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X 基因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2023-05-23谢炯,戚继
谢 炯,戚 继
(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00)
胶质瘤(glioma)是神经系统发病率最高、预后不佳的原发性脑肿瘤,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即使采用手术及同步放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法,患者的一般生存期仅为14.4 个月左右[1]。因血脑屏障的存在,很多药物无法准确到达肿瘤病灶,但具有跨血脑屏障特性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可以作为细胞载体有效地将所需药物及目的基因送到靶向部位[2],进而提高胶质瘤的治疗效果。PEX 基因能够干预恶性胶质瘤的侵袭行为,在胶质瘤基因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主要探讨PEX 基因修饰HuMSCs 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HuMSCs(天津和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U87 胶质瘤细胞(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细胞中心),DMEM/F-12 培养基(美国GIBCO 公司),FBS(以色列BI 公司),胰蛋白酶(美国AMRESCO 公司),EDTA(美国Sigma 公司),青/链霉素霉素溶液(Solarvio 公司),质粒pcDNA3.1(+)(Invitrogen),JM109 高效率感受态细胞、pGEM®-T Easy 载体、RNA 提取试剂盒、逆转录试剂盒、小提质粒试剂盒、G418、转染试剂FuGENE®HD、HEPES(Promega 公司),Xho Ⅰ、BamHⅠ、T4 DNA 连接试剂盒(日本TaKaRa 公司),Universal DNA Purifieation Kit DNA 纯化回收试剂盒、大提质粒试剂盒(北京艾德莱公司),FITC 标记小鼠抗大鼠CD19、CD34、CD90、CD45、CD105 单克隆抗体(BD Biosciences 公司),引物由Invitrogen 公司合成,其它常规试剂为进口分装或国产分析纯。
1.2 HuMSCs 培养鉴定与U87 胶质瘤细胞培养 将HuMSCs 和U87 细胞分别接种于面积为75 cm2的细胞培养瓶中,加入10%胎牛血清的DMEM 培养基,置入37 ℃,5% CO2培养箱中培养,每48 h 换一次培养基。当有约90%左右的细胞贴壁生长时传代培养,传代时向培养瓶中加入0.25%的胰蛋白酶消化1.5 min 后弃去消化液,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 培养液终止消化,吹打冲洗成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置入15 ml 离心管中于室温下,1500 rpm/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加入2 ml 全培养反复吹打冲洗成细胞悬液。以1∶3 传代接种到75 cm2的细胞培养瓶中,后项培养瓶中加入全培养基约至10 ml,置入37 ℃,5% CO2培养箱中培养。取传代至第3 代HuMSCs,待细胞长满80%~90%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11b、CD19、CD34、CD73、CD90、CD45、CD105 表面抗原的表达。
1.3 PEX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鉴定 参照GenBank中MMP-2 碱基序列(NM-031054),设计PEX 正反引物:正向引:5'-CCGCTCGAGAGATCTGCAAGCAAGACAT-3',反向引物:5'-CGGGATCCGCAGCCCAGCCAGTCCGATT-3',产物为582 bp。分别加入XhoⅠ、BamHⅠ酶切位点(引物中划线部分)。采用Promega 公司的RNA 提取试剂盒从U87 胶质瘤细胞中提取总RAN,按RT-PCR 试剂盒操作步骤扩增目的基因,退火温度为60 ℃,PCR 产物经纯化回收后,与单克隆pGEM®-T Easy 载体连接,转化JM109 高效率感受态细胞,经LB/Amp 培养基和蓝白(IPTG/X-Gal)筛选挑取阳性克隆进行细菌培养。以菌液为模板,按RT-PCR 体外获取扩增PEX 基因。目的基因与质粒载体分别采用XhoⅠ、BamHⅠ进行双酶切,酶切后胶回收获得载体片段和目的基因片段,然后连接、转化,小抽质粒,酶切鉴定,并送菌液测序。
1.4 重组质粒转染HuMSCs 将对数生长期的第3 代HuMSCs 接种于24 孔培养板,37 ℃、5% CO2细胞培箱中培养。当细胞融合约80%时,用转染试剂Fu-GENE®HD 和重组质粒转染HuMSCs 细胞,具体步骤按照FuGENE®HD 转染步骤操作。设立未转染组、空载体转染作为对照。转染48 h 后,采用G418筛选(400 ng/μl),10 d 后以200 ng/μl 筛选,4 周后将筛选出的细胞培养扩增。以β-actin 为内参,RTPCR 法检测转染组和对照组PEX 基因表达表达的差异性。设计GAPDH 正反引物:正向引物:AGAAGGCTGGGGCTCATTTG;反向引物:AGGGGCCATCCACAGTCTTC;产物为258 bp。
2 结果
2.1 HuMSCs 的培养及鉴定 原代培养的HuMSCs 细胞呈长条状或长梭状,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逐渐变长变大并贴壁完全,形态学变为扁平状,于传代后第5 天左右即可完全融合,呈放射状或者螺旋状生长(图1)。
图1 HuMSCs 细胞生长形态(螺旋状、发散型生长)(×40)
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检测P5 代HuCMSCs,表面分子标志物结果显示各代均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志CD73、CD90 和CD105,而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CD11b、CD19、CD34、CD45 和组织相容抗原HLA-DR,见图2。
图2 原代培养的HuMSCs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2.2 目的基因培养及重组质粒载体构建 RT-PCR 检测显示,目的基因PEX 位于DNA Maker 500~750 bp 的特异性条带(图3),说明成功培养PEX;同时,抽提质粒后双酶切鉴定显示,重组质粒PEX-pcDNA3.1(+)位于DNA Maker 5000 bp 的特异性条带,且重组质粒PEX-pcDNA3.1(+)双酶切后位于DNA Maker 500~750 bp 和5000 bp 两条特异性条带(图4),说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且成功转染HuMSCs;留取菌液测序,结果证实证实质粒载体PEX-pcDNA3.1(+)构建成功,见图5。
图3 目的基因PEX 的扩增
图4 抽提质粒后双酶切鉴定
图5 测序验证结果
2.3 重组质粒PEX-pcDNA3.1(+)表达情况 RTPCR 检测验证了重组质粒PEX-pcDNA3.1(+)成功转染HuMSCs,且在HuMSCs 中高表达。重组质粒转染HuMSCs 及经G418 筛选获得稳定表达PEX 基因的HuMSCs,其于紫外灯下可见分别位于DNA Maker 250~500 bp 和500~700 bp 产生两条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的GAPDH 及PEX 产物片段大小相符。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的GAPDH 产物亮度相仿,而转染组细胞PEX 产物亮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图6)。以G418 筛选(400 ng/μl),10 d 后以200 ng/μl 筛选,4 周后筛选出的细胞可稳定生长。
图6 RT-PCR 检测转染组和对照组HuMSCs 中PEX 基因的表达
3 讨论
研究发现[3,4],几乎所有MMPs 在其羧基末端均含有1 个血红素结合蛋白样结构域,通过C 端和αvβ3 关联,激活其催化活性,产生C 端类血红素结合片断PEX。PEX 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内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2(FGF-2)、整合素αvβ3 以及玻连蛋白等的粘附,从而起到抑制胶质瘤和内皮细胞的迁移,进而达到抑制胶质瘤的生长和复发。有研究表明[5],PEX 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干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PEX 在针对人脑胶质瘤侵袭性的治疗上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如何使PEX基因精确且有效的发挥抑瘤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基因疗法作为治疗胶质瘤的一种新方式,如何寻找一种特异而有效性的靶向肿瘤细胞的载体,且可携带抗癌基因来跟踪并有效抑制肿瘤细胞有待探索。研究发现[6-8],MSC 本身具有易于体外扩增、强大的迁移能力和趋瘤性、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因此移植细胞的免疫排斥轻微,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移植风险,其作为靶细胞基因载体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已成为最具临床前景的细胞治疗产品。Deng L 等[9]研究发现,TRAIL 的基因修饰MSCs 有抑制胶质瘤生长的特性。罗晓红等[10]成功构建了携带HGF 基因的BMSC,不仅可以稳定表达并可增强MSCs 增殖及迁移能力。李千会等[11]验证了VEGF 可稳定转染BMSCs 内并可稳定表达发挥作用。
BMSCs 虽然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但在实际应用中,BMSCs 含量易受年龄因素影响,对供者有一定的创伤性,加之BMSCs 分离纯化的难度增加、病毒感染率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相比之下,HuMSCs 的来源广泛、成本低、取材方便、培养成功率较高、增殖能力强,并具有免疫原性低、免疫调节特性强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潜在的、可大规模生产的神经损伤“修复剂”及神经炎症“调节剂”[12-14]。崔连旭等[15]研究验证了HuMSCs 有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另外,HuMSCs 还具有多向分化、旁分泌、免疫调节、定向迁移、基因稳定易于转染等优势,不易引起宿主对移植细胞的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16,17]。因此,HuMSCs 具有更大的应用潜能,可能成为BMSCs 的理想替代物,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18]。
另有研究发现[19,20],HuMSCs 也具有抑制肿瘤生长、选择性迁移到损伤组织的归巢能力,并可以通过释放有益的细胞因子促进自身组织的再生。已有学者研究PEX 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肿瘤研究[21-23],结果发现PEX 不仅可以阻止胶质瘤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迁移,同时可以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进而抑制胶质瘤细胞和血管的增殖以及转移。因而,本研究拟构建携带抗瘤基因PEX 的HuMSCs 细胞载体,利用其不间断地表达、释放可溶性的抗瘤分子来治疗肿瘤,进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提高胶质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最终,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X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并将PEX 基因高效导入靶细胞,成功分泌出PEX 蛋白,使其不仅具有PEX 抗肿瘤血管形成、诱导凋亡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又兼有HuMSCs 示踪肿瘤的多重特性,为其在恶性胶质瘤的基因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体系的构建为更深入地研究PEX 基因及HuMSCs 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为后续胶质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的PEX-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可用于转染HuMSCs,为进一步探讨其在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