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个性化教学改革研究
2023-05-22赵学孔
赵学孔
[摘 要]开设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文章在对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教师岗位胜任力为视角,着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个性化教学改革实施路径,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教育技术;个性化教学;教改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4-0047-03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各级学校现代化教学环境不断转型升级,教育模式与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我国教育部于2018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不仅对新时代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为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以及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努力方向。教育技术能力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性能力,其在信息化教育时代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开设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在其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本文将以教师岗位胜任力为视角,基于个性化教学理念,着重探讨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主要通过开设教育技术公共课来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这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仍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课程培养途径单一,课程目标与社会存在脱节现象;教学内容重难点与课时不成正比,实践课时偏少,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兼顾各专业师范生的个性需求;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缺乏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反馈滞后等[1-2]。比如原广西教育学院开设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课,主要培养全校所有专业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其实践教学过程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少学生缺乏理论学习兴趣,而热衷于参加实操技能训练。比如在介绍到教育技术概念、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等偏理论性知识时,有些学生明显表现出不感兴趣的状态,而当介绍到诸如图像处理、视频编辑等实操技术时则表现出较浓的兴趣。二是实施统一的教学方案,但不同学生对教育技术能力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之间这种差异性尤为明显。偏文科专业的师范生对于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兴趣较浓,而对于一些实操技能的学习普遍反应较慢,提交的作品质量优秀率偏低,而偏理科专业的师范生则相反。三是课程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实训点面广量大,但大部分学生在教育技术能力方面所表现出的岗位胜任力仍有待提升。比如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处理不熟练,对投影功放系统或白板一体机等教学设备的使用也不熟练等。
二、个性化教学内涵及其对课改的啟示
个性化教学理念源于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提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个体特征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并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创设个性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专业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逐渐转向质量提高的关键时期。随着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群体特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的差异性也日益突出[3]。在基础教育领域,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和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后,引发了一场教育革命,个性化教学更是成了新课程教学的倡导方向[4]。2018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积极探索新模式、开发新产品、推进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创新[5]。显然,创新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教育教学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对现代课程教学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对象往往来自全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师范生,而由于这些师范生在专业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如何开展好课程教学并保障教学质量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此,个性化教学模式对本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是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而制定。教学目标是开展课程教学的依据,不同专业的师范生其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学生的现实需求(如专业需求、未来就业岗位需求、社会需求等),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尽可能体现个性化特色。二是教学内容的选取、编排应体现个性化理念。教学内容是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传授知识技能的重要载体,其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是PPT、微课、图片、动画等。在对其内容进行选择设计时,应结合课程个性化教学目标,从师范生从教岗位需求、社会市场需求、专业特色、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做到教学内容实用、优质、个性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三是教学过程应注重教师个性化“教”与学生个性化“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知识传递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当前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兴趣、实践熟练程度等开展个性化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步调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设计场景训练、探究合作、项目实训等多种活动,通过开展个性化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四是适当开展个性化教学指导与评价。适当的个性化教学指导或评价反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活力,解决学生个体差异性困惑,帮助其增强学习信心,进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三、以教师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个性化教学改革路径
可以通过岗位胜任力来衡量专业技术人员对工作岗位业务能力的熟练程度。对于师范生而言,其教师岗位胜任力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或业务能力。教育教师技术能力作为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关键性能力,对师范生教师岗位胜任力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教师岗位胜任力为视角,着重从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维度提出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个性化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一)以教师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分析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诉求,明确个性化教学目标
对于师范生而言,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是从事教师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具备教师岗位胜任力的基本条件。因此,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载体,制定其课程教学目标前有必要对师范生教师岗位胜任力进行调研分析。在教育技术能力方面,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以及应用与创新三个维度明确提出了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教育技术能力。显然,该《标准》实际上也从教育技术层面对中小学教师或者师范生教师岗位胜任力提出了基本要求,因此可作为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目标导向的必要参考。同时,从个性化教学视角看,还应结合不同学科专业师范生教师岗位胜任力需求对《标准》进行细化,明确其教学重难点以及人才培养方向,进而确定个性化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采用文献研究或到中小学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相关学科专业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能力维度与基本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点范围与个性化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课前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针对授课班级师范生开展调查,以了解学生专业背景、认知水平、技能基础、兴趣偏好等情况,为后续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提供参考。
(二)针对个性化教学目标搭建课程资源平台,丰富与拓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
根据《标准》,中小学教师除了应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等理论性内容,也应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教学系统设计,教学与项目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等专业技能性内容。因此,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总体框架也应按照《标准》来执行。该课程内容全面、技能实训要点面广量大,对于提升师范生教师岗位胜任力大有裨益。然而,大部分高校安排该公共课的课时较少,这就导致教学内容分量与课时不成正比、实践课时偏少、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现象出现。在此背景下,针对个性化教学目标搭建课程资源平台极有必要。一方面,授课教师将课程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并发布在课程资源平台上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拓展学习时空,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课时少等问题;另一方面,课程资源平台可作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辅助手段,对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精选和编制教学内容时,根据个性化教学目标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明确哪些内容适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基本要求,哪些内容适合教育技术能力个性化培养需要。在此,可以考虑基于课程资源平台设置通用型和专业型的课程内容模块,其中通用型内容模块主要用于培养师范生通用的教育技术能力(如PPT课件制作、微课设计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等),专业型内容模块则注重结合学科专业教师岗位需求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个性化培养(如地理绘图软件学科应用、几何画板工具学科应用等)。所选教学内容尽可能丰富多样,可以是PPT、白板课件、微课、图片、动画、音视频等形式,以满足师范生的个性化选学需要。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塑造个性化的教与学过程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应用催生了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比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倡导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二者的优势相结合,既能拓展学习时空,又能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翻转课堂是近年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顺序加以颠倒,引导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课中则开展互动答疑、重难点讲授等。对于教育技术公共课而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基于课程资源平台开展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创新途径。课前授课教师可将提前准备好的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资料发布在课程资源平台上,学生则利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登录课程资源平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课中授课教师通过利用课程资源平台数据诊断分析或现场提问等途径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灵活开展现场答疑、重难点讲授、作品交流展示等教学活动。采用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为课堂重难点内容讲授、学生现场实操和互动答疑等活动争取到更多时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其专业实操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开展个性化教与学创设有利情境。
(四)以评价增强课堂活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多元教学评价
开展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是确保课堂充满活力的有效举措,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以往的教育技术公共课主要采用课堂作业、期末考核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这种单向式的评价模式不利于調动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存在评价反馈信息滞后等问题。教育技术公共课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面广量大,针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及时有效地做出合理的评价反馈极有必要。因此,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元教学评价模式,帮助授课教师更全面、更及时地掌握教与学的动态信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现场观察、提问、让学生展示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并根据学生现场表现及时做出过程性评价,以激发课堂学习活力,同时也要注意针对学生学习反馈信息动态调整教学步调和教学方法等。学生或学习小组之间则可对学习作品进行点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在线论坛、聊天室等工具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与评价,学生则可跨时空参与在线评教、作业/作品互评等活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合理选择评价方式,以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四、结语
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师范生教师岗位胜任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技术能力作为师范生教师岗位胜任力的重要体现,在师范生从教生涯中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本文在对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个性化教学课改的意义,以教师岗位胜任力为视角,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教育技术公共课个性化教学改革实施路径,为相关研究与探索提供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鹏飞.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5(6):111-113.
[2] 周云柯,肖化柱.高等职业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5):53-54.
[3] 于晓红,张慧,景志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34-36.
[4] 苏琼先.个性化教学:内涵与构建[J].新课程(综合版),2012(7):43.
[5]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2022-09-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