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气象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2023-05-22张宇罗小青廖小霞

大学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流体力学课程思政

张宇 罗小青 廖小霞

[摘 要]应用气象学是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获批的新专业,2017年开始本科招生,202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为实现应用气象学专业“三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文章以专业基础课流体力学为例,对近一年的课程思政改革内容及相关举措进行阐述,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介绍学生易于接受的思政元素“融入点”,探索出一条适合应用气象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新道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应用气象学专业;流体力学;融入点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4-0110-03

一、背景及意义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明确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以来,为了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启动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在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的共同努力下,“三全育人”呈现出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教育部于2017年12月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将上海近年探索和提出的课程思政推向全国。高校课程必须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高校专业类课程、综合素养类课程等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保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的教育理念,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全国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掀起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争做“三全育人”践行者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大热潮[1]。

二、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认为,思政教育工作是思政专业教师的任务,属于思政课程的授课内容,其隶属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与专业课教学没有任何关系,专业课教师仅负责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授,不负责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尤其对理工科专业来说,大部分学生更是感觉思政课程与本专业不相关。这样的认识误区,使得理工科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思政理论的学习。大学本科阶段正是人生性格塑造的最佳时期,若此时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情感和价值取向,学生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就容易产生迷茫、失去方向,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当前提倡的课程思政 “大思政”理念正是要纠正传统“小思政”中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剥离、与专业课程剥离的谬误[2]。

课程思政以专业课程为育人载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专业课堂,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即所谓的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教师应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积极探寻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并将其与专业课授课要点有机结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觀、价值观,培养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有机结合的。全国各大院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并在各类专业课中寻找到相关知识体系的“融入点”,将思政之“盐”融于课程之“汤”。这些改革的先行者们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借助专业课堂载体努力渗透思政教育,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元素,把这些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后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得到文化、价值层面的指引,也使专业课教师自身在意识形态方面得以提升。例如,刘志莲等在有机化学课程中深挖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将“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植家国情怀,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科技的人文情怀,启发科学兴趣,培养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启发科学思维,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等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交融,实现高等教育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3];孙斌等开展了信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师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4];兰雅梅等分享了理工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的经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5]。

如上所述,已有部分一线教师作为改革的先行者进行了大胆尝试,在课程思政改革之路上初见成效,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6]。目前,广东海洋大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先进案例尚无,且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教学是一项看似容易但极度困难的专业实践[7-8],改革先行者的先进经验是否可以直接照搬有待实践的检验。在校级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本团队开展了基于流体力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工作,并初见成效。本文将重点介绍近一年的改革内容及举措,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将学生易于接受的成功“融入点”做详细阐述,希望能给应用气象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些启发,探索出一条适合应用气象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新道路。

三、广东海洋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概况

应用气象学是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获教育部批准后设立的新专业,2017年开始招生,2021年培养出第一批毕业生,包括应急减灾和雷电防护两个方向。应用气象学专业主要面向基层业务单位,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复合应用型“三能”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三能”人才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爱国、敬业”等要素相呼应。因此,只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增强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才可能达到该培养目标。

流体力学是应用气象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原理与方法、数值天气预报等多门专业课的基础。该课程针对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总学时长达64学时,其开设学期早,授课时间长,更有利于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探索。

四、流体力学课程思政改革举措

在校级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本团队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流体力学课程思政改革工作,并初见成效。主要改革内容及举措如下。

(一)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建立“融入点”资料库

教学团队加强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理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挖掘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程伦理、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注重调研各类理工科课程思政相关教改论文,参加课程思政教改会议,学习其他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先进经验;收集汇总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融入点”及实践事例,建立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融入点”资料库。

(二)结合流体力学课程自身特点,设计合适且合理的“融入点”

对资料库中的思政“融入点”进行提炼和改造,与课程自身特点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中设计合理的“融入点”。在传授过程中,要对各章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中包含的思政内容具体化,将其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在绪论部分,结合国家政策讲解介绍专业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理论章节,结合专业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在实践章节,强调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加入形势与政策内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介绍本专业以及国际国内相关产业所处的发展背景、发展形势、发展动向等,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创新精神。通过这些方法,在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下面将以1学时课程为例,具体介绍如何设置思政“融入点”,以使学生易于接受,达到育人效果。

以第二章第四节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及应用为例,在保证专业知识讲述的前提下,我们设置了四个思政“融入点”。(1)课程开始时,结合风云4号卫星图片,讲述学好流体力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将国产大国重器风云卫星作为第一个思政“融入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及行业自信。(2)在伯努利方程推导部分,通过哈密顿、拉普拉斯算符,讲述两人事迹,体现法国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引入第二个思政“融入点”——我国的科技强国战略。并以气象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得主叶笃正和曾庆存先生为例,体现我国对科学家的重视,将他们的家国情怀、科学和工匠精神、专业素养传递给学生。(3)在伯努利方程应用部分,在进行飞机升力问题讲述时,引入第三个思政“融入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时,我们告诉周总理“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今日的中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同时引入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大客机C919,体现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激發其爱国情怀。(4)在伯努利方程应用部分,在讲述体育运动中的香蕉球问题时,引入和平年代体育竞技背后的大国科技较量,将其作为第四个思政“融入点”,提高学生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投身科技强国大业。作为气象人,我们可为帆船运动提供精准的天气预报,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成绩,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为各行各业提供精准的气象保障服务,以加强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网络课程思政,全方位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德育质量。网络课堂不受时间限制,可以渗透到学生生活中,通过网络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以网络形式开展课程思政,观看与课程相关的育人视频,借助网络授课平台开展师生专题研讨,交流学习心得,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幅度提高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为紧张的课堂教学争取了更多的育人时间。

(四)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检验德育效果,改进改革措施

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内心需求,顺利推进课程思政,本团队开展了多次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会,并邀请辅导员参与,负责跟进学生思想动态,不断收集反馈意见,实时改进改革措施。以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为例,不少学生认为,包含了课程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给他们带来了一次全新的体验,总体感觉非常满意的占到了79%,满意的占19%;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课程思政“融入点”设置合理,过渡自然,易于接受;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课程思政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觉得应该多进行一些这样有意义的课程。学生的正面评价,进一步增强了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信心。本团队后期还计划通过问卷形式展开调研,获取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及其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检验思政育人德育效果,不断改进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五、结语

应用气象学专业与国民生产的各行各业联系紧密,其专业课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结合点。各任课教师需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思政融入点,应用于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只有多门课程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本专业完善的大思政课程体系,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复合应用型“三能”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郝毅然, 朱红, 张贤杰,等.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9(9):123-125.

[2] 吴冬平, 徐哲民. 大思政理念下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8(8):107-108.

[3] 刘志莲,崔玉,刘思全,等.有机化学“课程思政” 元素的设计[J].大学化学, 2020,35(9):31-35.

[4] 孙斌,左匡天,于晓燕.大思政理念下信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111-114.

[5] 兰雅梅,王世明,宋秋红,等.高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46-47.

[6] 汪小又,郭婷,程丹,等.“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196-1201.

[7] 余森艳,李志红,杜丽娟.“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20,36(1):162-163.

[8] 杨卫君,苏丽丽,李大平.《农业气象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9,6(80):280-281.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流体力学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谈流体力学流量特性的矛盾与统一
基于改善水流特性的超声波热量表设计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流体力学课程中的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