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伯克利评估系统:嵌入式替代评估的实现原则

2023-05-23朱成武小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朱成 武小鹏

【摘 要】本文描述了嵌入式评估系统创建和实现的原则,即伯克利评估系统(Berkeley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Research,BEAR)。该评估系统的开发以问题为导向的中学科学课程为背景,旨在解决嵌入式评估系统的实施原则,解决将替代评估融入课堂教学环境中的突出问题。通过描述4个原则,本文讨论了如何应用这些原则生成伯克利评估系统的组成部分,并确定组成部分如何协同工作,教师如何整合学校和课堂中的资源信息,更加真实、全面、科学地监测学生学习成长,同时促进教师教学与评价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替代性评价;评估系统;课堂教学;学习成长

【中圖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5-091-04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重点任务为未来一个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当前,文字测验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寻求一种具有情境性、真实性、多元化的尊重学生自主性的连续动态评价方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伯克利评估系统的开发背景

在美国,替代性评价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一个讨论话题。替代性评价与传统评价相比,它拥有更好的“生态效度”和实用性[1],对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评估更为深入广泛,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但要把替代评估引入大规模、高风险、大范围测试项目,往往需要面临高成本、基础保障不足和教育政策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以美国加州学习评估系统为例,其消亡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评价的大规模使用,在技术、政治和财务方面具有复杂性。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和发展,教育和心理测量专家认识到了传统的基于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的测试开发模型的缺点。他们寻求将测试项目设计与认知心理学研究结果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这些方法已经取得了成功。基于原则的评估设计避免了传统测试开发方法的缺点,并有条不紊地将创建、监控和分析联系起来,确保了合理的评估过程。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伯克利行动和评估研究中心开发的BEAR(Berkeley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Research)是美国“评估三角形”的衍生物[2],后经过肯尼迪、威尔逊等人的研究团队推广,应用范围从幼儿教育逐渐扩展至高等教育。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是该系统中为中学开发的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课程IEY(Issues, Evidence, and You)[3],该课程在美国许多对比形成性和终结性的评估活动中提供了重要的案例参考。伯克利评估系统本质是在替代评价技术的方法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在学习领域中研究学生认知和学习过程的评估化一体综合性的评估模型。

伯克利评估系统中的四个原则

伯克利评估系统试图解决将替代评估融入课堂教学环境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一个如何将评估纳入课堂教学过程的模式。其用嵌入式的方法,把评估学生进步和表现的机会整合到教学材料中,自然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其与日常课堂活动几乎没有区别。因此,在设计评定内容时,伯克利评估系统为评定者制定了需要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即发展的观点,教学与评价的匹配,教师管理和责任,以及质量证据。这些原则代表了标准或典范,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些原则如何在技术完善、课程嵌入、基于课堂的学生评估系统中得到体现,以期为我国教育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这些原则的结合,其中的关系代表了一种新的、可推广的课堂评价方法。

1.发展的观点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有关“最近发展区”的理念指出“学习过程中,当前所处水平与经过学习或他人指导后所达到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在这种观点下,学习某些概念知识就不仅仅是从数量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随着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的联系,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从早期的理解发展而来,并取代早期的理解)向更高水平的能力迈进。而目前主流的评价方式重甄别与选拔,强调学生考试结果,难以科学地评定学生发展与进步。替代性评价能够评定学生发展与进步,观察学生理解特定概念和技能的发展,但替代性评价有关学生进步表现的评价标准大多是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表现型任务情境设计的,这样的标准在可靠性上会因教师相关专业水平不一而产生波动。

BEAR评估系统中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开发一套“进步变量”[4]。进步变量针对具体课程中的详细内容与课程标准和课程框架文件中相对宏观的内容之间进行协调匹配,把特定课程的预期内容通过进步变量来定义。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会在变量中体现——每个评估都与一个甚至多个变量相关。这些变量一部分来源于专家定义的什么是构成高水平和低水平的表现,一部分是在实证研究中观察学生实际表现获得。

进步变量是该评估系统的核心,旨在帮助教师充分利用评价中所蕴涵的信息。表1列出了BEAR评估系统的不同部分,并将它们与发展观点原则和接下来描述的其他三个原则联系起来。

表1从整体观点说明了发现的观点这一基本原则在整个评估中的作用,它通过“进步变量”体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将其他几个原则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2.教学与评价的匹配

在一个评估系统中,体现教学和评价的统一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评价能够准确地体现教学的成效,评价才能促进教学的良序发展。传统概念下的标准化测试与一些教师编写的测试都存在对某些项目考查过度的问题——过度重视基本知识水平而忽略较为复杂却重要的理解水平。受应试教育趋势的影响,若常规课程材料无法满足应试需求,教师便会转而教授大规模测试的相关内容,从而造成课程、教学、评估的不匹配。而替代性评估这类表现性的评估技术,恰恰又需要在教学目标与评估实践之间建立良好的匹配[5],否则难以得到真正应用。

伯克利评估系统为实现教学和评估之间的匹配,借助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即进步变量和评估任务来建立和维护。

发展的观点原则中,进步变量已经建立起了评估框架,那么评估任务就需要在这个评估框架上进行制定,并且与框架中的一个或多个变量相匹配。针对相应的学习目标,必须同时进行评估任务与教学材料的设计,使二者相互驱动,从而按教学的顺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反馈;进步变量也会更加准确地反映课程的性质。虽然这样的设计方式给课程开发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让评估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把评估本身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可以减少占用不必要的教学时间,丰富评估任务的数量,提高评估活力,使评估结果的普适性提高。

3.教师管理和责任

傳统的大规模标准化测试导致评价重视甄别选拔,使得大部分学校更重考试结果。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其实变相地简化了教师在评估过程中的管理与责任。

替代性评估虽然专注于评价学生的进步,重视学生个体表现和班级整体表现,但教师需要调解与解释替代评价结果,且在教学过程中需更直接、有意义地使用替代评价,这无疑对教师有了新的角色需要。评价过程也有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教师如何管理时间来应对数名学生给出的开放式回答并给予评分?如何将学生的表现成绩水平定性转换为可供学生、学校、家长理解的信息?因此,伯克利评估系统这种基于课堂的嵌入式系统考虑了教师在管理、评分、解释和报告学生表现时的要求。

伯克利评估系统应对教师管理和责任的对策是对每个变量使用单独的评分指南(表2)。有了这种标准作为参考,教师能够对学生在评估任务上的工作进行有效评分,不需要针对各种评估任务再去单独学习与制定新的标准,可以有效减少负担,提高评分效率[6]。在管理层面上,因为评分指南中有作为参考的作业示例,让每个评估任务具体化,所以教师可以直观地把握评估任务开发人员所设计的评估任务意图,有效避免评分主观化。另一方面,伯克利评估系统是以替代性评估为基础的嵌入式评估系统,重视情境性,所以扬弃了传统评价中反馈的滞后性与延时性,要求教师参与收集和挑选学生作业,即时评分并使用专业的教学术语解释学生作业结果。

评分指南给予了一个路径,让教师理解学生应该学习什么,以及什么是充分学习的证据。教师在收集和解读学生进步、表现证据方面发挥更加核心和积极的作用,真正发挥评估的创造性作用。

4.质量证据

嵌入式的替代评估只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不够的,这种基于课堂的评估新思想要在评估群体中具有说服力并获得推广,就必须保证传统评估那样的公平标准(如一致性和公正性)[7]。教师凭自我经验(基于课堂的)给予学生的评估或许有一定的课程有效性与教学有效性,但达不到标准化测试的水平,所以可靠性较低。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评价者需要做到:①检查以不同形式收集到的信息的一致性;②将学生的表现映射到进步变量上;③根据进步变量描述学生的评估任务和评分准则;④根据质量控制指标建立统一稳定的评定体系。质量控制评定必须包括标准化测试的传统要素(信度、效度等)。

启  示

伯克利评估系统中的这些评估原则不是孤立运作的。每个原则都为整个系统提供了统一的“线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使系统更加一体化。例如,发展变量为课程材料提供了初始统一性,它所提供的框架不仅定义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定义了学生全年的学习发展路径,让每个评估都在教学流程中有一个指定的位置。

自肯尼迪、威尔逊等人构建伯克利评估系统以来,伯克利评估系统先后被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课程研究上,伯克利评估系统的研究团队曾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数学教育专家合作,评估学生在中学数学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中小学生的技能以及对数据建模和统计推理的理解。透过学生在科学诠释、论证和建模等不同范畴的科学实践,对学生在生物、化学、物理和地球科学课程中的科学实践发展进行纵向研究,以评估中小学生能力的发展,并发展综合学习课程。威尔逊等人还借助“BEAR评估系统”研究大规模评估与课堂评估之间的一些联系,力求在一个规范的结构中构建课堂评估,使课堂评估也具备大规模评估才有的有效性和可靠性[8]。

纵观BEAR评估系统近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中学教育评估到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学科涵盖面很广,为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师提供了参考,给出了改变和调整教学的方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BEAR评估系统”是一类从发展角度看待学生成长的评价方法,把学习看作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会因为测评结束而停止。这也是“BEAR评估系统”相较其他评价方法的优势。

1.理论符合当下教育价值取向

评价从培养、发展能力出发,不是单一地注重当下的能力表现,依据评价目标设计进步变量,更注重学生在测评后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在哪些方面能够进行改正和提高。教师可以根据系统中提供的线索与框架,分析所有参与测评学生的水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给出建议。

2.更系统地收集和解释评估信息,防止评价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伯克利评估系统把学生表现映射至进步变量,把学生一年中在评估任务中的表现汇总并直观显示,记录和跟踪学生的进步和已经掌握的技能或正在学习的技能。另外,它也是一个信息来源,一方面可用于向个别学生提供关于他们在课程中表现的反馈;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反馈,更快速、高效、精准地调整相关概念、问题的教学。伯克利评估系统还为教师提供了开放式的提升交流途径,允许教师以公开的方式和相对公开的标准对学生的分数做出判断,提高不同教师之间分数的公平性和一致性。它的用途可能远远超出评估范围,在未来几年中值得大量研究关注。

3.紧贴教学:更密切地关注课堂层面的评估问题,从而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我国课堂层面的评估大多仍以结果为导向,忽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9],没有充分利用评价系统的激励作用。伯克利评估系统提供了一个全面、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系统中提供的进步变量和教学任务,建立教学与评估之间的匹配,让评估本身成为一种学习工具,不占用不必要的教学时间。为学生学习进步过程提供了定性解释的参考框架,更好地指导组织教与学,在评估教学成效时有更加客观、科学的依据,将评价的结果有效地反馈到教学过程中去,以促进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廖耿中. 谈谈提高教育实验生态效度应注意的问题[J]. 中学教学参考,2014(16): 62-63.

孙芙蓉,谢利民. 美国“评估三角形”研究: 框架、设计及应用[J]. 外国教育研究,2007(3): 71-75.

Science Education for Public Understanding Project. Issues, evidence and you: Teachers guide[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awrence Hall of Science, 1995.

Masters G, Morgan G, Wilson M. Charting Student Progress[J]. Springer Netherlands, 1989.

Brown A L, Campione J C, Webber L S, et al.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New Look at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M]. Springer Netherlands, 1992.

Azcarate J, Balfors B. Authentic Assessment and School Development[J]. Gunter Narr Verlag, 2005.

Dennie, Wolf, Janet, et al. Chapter 2: To Use Their Minds Well: Investigating New Forms of Student Assessment[J].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1991.

Wilson M ,  Draney K . Some Links Between Large-Scale and Classroom Assessments: The Case of the BEAR Assessment System[J].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2010, 103(2):132-154.

馮士季,谭利华. 大规模学业测评中的地理替代性评价探索——科学写作试题设计和测试结果分析与反思[J]. 地理教学,2019(23): 51-55+20.

作者单位: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编   辑:卢秋红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与发现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活与实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