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商”

2023-05-23杜金鹏

殷都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殷墟安阳玉石

杜金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010)

因为《诗》《书》《史记》等古文献中有关于商王朝的记述,我们对于商朝、商族的历史已是耳熟能详。但商族、商国为什么称作“商”?“商”字本义是什么?目前并未得到很好的解答。本文试图以古文字学与考古学相结合,进行讨论,以期对上述问题的解决稍有助益。

一、商代“商”字解字释义

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商”字。

关于不同写法之“商”字的用法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卜辞中相同词句用字之比较,进行分析。

图1 商字类型学分析图

商,卜辞中分别用指商国(有商王国和商方国之分)、商都,也用作地名、人名。

乙未卜,争贞,王其入于商 《合》7803

凡此之“商”皆指商王国。

……在大邑商,王占曰:大吉。在九月,遘上甲…… 《合》36530

凡此“大邑商”“天邑商”之商皆指商王国都邑,为城邑名。

贞,子商其有疾 《合》13721

贞,子商获鹿 《合》10315正

子商入十 《合》9217反

凡此“子商”之商,是为人名。

丁巳卜,贞,王令并伐商 《合》33065

凡此被伐、被呼之商,为方国名。

戊申卜,王贞,受中商年…月 《合》20650

“丘商”“中商”之商为地名。

关于商字的研究解析,向受重视。

但,商字在卜辞中用作地名(国名,邑名)和人名,并非商字本义。或曰商字之构形,其初义目前并不清楚。

商字解形,学者着力较少且分歧较大。

其实,正如姚孝遂、肖丁所说:“‘商’字之本形、本义,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8)《诂林》,第2063页。

笔者认为,欲解商字本义,应从商字本形入手。

为了更加准确了解商、辛字本形本义,我们还可以借助以下几字的分析:

(1)凿

壬辰卜,贞,凿司室。 《合》13559、13560

贞,凿司室。 《合》13561

此“凿”为动词,开挖或是凿毁之意。其“辛”为大型凿具可明。

(2)璧

显然,甲骨文“璧”字,从○象圆形器物状,从“辛”借器物加工专用工具表器物材质之义,会意字。

(3)章

(4)辟

笔者以为“辟臣”即“璧臣”,与卜辞“玉臣”意思类似。则“辟”字所从之“辛”,依然为治玉工具。

(5)宰

据卜辞资料,商族很重视石资源。有卜辞曰:

丁亥卜……岳石有从雨。 《合》9552

己亥卜,内贞,王有石在麓北东,作邑于之 《合》13505正

王其侑于滳,在有石燎,有雨。 《合》28180

优良石材为商王梦寐以求之物,需要在石矿附近立邑据守经营。有石,地名。疑以石矿所在而得名,当在滳水畔。

至此,我们对于商字的本形本义,便有比较明晰的认知:以凿具开采石材、加工石器之生产活动。

其实,甲骨文商字已有特殊书体提示过“商”与玉石业密切相关:

图2 甲骨文“工”字演化示意图

二、商族与铜凿的流行

大量考古发现说明:商族人使用的青铜工具中,以凿类最为常见和重要。

据笔者统计,在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铜工具中,计有锛、凿、铲、刀等,除去型式各异的刀类之外,被考古学家称作铜凿、铜锛的一类器物最为常见,换言之它们是商代晚期最主要的青铜工具。这类器物皆作直銎式,分为两型,一型为窄刃,今学者称为凿;一型刃宽,今学者称作锛。本文统归之为凿类。兹举几个重要发现:

图3 殷墟高等级墓葬出土铜锛凿

图4 殷墟西区商墓出土铜锛凿

在未被盗扰的高级墓葬中,均可见铜锛凿。如小屯妇好墓出土铜工具41件,其中锛9件,大者长达22厘米、重0.75公斤;小者长17.2厘米,重0.2公斤。铜凿2件,长约17厘米,銎内残存木柄朽木;铲7件,最大的长17厘米,重约0.3公斤(2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100-103页。(见图3:1、2)。郭家庄M160商墓随葬青铜工具7件——铜锛3件,长约11-13厘米左右;铜凿1件,长14厘米(见图3:3-6);另有铜铲、铜斧、小刀各1件。(2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1982年-1992年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11-112页。花园庄M54 随葬青铜工具12件,其中锛5件,长12-14厘米左右;凿1件,长16.4厘米(见图3:7-10);铲1件,各式刀5件。(2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62-168页。

最可注意的是,铜凿锛更多出现在制玉、制骨(古代属于同一工种)和铸铜工匠家族墓地中,如殷墟西区制玉家族墓出土铜锛19件,长9-12厘米左右;铜凿15件,长9-15厘米(2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69-1977年殷墟西区殷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第1期。笔者研究认为,该发掘报告报道的殷墟西区墓葬,多数为制玉工匠家族墓,详见拙稿《殷墟西区商墓生业属性分析》,待刊。(见图4)。大司空制骨家族墓出土锛6、凿5、刀3、削2件。(2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发掘报告1958-1961》,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243-245页。戚家庄制玉家族墓M235有铜凿、刀各1件,石钻帽1件;M269随葬青铜工具4件,包括斧、凿、锛、削(28)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戚家庄商代墓地发掘报告》,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87-230页。研究证明,戚家庄商墓为制玉家族墓,参见曹芳芳《戚家庄东墓地墓主人身份辨识》,《考古》2021年第4期;拙稿《戚家庄商代制玉手工业遗存及相关问题》,《中原文物》2022年第2期。(见图5)。孝民屯铸铜工匠墓出土青铜工具中,刀削类20件,锛11件(长约8-11厘米),凿5件(长约9-10厘米),铲1件(2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孝民屯(四)殷商遗存·墓葬》,文物出版社,2018年,第1035-1040页。(见图6)。铜锛凿一般与青铜礼器同存,罕见单独使用铜锛凿等青铜工具者。

图5 殷墟戚家庄M269铜锛凿

图6 殷墟孝民屯商墓出土铜锛凿

甲骨文“辛”字,很显然是上述考古发现的铜锛凿之象形,其首部之三角符,是木柄受力后外翻下卷之状,短横符应该是扶持大型青铜凿具的人用于手扶之设施(防被锤砸伤)(见图7)。只是,殷墟发现的只是作坊内使用的工具,形体偏小。而矿场使用的凿具体形应该更加粗大,可惜考古发掘中至今尚未发现。

图7 殷商铜凿复原图

图8 开凿红旗渠钢钎凿石场面

殷墟卜辞中,见有“辛”的踪迹:

乙丑[卜],有吉辛,子具□。 《花》342

四辞所卜系同一件事情,即“子有吉辛以其入”,子向商王入贡的“吉辛”,显然是颇有价值的物品,联系上述考古发现,推测“吉辛”大概就是铜凿类青铜器。

有趣的是,当代安阳(林县)人依靠钢钎铁锤,创造了人间奇迹“红旗渠”(图8:红旗渠开凿和建设场面),他们使用的钢钎与商代的铜锛凿、汉代《说文》所说“穿木”“琢石”之钎,一脉相承。

三、商族与玉石手工业

商族人善于制造、喜欢使用玉石雕刻品——尤其擅长雕制和喜欢使用大理石雕制的人物、器皿、器具等,这与商族自称为“商”、商字与玉石采掘和玉石器加工密切相关。

在殷墟商代墓葬中,出土大量玉石器,其中包括随葬青铜器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和无权使用青铜器的社会下层人们,笔者把这种青铜礼器与玉石器作为共存并行的两类器物之社会现象,称作“双轨制”。(30)拙稿《殷墟商墓随葬铜器玉器之“双轨制”现象探析》,《中原文化研究》2022年第3期。

在殷墟王陵中,出土大量玉石制品。据统计,在10座王陵中,总共发现11881件玉石制品。(31)钱益汇、朱雪峰:《迁台殷墟玉石器综合研究》,表一。杜金鹏主编:《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研究》,科学出版社,2018年。(这些墓葬均被盗扰,随葬品损失惨重,发掘所得仅仅是幸存品。)其中,M1001出土玉石器6116件,M1550出土玉石器2322件。兹谨介绍M1001所出部分大理石文物精品:

人虎合体雕像R001757,虎首人身,高37.1,重28.5公斤。

对尾俯兽R1755,作两兽对尾俯卧状,通体雕刻繁缛花纹,长84.7、宽41.2、高12.7厘米,重达99.8公斤。

卧牛R7504,俯卧状,通体刻精美花纹。长13.5、高11.3厘米。

立枭R1756,昂首蹲立状,双眼炯炯有神,羽毛栩栩如生。通高34.1厘米,重24.2公斤。

立枭R1610,竖耳,蹲立,通体花纹,高15.7厘米。

卧枭R5054,俯卧状,雕琢精细,纹饰精美。长13.9厘米,重1.8公斤。

龟R7506,长16.5厘米。R7507,长16.9厘米。

蛙R7508,伏地欲跃状,背部满雕花纹。长12.6厘米。

鳄鱼R7986,正背面纹样相同,尾残缺。残长9.7厘米。

龙3:3524,身雕菱形纹,尾残失。残长1.2厘米。

鸟嘴兽R7503,扶膝而坐状,勾喙,形体怪异。高17.4厘米。(图9)

虎纹石俎,残长19.6、宽14、高9.3厘米,重2.3公斤。(32)梁思永未完稿、高去寻辑补:《侯家庄·第二本·1001号大墓》,图版柒贰、柒肆、捌叁、捌伍、捌捌、捌玖、玖壹、玖叁、玖柒、玖捌,中研院史语所,1962年,第76-192页。(图10)

图9 殷墟M1001出土石雕

此外,M1550的大理石雕刻品也十分精美。如人虎合体雕刻品R022128,虎头、虎爪、人身,跽坐状,满身花纹。高44厘米,重约50公斤、石虎(长27.6厘米重3公斤),M1500号大墓的石龙、石虎、石牛等玉石器,均为非常精美的艺术品。(33)李永迪主编:《殷墟出土器物选粹》(以下简称《选粹》),图版122、131,中研院史语所,2017年。

妇好墓随葬有750多件精美玉器,器皿有玉簋、臼、色盘、石觯、瓿、罐、豆(见图11),礼器有玉璧、璜、圭、玦、戚、钺、戈、矛,人物有多式玉人、石人(见图12),动物有玉龙、凤、枭、虎、牛、象等几十种(见图13),石牛、鸬鹚、怪鸟(见图14),工具有玉

图11 妇好墓玉石器皿

图12 妇好墓玉石人物

图13 妇好墓玉雕动物

图14 妇好墓石雕动物

锛、凿、刀和石铲、锤、杵等等。其人物、动物雕刻品,翔翔如生;其仿铜器石雕容器,典雅高贵。(3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114-205页。

上述商王、王后们享用的玉器、石器,有的是外来的产品,但很多应该是王族自产品。因为考古学家已经在殷墟多处、包括宫殿区发现若干制玉手工业遗存(图15)。兹举几例:

北部甲组基址(寝)与乙组基址(朝)之间,有大片灰土堆积,是王室生活垃圾和手工业生产垃圾的堆积地,即早年发掘的所谓“大连坑”。在这里,发现大量与手工业生产活动有关的遗物,包括与玉石(含骨蚌)业相关的石料、成品和半成品石器、石器残次品、蚌器等,还有与青铜器铸造业相

图15 殷墟宫殿区玉石手工业遗存分布图

图16 殷墟宫殿区“大连坑”出土石器石料

关的陶范碎块。其中,大量大理石石料和石器,如人物雕像、器皿、礼器、镶嵌件,留有切割痕迹的坯料和边角料,都证明这里曾有玉石制造工坊。石雕精品有神人面饰(高11.8、宽7.5厘米)、抱膝蹲坐人雕像(残高22.7、宽26.4、厚22.1厘米,重15.3公斤)(图16)。(35)李永迪:《史语所安阳大连坑发掘所见的王室手工业生产活动及其相关问题》,李永迪主编:《纪念殷墟发掘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研院史语所,2015年。以下简称《大连坑发掘》。大连坑南部窖藏坑3:H15内分层贮存有大量蚌壳和贝,其中一层蚌壳层厚0.5米,一层贝壳和螺壳厚达0.9米!贝上有的有穿孔有的则没有,推测这些蚌壳和贝壳是有待加工的原材料。这里还出土有4件石质钻头,是钻孔工具。(36)《选粹》“玉石之属”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出土的以板岩为原料的石刀已达3640件,还有一批石刀坯料(半成品)。(37)李济:《殷墟有刃石器图说》,《李济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373-453页。

2005年,在宫殿区北部发现甲组基址西侧有大片灰土堆积,厚达4-6米,“是甲组基址的废弃物堆积区域”,出土有石刀4件、磨石28件、玉璧残品1件、玉石料5块、骨料268件、鹿角锥4件、蚌镰14件以及部分骨器残件、种类较多的蚌壳。同时,在甲五基址西北发现一个玉料坑,专家判断“殷墟宫殿宗庙区北部靠近洹河附近可能存在着由王室直接控制管理的作坊区。”(3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2004-2005年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的勘探和发掘》,《考古学报》2009年第2期。

图17 小屯F10、F11平剖面图

在小屯村西北发现的M7随葬有砺石16件,还有两件孔雀石雕刻牛头饰件(图20)。(4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小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第159-161页。墓主人应该是玉石手工业者。

图18 小屯F11出土石质文物

图19 小屯F10、F11玉石器

图20 殷墟小屯M7

此外还有小屯西北地石料窖藏H94、小屯西北地随葬大量精美玉石器的儿童墓M11等,也与玉石手工业有关。(41)杜金鹏主编:《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研究》,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115-133页。

考古发现充分说明,商王族从事玉石加工生产,且掌握高超的玉石雕琢技术。这从考古实际方面,印证了商族与玉石业的密切关系。“商”字与玉石矿物开采相关,于理更顺。

殷墟出土石器之石料,品类很广泛,包括板岩、石英岩、大理石、砂岩、辉绿岩、玄武岩、流纹岩、绢云片岩、石灰岩、碳酸盐岩、蛇纹岩、绿岩等等。(42)张光直,李光谟编:《李济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373-453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356页。李济曾说殷墟石器中“若干常见的岩石,如板岩、石灰石以及辉绿石等,可能是安阳附近的产品。”(43)《李济考古学论文集》,第373-453页。另有专家说安阳以西太行山即有大理石矿脉,商人采石无需远求。(44)《大连坑发掘》,第59页。前引殷墟卜辞资料也印证商人在滳水河畔有矿场、有城邑。

有学者指出,从大理石的不同应用看,商人已经掌握了大理石矿脉较厚、适合开采大体积原料、硬度低、岩质密实而均匀,适合切割、加工、雕刻等特性。(45)《大连坑发掘》,第60页。

商人喜用、善制精美的玉石器。而在周原、丰镐、晋侯墓地、虢国墓地、琉璃河西周墓地,均未发现数量可观的大型石制雕塑品、建筑构件等,显示出商周两族之不同。

四、结语

商族使用的青铜工具中,恰以凿类为主,甚至成为一个文化特征。商族特别喜欢玉石器,尤其喜欢各种大理石制品,这是殷商文化与夏、周文化的不同之处。

商族擅长玉石加工业,在商王国的都邑,分布着众多玉石手工业作坊遗存和玉石手工业者墓葬。甚至在王族居住地,也有大量玉石手工业遗迹遗物,表明商族(包括王族)的生业中,玉石加工为主要生产项目。

猜你喜欢

殷墟安阳玉石
安阳之旅
玉,石之美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安阳有个“花木兰”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世界上最会摇摆的天然玉石
春秋时期玉石器
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