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肿瘤患者术后血清sICAM-1、sFlt-1动态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关系
2023-05-22王克包志军梁彦彬杨志波张俊
王克,包志军,梁彦彬,杨志波,张俊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急性脑水肿、脑梗死等,加重患者病情,增加致残与死亡风险。颅底肿瘤由于位置较深,解剖关系复杂,周围血管神经密集,颅底肿瘤术后常导致CVS发生,早期诊断CVS对降低患者致残率与病死率至关重要[1-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属于黏附分子中免疫球蛋白家族,参与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渗出,促进炎性反应,加重血管损伤,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和CVS有关[3-4]。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1,sFlt-1)为酪氨酸激酶活性细胞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介导血管内皮损伤[5]。研究显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sCAM-1、sFlt-1水平升高,与aSAH并发CV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对CVS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6]。血清sICAM-1、sFlt-1与颅底肿瘤术后发生CVS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现分析血清sICAM-1、sFlt-1在颅底肿瘤患者术后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术后发生CVS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4月—2022年8月三二〇一医院神经外二科收治的颅底肿瘤患者12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5例,女58例,年龄35~76(54.21±12.34)岁;肿瘤类型:垂体瘤44例,听神经瘤32例,脑膜瘤29例,咽管瘤5例,脊髓瘤8例,其他5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VS分为未发生CVS亚组71例与发生CVS亚组52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59例,女61例,年龄36~75(54.50±12.28)岁。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家族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0305) ,受试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诊断确诊;②首次发病且患者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术前发生CVS者;②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其他恶性肿瘤者;③合并感染、肺水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者;④术后发生严重心功能不全或脑死亡者。
1.3 观测指标与方法
1.3.1 血清sICAM-1、sFlt-1水平检测:颅底肿瘤患者于术前及术后3 d、7 d、14 d,健康对照组于体检当日,分别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留取血清,-80℃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ICAM-1、sFlt-1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舒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2 CVS诊断及病情判断[7]: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行经颅多普勒[TCD,型号为DopplerBox,购自企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动态监测,若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120 cm/s则为CVS,其中CVS>120~140 cm/s则为轻度亚组,CVS >140~200 cm/s则为中度亚组,CVS>200 cm/s则为重度亚组。
2 结 果
2.1 2组血清sICAM-1、sFlt-1水平比较 观察组术前及术后3 d、7 d、14 d血清sICAM-1、sFlt-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3 d、7 d、14 d血清sICAM-1、sFlt-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在术后7 d达到最高值,术后14 d明显下降,见表2。
表2 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sICAM-1、sFlt-1水平比较
2.2 颅底肿瘤患者不同亚组术后3 d血清 sICAM-1、sFlt-1水平比较 与未发生CVS亚组比较,发生CVS亚组患者术后3 d血清sICAM-1、sFlt-1水平显著升高(P<0.01),见表3。
表3 发生CVS亚组与未发生CVS亚组术后3 d血清sICAM-1、sFlt-1水平比较
2.3 不同程度颅底肿瘤术后发生CVS患者术后3 d血清sICAM-1、sFlt-1水平比较 术后3 d血清sICAM-1、sFlt-1水平比较,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P均<0.01),见表4。
表4 不同程度颅底肿瘤术后发生CVS患者术后3 d血清sICAM-1、sFlt-1水平比较
2.4 术后3 d血清sICAM-1、sFlt-1对颅底肿瘤术后发生CVS的诊断价值 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3 d 血清sICAM-1、sFlt-1及二者联合诊断颅底肿瘤术后发生CV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821、0.924,二者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独检测(Z/P=2.029/0.042、2.235/0.025),见表5、图1。
图1 术后3 d血清 sICAM-1、sFlt-1对颅底肿瘤术后发生CVS诊断的ROC曲线
3 讨 论
CVS是神经外科严重的术后并发症,颅底肿瘤患者术后发生CVS,可加重脑神经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可导致患者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早期预测颅底肿瘤术后CVS的发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8-9]。
表5 术后3 d血清sICAM-1、sFlt-1对颅底肿瘤术后发生CVS的诊断效能分析
sICAM-1可介导细胞间的黏附作用,是内皮细胞功能的重要标志物,在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内皮细胞均有表达,正常情况下,sICAM-1表达水平较低,在内毒素与炎性因子刺激下,其表达水平升高[10]。sICAM-1可介导白细胞、炎性因子通过血管壁,加重内皮损伤,与血管性病变、血管性痴呆、CVS等疾病密切相关[3,11]。邢文艾等[12]研究显示,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3 d、7 d血清sICAM-1水平较术后1 d升高,且与CVS患者严重程度有关。另有研究显示,aSAH患者血浆sICAM-1的表达水平在发病后显著增高,且在3~7 d达到峰值,并在14 d逐渐恢复平稳,且CVS患者术前血浆sICAM-1水平高于非CVS患者[13]。本研究监测颅底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sICAM-1水平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颅底肿瘤患者术后3 d血清sICAM-1水平显著升高,在术后7 d达到峰值,在术后14 d血清sICAM-1水平降低,与以往报道结果类似[12-13],推测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与早期血管内皮损伤后期功能恢复有关。另外,本研究还显示,发生CVS亚组患者术后3 d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CVS患者,且轻度、中度、重度CV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依次升高,提示血清sICAM-1与CVS的发生有关,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CVS发生的指标。
sFlt-1是一种血管生长因子受体,VEGF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新血管形成,sFlt-1可与VEGF结合,减弱VEGF介导的信号传导并抑制其生物学功能,增加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生成,sFlt-1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标志物[14]。sFlt-1水平升高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在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中异常表达[15-16]。研究显示,自发性SAH并发CVS 患者血清sFlt-1水平升高,是SAH并发CV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CVS有一定诊断价值[17]。雷晓鹏等[18]研究显示,急性颅脑损伤SAH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sFlt-1水平升高,是急性颅脑损伤SAH后CVS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颅底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3 d、7 d血清sFlt-1水平呈升高趋势,且在术后7 d达到最高值,术后14 d下降,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发生CVS患者术后3 d血清sFlt-1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CVS患者,血清sFlt-1水平随病情程度增加而升高,此结果与以往研究相似[17-18],提示血清sFlt-1与CVS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CVS发生的指标。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3 d血清sICAM-1、sFlt-1联合诊断颅底肿瘤术后发生CVS的AUC为0.924,敏感度为0.865,特异度为0.902,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独检测,提示检测血清sICAM-1、sFlt-1水平对于预测颅底肿瘤患者术后发生CVS有一定指导价值,可能成为临床辅助诊断颅底肿瘤术后发生CVS的分子标志物。
综上所述,颅底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3 d、7 d血清sICAM-1、sFlt-1水平呈升高趋势,术后14 d下降,与术后发生CVS有关,对颅底肿瘤术后发生CVS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判断颅底肿瘤术后发生CVS的指标,其临床价值需更深入的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王克: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包志军: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试验数据,论文审核;梁彦彬、杨志波、张俊:实施研究过程,资料搜集整理,进行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