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战争来敲门》及其战略思辨
2023-05-23邓永标
邓永标
您了解俄乌冲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吗?透过俄乌冲突,您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从俄乌冲突一周年说起
2023年2月24日,俄乌冲突一周年。
这一年中,从战端初起的俄军闪击基辅,到战中俄乌双方线上线下的多次谈判,众多国际组织和正义之士希望战事早日结束,都在积极斡旋,努力再给和平以机会。
然而,在这背后,却有一股力量,似乎总是不希望和平到来。过去一年间,每每俄乌准备就达成和平协议坐到谈判桌前时,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总是很准时地出现,“拱火浇油”,干涉进程。一年间,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在不断升级对俄各项制裁的同时,对乌提供巨额军事援助。据统计,提供的武器装备包括700辆坦克、数以千计的装甲车、1000门火炮、200多万发炮弹、50多套远程火炮以及反舰和防空系统等。仅美国一家,军事援助额累计已超过500亿美元。
2023年2月20日,就在俄乌冲突即将迎来一周年的时间节点,美国总统拜登突访乌克兰,宣布美国将向乌克兰提供包括海马斯多管火箭炮和“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弹药在内的价值5亿美元的新的一揽子军事援助,并喊话西方国家加大对乌武器援助,升级对俄各项制裁。一些西方政客也借机赴基辅展开又一轮“政治表演秀”,就连原本作为永久中立国的芬兰,自从2022年7月5日北约30个成员国代表签署芬兰和瑞典加入条约的议定书后,也变得异常活跃。2023年3月10日,芬兰总理桑娜·马林一年内第二次到访乌克兰,宣布计划为乌克兰提供13项武器援助,总价值约为7.5亿欧元。
早在2022年8月24日,在俄乌冲突半年之即,《华盛顿邮报》曾撰文评论道:“俄乌冲突过去半年,世界站在刀刃上”,“我们仍然觉得这只是一个序幕”。当时,有很多人认为这个观点过于悲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之所依所盼。这一年中,希望战事结束的人不在少数。但当下观之,这一切的努力,或许在拜登到达基辅“督战”那一刻起,就已基本被抹杀。有专家评论道,这可能成为冲突升级的又一起点,和平曙光似乎正愈发黯淡,漫长的危机或将真的成为现实。对此,一些观察人士分析,乌克兰危机的持续,符合美国巩固霸权的战略。长期来看,利用乌克兰最大程度削弱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力,同时借机切断欧俄经济、能源、科技等联系,重新激活北约,深度控制欧洲,可能是美国要下的更大一盘棋。只要美国“以乌制俄”“以俄控欧”政策继续,乌克兰危机就难现和平曙光。
事实胜过雄辩。关于俄乌冲突的本质,如果说冲突爆发伊始,舆论场中还众声嘈杂、莫衷一是。今天,人们已经彻底看清了,乌克兰问题的确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但人为因素才是推动危机升级的关键变量。俄乌冲突不是邻里摩擦,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保守势力与新兴大国俄罗斯的国运比拼,属于美国策划点燃,英欧日等卷入,俄被迫反击的代理人战争。甚至有评论说,美国才是这场战争的幕后推手、当今世界的祸乱之源。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翻开美国建国史,虽然只有不到250年的时间,却有230多年在发动军事行为。有资料统计,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个地区共发生了248次武装冲突,这其中,直接由美国发起的,竟高达201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冲突无一例外都是在美国本土以外发生的。阿富汗、伊拉克、索马里、叙利亚、乌克兰……美国俨然成了战争策源地、祸乱输出机,全世界都在为乱局埋单。
俄乌冲突是21世纪欧洲规模最大的军事冲突,其影响不局限于俄乌两国,战火带来的危机弥漫到整个世界,加剧了逆全球化和阵營分化的趋势,助推了全球的地缘政治集团对抗,加上人类尚未走出的新冠疫情、高通胀和自然灾害,溢出效应波及全球。毫不夸张地说,俄乌冲突正剧烈冲击世界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安全形势正变得越来越脆弱和敏感。对此,资深经济学家、著名的悲观主义者努里埃尔·鲁比尼在其最近出版的《超级威胁》一书中谈到,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将面临从空前的债务混乱到全球气候异常等一系列相互影响的危机带来的威胁;经济史学家亚当·图兹在发表于2022年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则宣布“多重危机”时代到来,并警告称地缘政治危机加上全球生态崩溃带来的威胁只是开端,“如今我们如履薄冰,未来只会变得更加不稳定,更让人神经紧绷”。
或许以上观点都是专家的预测。但肉眼可见的是,美西方对俄罗斯一轮又一轮的极限制裁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和严重的粮食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围剿俄罗斯的同时,加速对中国展开“激烈竞争”,不断制造新的战争或经济“陷阱”;俄乌冲突升级“激活”了北约,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边继续北扩,一边借机染指亚太,北约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
2022年6月29日,北约马德里峰会通过《北约2022战略概念》,发布了“塑敌”“强军”“北扩”“东进”等未来10年的北约新战略概念。“塑敌”直接将俄罗斯称为“最大且直接的威胁”,还妄称中国对北约构成“系统性挑战”;“强军”提出未来要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从目前的4万人增加到30万人;“北扩”提出将北约成员国由现在的30个扩容到32个,加紧推进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东进”意欲将北约的影响范围扩展到印太地区。北约“战略概念”充斥对抗、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北扩”意味着欧洲大陆出现了“历史性重组”,势必加剧与俄罗斯的对立;“东进”妄图拉拢日韩等国打造“亚太版北约”,将在印太地区点燃更多冲突、制造更多对抗。
2023年1月8日,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技术少将、教授孟祥青在《光明日报》撰文分析2022年世界安全形势与军事竞争特点,可谓为俄乌冲突升级所引发的变局作出了很好的诠释:世界百年变局与乌克兰危机叠加,牵动全球安全格局加速演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影响,两大威胁同步上升同频共振导致地区动荡加剧;大国博弈、集团对抗明显升级,“亚冷战”格局初显端倪;“三霸”(霸权、霸道、霸凌)威胁上升,“四大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台海局势紧张,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未来5到10年,一些对现行国际规则颠覆和破坏的行为必将导致存量矛盾叠加增量矛盾,俄乌冲突衍生风险的“蝴蝶效应”必将加速国际局势的大震荡、大分化、大重组、大演进,生物战、网络战、认知战、金融战、太空战等非传统战争形态的阴影将逐渐笼罩全球,新的世界性战争风险将越来越高。
美国精心编造的谎言就算再完美,但终究经不起时间检验。俄乌冲突的升级,彻底撕去了美国的伪装,其独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美国正将世界拖入深渊。面对世界纷扰和搅局之手,国际环境将更加复杂、更多竞争、更不可预测。如此情境下,各国应该如何行动,我们应该怎么办?
到《假如战争来敲门》中找寻“答案”
他们说不会向东移动一寸。结果怎么样?我们被骗了。他们厚颜无耻地欺骗了我们。北约东扩了五次。 ——普京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
你想和平吗?那么你就准备战争吧!—— 克劳塞维茨
这是拿到《假如战争来敲门》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几句话。
或许,这也是俄乌冲突一周年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
《假如战争来敲门》一书着眼俄乌冲突引发的热点话题和国防热,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军开训动员令中所强调的“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通过“历史之眼”“战争之变”“科技之光”“武器之王”“他山之鉴”“发展之问”六个篇章探讨了世界格局、未来战争形态以及科技、武器的发展,主张擦亮历史之眼,认清形势,提升认识,不断强化忧患意识;透视战争、科技、武器之变,拓宽战争视野,把住信息化戰争脉搏,找准备战“基点”;借鉴他山之石,激发头脑风暴,树立以劣胜优、敢打必胜的信心;发出发展之问,瞄准打赢,聚焦备战,问计于民、问计于军,汇聚众智,共谋良策。
202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如果说国防是民族生存之道,那么国防观念就是民族生存之魂。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想的防线是一个国家最廉价和最有效的国防。”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但准备战争、打赢战争,不仅仅只是军人的事。一场战争,表面上看是两军对垒,实则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是国民精神、国民素养的比拼。强大的国防要靠一个个具体的人来支撑。只有全民族具有强烈的国防意识,我们才能筑牢国防安全的坚实砥柱。《假如战争来敲门》为读者强化国防观念、拓展战略思维打开了一扇窗。相信深读、细读,也能让读者对万众一心共筑强国梦、强军梦有所启迪、有所感悟。
关于《前言》。全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法国实施“闪击战”时法军司令甘末林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对话说起。“数量不如人家,装备不如人家,办法不如人家。”这“三个不如”,是甘末林认为法军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历史是一面镜子。当年甘末林作出的“三个不如”的结论,是法军军事理论滞后于战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时机械化战争形态已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法军仍沉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成功经验,致使军事理论严重滞后,并最终导致败军亡国的命运。战争从来都是智者之间的较量,战争优势是准备出来的。打仗靠“准备”,但关键要备“准”。那么,21 世纪的今天,假如战争来敲门,我们是否已做好准备?
关于《第一章 历史之眼》。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 世纪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纪。在这个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政治、经济、科技“三驾马车”与战争相互交织,以美苏争霸为主线,上演了一个个影响 20 世纪甚至可能波及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大事件”。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审视的眼光去重温这段历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启示。
该章深度解析了《北约之成立——“冷战怪胎”出笼记》《华约之解体——冷战时期的“产儿”》《东欧之巨变—— 20 世纪的“政治大地震”》《恐怖之威胁——永无休止的地下战争》《网络之侵袭—— 21 世纪的信息恐怖战》《疫情之祸患——疾病导演无声战争》《佣军之“卖命”——战争与死亡的掮客》。这些内容与当前读者关注的俄乌冲突历史根源、普京谈到的新纳粹组织、乌克兰实验室发现的与疫情相关的最新说法,以及俄乌冲突中大量出现的雇佣兵等热点话题相勾连。写作时,作者并未直接就当前俄乌敏感话题展开,而是本着透过历史折射现实原则,把笔墨多用在了时下读者关注话题的根源探寻上。回溯历史,或可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辨清美西方本质和复杂国际形势背后的逻辑,抑或能让我们作出与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一样的论断——“你想和平吗?那么你就准备战争吧!”
关于《第二章 战争之变》。克劳塞维茨说,“战争一直是条变色龙,它是不断变化的,以适应新的环境和伪装自己。”未来战争,谁能紧盯战争之变,谁就能准确认识并把握战争的特点规律,取得战争主动。那么,未来战争究竟什么样?作者认为,从机械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战争形态的演进正在引发军事领域的链式突破,使战场由物理域、信息域向认知域、社会域延伸。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对“战争之变”这一宏大命题进行诠释时,并未从纯理论角度展开,更不是全景式的铺陈,而是选取了一个最为普通读者所熟悉的视角——战争维度入手,通过深入剖析战场空间的变化,让读者窥一隅而知全貌。这种巧妙构思,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科普性、知识性、可读性,既通俗易懂,又匠心独运。
该章以《战场——未来战争不见人影》开篇,发出了无人化战争能否打响的设问,随后从《太空——“天战”正在走近》《地下——战争向地下延伸》《海底——战争将从海底打响 》《频域——向信息系统中枢开战 》《网络——计算机专家的战争》《情报——智能加持的电波 》《心战——攻心“核时代”来临》《样式——精确战一击而中 》8个维度,为我们展示了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信息化战争,正在让和平时期、危机时期和战争时期的界限变得日渐模糊。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信息化、智能化战场空间,已突破陆、海、空、天、电范畴,正朝着网络、频谱、认知等领域延伸 ,并大有向地下、海底、太阳系乃至人脑拓展之势。同时,作者通过《核战——挥之不去的梦魇 》向世人发出警示,尽管人类需要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一些高精尖常规武器成为战场主导,但核武器并未消失,高技术常规武器并不能代替核武器,核恶魔并未远去,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关于《第三章 科技之光》。军事对科学技术最为敏感,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都会引起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战争之变作为一种表象,其实背后真正的驱动力是科技之变。正所谓科技之变是基础,战争之变是主体,科技之变引发战争之变。不同于一般性的军事技术读物侧重于对技术本身的专业性介绍,作者把笔墨着重放在了对当今世界以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大数据、空间探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将可能引发世界新军事变革进入关键性质变阶段的深度解读上,较好地实现了科技与战争内在逻辑上的勾连,让读者对军事在科技之光照耀之下产生的根本性变革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
该章重点介绍的《数据链——驱动“平台中心战”向“网络战”转型 》《复杂电磁环境——信息对抗在无形战场深入展开》《数字幽灵——电磁频谱争夺战日趋激烈》《人工智能技术——导演无人战争 》《生物技术——“末日之战”来临了吗? 》《航天技术——把战争引向太阳系 》《隐身技术——为作战平台披上“隐身衣”》《超导技术——洞开材料革命前景》《灵境技术——硝烟何需在战场》《微纳米技术——“微型軍团”将服役》均极具代表性,写法上既描绘了技术本身的特质,又勾勒出可能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深入浅出,好读耐看,特别易于引起读者对科技之变引发战争之变的共鸣。
关于《第四章 武器之王》。恩格斯说:
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并且已经用于军事,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背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革甚至变革。
在冷兵器时代,以大刀长矛为代表的武器装备,决定了作战时只能采取近身肉搏、线式作战;在热兵器时代,火枪火炮的运用,让线式作战成为历史,非线式作战应运而生;随着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成为战场主角,非接触作战被广泛运用……
作者认为,武器装备决定了作战样式。新一轮军事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驱动融合催化,人类将面临一场更为强大的新军事革命浪潮,“机器兵”冲锋陷阵、环境武器驾风驭雨、“航天战舰”加入战斗序列、“无人蜂群”“无人舰群”“无人蚁群”充斥战场……最为关键的是,每一种武器的作战运用,都可能带来作战理念、作战样式、编制体制等的变革,可谓真正的未来之“王”。相信读了《机器兵——智能化战争的主宰》《新机理武器——超常规杀伤引人注目》《新一代主战装备——欲领未来武器潮流》《新概念战斗部——彰显智能化魅力》《“温和型”武器——温柔杀手不温柔 》《非致命奇异武器——走上战场为时不远 》等内容,或将完全颠覆人们对传统武器的认知。
关于《第五章 他山之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研究战争、研究对手,既要看其长,也要窥其短。立足现有装备研练战法,是军事史上无数战争实践的共同经验,也是制敌胜敌的必然要求。高技术战争,我们既要重视新技术、新装备的效能发挥,也要重视用对、用巧现有装备,让老装备焕发“活力”,不断强化立足现有条件、现有装备打赢的信心。
该章从《透过战争的阴霾——看未来武器发展运用》谈起,为我们研究对手之变,科学把握未来外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运用提供了参考;《计算机化战争微光初露——第一次网络大战》《科索沃战争新景观——北南打响信息心理战》,全景式展现了武器装备处于明显劣势的南联盟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科索沃战争的网络战场、舆论战场创下的一个个经典案例;透过《“空中王牌”走麦城——“战鹰”折戟巴尔干》《尖端武器神话的破灭——美军不便见人的秘密》《战争轶事——中低技术武器雄风犹在》,我们可以看到,高技术武器尽管有高人一筹的一面,但仍然存在先天性不足。由此启示我们,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而《扑朔迷离——美英老兵体内的“海湾战争”》,则通过大量的史实警示世人,“战争从来都没有真正的胜者”,和平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关于《第六章 发展之问》。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的共同推动,为“以智驭能”的智能化时代提供了支撑,战争制胜机理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嬗变,战斗力生成重心正发生历史性的位移。这些变化看上去眼花缭乱,但背后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根本上说就是战争的制胜机理变了。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搞透,否则只能是看西洋镜,不得要领。
该章《廓清信息化战争原理迷雾》《把准信息时代“精兵”脉搏》《掌控信息作战与保障趋向》《透析战争深度转型作战样式》《紧盯装备现代化发展走势》这5篇文章,从战争原理的变化,讲到了信息时代“精兵”的打造;从信息作战和装备保障的发展趋向,讲到了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作战样式;从深度剖析美军国防战略调整,讲到了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走势。可以说,视野开阔,分析透彻,见解独到,既是提出问题,也是从战略上作出的回答。
综观全书,作者立足打赢明天的战争,回顾历史,聚焦未来战争、科技、武器之变,在主张借鉴历史经验中发出了发展之问,既富战略思维,又具思辨力。在书的结尾,作者还不忘再用《写在最后》,呼吁《关闭论证失误之门》《谋求以劣胜优之“道”》《锻造“处变不惊”战场自控力》。或许读过此书,“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打仗靠准备,但关键要备‘准”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能让读者产生更加深刻的觉悟。
(作者系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