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分析
2023-05-23叶翠燕
吴 璇,叶翠燕
(南京市第一医院儿科,南京 210000)
支原体肺炎主要是由于呼吸系统感染支原体所引起,其为非典型肺炎的种类之一,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患儿肺部病变主要为融合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同时伴有支气管炎症反应[1]。近年来,随着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滥用,越来越多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发展为难治性,其可引起患儿住院时间延长,导致患儿呼吸系统受损及免疫功能紊乱程度加重,增加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进而进一步加重患儿病情,不利于患儿生长发育,甚至可能导致不良预后的发生[2-3]。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统计发生院内感染患儿的病原学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2 月-2021 年9 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 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未感染组(66 例)和感染组(44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儿科学》[4]中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等),并经病原菌培养确诊者;难治性标准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 周无效者;院内感染诊断标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指南》[5]中的相关标准者;年龄≤12 周岁者;临床资料完整等。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在参与本研究前1 个月接受抗生素或激素治疗者;伴肺结核病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先天性呼吸系统发育不全者等。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的单因素 根据患儿临床资料,统计患儿性别、生活环境情况、年龄、住院时间、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是否为特应体质及血清C 反应蛋白(CRP)、有无流行病接触史、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否贫血等一般资料。其中血液指标检测方法为:患儿住院期间,抽取5 mL 患儿清晨静脉血,采用血液分析仪(dxh600 型号,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检测患儿外周血WBC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儿血清CRP 水平(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2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1.3.3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患儿病原学特点 收集患儿咽喉部分泌物,使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WalkAway-96plus 型,德国西门子公司)对细菌种类进行鉴别;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默克有限公司)对病毒感染情况和种类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年龄、住院时间、有无流行病接触史、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血清CRP 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2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 岁、住院时间≥20 d、血清CRP 水平较高、抗生素使用时间≥2 周均为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2.445、2.924、2.675、2.552、2.210,P<0.05)。见表2。
表2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3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患儿病原学特点
44 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患儿共检出病原菌66 株,其中细菌检出52 株(78.79%),主要类型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63.46%,33/52),感染革兰氏阳性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为36.54%(19/52);病毒感染占比21.21%。见表3。
表3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病原菌情况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类型之一,儿童为其主要发病群体,支原体肺炎患儿起病潜伏期比较长,发病比较缓慢,是一种自限性、良性发病过程,患儿多表现为刺激样咳嗽、发热等[6-7]。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药物,大部分患儿治疗后疗效确切,但有部分患儿经治疗1 周后肺部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均未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最终发展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8-10],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同时增加了患儿院内感染的风险,给患儿带来巨大健康威胁,严重者可能导致患儿死亡[11]。因此,通过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病原菌感染情况,有利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院内感染的防治,促进患儿病情转归。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2 岁、住院时间≥20 d、血清CRP 水平较高、抗生素使用时间≥2 周均为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较小的患儿机体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度更低,不利于入侵病原菌的清除,可导致病原菌迅速扩散,加重机体炎症反应进而导致患儿机体免疫紊乱加重,增加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同时,年龄较小的患儿纤毛的运动和咳嗽反射相对更差,气道狭窄度更高,肺部的弹力组织发育完善程度更低,导致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不能排出,进一步增加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12-13]。因此,临床应加强对低龄患儿的监管,及时帮助患儿清理气道分泌物,保持患儿气道通畅,同时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降低机体感染发生的风险。医院是各类病原菌聚集的地方,患儿住院时间越长与空气中病原菌接触的几率也越大,而随着患儿住院时间的延长,其口咽部的寄殖菌可明显增加,进一步增加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因此,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住院期间,应加强患儿病房消毒管理工作,保持病房清洁,同时每日督促患儿清洁口腔,降低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14-16]。血清CRP 水平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其水平越高,说明患儿病情越严重,机体炎症反应越高,免疫功能紊乱越严重,因此对外来病原菌的清除越困难,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越高[17]。因此,对于血清CRP 水平异常的患儿,应注意调节患儿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利于预防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但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抗体过度产生而损伤患儿自身免疫系统,导致院内感染的风险增加,同时抗生素过度使用可对机体正常菌落造成影响,导致菌群失调,更有利于外来病原菌的入侵,因而增加患儿机体感染的风险[18]。因此,临床应合理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科学规范的应用抗生素,以降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院内感染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44 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患儿主要感染类型为细菌感染,其中主要感染病原菌类型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原因在于,相较于革兰氏阳性菌或真菌,革兰氏阴性菌对患儿呼吸道上皮、泌尿系统等易感染部位的黏附能力更强,因此其更容易在患儿呼吸道、泌尿系统等部位定植而引起患儿肺部感染[19]。同时本研究发现,感染的革兰氏阳性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已经成为目前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主要感染机体免疫力较差的患儿,且具有耐药性高的特点,可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加大[20]。
综上所述,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儿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血清CRP 水平有关,同时其主要感染类型为细菌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