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旗渠: 一条写满初心的“人工天河”

2023-05-23薛万博

新青年 2023年5期
关键词:林州林县土石

薛万博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全国党刊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团来到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走近这条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20世纪60年代,30万林县人奋战10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拼”出了一条长一千五百多公里的“人工天河”,也锻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里依然渠水奔流、激励人心,来此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人们更多是在寻找那股永不枯竭的精神之源。

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是什么促使林县人有如此的恒心和毅力定要修成这条“渠”呢?

在纪念馆的展厅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的林州山多水少,干旱、缺水是千百年来林州人最深、最痛的记忆。引水,是林县人祖祖辈辈的心头期盼,也是当时林县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为了从根上解决水的问题,以县委书记杨贵为首的共產党人,经多方考察后,怀揣“誓把山河重安排”的雄心,决定从山西平顺县引漳河水入林县。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正式命名该渠为“红旗渠”,即高举红旗前进。

多年后,杨贵回忆当时的心境:“既然愚公能移山,我们修渠有何难,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劈开太行山”。

在红旗渠纪念馆内的一面墙上,一张黑白照片直抵人心:悬崖峭壁间,从天而降的长绳拴在几个年轻人腰上,他们手拿带有除险铁钩的长杆,正凌空作业。这是当年开凿红旗渠时的一幕。修建过程中,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将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后来,这条输水隧洞被命名为青年洞。

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有81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生命,他们的故事被林州人民世代流传,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红旗渠纪念馆的献身人物名录墙上,吴祖太、李茂德、张运仁……一个个名字看似普通,却筑成了“太行丰碑”。

这是令人惊叹的壮举——削平山头1250座、开凿隧洞211个、挖砌土石达151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纵贯南北,在广州和哈尔滨之间建造一道“长城”。

岁月流逝,精神赓续。2021年,红旗渠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

当前,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红旗渠这个写满初心的地方,我们能够读懂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这条流动的“天河”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赓续红色血脉,续航梦想,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林州林县土石
强风化地层上土石围堰的截流结构设计及施工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市政道路高填方区域土石混填技术研究
迷情大丽花
不同水环境下土石混填地基水平推剪试验研究
24小时便利店已打烊
迷情大丽花
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诞生
“有才”林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