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影音的世界”
2023-05-23青晴
青晴
《中国奇谭》魅力何在?
提起《大闹天宮》《哪吒闹海》《黑猫警长》,相信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熟悉的画面。这些经典动画作品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走过孩提时期,也见证了整个中国动画的巅峰时刻,创下中国动画的“文化名片”。2023年,中国动画再次迎来“破圈”之作——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动画短剧集《中国奇谭》横空出世。精美的画风、隽永的故事和蕴含其中的中式哲学,在勾起童年记忆的同时也深深引发观众的共鸣,徐徐铺就一个极具中式想象力的“奇谭”。
深扎民族文化的匠心之作
《中国奇谭》由8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虽然每集不过20分钟,却请了11位导演,前后筹备了约一年半的时间。从水墨(彩)、剪纸、油画、泥偶,到融合了中式美学的三维CG、3D渲染,别具一格的中式美术风格,展现出中国动画美术的兼容并包和审美意蕴。
《小妖怪的夏天》从小妖怪的视角进入《西游记》的故事,传承传统的经典美术风格,极具辨识度的孙悟空形象,一句“我想离开浪浪山”,在各大视频网站爆火。青年动画创作者对传统故事的创新性讲述,让观众们在小妖怪的世界里看到了那个在繁忙生活中奋力打拼的自己。《鹅鹅鹅》故事取材自南朝时期的志怪小品《阳羡书生》,全片没有台词,只有简单的音效、配乐,黑、白、红三色的水墨画面,208个镜头全部是一帧一帧绘制上色。动画中的狐狸变脸,书生头上的中国风红色发带,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蕴含其中。《小满》全片采用红色和金色的搭配,场景造型更是参考了众多古画,牛的造型来自唐代韩滉《五牛图》、卖浆场面来自宋代佚名《斗茶图》(《卖浆图》)。中式美学的创新呈现方式,让更多的观众领略到了传统文化之美。
有创意,够真诚。不是传统中国元素的简单拼凑,《中国奇谭》不仅在剧情上融合了中国神话故事、志怪小说等内核,还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是深扎民族文化沃土的匠心之作,经典故事的全新视角解读,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于“奇谭”之中映照现实
传统文化要传承下来,必须获得当代故事的意义,必须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须获得青年一代的认同。虽围绕“奇谭”两字做文章,但《中国奇谭》的创作主旨是努力探索积淀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的现代意义。赋予传统故事以新的解读,让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映照现实,使其魅力再度焕新。
《小妖怪的夏天》中,小猪妖的短暂“妖生”,精彩地隐喻了现代“打工人”的职业焦虑,为KPI日日奔忙、在职场中磨平了棱角、对家人报喜不报忧,年轻人的日常琐碎完美地融入故事情节。《林林》以3D动画的粗犷风格,呈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人和狼就像镜子的两面,互相映照出互为表里的灵魂。所以林林看起来是狼,但她内心可能是人,猎人看起来是人,其实内心可能是个野兽。”导演杨木用“狼孩子”引申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玉兔》则将中国文化和科幻题材相结合,以日常的视角讲述一个陪伴型的智能机器人(玉兔)与空间站垃圾处理员(王小顺)之间啼笑皆非的故事,人类与智能机器人的温暖和羁绊,是中国人对于星辰大海的一次浪漫想象。
无论小猪妖的独特视角,还是小狼与人类儿童的天真无邪,亦或是王小顺与玉兔的相互理解、彼此拯救,“奇谭”之中带有现代生活气息的文化想象,在回应着青年对传统文化热情的同时,触动着青年观众的内心世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振和思想共鸣。
用传承与探索回应期待
《中国奇谭》这部有传承的创新之作,让国产动画与青年观众群体实现了“双向奔赴”,也燃起了人们对中国动画新的希望。从1922年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诞生到如今,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中国动画诞生了不计其数的作品,也经历了从寻找自我,到表达自我的探索。
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简笔动画《没头脑和不高兴》、剪纸动画《大闹天宫》,还有《哪吒闹海》等艺术动画早就站在了世界动画的顶峰,虽然那时候没有现代高科技的辅助,但是老一辈的动画人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经典。根其原因,是他们的艺术匠心将中国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如今,《中国奇谭》这部作品用中国风的画风、中国风的故事,以及青年创作者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把中国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在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真心与诚心的同时,不断探索国产动画片创作和传播的新路径。以奇幻投射现实,用传统的、开放的、现代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讲述映射社会现实、契合受众审美的“奇谭”故事,在回应了当下青年一代对中华文化创新表达的新需求、新期待的同时,让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传统文化不是远去的历史、静止的符号。《中国奇谭》未必完美,但是其所展现的传统文化与青年之间的“双向奔赴”正迸发出澎湃动力,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相融相通提供了有益探索。传承与创新、先锋与多元的碰撞中,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藏,未来的中国动画将承载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