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蕾:让家乡更美丽,让百姓生活更富裕
2023-05-23邱小平
邱小平
浪花、云朵、狩猎,民族服装上的图案绚丽多彩;腰铃、鹿角、项链,民族特色配饰惊艳夺目。赫哲族全国人大代表刘蕾在人民大会堂的每一次亮相,都会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
从2008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到今年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39岁的黑龙江省同江市经济合作促进中心副主任刘蕾连续4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是5373名赫哲族同胞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我要为赫哲族代言。”刘蕾说。
把赫哲族群众的声音传递给大家
2008年3月5日,24岁的刘蕾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时心情十分忐忑,因为随着渔业资源减少,世代以打渔狩猎为生的赫哲族人面临着转产上岸,家乡人民在政府支持下准备发展“溜达鸡、梅花鹿”养殖,40万元的项目资金没有着落,委托她在全国人大的会场上想想办法。
分组讨论的时候,刘蕾直接找到主要领导同志反映情况,当了解到赫哲族群众面临的困难时,主要领导同志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会后,相关部门亲自到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调研,经过深入论证,省畜牧局投入三百多万元资金,在乡里建起了标准化养殖基地,赫哲族群众脱贫致富从此多了条新路子。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刘蕾在会上展示了赫哲族新村的照片,当看到赫哲族的美丽家园,代表们连连称赞。
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黑龙江代表团的讨论,刘蕾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少数民族特别关注,现场问了我5个问题,对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建设,赫哲族转产致富特别关心,我还特地邀请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赫哲族乡去走走看看。”
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看望广大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在祖国大家庭里,56个民族是亲兄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刘蕾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8年,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开辟了“代表通道”,全世界媒体为之聚焦,刘蕾觉得这是宣传推广赫哲族的一个好机会,她主动走上了“代表通道”,她动情地說道:“我们赫哲族不仅有精湛的手工艺品,也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玛堪,欢迎大家到我们赫哲族乡去看一看。”
16年来,刘蕾先后向全国人大提出关于赫哲族聚居地区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教育等方面问题的建议一百三十余件,把赫哲族群众的声音传递到全国人大的会场上。
竭力推动赫哲族群众脱贫致富
同江市街津山下的街津口赫哲族乡,是刘蕾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赫哲族世代以打渔为生。20年前,由于过度捕捞,渔民们仅靠捕鱼难以维持生计。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刘蕾开始琢磨,渔业资源匮乏,那就要另谋致富道路。
刘蕾顶住家人亲友的压力,辞去了稳定的教师工作,破釜沉舟,决心干一番脱贫致富的大事业。她把握住国家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扶植的时机,选好了放蜂场地,自办蜜蜂养殖产业。从最初仅设十几个蜂箱的小规模养殖,逐渐发展壮大到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多种产品,刘蕾靠品质逐步打开了市场,订单接踵而至。
街津口风景如画,绿水青山,刘蕾酝酿许久,决心做一件大事——建议政府修建风力发电站,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为赫哲族群众创收。
她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请技术人员实地检验,东奔西跑征求意见。数月以后,她向有关部门递交了数万字的建议书和规划报告。
如今,在刘蕾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街津山上建起了风车座座,莲花河静静流淌,街津口这个昔日荒芜的小渔村,焕发了勃勃生机。
从最初的地窨子、马架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泥草房、七八十年代的砖瓦房、九十年代的两层楼,再到如今的花园式住宅……蓝蓝的乌苏里江波涛依旧,赫哲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延续传承家国情怀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是刘蕾的老家,也是边境乡镇。刘蕾的爱人刘昌凡在街津口边境派出所工作,主要负责边境管理。
“咋就不能让我去打鱼了,我家祖祖辈辈都在江上打渔,我爷爷80了还下江,怎么偏偏到我这里就不让了?”年满60岁的尤连山是刘蕾的三叔,对刘昌凡不让他下江打鱼的举动非常不满,“还是亲戚呢,都不如外人。”
“年满60岁的人是不能到界江打鱼的,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刘昌凡没有办法,只好卸了尤大爷船上的发动机,放到派出所,然后继续做工作。
看到发动机没了,尤大爷火气更大了,直接找到领导:“刘昌凡偷了我的发动机,我要告他。”
面对这样的状况,刘昌凡只有不厌其烦地上门教育,让妻子刘蕾去做工作,搬出岳父去当说客,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前前后后说了不下三十次,直到说服为止。
爱人戍边20年,耳濡目染之下,刘蕾对边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经过调研和梳理,刘蕾把《关于进一步关爱边境农村困难儿童的建议》带到了今年的全国人大会上,发出移民管理警察的声音。
刘蕾说:“只有有了稳固的边疆,我们生活在边境的赫哲族群众才能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