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科技期刊同行评议过程中的编辑工作优化

2023-05-21周婧

全国新书目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盲点对点审稿人

◎文/周婧

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审阅范围包括创新性、重要性、国际关注度、科学问题是否清晰、方法和数据的质量等方面,一般情况下编辑需要收到两到三个有效意见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因此,在同行评议过程中,作为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桥梁,科技期刊编辑能不能保持信息传递的通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稿件审理的质量和速度,是衡量编辑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考核项。在笔者看来,整个同行评议过程中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优化包括以下三个重要节点:首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评议方式;其次,加强审稿过程中的沟通工作;再次,建立作者异议稿件申诉流程。

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评议方式

目前,国际上同行评议方式主要包括单盲审稿、双盲审稿和公开评议[1-2],其中单盲审稿和双盲审稿更为普遍。在单盲审稿中,审稿人能够直接了解作者的研究基础和能力,并不受干扰地从学术角度和专业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判断。同时,诸如每一轮审稿过程中至少收到两到三个有效意见,作者可以要求回避某些审稿人,审稿人可以主动提出回避,编辑不能选择同一单位的审稿人,主编和学科主编对审稿意见进行审核后才能给出最终判断等要求,都是为了避免单个盲审意见有所偏颇从而对稿件审查造成影响。而双盲审稿的优势在于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稿件的学术、写作质量,避免审稿人对作者的评价和各种人际关系影响审稿人的思考,由此创造独立的审稿环境,使审稿意见更加客观和公正。比如在对一篇综述文献的审查中,审稿人不了解稿件作者在行业内的权威地位时,就可能查阅更多的相关文献进行参照,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该文在行业内是否能够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公开评议则是在最终发表的稿件中显示审稿人的信息,有时也包括学科主编和责任编辑的信息。这样做有一定优势,但目前还没有被广泛接受,其弊端是审稿人在公开评议过程中很可能会有所顾虑,影响其思考和判断,所以很多审稿人会拒绝公开评议的期刊。

综上所述,单盲审稿、双盲审稿和公开评议可以说各有利弊。科技期刊通常会选择其中一种作为同行评议方式,而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些调整。从审稿的公平公正角度来看,双盲审稿最能满足要求,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当科技期刊收到行业内权威专家投稿时,也可以考虑采用单盲审稿的形式,因为此前发生过权威专家提交了前沿的科学假设类稿件或者综述稿件,在投稿后被误认为是年轻作者自以为是的狂想,或者审稿人认为作者在行业内的认可度不能达到指导和引领行业发展的要求,结果给出了拒稿意见。此外,在不会影响作者与审稿人关系的情况下,可以参照部分公开评议审稿的做法,将审稿意见和原稿同时公开发表,一方面是对优秀审稿人工作的展示,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其他作者了解一篇稿件进步的过程。

二、加强审稿过程中的沟通工作

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过程中需要做的沟通工作很多,以下几个节点尤其容易导致整个审稿时间的拖延:1.审稿人不能及时接审;2.审稿人不能及时审回;3.第一轮送审给出大修意见的审稿人在复审期间不接审;4.作者没有提交点对点回复,审稿人不能清晰直观地核查作者的修改。

针对以上情况,首先要考虑审稿人的专业方向和稿件内容的匹配度[3]。一般情况下,学科主编是行业领域内的专家,但如果该行业范围较大,推荐的审稿人可能不在小同行领域内,这样就不太容易被接审,因为审稿人很难把关稿件质量。要精准匹配小同行专家,就需要编辑对相关方向有更多了解。同时,编辑在初审期间要对稿件质量进行一定筛查[4]。如果学术、写作质量与期刊要求相差悬殊的稿件被送审,审稿人会认为期刊水平低,不仅会拒绝审稿,以后的邀请也会受到影响。此外,编辑也要考虑到学者的工作安排,例如在基金申请时间段内的接审率会下降。

其次,审稿人接审后如果没有在规定的审稿期内完成任务,就需要编辑与审稿人进行高效沟通。比如,责任编辑可以通过邮件、电话等直接与审稿人取得联系[5],约好返回审稿意见的最后期限,如果不能返回,要尽快联系其他审稿人。再如,第一轮审稿中给出大修意见的审稿人可能由于工作安排密集或者对作者修改情况不满意,无法或者不愿给出复审意见,这就需要编辑及时与审稿人取得联系,了解实际情况。如果审稿人拒绝本次复审,要把实际情况及时上报学科主编,由学科主编推荐更有权威的审稿人对原稿、评审意见、修改稿和点对点的修改说明进行审阅,给出意见和判断。

再次,如果作者仅提交了保留修改痕迹的稿件,而缺少点对点修改说明,或者修改说明过于笼统,编辑需要及时联系作者并要求提交点对点修改说明。这是因为在复审过程中,点对点的修改说明是非常重要的,审稿专家可以借此了解作者的修改和思考过程。尤其是作者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对某些意见无法进行修改时,可以在点对点修改说明中做出阐述;或者阐明虽然无法按照要求修改,但也想办法做了一些改进,稿件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虽然审稿专家提出的补充对某一观点的支撑数据的要求较难达到,但相关文献中已经阐述过的支持数据可以引用到稿件中,也能起到支持作者观点的作用。

三、建立作者异议稿件申诉流程

当科技期刊主编收到被拒稿的作者认为拒稿意见不够充分、希望重新审稿的要求时,既不能置之前的审稿意见于不顾,也不能对作者的请求置之不理,因此需要谨慎处理,由编辑部建立期刊异议稿件的申诉流程。责任编辑可以请作者提交一份异议申诉书,用理性的态度针对不合理的审稿意见进行澄清,然后由责任编辑整理稿件原文、评审意见、审稿结果和异议申请书,请学科主编核查之前的流程,做出是否重新审稿的批示。如果学科主编赞同审稿意见,就可以驳回申诉;如果学科主编同意作者观点,则回避给出不利意见的审稿人,再次送审;如果异议申诉需要快速回复,或者一位学科主编的专业方向不够给予支持(例如交叉学科稿件),可由几位相关领域的学科主编进行会审,给出最终意见。

四、结语

目前中国科技期刊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提升同行评议流程的质量和时效不仅保证了稿件的质量,也为科学技术领域的各个专业方向提供了更加稳定和通畅的学术交流平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行业发展。为此,编辑应该发挥好在同行评议过程中的重要桥梁作用,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评议方式,做好审稿过程中的沟通工作,并进一步建立起作者异议稿件的申诉流程,不断对期刊编辑工作进行梳理和优化,以期打造出学术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期刊。

猜你喜欢

双盲点对点审稿人
《军事护理》2021年度优秀编委、审稿人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宜兴市探索“双盲”应急演练提升实战效能
基于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探讨影响肾功能进展的因素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本刊评出2018年度优秀作者和优秀审稿人
OptiX155622H设备点对点以太网透传业务故障分析
便携式点对点可见光通信终端的实验研究
点对点红外通讯装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