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二十二)
2023-05-23靳国君
靳国君
陆游全面部署,指挥救灾,却迟迟不见朝廷回文,也不见各地车船前来,心急如焚。眼见灾民死者日增,他当机立断:“开仓救民!”
身边粮官面有难色,委婉说道:“大人,且暂缓一两日如何?”陆游眼盯着他说道:“缓不济急,缓不得也!”
粮官支支吾吾:“没有朝廷旨意,启用官仓,这、这……”
陆游问道:“你只管说出来,我无他意,你无二心,只为救灾,你这、这,这什么?”
粮官喃喃而语:“没有朝廷旨意,开仓放粮,法、法、法不容情……”陆游皱眉,俯首对他说道:“人命关天,救民于水火,是我等天职。再晚一天,还要有多少生民死去?”粮官无言。
陆游说道:“乌纱不足惜,生民亟待恤,我等以命救人,如何?”陆游下令:“开仓!”
然后,他给困于丘阜的灾民送粮,到粥棚看灾民,坐平底小舟,到县镇、到村督办赈灾。丘阜上的灾民皆说这是救命粮,少死多少人哪!灾民热泪涟涟,连呼不忘救命之恩。
朝廷旨意终于下来,各郡车船亦送粮来,陆游见大批灾民得救,内心庆幸,如释重负。
这本是体恤民生,广施皇恩的一大功绩,却不料朝中皇室宗亲、给事中赵汝愚,竟起而弹劾他,说是旨意未下,擅自开仓,有擅权之罪。他因功获罪,又遭罢官。他上为朝廷,下救黎民,问心无愧;他无怨无悔,心怀坦然。不过,对灾后,他颇有忧虑。
他离开抚州前,对主簿说道:“水灾之后,必有瘟疫。”
他拿出一本书来,对主簿说道:“我从政以来,常读医书,深究医理药理,常研验方治病之效。宦游四方,搜集验方,精选百多方,补于先祖《陆氏验方集》,刊刻了这部《陆氏续集验方》。内有数方,各地曾用,防治灾后瘟疫,救人无数。”
主簿问道:“老少皆可用乎?”
陆游慢声答道:“《黄帝内经》有言,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视老少,剂量可加减,书中有别。”
主簿曰:“善。”
陆游又嘱:“告安济坊,传给百姓。急时,安济坊可煎制,由医视情施治。须隔离病人,避毒气,人人远离,绢巾蒙口鼻,不可探视。家居,熏蒸、人佩香囊,可防也。”
主簿心动,眼望陆游,低头凝视手中验方,轻轻抚卷,又抬头对陆游,欲言又止,掩卷叹曰:“陆公啊,陆公……”
百姓自是暗鸣不平。他离开抚州那天,阴云细雨,百姓纷纷相送,十里长街处处有惋惜声传,间有流泪掩泣者,亦有诉说“陆大人为救民丢官”者,泪雨湿衣。
主簿和几位同僚,远送至郊野驿站。陆游在返乡路上,并不以赈济灾民之功自慰,萦绕他心头的是灾后瘟疫,难以预料,继而又想到国家多难,悲叹未能为抗战出力,他在追忆《雪后苦寒,行饶抚道中,有感》一诗中写道:
十年走万里,何适不艰难?
附火财须臾,揽辔复慨叹。
恨不以此劳,为国戍玉关!
一路走来,陆游内心很不平静。近乡,忆起三十年前,他与同窗陈鲁山、王季夷、堂兄仲高等人,风华正茂,在重阳节同游禹庙,祭拜。月下饮酒赋诗,颂大禹治水为民之功。而今,他从三桥泛舟归山居,秋高雨霁,望禹庙楼殿参差,光景宛若当年,举目所及,物是人非,同侪星散,赵蕃等新秀却远在他乡。
居家,读书,习字。逢九九重阳节,家家登高,扶老携幼,前呼后应。陆游与家人,鬓间簪菊花、茱萸,携酒肴,呼邻里,采茱萸,赏菊花,登高望远。饮于林畔,品尝螃蟹,食重阳糕,尽重阳之兴。
“九九,久久,祈福,祈寿,人寿年丰。”孙儿元礼信口而言,子虡、子龙心悦,笑视。元敏、元简等小孙儿,只顾边吃边玩耍。野鸟此起彼落,无惧,人前人后啄食。陆游重温乡间生活,又享山野之趣,得秋野诗意,神清气爽。
待归家,入夜,陆游焚香夜读,别样感觉入怀。窗外薄云片片,弯月时隐时现,人声俱寂。偶闻夜虫之声,秋蝉低鸣,蟋蟀细吟,蛙声断续,远处似有白鹭嘎嘎鸣叫一两声。
陆游释卷,环望窗外,夜色幽暗,山影幢幢。不由忆起成都,每逢重阳,铜壶门外张灯结彩,药市游人如织,车马杂沓,月下人声喧哗,笙管丝弦,满街歌唱鼓吹,而今家乡重阳之夜,是又一番情境。陆游合卷,心事浩渺:
锦城曾醉六重阳,回首秋风每断肠。
最忆铜壶门外路,满街歌吹月如霜。
——《湖村月夕(之一)》
夜思千里,意境深远,欲说还休,撩人乡愁。
朱熹来浙东
轉年正月,陆游寂寞难耐。一日,风卷大雪,玉龙横飞,陆游戴斗笠,披蓑衣,挟长剑,骑驴冲雪出游。
他过越耶溪,到云门山中,攀上云泉,风飕飕,大雪愈烈,风卷雪,雪裹风,充天塞地。至觉林寺, 眯目赏雪,天地白茫茫,他抚剑大吼数声,豪情千里,一泄心中郁闷。雪落连日,黄昏渐霁,陆游浩歌而归。
山径幽折,松白泉冷,汗水淋漓,体乏而心清。进院,大儿牵过驴来。入室,夫人端来热水。子虡说道:“大雪漫天,老父出游,浩然正气,天地知矣!”
陆游说道:“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二儿子龙说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陆游说道:“此乃柳宗元名诗,写于永州,贬谪中的不屈精神,化为万径无人的寒江独钓,亦是别样心情。”
孙儿元敏应声道:“此诗,四句字头是千、万、孤、独,逆念句尾四字,是雪、翁、灭、绝。”
陆游说道:“四字巧和。”
子虡说道:“孺子寻章摘句,猎奇尔。柳子厚(柳宗元字)这大雪天,怕也不能出钓,独我父冲雪出游。”
陆游说:“子厚,勇为人,主革新,救穷困,才识高,与韩愈改文风,文起八代之衰,老父恭敬,不可比之。今年,正月大雪,十分罕见,观物候,怕是非涝即旱,农事可忧。”
果然不出所料,这年两浙又大旱,殃及七州四十余县,千村万落赤地千里,大批灾民流离失所,挖草根,啃树皮,挣扎在阴阳两界。陆游“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他常以饭食救济过路灾民,只是他家历代为官清廉,人多地少,余粮有限,一锅粥在路边,不到半个时辰,灾民分食净尽,他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为继。
一日,他听闻,朱熹获任提举浙东常平盐茶公事,只是不见到职视事。陆游立即写信给他,遍数旱情之烈,灾民之苦,请他速来赈灾,还建议他上疏朝廷,放宽征科赋税期限,减免后两年的官赋民税,给当地百姓喘息之机。他在信中附诗一首:“民望甚饥渴,公行胡滞留?征科得宽否,尚及麦禾秋。”朱熹见陆游相催,知灾情严重,赶来浙东后,他拜访老友陆游,对他说:“朝廷刚下旨,我知刻不容缓。陆公忧民之忧,我心亦然。”朱熹奉旨,下令开仓济民,命本地米商速出采购,双管齐下,灾情渐为缓解,陆游释然。
朱熹又一日来三山,看望陆游,叙谈间,说起赵汝愚弹劾陆游抚州赈灾一事。
朱熹说道:“赵汝愚至忠至孝,与卿无公仇私怨,他弹劾你,是依职行事。”
陆游说道:“此人心中无百姓。”
朱熹说道:“不然。他忧国忧民不逊于卿,他闻四方水旱, 辄形于色,江淮警报至,他为之流泣,不食累日,视灾民如亲人。遇灾年,旦夕率其家人辍食之半,以饲饥者。如此者,国中有几人?”
陆游皱眉道:“既如此,何来弹劾我?”
朱熹说道:“吕祖谦曾致函周必大,请他进言赵汝愚,勿弹劾陆公,赵汝愚驳之。”
陆游又说道:“周必大位居参知政事,赵汝愚理应听取才是。”
朱熹缓缓接言:“赵汝愚他说是职责所在,无旨而开仓,此例一开,焉知后不有人以赈灾之名盗国家粮仓?孝宗纳其言,说道陆游职期已满,本人已请俸祠,罢官归乡可也,并说陆游救民于水火,经察并未谋私,其心可谅,不宜重处。”
陆游言道:“圣上知我。”
朱熹笑曰:“卿有所不知,赵汝愚律己甚严,自养甚薄,冬季在家,衣布裘,菜羹蔬食,既不聘厨师,又从不叫外卖,至今依然。”
朱熹敛眉,面露哀容,又说道:“其母精神有疾,惧怕雷声,每闻雷而狂,必惊而披衣远走。曾有一天寒夜,从远处寻回,从者欲叩门环叫门,少年赵汝愚遽止之曰:‘莫惊吾母。露坐到天明,门启而后入。母丧,赵汝愚终日伏首柩旁,闻雷犹起,侧立而泣……”
陆游听罢,唏嘘不已,言道:“汝愚、汝愚,学富五车,奉母至孝,自养甚薄,亦有是处!”
朱熹语出幽默,说道:“祖宗之法,因事制宜,变而通之,汝愚不谙世事,愚哉,愚哉!”
朱熹听陆游言浙东苦甚,灾后,访民苦,问民疾,以恤民为大务,奏请免除旧税,救济贫困。他六次上奏,弹劾违法乱纪的台州知州唐仲友,严惩渎职失责的两知县,惩治欺民土豪。人说,知州唐仲友乃丞相王淮姻亲,两知县朝中亦有瓜葛,朱熹对曰:“祸害地方可宽贷乎?”他连四次上奏,唐仲友在丞相王淮庇护下,竟不追责,反提拔到江西任提刑。朱熹毫不畏惧,坚不动摇,又上第五折,直至唐仲友免职、“告老还乡”。针对风俗薄陋,他颁发告示,严禁滥设传经会和庵舍,严禁男女混杂、竞演淫戏浪调,严禁讼棍包揽官司、诈民钱财。有违者,必问罪。
孝宗知其学深思远,治理浙东有绩。一日夜深,孝宗已就寝,闻朱熹有疏来,急起,秉烛夜读。朱熹疏中言曰:“今天下大事,如人有重病,内自心腹,外达四肢,无一肌一发不受病者。且以天下之大本与今日之急务,为陛下言之:大本者,帝王之术,陛下之心。急务则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六者是也……”以下逐一陈述。孝宗细读,终篇,夜深,自语道:“朱熹,直臣也。”
朱熹生活俭朴,衣不求新,只求蔽体;食不求味,只求充饥;居不求华,只求障风雨,人不堪其苦,而朱熹处之坦然。赵汝愚来福州,见其居室,只有水仙可观,愿割俸助其改善,朱熹婉谢。陆游致函,言公务在身,劳心劳力劳神,充饥而外,辄可食鱼,江河湖溪鱼多耶,百姓常食。朱熹不为所动,却捐出自己的薪俸,置田五百亩,用于供养游学的生徒学子。陆游言之诸友:“元晦(朱熹字),整顿吏治,彈劾豪门;转化民俗,治理有方;赈灾恤民,学行并茂,公忠体国。其亦有个人所好,惟之所好水仙者也。”从此,陆游与朱熹成为挚友。
十七、重新起用
陆游在山阴赋闲,读书是他每日的必修课。
他称自己的书屋是“书巢”,四壁皆书箧,地皆罗书,纷然杂陈,晨不见日,暮不知日落。他在《书巢记》中写道:“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客来难入,出则仄身擦肩,探步缓出。有客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不待客也。”陆游笑曰:“书山有路勤为径,请君入巢!”
从幼“书生意气重,见书喜欲狂”,到而今“读书有味身忘老” ,“读书犹自力,爱日似儿时”。他写诗自勉:“退食淡无事,一窗宽有余。重寻总角梦(少年梦),却对短檠书。”后来,他称自己书斋为“老学庵”,自题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老学庵”,名副其实。立意取自师旷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庵者,草屋也。只是在镜湖水畔,背绕青山,面临碧水,适宜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