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3-05-22韩晔红杨春柳闫宏远
韩晔红 杨春柳 闫宏远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文章从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出发,构建课程思政制度框架,以发掘课程思政元素、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三个方面为抓手,着力推进水质理化检验课程的德育渗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讲授水质理化检验课程理论知识,能提升教师的德育智育水平和学生的满意度,实现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和职业道德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水质理化检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4-0107-03
“立德树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在如今国内外形势快速变化的大环境中,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主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时非主流舆论和其他价值观使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1-3]。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协同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4-5],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水质理化检验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对于其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挖掘水质理化检验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改革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不忘初心”并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健康中国2030”战略、雄安新区医疗健康服务等公共卫生事业的精神,以实现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构建制度框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根本依据,学院是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中心所在,做好制度建设是学院推进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思政特色发展的基本经验[6]。
(一)“一导双师”协同备课制度
党政领导要树立牢固的主体责任意识,关心研究教学,扎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教材、走进课堂、记进头脑的“三进”工作[7]。引导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教师备课时政治方向和原则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健全听课、督导、质量评估等制度。思政教师从水质理化检验课程出发,发掘思政元素并将其与知识点协同凝练提升。专业课教师要熟练掌握授课内容,掌控思政元素穿插时机,分享思政案例。党政领导、思政教師、专业课教师共同构建定期的“一导双师”协同备课制度,在授课内容方面指导专业教师应做到教学大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二)“一岗双责”教书育人制度
水质理化检验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灵活的授课方式,还要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力[8]。首先,学校及学院要制定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利用学习交流机会,聘请校外专家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等,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站位。最后,专业课教师要以教学为中心,在教学、科研、学生政治教育等工作中做到思政理论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统一,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
(三)“自下而上”评价制度
课程思政的评估只能在实践中进行,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下而上”的评估制度,以遵守课程建设规律为前提,以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为基础,深入挖掘并凸显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功能。学生评价教师思政和知识点协同授课的效果,而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点的同时,也在课堂提问、随堂练习、课后考试等环节考核学生对思政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自下而上”、师生双向评估的结果来改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
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水质理化检验以检验专业工作为逻辑起点,授课内容包括水样的采集、保存与处理,水的一般理化检验指标,检验原理的阐述等内容。教师应认真梳理并发掘各章节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写入课程目标中,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教学案例设计,巧妙应用典型案例、时政要点等思政元素,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采用微课、对分易、雨课堂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发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课程思政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从和服务于学科发展和专业培养目标[9]。坚持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相统一[10],充分发掘水质理化检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情怀、诚信严谨的科研精神、服务社会的奉献品质。
1.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人文素养的教学内容
人文素养是健全人格和培养高尚品德的重要源泉。了解水资源分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是水质理化检验第一章绪论的重要教学内容。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人类文明无不与水关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西溪湿地生态和水环境的关心和要求更加坚定了中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念。可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融入水质理化检验教学内容中,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其爱国热情[1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性质、属性、内涵、脉络贯穿于水质理化检验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深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的科学精神的教学内容
水质理化检验目标物是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水体,评判水体是否符合特定用途要求,避免出现疾病传染和急慢性中毒的情况,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将福岛核电站泄露造成水体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氮磷排放量多)造成太湖、滇池蓝藻暴发,北极冰芯发现塑料等事件融入水质理化检验和质量控制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水体污染的危害以及恢复水质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明确提高水质安全标准、建立水质安全应急措施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介绍《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可以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其自觉守法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对小分子水、磁化水、活性水、离子水、能量水、弱碱水等概念水炒作现象辟谣,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辨别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介绍科学家的知识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追求新知的志趣,学习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切实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在自然科学的课堂实现思想价值引领[12-13],全面深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的科学精神的教学内容。
3.树立以卫戍健康为导向的担当奉献的教学内容
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突出表现凸显了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可将钟南山80多岁仍奋战在抗疫一线、李兰娟“我愿意这辈子做个好医生”等鲜活实例引入教学内容[14],学习科学工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无私奉献、无畏向前的精神。介绍当前水质快速检验的需求及瓶颈,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跟踪本学科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水質理化检验能力。在讲述水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时,可介绍因检测工作人员输入错误,导致滕州市自来水公司网站发布的水质检测项目铬(六价)、硒指标超标的事例,通过水质安全反面事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责任心和使命感。水质安全关乎公众健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培养学生在公共卫生事业中尽责担当的奉献精神。
(二)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网络群体的思维模式是高校思政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思政应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和教学规划,推动宣讲式的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结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课下全覆盖。
1.发挥网络前沿阵地作用,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平台
网络阵地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重视网络对于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影响。结合水质理化检验课程内容、教学特色和学科规律,将相关学习重点、课程目标、知识拓展等智育内容和家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等德育内容[15],采用微课、微博、微信、云课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并通过任务布置、答疑讨论、头脑风暴、小结拓展等方式,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平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在线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水质理化检验思政教育更灵活、更自由、更有针对性。
2.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质量
尝试性地将案例式、问题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入水质理化检验课堂教学,学生反馈良好[16]。但后期实施中发现教学质量提升空间受限,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式仍是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性较差。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线上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政策理论、西溪湿地自然与文化美的传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17],引出教材中与线上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在线讨论、在线评价归纳总结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使水质理化检验线上+线下思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质量评估要求。
(三)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校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育人。课程思政的改革效果如何,成效在学生。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对公共卫生的思考、对责任意识的审视等是改革效果的表观呈现,在“自下而上”评价制度下,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切入点和归宿。课程思政的推进成效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成长的动态变化[18]。
1.德育智育水平评价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授理论知识、培养社会主义人才、提高民族素质、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是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从水质理化检验教学内容等与“健康中国2030”、雄安新区建设规划等国家战略的关联程度来评价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以学院领导、院级督导、系主任为主要成员的听课督导小组认为,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思政元素与时俱进,切入点和切入方式合理,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目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要求,对任课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考核,水质理化检验任课教师既在价值传播中丰富知识底蕴,又在知识讲授中引领价值导向,是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2.学生满意度评价
课程思政推进成效的评估核心指标是学生的满意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榜样示范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通过时政联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助力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四个自信”,最终以学生的满意度为评价标准。水质理化检验将课堂讲述、新闻图片展示、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相融合,以学生评教反馈思政教学成果,学生评教成绩为97.77分。课题组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84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95.24%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改革有助于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实现价值引领,90.48%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满意。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思政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课程特点,进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和教学规划,实现了由专业知识掌握到内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完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
综上,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思政制度框架如图1所示。
三、结语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出发,构建课程思政制度框架,以发掘课程思政元素、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三个方面为抓手,着力推进水质理化检验课程的德育渗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讲授水质理化检验课程理论知识,能提升教师的德育智育水平和学生的满意度,实现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和职业道德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姚利民,舒俊.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方式及其教学启示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20(2):68-74.
[2] 蔡志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9.
[3]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4] 万林艳,姚音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同向同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52-55.
[5] 胡靖,马星宇,王俊荣.从高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4):41-43.
[6] 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7(1):112-120.
[7] 秦书生,李毅.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逻辑阐释[J].现代教育管理,2018(8):1-8.
[8] 项波,吴仰祺,杨路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4):152-155.
[9] 杨守金,夏家春.“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5):98-101.
[10] 聂迎娉,傅安洲.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8(5):38-43.
[11] 李昆临,王敏,李睿春,等.传统医德视角下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5):632-363.
[12] 罗仲尤,段丽,陈辉.高校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138-143.
[13] 胡万群,张万群,邵伟,等.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2021,36(3):117-122.
[14] 杜建,詹启敏.后疫情时代促进我国医学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2(3):405-409.
[15] 华桂宏.聚焦突出问题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J]. 唯实,2020(3):31-33.
[16] 李慧君,石如玲,赵茜,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水质理化检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21):3178-3180.
[17] 张明海.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课程育人质量[N].湖南日报,2020-04-30(5).
[18] 赵臣,侯毅鞠,袁忠海,等.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效果研究:以吉林医药学院临床输血学检验课程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8):82-83.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