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臆想》实践报告

2023-05-23王艺奇

佛山陶瓷 2023年4期
关键词:综合材料情感表达

王艺奇

摘 要:现代陶瓷在创作理念、制作手法、审美品位等方面与传统陶瓷有所不同。在不断对现有艺术进行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除了突破陶瓷材料本身的局限外,适当应用综合材料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综合材料的应用将陶瓷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丰富了创作语言,使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从而通过作品的表现方式体现人与人的本质关系。

关键词: 综合材料;模具成型;情感表达

1 前言

艺术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随着时代与生活形态的不断变化,陶瓷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制作手法、审美品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若说陶瓷作品在传统中多具写实主义古典美,源于生活,充满理性,追求实用;在现代则多具有抽象主义浪漫形式美,十分注重个人自然情感的表达,强调自己意识、自我价值,不再过于要求作品的实用性。运用多变的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制作时适当添加其他综合材料,尽可能在体现材料本身语言特点的同时形成新的创作语言,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多彩生动是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一种重要创作方法。

综合材料既包括传统颜料,又包括纸张、布帛、易拉罐等普通生活材料,也包括新发现发明的各种材料及技法等。每种材质都有自身独特的特性,不同的材料结合在一起能形成不同的风格,材料本身不同的特性给予了创作者多样的创意灵感。在本次实践中,作者将纱布与陶土相结合。布类材料适用人群相对较广,在制作方法上比较多样,可根据自己作品需要进行裁剪、粘贴、制作肌理等,相对轻柔有韧性,具有一定的延伸和舒展性,并且这种材料与陶瓷的结合并不十分突兀,反而更显灵动活泼和独特。

2创作构思

在生活中,有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大家会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而形成不同的思维意识、言谈举止。《臆想》灵感便来自作者平时对人群的感性体会,偶尔你看不清某人的容貌却会莫名地对他(她)产生强烈无二的主观印象。身体是意识的载体,所以通过身体的不同装饰与表现形态展示出对不同人物的印象。图一是作者的设计草图。

3制作过程

3.1材料选择

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作品材料问题,选择怎样的材料来制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完成后的基本状态。

在陶艺中最为基本的材料便是泥料,每种泥料的性能各有千秋,泥的色泽、颗粒、气味等不尽相同。大缸泥本身色泽为土黄色,烧制时不同的气氛会形成不同的颜色,且烧成后表面会有非常丰富的肌理效果。另外,这种泥料颗粒较大,质感粗糙,故烧成后表面较为粗犷,为作品增添了些古朴的韵味,更加契合作品的风格,所以作者选择了用大缸泥来做作品的基本形状。除此之外的材料还有医用纱布,它不仅有布的特性,柔软有韧性,能形成独特的肌理效果,并且是常见的生活用品,易得。

3.2成型方式

陶藝的成型技法有很多种,捏塑成型、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模具成型等等。作品《臆想》中的主体表现为人体造型的一部分,考虑到作品的形式和每种工艺的成型效果,选择了模具成型与捏塑成型相结合的方式。而模具成型又分为注浆成型、印坯成型和挤压成型,在此次创作中创作者选择了注浆成型的方法。

首先制作石膏模具,在石膏模具制作中分型一步十分重要,模具的数量要尽可能少,同时又要确保每块模具都能安全取下,并且要尽量遵循高点取线原则。由于作为人体模型的样模结构较简单,线条比较流畅,所以整体分型划分为2块,整个制作过程较为顺利,并未发生卡模现象。完成分型后,用毛笔蘸取少量清水,在肥皂上来回涂抹,使之沾上浓肥皂水,再将其均匀地涂抹于人体模型表面,为了确保制作的石膏模具不含杂痕或气泡,肥皂水必须涂抹光滑。把石膏粉按1.8:1左右的比例均匀散入清水中,待石膏吸透水后,进行调和,快速搅拌均匀直至没有气泡,搅拌时间要控制好,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模具的正常凝固。将人体模型按确定好的分型模块边界固定好,四面密封,再倒入之前调匀的石膏浆水,约30分钟后,石膏凝固,拆去密封,取下分块模型。当第一块模具成型后,用工具刻出卡槽,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紧接着翻第二块(图二便是制作出的石膏模具)。

模具制作完成后,等待石膏模的干燥,之后将石膏模内壁清理干净,用皮绳将模固定好,防止注浆时漏浆。需注意的是注浆不能过急或者过满,注浆成型依赖于石膏模具的吸水性,泥浆中的部分水分被模具吸走后,坯体便成型了。当坯体的厚度达到预期值时,需要将多余的泥浆倒出,这一步又被称为“回浆”。当石膏模具中的泥浆滴尽时,将石膏模放正,坯体与模具分离0.5mm~1mm时,便可以将石膏模打开,取出坯体(图三为模具成型方法做成但还未打磨的坯体)。

而后便要采用捏塑的方法了,手工捏塑可以算是最简洁方便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最古老的制作方法,成型的过程较其他形式更加的直接。由于大缸泥土质粗糙容易开裂,故捏塑时使用的泥料是以大缸泥为主的混合泥料,有效地缓解了泥料易裂的不足。模具成型解决了捏塑不能过大的遗憾,而捏塑的技法又赋予作品更多的变化,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自然。

3.3装饰方法

为了使得作品整体质感之间有所区别,对其中上色少的两个人体泥模进行了打磨抛光,对上色较多的人体作品借助粗麻布做出肌理,并利用工具在表面做了开裂的效果。另外在形态上也做了些许的改变,将三个人体泥模的脖子刻成不同造型,分别加粗了腿部、腰部。

由于时间比较紧迫,在成型晾干之后便是喷釉和色剂。

通过软件渲图后(如图四),我选择用色剂跟釉料去展示作品的色彩,因为作品希望体现感性的主观印象,且作品风格偏向朴拙,因此釉色选用无光黑釉料与大红与桔红色剂的混合色,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明度偏暗的红。

将干燥好的坯体进行补水,去除坯体表面的灰尘,以减少脱釉开裂针口等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同时将用筛好的色剂粉末与水调和,调和好后进行着色。

之后用了瓷泥浆来固定纱布,装饰坯体,为了增加泥浆的附着力在瓷泥浆中添加了少许的透明釉,同时为确保纱布的纹理能够较为清晰地体现出来,用刮刀涂了比较薄的一层泥浆,褶皱较多的部位用毛笔进行了二次涂抹。

3.4烧制

当作品上色结束后,用湿海绵擦拭作品底部(防止作品底部粘板)装入窑内准备烧制。烧制时每半小时记录窑内温度,观察温度的变化,当温度达到1200℃左右时保温一段时间,保温结束后结束烧制,待窑内温度自然降至室温后逐步打开窑门降温,取出作品,对作品进行打磨处理(图五为窑内刚刚烧制完成的作品)。在高温氧化的烧制过程中作品与化妆土和色剂充分融合。烧制这一步充满着不确定性,打开窑门之前都无法准确地判斷出作品最终的样子。为此,创作时要留有一定的可变性空间,做好不止一个打算。

4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遇到的问题:由于大缸泥的可塑性比较高,含有丰富的颗粒,但是黏度不够,手捏成型时干湿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出现较大的裂纹。

解决方法:手捏成型时必须保持泥料和手上一样的湿度,泥料不宜在手中放时间过长,也可以通过在大缸泥中加入适量的其他陶泥来增加它的黏合度。

5展示方式

如果要想尽可能地呈现出作品好的一面,除了作品本身的设计外其展示方式也非常重要。《臆想》作为陶瓷艺术装置作品,欲以不同的人体装饰形式直观地表现情感的不同,如何通过作品的展现使得观者接收到相关信息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成为展示的目标。作品希望能放于1m甚至更高的展台上结合灯光的处理进行展示,如此表面的破损及各种较为细微的纹理能更加清晰的显现,使作品更加有气场。同时,加上玫瑰的点缀更容易刺激观者的心理,调动观者的想象力,丰富作品情感精神的表达。在空间位置安排上采用两前一后的方式,前后错落摆放,角度各不相同,产生一定的虚实关系。

6 结语

陶瓷艺术的创作不应是对技术技法的一味重复,其中的情感投入也必不可缺,自身对于文化的学习、对于生活的感受以及对于自身的审视与反省都是重要的部分。作品是作者与观者沟通的载体,作者期望能通过作品表达出在当代快节奏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问题。经过此次创作,笔者对陶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最初的构思、绘稿、制作烧制直至完成,一天又一天的反复思考推敲、尝试,在作品深入过程中一步步地将只存在于脑海的一种设想实实在在地做出来,把内心的想法通过作品表达出来。希望以后有机会在陶瓷艺术中投入更多精力,创作出更多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尤丹.浅析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影响[J].明日风尚,2019(03):55.

[2]曹志斌.论陶瓷语言中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J].陶瓷研究,2012,30(01):37-38.

[3]万文涛.论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陶艺[J].景德镇陶瓷,2013(06):38-39.

[4]唐英,左丹丹.手捏陶雕与大缸泥探讨[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47(12):47-49.

猜你喜欢

综合材料情感表达
粗陶首饰的材料应用趋势研究
综合材料在首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综合材料绘画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论综合材料在现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