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 年油料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3-05-23全国农技推广网

农民文摘 2023年4期
关键词:菌核病夜蛾病虫

按照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的工作安排,为做好油料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服务,推动油料经济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提质增效,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制定了2023 年油菜、大豆等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我国油菜病虫害主要包括油菜菌核病、根肿病、病毒病、霜霉病、白锈病、立枯病、猝倒病、黑胫病、灰霉病、黑斑病、软腐病、黑腐病以及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小地老虎、油菜角野螟、跳甲、茎象甲、叶甲、露尾甲、潜叶蝇等。需要重点防控的病虫害主要有油菜菌核病、根肿病、霜霉病、立枯病、病毒病和蚜虫、鳞翅目害虫、跳甲、猿叶甲、茎象甲等。为做好2023 年油菜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油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分区防控重点

(一)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油菜产区。包括上海、浙江、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南部等区域,为油菜菌核病重发区,重点防控病虫害包括菌核病、根肿病、霜霉病、黑胫病、立枯病和蚜虫、鳞翅目害虫、跳甲、猿叶甲等。

(二)长江上游和云贵高原油菜产区。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四川、陕西汉中地区等区域,为油菜菌核病常发区,重点防控病虫害包括菌核病、根肿病、白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和蚜虫、菜青虫、跳甲、叶甲等。

(三)北方和青藏高原油菜产区。

包括河南中北部、山西、陕西部分地区、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区域,为油菜菌核病轻发区,重点防控病虫害包括菌核病、黑胫病、白粉病、霜霉病、黑斑病和蚜虫、菜青虫、油菜角野螟、跳甲、叶甲、茎象甲等。

二、防控技术

(一)油菜播种期

选种优良品种。因地制宜选种耐密、高产、抗倒、抗(耐)病的优质高效的油菜品种。根肿病重发区可选种华油杂62R、华油杂5R、华油杂115R、圣光165R、中油893、中油827 等抗(耐)性品种。

实行轮作。条件适宜地区建议广泛实行水旱轮作,或与大麦、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效减少田间菌核数量,同时降低根肿病、霜霉病等病原的菌源量以及鳞翅目害虫、甲虫的虫源基数,减轻油菜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土壤处理。菌核病常发区结合深翻播种和科学施肥,选用盾壳霉、木霉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对土壤进行处理,可加速腐烂土壤中菌核,减少田间菌核数量。根肿病常发区可使用石灰氮(氰氨化钙)提高土壤pH 值,对于育苗移栽油菜,应采取苗床消毒措施,移栽后选用氰霜唑、氟啶胺等药剂浇苗定根;直播田处理药剂参照其他十字花科根肿病防治药剂,也可选用含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等生物菌肥进行土壤处理。

种子处理。对于直播油菜,针对防控对象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对油菜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减轻苗期病虫为害程度。防治病害选用生物农药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包衣或拌种,防治苗期虫害可选用噻虫嗪等进行包衣或拌种。

加强田间管理。菌核病常发区要深耕深翻,清洁田园,铲除田地周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合理密植,深沟高畦栽培,清沟排渍;科学施肥,增强抗(耐)病能力和抗逆性。根肿病常发区,育苗移栽田块应确保无病苗移栽;可适当推迟冬油菜播种期,避开易感染环境。

(二)油菜苗期

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冬季至早春重点挑治蚜虫和霜霉病,压低发生基数。其中,蚜虫以西南、长江上中游地区为重点,对百株蚜量达到500 头的田块进行及时防治,药剂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生物制剂或溴氰菊酯、噻虫嗪等药剂喷雾;霜霉病病株率达20% 的田块,可选用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乙蒜素乳油等喷雾;根肿病发生严重的田块,可喷施生根剂、免疫诱抗剂等,提高植株抗逆性,降低危害。跳甲、猿叶甲发生区可喷施辛硫磷等药剂进行兼治。青海春油菜种植区可采用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溴氰菊酯、鱼藤酮、印楝素等喷雾,结合黄板诱杀,重点防控跳甲、茎象甲。

(三)油菜蕾苔期

长江流域冬油菜区重点防治蚜虫、预防病毒病,兼治菌核病、霜霉病等,关口前移,压低花角期病虫发生基数。可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生物制剂或溴氰菊酯、噻虫嗪等喷雾控制蚜虫危害,预防病毒病发生流行。菌核病以四川、湖北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安徽南部等地为重点,田间明显可见茎基部感染时应及时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腐霉利、咪鲜胺等,药液要能喷施到植株茎基部。霜霉病重发田块可添加代森锌、乙蒜素等兼治。

(四)油菜花期

长江流域冬油菜区重点防治菌核病,兼治白粉病等病害。菌核病重发区全面落实油菜开花始盛期(油菜主茎开花率达80%左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50%左右)的药剂预防,如遇连阴雨、花期持续时间长等适宜病害发生流行天气,盛花期须进行第二次药剂预防。药剂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啶酰菌胺、腐霉利、咪鲜胺、异菌脲、菌核净、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以及盾壳霉或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配药时可向药液中添加具有增效作用的磷酸二氢钾、速效硼等,以达到“一促四防”的效果。

(五)油菜角果期

长江流域冬油菜区重点挑治蚜虫、白粉病。当田间有蚜枝率达到10%以上时,可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噻虫嗪、溴氰菊酯等喷雾防治;当田间白粉病发病株率达到20%,且天气条件适宜时,可喷施氟唑菌酰羟胺、多菌灵等进行兼治(查十字花科和油菜白粉病防治药剂)。青海春油菜区重点防控油菜角野螟,可采用杀虫灯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或阿维菌素乳油喷雾防治。

三、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蜜蜂。吡虫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药剂对蜜蜂毒性高,油菜花期施药时要停用此类药剂,以防影响蜜蜂采蜜安全。

注意抗性治理。菌核病、霜霉病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药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要停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改用其他药剂,加强抗性治理,提高防治效果。

注意科学用药。各类农药要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注重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性,保障油菜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我国大豆主要病虫有:根腐病、大豆胞囊线虫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点蜂缘蝽、大豆蚜、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为做好2023年大豆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重点

东北春大豆区。根腐病、大豆胞囊线虫病、菌核病、霜霉病、地下害虫、大豆食心虫、大豆蚜、斑鞘豆叶甲、苜蓿夜蛾等。

黄淮夏大豆区。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点蜂缘蝽、甜菜夜蛾、棉铃虫、大豆蚜、烟粉虱、大豆食心虫等。

南方多作大豆区。根腐病、病毒病、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卷叶螟、点蜂缘蝽、稻绿蝽、豆秆黑潜蝇、豆荚螟、高隆象、地下害虫等。

西北大豆区。根腐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甜菜夜蛾、豆荚螟、棉铃虫、叶螨、灰象甲等。

二、防控措施

(一)播种期。选用耐抗病虫品种,合理密植;防治大豆根部病害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叶甲、象甲、大豆蚜等苗期害虫可选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生物防治可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颗粒剂随种肥沟施。

(二)苗期至分枝期。防治食叶类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喷雾;刺吸类害虫选用吡虫啉、高氯·吡虫啉、噻虫·高氯氟等化学药剂或苦参碱、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喷雾,同时喷施氨寡糖·链蛋白等预防病毒病;大面积连片大豆田害虫防治可采用灯诱、性诱和食诱等绿色防控技术,集中诱杀金龟子和鳞翅目害虫成虫。

(三)开花至鼓粒期。开花后如遇多雨天气,及时喷施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防治大豆叶斑类病害;选用咪鲜胺、氟唑菌酰羟胺和菌核净等药剂适时防控菌核病;田间蜗牛、蛞蝓类害虫发生为害时可撒施四聚乙醛颗粒剂防治。在大豆植株现蕾、开花期,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选用烯效唑等生长调节剂控旺。防控点蜂缘蝽可选用聚集信息素或喷施噻虫嗪、噻嗪酮等药剂,同时可兼治其它刺吸式害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成虫盛发期洒施食诱剂诱杀,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初孵幼虫防治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老熟幼虫开始脱荚入土前,田间湿度较高时,可选用白僵菌粉剂均匀撒施于田间地表防治越冬幼虫。

(四)收获期。病残体及时离田处理,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耕耙降低病虫基数。

三、注意事项

一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措施,注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二是大豆食叶害虫在营养生长期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注重开花结荚鼓粒期的防控。

三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注意合理轮换用药和交替使用。

四是大豆登记用药品种有限,本方案中提到的药剂仅供参考,各地根据农业部门指导科学选用药剂。

花生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花生主要病虫有褐斑病、青枯病、白绢病、茎腐病、根结线虫病、地下害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蚜虫、蓟马、叶螨等。为做好2023年花生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点防控对象

播种期至苗期: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根结线虫病;甜菜夜蛾、地下害虫、蚜虫、蓟马、叶螨、棉铃虫等病虫。

开花下针期至饱果成熟期: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锈病、疮痂病、白绢病、果腐病、根结线虫病;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叶螨、地下害虫等病虫。

二、防控技术措施

播种期。因地制宜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适时深耕。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根据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刺吸性害虫的发生情况,选用咯菌腈、精甲·咯·嘧菌等杀菌剂和吡虫啉、噻虫嗪、氟虫腈等杀虫剂合理混配进行种子处理,预防部分苗期病虫。拌种时可加入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或糠氨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抗病虫能力。播种时亦可结合白僵菌、绿僵菌沟施防治地下害虫。

苗期。在茎腐病、根腐病、冠腐病等发病初期选用四霉素、噻呋·戊唑醇、噻呋·吡唑酯等杀菌剂喷施植株茎基部;当蚜虫、蓟马、叶螨等刺吸性害虫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阿维菌素、溴氰菊酯等杀虫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预防虫传病毒病;在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发生初期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维盐混配毒死蜱喷淋灌根,也可用毒死蜱颗粒剂拌沙土撒施。

开花下针至饱果成熟期。注意合理排灌,保持适宜田间湿度;在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锈病等叶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等生物农药或选用唑醚·氟环唑、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在白绢病、根腐病、茎腐病、果腐病发生初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噻呋酰胺、氟胺·嘧菌酯、噻呋·戊唑醇或氟酰胺等杀菌剂喷淋花生茎基部。

在棉铃虫、甜菜夜蛾、蛴螬、地老虎等具趋光、趋化性的成虫发生期,使用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等诱杀成虫,干扰交配,降低虫源基数。

在食叶类害虫幼虫低龄低密度时,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制剂喷雾防治,应急防治可选用灭幼脲、氟虫脲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氯·甲维盐、氯虫·高氯氟等杀虫剂喷雾;花生荚果期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初期选用辛硫磷颗粒剂或噻虫嗪颗粒剂拌细沙顺垄撒施。

开花至结荚期对植株密、长势旺的花生田,合理使用烯效唑、调环酸钙或多唑·甲哌鎓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控旺,增强通透性,提高抗逆性,降低病虫发生危害风险。

开花后是多种病虫发生为害的高峰期和防治关键期,根据病虫发生的情况,选用合适的药剂防治,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农药助剂等科学混配喷洒,防治多种病虫害,达到一喷多防,节本增效。

三、注意事项

一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措施,注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二是使用性信息素诱杀宜大面积连片使用,且不能将不同害虫的诱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三是使用灯光诱杀应在害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夜间活跃时段使用,尽量减少对天敌和非靶标生物影响。

四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注意合理轮换用药和交替使用。

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据预测,2023 年棉蚜、棉叶螨、蓟马、棉铃虫、棉盲蝽、苗病(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等)、铃病(疫病、炭疽病、红腐病等)、黄萎病将在各棉区普遍发生,烟粉虱、斜纹夜蛾、地下害虫(地老虎、蝼蛄、蛴螬等)、枯萎病、红叶茎枯病、甜菜夜蛾等病虫害局部发生。为做好2023 年棉花病虫害防控工作,保障棉花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重点

黄河流域棉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山西和陕西棉区。重点防治棉蚜、棉盲蝽、棉铃虫、烟粉虱、棉叶螨、苗病,密切关注蓟马、黄萎病、枯萎病、铃病、甜菜夜蛾。

长江流域棉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和湖南棉区。重点防治棉盲蝽、棉叶螨、棉铃虫、斜纹夜蛾、枯萎病、苗病、铃病、棉蚜,密切关注黄萎病、红叶茎枯病、蓟马、烟粉虱、红铃虫、甜菜夜蛾。

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甘肃棉区。重点防治棉蚜、棉叶螨、棉盲蝽、蓟马、棉铃虫、黄萎病,密切关注烟粉虱、苗病、铃病、枯萎病、甜菜夜蛾。

二、注意事项

一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注意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二是合理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避免一季多次使用同一药剂。

三是严格遵守农药使用操作规程,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猜你喜欢

菌核病夜蛾病虫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果树病虫藏在哪过
液态地膜+甲基硫菌灵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试验
2012年津市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实况调查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