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新农村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3-05-23唐丽玄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课程思政

唐丽玄

摘要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时代所需,分析新农村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农村规划与设计课程特点、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和现有教学环境,探索及创新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激发并弘扬学生的生态环保、文化传承、公平正义、乡村振兴、国家安全意识,为城乡规划及林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城乡规划;新农村规划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08-0262-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8.05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of New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under the Concep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TANG Li-xuan(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0)

AbstractThe new era needs to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teaching of new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existing teaching environment, explore and inno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path of the course, inspire and promote studen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ultural heritage, fairness and justic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forestry majors.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Urban and rural planning;New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同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陆续开始有学者对乡村振兴展开研究,如编制乡村振兴规划须注意的问题及方法[3-5]、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空间治理[6]、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探索[7-8]、课程教学改革方法研究[9]等。但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规划的应用型人才本科教学方法与课程思政实施方面的研究较少。该研究以城乡规划学专业的村庄规划设计课程为例,基于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开展教学模块的思政元素的融合,将教学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实际项目结合,以便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

新农村规划與设计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明确了城乡规划专业的知识体系、核心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知识领域多以“城乡”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村镇规划”是“城乡空间规划”知识单元的重要知识点,附录中介绍了城乡规划学科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其中“乡村规划与设计”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包含了乡村区域发展规划、乡镇规划与设计、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及景观风貌建设规划、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内容[10],皆与新农村规划与设计相关,旨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如何有效融合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下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1新农村规划与设计教学现状

1.1学情分析新农村规划与设计课程开设在第八学期,授课对象为城乡规划本科四年级学生,本科一~三年级的学习主要围绕建筑学相关课程级城乡规划基础型课程,包含建筑设计、城市地理学、中外城市建设史、规划风景写生、城市规划专业英语、城市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等相关课程,同期有城市社会学、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更新设计等相关课程。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较扎实,掌握了城市的分阶段设计模块,但不了解乡村系统,学生大多对如何结合专业知识角度深入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感到困惑和迷茫。这一阶段需要完善学生系统思维与科学精神,亟待加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更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1.2教学目的课程要求了解新农村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乡村发展规律、乡村规划设计原则、乡村振兴政策,熟悉乡村规划编制的方法与法定程序、村域规划、居民点规划和村庄设计,更应深层次拓展乡村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基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培养学生三大目标:一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综合能力,从“三农”角度实施发散思维、策略提升、时代创新;二是知识目标,基于理论与实践学习,锻炼乡村规划实践技能,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差距;三是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怀乡念乡思乡的情感寄托,构建田园城市的美好愿景,秉承乡村振兴的赤子之心。该课程是当前城乡规划专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地域文化传承等教学的重要课程[11]。

1.3思政融合路径当前南华大学该课程的思政融合主要可为3阶段:一是挖掘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思政元素,理论教学充分与思政元素融合,与时事政策结合说明乡村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二是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访调研市区周边乡村,了解乡村的困境及乡村价值,培养学生的乡土人文情怀,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元素的生动解析;三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融合,课程设计、创新项目及学科竞赛中针对实际的乡村规划与乡村振兴等选题,赋予物质空间思政理念,落实思政元素的具体化,最终实现为国育才、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

2课程思政的探索

2.1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整体建设思路新农村规划与设计课程以理论课为基础,结合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社会服务与创新训练项目,基于产出导向法教学阶梯式完成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逐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学生自主化和个性化学习(图1)。

2.1.1教学准备前瞻性。一方面是教师备课,围绕“三全育人”的宗旨,教研室教师集中备课,深耕专业知识,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案例,基于“为何而教、如何施教、所教如何”三部曲,立足于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的国情,旨在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基于微课资源和课程资源,提前发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预习,引导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和实践。

2.1.2教学设计专业性,即为何而教。从新农村规划与设计的角度分析乡村问题:乡村生态破坏、乡村空心化、乡村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乡土文明消散于快速城镇化的乡村意象,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底线思维等,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丰富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弘扬新时代专精尖的工匠精神,积极响应新时代新科技新背景下的乡村振兴。

2.1.3教学方法多元性,即如何施教。一方面是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导向法、主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学习通”发布学习任务和分享案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完成部分内容自主学习。

2.1.4教学成果应用性,即所教如何。理论课程结束后,基于课程设计的成果投递学科竞赛,基于自主研究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公众号、抖音和快手平台自主开展乡村耕地保护、农房设计等要素相关的科普分享,提升课程平时作业及课程设计成果的实用价值。

2.2基于教学模块的思政要素融合结合理论课的7个教学模块及其教学目标,在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背景下[12],为充分发挥隐性课程思政潜移默化的作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表1)。

一是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农村规划与设计。以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为切入点,学习《巴黎协定》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专题分析沿线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农房风貌改造、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题,严守乡村生态红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探索 “碳减排”路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实现2035年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二是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新农村规划与设计。以寻根文学莫言和田园网红李子柒的故事为切入点,融合乡土田园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理念,专题分析历史文化名村案例,感受乡村田园之美,探索当今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文化语境中历史文脉传承与自然山水结合的有机融合。

三是公平正义视角下的新农村规划与设计。以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为切入点,深化居民点规划、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内容,对比乡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特征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独具一格的美丽乡村。

四是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新农村规划与设计。以“时代楷模”感动中国村支书毛相林扎根乡村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事迹为切入点,深入解析乡村产业发展、居民点空间形态、建設用地选址等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五是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新农村规划与设计。以科学家袁隆平的故事讲述民以食为天的社会安全意识,以俄乌战争中西方国家断供俄罗斯种业故事阐述国家粮食安全意识,以中韩泡菜文化之争的故事讲述文化差异并树立文化安全意识。

3教学实践与平台建设成效

3.1教学改革与思政融合的实践课程设计研究范围以衡阳市衡阳县的某村庄为例,对其进行村庄规划。在场地调研、场地分析、方案生成中突出了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公平正义、文化传承、国家安全的理念,探讨了乡村中生态资源、农业资源、人文资源的相互关系,开展了区域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乡村资源现状分析、产业布局规划、道路交通规划、住房布局、旅游规划、公服设施与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题,倡导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支撑最终规划设计方案。

场地调研中学生对当前乡村人口外流的现状仍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就乡村生态环保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等角度有较深入的思考,学生最终的规划方案中大部分较好地体现了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及文化传承的理念(图2)。

图2为16级学生的课程设计作业——“东林程公,以观沧海”,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生态宜居”的理念,山林坡地屋路田等要素与乡村地形相得益彰,村庄聚落的几组建筑群依山傍水临水而居,设计了村口标志、广场节点、公共活动空间等空间,提出了维持并增加田地的肥沃性,维持乡土房屋居住特性,改善田间水渠的水体污染、保护东林寺和程公馆的古建保护等策略,借助设计手法将自然要素、空间布局与田园意境融为一体,富有中国田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塑造了质朴优美的乡村意象,体现了学生的文化传承观、生态文明观及乡村振兴观。

3.2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基于学院平台以及教师实践项目,以规划项目为主体,带领学生在真实环境项目中践行所学专业知识,熟悉规划设计方法和编制流程,搭建新农村规划与设计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四年级课程中承前启后的作用,有效培养学生应对实际城市问题的能力,为其之后工作与读研提供更多方向选择。当前该课程可通过以下3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一是基于校企协同育人项目,探索新型城镇化与村庄规划等项目与该课程的结合点,前期准备好一部分村庄现状数据,带领学生下乡设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品质;二是基于社会服务工作和仿真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可为学生提供无人机调研,加强对实体学生空间尺度的把握与体验,授课教师参加湖南省乡村规划综合服务团,课程实地调研可引导学生体验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空间,投身乡村生态建设服务,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三是基于湖南南华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基地,逐步开展高年级学生实习活动,以实用为本、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3.3育人成效一方面基于学院平台以及教师实践项目,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主体,成功申请了国家级大创项目“丘陵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与规划调控研究”,省级大创项目“基于精明收缩理念的乡村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衡阳县为例”。另一方面,教学贴近社会实践,对工作与升学有很大启发,树立了科学的城乡发展观,毕业生就业选择中积极参与西部计划志愿者与基层服务,16级已毕业学生中有2名同学就业于西部计划志愿。

4结语

新农村规划与设计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将乡村规划的理论知识与课程设计结合,在当前多规合一平台建设中,村庄数据管理越来越严格,实践选题的数据支撑来源可选性越来越少,未来课程实践将更多依赖学校和老师的实践项目。重点突出该课程的承先启后的作用,为之后毕业设计及工作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有助于学生深入美丽乡村、城乡融合、一村一品等的城乡建设工作,加深专业实用性培养应用型人才,将科学发展观嵌入城乡建设的不同层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J/OL].求是,2020(17)[2022-03-17].http://news.china.com.cn/2020-08/31/conten_76654790.htm.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4.

[3] 梁春丽,王成,唐锦程,等.基于Skyline的村庄规划调研APP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22,20(8):98-100,112.

[4] 党国英.编制乡村振兴规划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土地,2018(8):11-12.

[5] 林伟鹏,吴萍,高宁,等.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中村民参与困境与优化策略[J].城市建筑,2022,19(16):31-33,51.

[6] 戈大专,陆玉麒.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空间治理机制与路径[J].地理学报,2021,76(6):1422-1437.

[7] 陈树荣.实用性村庄规划应对策略与差异化指引[J].中外建筑,2022(10):98-103.

[8] 姚通,栗滢超,刘彦君,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原阳县葛埠口乡娄彩店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5):198-201,208.

[9] 王江波,苟爱萍.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6):222-223.

[10]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學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1] 庞国彧,王秋敏,童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模式研究:以崇左市保安村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2,37(1):87-93.

[12] 张京祥,张尚武,段德罡,等.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J].城市规划,2020,44(3):74-83.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课程思政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探究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关系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乡规划
三维仿真在城乡规划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