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基层来
2023-05-23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
成卫东|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
“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现在,全球前十大港口中,有八个在中国,我们在港口能力、效率、自动化等诸多领域都领跑全球。作为一名港口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成卫东介绍说,天津港取得了一批首创性、标志性的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成果。比如,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天津港正式投产运营。十几个人操控的智能系统,就能轻松指挥百余台无人驾驶大型机械设备同时作业。这其中,最亮眼的就是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而他,正是这些智能机器人的“师傅”。作为首批港口行业AI训练师,他把多年研究的驾驶技巧和操作方法编入程序写成指令,让这些机器人“徒弟”依靠5G、北斗等自主技术,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当前,在天津港,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已实现L4级无人驾驶,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大国重器就要顶天立地,挺起“硬脊梁”
单增海|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近30年投身这个行当,我深刻地感受到科技创新就要摒弃幻想,闯出自强路。大国重器就要顶天立地,挺起‘硬脊梁。”單增海表示。
超级移动式起重机,被认为是工程机械中技术最为复杂、研发难度最大的产品之一。单增海团队经过十年努力,先后攻克行业公认的7大项关键技术,完全具备了千吨级起重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大国重器就是要勇于担当、顶天立地,为民族起重、为国家举力。”
“5年来,我们把全地面起重机最大起重能力从1200吨提高到2600吨,其所安装风机的高度从100米提高到160米,风电机组的安装功率从2.5兆瓦提高到8.5兆瓦,在全球唯一实现了陆上风机吊装工况的全面覆盖。5年来,我们先后研发了全球最大吨位的1.5万吨最大塔机,700吨液压挖掘机等一系列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单增海介绍道。
为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和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孙泽洲|全国人大代表,航天五院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孙泽洲分享了广大航天人是怎样把一个个航天梦变成现实的故事。
“月球和火星探测,我国起步晚,需要向先行者、先进者学习,但绝不是亦步亦趋地效仿别人,更需要把握时代科技发展规律,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孙泽洲介绍,嫦娥三号突破了着陆自主避障技术和月夜生存技术,月球着陆从此不再是盲降,探测器也可以在月面工作更长时间,获得更多科学探测数据。嫦娥三号在月面工作了九年,是世界上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航天器。
“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对于我们来说是‘月球已近、火星尚远,2021年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则是‘火星已近、梦想尚远”,孙泽洲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向浩瀚宇宙进发,为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和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大飞机的奇迹密码是“自立自强、自主创新”
唐长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型号总设计师
今年是大型运输机运- 20飞机首飞的第10年,“我亲历运- 20飞机的研制、5年首飞、8年交付使用,有国外的同行问这样的奇迹是怎么做出来的?”唐长红说,运- 20飞机的奇迹密码就在于“自立自强、自主创新”。
“我们想争一口气,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想用就有,想干就能。在打造大国重器的征程上,我们的探索不会停止,航空报国、不负重托。”唐长红介绍,10年来,从科研试飞到服役,运- 20经历了一系列严格考核和特别任务,从抗疫救灾到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它的脚步遍布我国大江南北,远赴亚洲、欧洲、大洋洲,提升了国人志气、彰显了中国力量。
编辑/温碧琳 统筹/高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