《素年锦时》《眠空》《一切境》,散文小说集《蔷薇岛屿》《月童度河》,采访集《得未曾有》《古书之美》,摄影集《仍然》,问答集《心的千问》等。此外,她还曾担任文艺读物《大方》的主编,并翻译儿童文学绘本《白雪晶晶》《有一天》《狐狸与星》。其早期作品风格阴郁沉烈,内部矛盾冲突剧烈,随着作者的学习、实践与沉淀,中后期作品更加稳定、开阔、清明、透彻,文字愈发简洁而有深意,在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无论是小说、散文集、问答集还是其他作品,庆山的文字始终保持一贯的高水准,理性克制、洁净优美、内敛而有深意,其创作的核心始终是对人本性、本心的求索。希望读者通过阅读省察自我、连接内心、感受本性,获得领悟力与理解力的提升,感受生活的美与真意,全身心地投入当下,更好地生活。以下将通过对其中后期长篇小说、散文集、采访集、问答集的具体分析,说明其脉络的递进,分析其中的阅读疗愈作用。

爱的高级状态是彼此推进、情感升级、净化自己的生命

庆山早期的小说带有强烈的颓废、压抑、伤痛气息,主人公性格叛逆,挣扎沉沦,矛盾迷惘,是作者随性而作的,通常很快写完,未经雕琢,却能量强烈,能直击人心深处,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自长篇小说《莲花》起,其技巧和表达有了控制,文字理性与感性适度,在文体中建立起一种自觉。人物形象更加具有深度,借由人物的实践、生命体验传递作者的哲学观。

《莲花》的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主人公纪善生为履行与一生中唯一挚友苏内河的约定,与身患重病,术后居住在拉萨日玛旅馆休养的作家庆昭一同前往与世隔绝的小镇墨脱,去探望当地任教的内河,以两人沿途的经历展开。第二条主线是在前往墨脱的途中,两人谈论过往,善生倾诉他与内河的结识,两人的人生轨迹,庆昭谈论了她的疾病、她的父亲、写作和过往。墨脱沿途随处可见塌方与泥石流,稍有不慎就将失去生命,但两人直面一切,抵达终点,精神也因互相交流得到了解脱。

《春宴》以一个作家的视角展开,备受争议的作家前往落魄古都岐照写作,书写女主人公周庆长的故事,期间收到来自读者沈信得的来信,信中谈论自己的过往。以周庆长、沈信得的故事为主线,穿插展开。周庆长经过种种感情试炼,破碎苦痛,最终自我治愈,获得突破与成长。沈信得从小被领养,四处为家,养母贞谅陷入爱情后又意外身亡,信得英国毕业后得知事故真相,看到爱的脆弱与虚无,自此再未动过感情。小说最后,作家因新书受邀参加日本京都的演讲,沈信得前来,两人相遇。

庆山的小说中,主人公大多由于童年不幸、家庭缺失,导致内心创伤和匮乏,这伤痛经由时间变成坚硬内核,无法化解,平时理性克制,但在亲密关系中,内心深处的匮乏被激出,无法理性对待情感,伤痛暴露,伤人伤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同书中的人物一起忍受、挣扎、苦痛、破碎,最终主人公通过际遇的试炼突破自我、提升自我,而读者的情感也一同得到升华。

2019年,庆山出版《夏摩山谷》,建立起一个立体的时空结构,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描写镜湖与远音、如真与慈诚、雀堤与无量三对恋人之间的情感状态,将情爱再度升华,提出爱的高级状态是彼此推进、情感升级、净化自己的生命。自此,从在情海中沉沦挣扎,到自我突破,再到彼此提升,作者将情感问题不断升华,最终抵达生命的高级状态。

净化主要是指读者在欣赏精神作品时,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心灵契合,情绪得以调节和慰藉,进入了有所排遣、有所纠正和有所升华的情感状态。柏拉图认为,在观看悲剧时,人在心里形成伤感情节与怜悯情节,悲剧投合观众的怜悯心理,使其得到宣泄。在《夏摩山谷》一书中,有多处哭泣的描写,如远音与春泽在探访位于峰顶的拉姆湖时,看到仅对她一人示现的景象:“一种强烈的悲哀与感动住满身心。无尽忏悔,无限温柔与哀伤交杂灼热的慈悲,身心之中潜藏的无数世悲伤、动荡、困难与向往在此时喷涌出来。周围的景象、陌生人以及春泽都已不存在。感知到的只是被湖中景象抽走所有意识之后的心的回归。跪在高山之颠,对着一座大湖中呈现的佛塔,她痛不欲生地哭泣。眼泪簌簌落下,身体颤抖不能自制。”种种场景皆带给读者内心深层的净化感受。

从随笔记录、自我思省到心的觉知与净化

庆山的创作中,长篇小说与散文集通常是先后出版的。创作长篇小说需要长期的积累,耗费巨大的心力,而散文作为日常随笔、记录和感悟,具有调节的作用,作者通过写散文转换频道,得到休息与调整,读者则可以通过作者的视角观察、体验世界,得到审美、领悟与提升。庆山的散文一贯延续记录心流脉络,包括观察、记忆、情感、思省和观念,后期散文则更具哲思与灵性,倾向于心的修习与净化。

《素年锦时》是《莲花》之后出版的散文集,分冬、秋、夏、春四个章节,回忆家乡与人情,平淡生活里的充沛情意,记录生活点滴、观察与思省,文字敏感有张力,丝丝入扣、深入人心。如在《大宅》一文中对童年的记录:“秋日有白色蟹爪菊在绿叶中绽放,朵朵硬实,不知哪户人家。养菊如此爱宠……细长花瓣顶端隐约的阳光跳跃,是高墙西边照射进来的落日。那景象留在心里,好似无意之中纳入胸襟的红宝石和珍珠,熠熠闪光。而我不知不识,未曾为这繁华富丽心生了惊怯。”庆山的构景力极强,寥寥数句将童年景象精细还原,氛围、光影变化轻描淡写,浑然一体,体现出作者极佳的审美力,将生活与艺术高度融合,自然轻省。

在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的自我意识获得了自由想象的权利,它割断了现实世界的种种牵绊,一心一意专注地关照着在他眼前展开的意向世界,在凝神静思中获得了一种“无我”的审美体验。庆山的散文能够使读者超越现实的功利、超越自我获得审美的愉悦,引发读者的联想,将读者带入情境中,产生共情。

《眠空》发表于长篇小说《春宴》之后,是新的散文阶段的开启,进入了一个更注重探索哲思与记录当下的阶段,是作者内心的整合与觉悟,对于哲学、灵性道路、宗教的探讨使文字具备法性与灵性。书的开头,作者写道:“这一年冬季,对我而言,意味着静守、观察、分辨、收藏。心沉潜于海底,幽暗保留它的秘密。隐约可分辨远处点点光斑浮显,小心屏住呼吸观望。停留于暗处以它为滋养。等待全力跃出于海面被阳光击碎的一刻。”在作品所刻画的意境中,欣赏者通过文本的中介同样了解人生、洞悉世情,并且往往更深地窥测到人心的颤动。在阅读中,欣赏者的情感已经融入了实际人生的深厚内容,从而表现出对事物的一种敏锐的直觉感受力,当他再次进入欣赏活动时,就能很快捕捉到作家笔下微小的情绪变化,深入体验作品中渗透着的情感跃动。

散文集《一切境》发表于长篇小说《夏摩山谷》之后,记录了写作及出版《夏摩山谷》期间的生活,体现出持续学习、实践带来的开阔与提升。作者的内在能量未曾消退,在碰撞提炼中不断净化,以更加轻盈、透彻的形式出现。庆山的散文不管是对意境的构造,还是文字本身的选择、排列,音韵、意蕴的呈现,都具备极佳的水准,随着禅宗元素的加入,思想更为深刻,呈现出一种沉淀和递进。

每一个人的言行与生命状态都在影响着这个世界的变化

采访集《古书之美》《得未曾有》是庆山后期的作品,《古书之美》是对藏书家韦力的采访,谈论韦力的藏书、经历、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以及其观点、理念与思考方式,展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人怀抱使命,坚持做内心信仰的事情。《得未曾有》是安妮宝贝更名为庆山后的首部作品,记录了对厨师、摄影师、年轻僧人以及年过八旬、以古法弹奏的老人的采访。通过与他们的对话,展现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读者从中得到参考与启发。在序言中,作者写道:“每一个人的言行,生命存在的状态,都在影响着这个世界的变化。息息相关,共为一体,从不曾分离。可以去学习和体会平静、素直、坚定、自省这些品质的含义,去获取思考、交流、布施、分享这些行为的价值。”

除创作外,庆山还在网络上定期回复读者的问题和来信,希望带给他人启发与帮助。她将三年间回答的一千个问题整理在问答集《心的千问》中,这些问题来自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涉及爱情、家庭、人生意义、创作、宗教、修行等各方面。庆山认为,尽管人可以获得他人的帮助,但最终只有通过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自我治愈,从内部获得力量,才能做到內心的真正平衡。在答读者问中,庆山写道:“我们所遭遇的一切,大多是由自己的身、口、意造成的。如果有所觉知,空性之道会平息我们内心的许多妄念与情绪,带来清净感受。此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去学习、探索、体验、完善,以便让心识升级。人身会消亡更替,但我们若有关于永恒的信念,有限的人生就可以为无限的心识服务。”

疫情期间,庆山发表了《在这段重要的特殊时期,记得通往、深入自己的内在》《承担责任的人,他在山顶升起一堆火》《作为一个平凡个体,人可以这样生活》三篇文章,其中写道,对死亡与疾病的恐惧,应该转化为一场清洗与整理。闭关自守的日子,正是人往内在深入的机会。在心里深切的反省、祈祷、静止、净化。试图去疗愈自己和他人,疗愈自然与地球的能量,疗愈我们与外界、他人之间的一切平衡。其稳定、平和、真诚的文字深入人心,带给读者很深的治愈。

结语

尽管时代不断进步,物质愈加繁荣,但世界因为各种利益关系、欲望争斗愈发呈现出分裂的态势。人心缺乏稳定有力的根基,变得软弱、浮躁、充满戾气,由此产生许多问题。文学作品不像心理学作品,把具体问题剖析开来,直白直接,好的文学作品探讨的是根源问题,即人心的本质。作家通过笔下的人物表达观点,潜移默化深入人心,通过情节的激荡起伏使读者的情感得到宣泄、心理得到平衡、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此外,文学作品更易被读者接受、影响范围更大、受众范围更广,不仅局限于心理问题,所有带有疑问、困惑、矛盾,经历苦痛、挣扎的人,都可以从中寻求答案。

回顾庆山的创作,贯穿始终的是对生命的持续求索和追问,对人内在、灵性与精神层面的提高。其生活随笔与记录体现出对当下的全然投入,在境遇中进行心的修行,诠释了禅的精神。庆山对文字运用进退自如,留有余韵,小说中还有大量古物、古人生活细节的描写,体现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心,对中式意境美和文化底蕴的理解。在对《城市画报》的访谈中,庆山谈到,近几年的阅读主要集中在哲学、宗教、人类古文明和传统方面的内容,种种皆是高浓度与密度的知识,与人类精神源头密切相关。也许,与人性深处的连接,对永恒的真、善、美的追求,对读者始终保持赤诚之心,对文字的敏感和天性,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心,是庆山作品持续畅销、与读者建立深层联结的原因。

笔者认为,庆山中后期作品具有情感宣泄、深层净化、美的感受、灵性启迪、精神提升的阅读疗愈作用,可以加入高校阅读疗愈系书单。但应注意,文学作品的情志属性相对复杂,有何作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文学作品本身具备开放性、允许各种解读,并无绝对标准。

作者单位:西安外國语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一方.医学是什么(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2]张思瑶,陈哲彦,徐雁.适合高等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疗愈系书目”评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05).

[3]安妮宝贝.清醒纪[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4]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5]方汉文.西方文艺心理学史[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6]庆山.夏摩山谷[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

[7]安妮宝贝.素年锦时[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8]钱谷融,鲁枢元.文学心理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9]庆山.一切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

[10]安妮宝贝.眠空[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

[11]庆山.得未曾有[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

[12]庆山.心的千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

[13]庆山.在这段重要的特殊时期,记得通往、深入自己的内在[EB/OL].(2020-02-01)[2022-02-04].https://mp.weixin.qq.com/s/zmU3fF-WY-XPgPFWRmRHeA.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从文学作品的审美构成看当代观赏石的鉴赏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文学作品与数学
姜敬爱文学作品中的悲剧意识
美国文学作品中“美国梦”的形成与蜕变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