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旧信笺 一片家国情
——利用乡土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2023-05-2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中心小学刘志慧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中心小学 刘志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我充分挖掘利用区域红色资源,带领少先队员寻访英雄、学习英雄、崇敬英雄,让红色成为人生最鲜亮的底色。
一、活动案例
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段革命往事,都是中国共产党红色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邵伯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第六战——邵伯保卫战就在这里取得了胜利,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1.三封读不懂的家书
在一次大队委员阅读交流活动中,队员吕佳颖和我们分享了她在阅读报刊时发现的一封书信的照片,下面标注是“邵伯保卫战烈士郝济民的家书”。可是,队员们却读不懂这三封家书。
郝济民是谁?三封信里写了什么?队员们想一探究竟。他们通过上网搜集资料,了解到郝济民是河北省正定县人,1936 年参军,1945 年2 月17 日曾经给家中写信,使用的地址是江苏省阜宁县东坎镇阜东商店,信中多用暗语。如:“良弼的那位仁兄”就是郝济民;信中的“生意”是指“革命事业”;成千的“朋友”是指革命战友。队员们读懂了三封家书,原来郝济民是在用暗语向双亲报告自己的情况和献身革命的理想。如今,郝济民副团长写给亲人的三封家书就珍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
了解了英雄的生平,阅读了英雄的感人事迹,队员们震惊地发现,直到2010 年7 月,郝济民的家人求助阜宁县烈士陵园管理所李长旭同志,多方打听,才得知郝济民已经牺牲。
2.英名录第一个名字
为了进一步了解英雄郝济民,周末,我和辅导员刘慎璇组织大队委员们采访了校外辅导员戴宝根爷爷。戴爷爷带着队员们来到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陵园内部陈列着烈士的照片、遗物以及邵伯保卫战的史实资料。戴爷爷向大家介绍了郝济民的英雄事迹和那场战斗的情形。听着戴爷爷的讲解,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又展现在队员们的眼前,深深震撼着每个队员的心灵。
在陈列室里的英雄榜上,有英雄的图片和生平介绍。英雄榜右侧的“邵伯保卫战部分烈士英名录”上,队员于墨很快就找到了排在第一位的郝济民烈士。讲解员说:“郝济民是华中野战军第10 纵队82团副团长,是苏中战役牺牲已知道姓名的四位团级干部之一,所以排在第一位。”队员们看看英雄榜,但是在里面却没有郝济民的照片和文字介绍。这又是为什么呢?
3.郝济民安葬在哪儿
英雄就在身边,他们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戴爷爷告诉队员们,郝济民、翟玉开等烈士并没有安葬在邵伯革命烈士陵园,那么他们到底安葬在哪里呢?队员们心中的疑惑更多了。戴爷爷告诉大家,郝济民的外甥仝建军曾来到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寻找,只看到了郝济民的名字,没有能找到安葬地,遗憾而归。
听了戴爷爷的讲述,副大队长黄润庭提议大家一起找寻郝团长的安葬地,了却郝团长亲人们70 多年来的夙愿。于是“郝济民团长,您在哪儿?”寻找烈士的安葬地活动开始了。队员们成立了“‘小好汉’特别行动队”,在中队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家长的支持下,通过上网查询、访谈知情人员、实地寻访等形式,找到了郝团长的安葬地——杨庄颜桥烈士公墓。郝济民的英雄形象在队员心中更加立体,他们深切感受到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看着收获满满的队员,我建议扩大寻访圈,去探寻有着厚重红色文化底蕴的扬州。在我的指导下,队员们各自确定了适合的寻访路线,开启了扬州的寻访之旅。
活动有序进行着,怎么做才能让队员们的党史学习活动更便捷呢?经过和小骨干们的商量,甘棠文化研究院的“党史研究所”闪亮登场,小院士们将自己的寻访视频在各中队展示,让大家对家乡的红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也深深激发了队员们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二、案例分析
1.利用乡土资源,增强红色文化引领力
乡土红色资源贴近队员生活,活动以后,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其对队员进行思想引领。不仅要带领队员了解乡土红色资源的内容,还要引领他们理解乡土红色资源的精神实质,进行榜样教育,为队员们的成长树立标杆、指明方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郝济民团长的三封家书”表现了他作为一名革命者舍小家为大家的铁骨柔情和家国情怀。红色家书是最好的红色记忆。为了增强乡土红色文化的引领力,我校开展了“品读红色家书感悟家国情怀”主题教育活动,组织队员们通过搜集烈士家书、走访先烈后人等形式,认识到革命先烈实际上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的革命事迹展现了红色乡土文化最朴实的一面,从而激发队员热爱家乡的情怀。走访先烈后人的同时,我们还给队员布置任务,要求他们查找材料,搜集与烈士相关的材料,学习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精神。
“一封封红色家书”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是无数共产党人留给后人的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阅读这一份份家书,队员们感受到革命者对亲人的思念、对党的忠贞、对祖国的热爱。队员们在深入学习中,产生自豪之感,记住了乡愁,使红色记忆成为他们的记忆,从而确立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坚定了理想信念。
2.丰富活动形式,彰显红色文化感染力
(1)争创“英雄中队”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也是邵伯保卫战胜利75 周年。在校外辅导员邵伯镇宣传科副科长丁云峰叔叔的帮助下,我们联系到了郝济民英雄的战友——94 岁的赵子湘爷爷,并邀请赵子湘爷爷参加了我校2021 年春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当队员们得知曾经参加过邵伯保卫战的赵子湘爷爷将要来到我们身边,都兴奋不已。立正,敬礼!队员们在大队长的指挥下,整齐地站在松柏下,深情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高大的英雄纪念碑前,94 岁的赵子湘爷爷深情讲述道:“我们的战士在门后面,放了一堆大石头,做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子弹了。当敌人快走近时,我们就搬起石头砸敌人……”看着热泪盈眶的赵爷爷,队员们学习英雄的热情更高了,为集体服务的意识更强了,中队的凝聚力更大了。赵子湘爷爷为“学英雄争创英雄中队”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六(2)中队授予了“郝济民”英雄中队旗。
活动后,“小好汉特别行动队”的队员和赵子湘爷爷一起来到杨庄颜桥瞻仰无名烈士墓,因为这里安葬着赵爷爷的38 名战友。赵爷爷站在墓前热泪盈眶,他告诉队员们在邵伯保卫战中一共牺牲了近两千人,但留下姓名的只有280 人。很多人牺牲以后连战友都不知道他们安葬在哪儿。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到底有多少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名英雄难以计数。队员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黄润庭队员在寻访日记中写道:“无名烈士墓中安葬着38 位烈士,他们不是没有名字,而是牺牲时无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家人或许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但是,他们用生命守护了邵伯这片热土,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
(2)争做“党史宣传员”
校外辅导员丁云峰叔叔向队员们推荐了邵伯镇编印的《风云赤子》,书中记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邵伯镇的优秀儿女和革命前辈无私无畏、前赴后继的英雄事迹。大队宣传委员李亚霖提出在学校“金色童年”红领巾广播台新增“英雄的故事”“党的故事我来讲”栏目,宣讲英雄的事迹。大队长刘许曦组织高年级队员开展了“讲英雄故事,争做‘党史宣传员’”活动。“陆素娴当好地下交通员”“许开甲严守党的秘密”“华椿抗日献身”“徐后发血洒战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队员们明白了我们的身边处处有英雄,他们用生命守护着人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疾苦,带领人民谋幸福。
(3)争当“小小讲解员”
为了更好地宣讲邵伯保卫战,让更多的人了解英雄,学习英雄,我们成立了“保卫战小讲解”红领巾社团,经过海选和复赛,成功招募了第一批“保卫战小讲解”志愿者20 人。随后,校外辅导员丁云峰叔叔对小讲解员们进行了理论和业务知识指导。通过集中授课、示范讲解、礼貌用语、礼仪训练等,帮助他们掌握讲解的基本要领,顺利通过现场考核以后,就可以正式上岗。在一次次宣讲中,“保卫战小讲解员”们不仅对这段红色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还激发了爱国之心、报国之情。
“红领巾讲解员”李亚霖说:“我骄傲我是一名讲解员,我要将红色故事讲好,让英雄的事迹鞭策着我和同学们,在学习路上我会不断努力,越走越远。”
3.优化评价方式,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
在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活动中,我们把活动内容与争获“红领巾奖章”进行了有机整合,规范争章程序,不断激励队员前行。一年级争“知先锋”章,听一位身边的党员讲讲他(她)的入党故事,会讲一个英雄的故事。二年级争“敬英烈”章,知道清明节、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的红色纪念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缅怀革命先烈活动……辅导员带领队员自己动手设计这些奖章的图案,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英雄、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心。
我们还对活动的评价方式进行丰富和优化,从说一说、看一看、背一背,到唱一唱、画一画、写一写、编一编等;从自评、互评、家长评到高年级小辅导员评、中队辅导员评等,让队员在评价过程中主动接受红色文化的浸润,努力成为时代新人。
三、活动成效与反思延伸
“郝济民团长,您在哪儿?”活动在校园中掀起了寻访热,辅导员们也都称赞甘棠少年正一步一个红色脚印,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把“我是红领巾讲解员——党的故事我来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许馨怡、刘许曦、张梓昂等30 多名队员参加了2021 年“党的故事我来讲”全省青少年讲解红色故事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回到学校后,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队员们的寻访暂告一段落,但他们认识到“学习英雄”永远在路上。作为辅导员,接下来该如何引导队员们继续寻访红色足迹呢?这时我想到了甘棠研究院正在努力打造“党史研究所”,致力于通过线上学习让红色文化“活”起来。队员们邀请学校计算机教师周光皓作为技术顾问,创建“红领巾党史学习库”,收集不同革命时期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征集展现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的画作;搜集一幅幅壁画、一座座雕像、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红领巾党史学习库”成为广大队员从历史的人、事、物链条中理解、感悟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的重要载体;是他们学习、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实足迹;是他们对无数勇于奉献牺牲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敬,更是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
四、专家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的学生回信中,希望少先队员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全国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证书获得者、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科研指导团专家、原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少先队活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顾岫荫表示,扬州市江都区邵伯中心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把党的嘱托记在心里,把传承红色基因的神圣使命扛在肩上,积极探索学习先锋榜样的方式和载体,彰显了少先队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特征。
其一,凸显自主性,队员皆主人。这个活动可贵之处在于队员们以当年“新安旅行团”的“小好汉”为楷模,自主成立了“小好汉特别行动队”。为了寻找郝济民团长的安葬地,他们历时两个多月,走遍了邵伯周边十多个乡镇的烈士陵园、革命先烈纪念馆、无名烈士墓等,皮肤晒黑了,脚底磨破了,没有一个当“逃兵”。队员们的举动经当地报纸介绍后,感动了一座县城。
其二,关注生成性,活动求拓展。该活动从读不懂的“三封家书”开始,到队员们从各种渠道了解郝济民团长的生平事迹,继而千方百计寻找英雄的安葬地,再到得知许许多多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誓言以英雄为榜样,争创“郝济民英雄中队”。这一切都不是辅导员预设的,而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其三,力求实效性,教育结硕果。郝团长血洒疆场,听村里老人口口相传,当晚有38 位牺牲者需运送的杨庄,由于条件艰苦,当时两个战士合用一口棺材,一颠一倒放的,团长是单人放的。据史料记载,郝济民是邵伯保卫战中牺牲的唯一团级干部,由此证明,郝济民就安葬在杨庄无名烈士墓里,终于可以告慰英雄的亲人了。更令人欣慰的是活动过程中队员们个个有发现、有惊喜、有感受、有触动、有转变、有提升,郝济民的英雄形象已经深藏在队员们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