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2023-05-21周允龙倪绍山

种子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植保无人机防治

周允龙 倪绍山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植保无人机逐渐应用到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文章概述了植保无人机的优缺点,分析了在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用植保无人机的现状,提出了利用植保无人机预防病虫害的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植保无人机;小麦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5-010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志码:B

在我国北方,小麦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病虫害防治作为小麦生长周期内的主要症结,是农民的重点工作。为从根本上提升粮食产量,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相关工作,不仅能有效降低农机成本投入,而且能帮助广大农民完成增产增收的目标。

1 植保无人机的特点

1.1 优点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农民重点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小麦的长势和质量与病虫害治理是否得当息息相关。在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中,存在以下几点劣势。一是在施药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会与化学药剂直接接触,长此以往,人体会摄入大量有害物质。二是人工、资金成本较大,不仅施药时间长,而且时效性较差。与之相反,在应用植保无人机的过程中,可以一次性携带大量农药,工作人员无需前往农田,简单的操控就可以完成農药喷洒工作,操作简便、效率高,可以起到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1]。

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可以节省人工、资金成本,将成效提升至最大化,真正做到开源节流。在传统小麦生长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注入大量成本。在整个农田施药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浪费农药的问题。在施药过程中,化学药剂的浪费避无可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不规范使用农药,不仅会抑制农作物正常生长,而且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根据相关数据得知,利用传统方法防治病虫害时,通常只有不到20%的药剂作用到农作物上,这不仅会浪费大量农药,还会影响周围的土壤和环境。在利用植保无人机时,可以合理、有效地喷洒农药,还可以保证小麦整个植株完全被药剂覆盖,从根本上提升小麦的生长质量,避免药剂浪费,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2 缺点

与传统的施药设备相比,虽然植保无人机具有很多优点,但是所需的成本相对较高,政府部门并没有针对农机的采购制定相关补贴政策,从根本上降低农民的采买需求,有部分农户还没有完全掌握应用相关设备的方法。在使用植保无人机时,对技术的了解程度不足,不仅会导致操作出现漏洞,还会发生多次喷洒农药的情况。现阶段,我国农村种植作物采用“一家一户”的方式,农田分布不集中,零星布局,无法利用无人机进行大面积农药喷洒工作,在无形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能从根本上有效防治病虫害,致使无人机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还有部分无人机承载量相对较小,工作周期较短,对化学药剂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合理配比药剂,否则会降低防治质量。

在小麦整个生长周期内,病虫害预防工作是果实成熟前的重点。小麦拥有较长的生长时间,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干扰。例如,在植株叶片和根部发现绿色、白色病斑时,说明小麦正遭受病虫害,蚜虫、红蜘蛛是最为常见的病虫害。目前,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田间环境是病虫害生长的温床,因此针对相关问题有关部门务必要在发生病虫害的第一时间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2]。真正做到现代化科学技术与植保无人机的有机结合,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进小麦增产增收。在应用植保无人机前,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还要重点关注病虫害防治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例如,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初次利用无人机时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但长此以往受环境限制,技术和系统都不能实现有效升级,无法及时更新作物的种植方法,只能应用传统老旧的运行方式,间接导致植保无人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被放置在仓库中,无法有效防治病虫害。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更加智能化,植保无人机也不例外。

2 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应用步骤

2.1 准备

农民在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病虫害前,需要重点关注当地的实际情况是否能满足农机的应用条件,在工作中需要尽可能将实时风速控制在3 m/s,户外温度控制在35 ℃以内。一旦温度超过35 ℃,必须立刻停止相关操作,将农田中的湿度控制在5成内。如果利用无人机开展化学防治后的2 d内、施加生物农药3 d内突遇连续降水,尽量在降水结束后再次喷洒农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保证无人机正常运行,可以在预期内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此外,在开展相关操作前,有关部门需要培训相应的工作人员,确保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持证上岗,掌握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和操作手段[3]。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实时观察田间和周围地区的环境,重点分析防治工作是否会影响其他产业,并布置相应的隔离区域。要明确该地区是否有禁飞区、高压电缆等区域和物体,如果遇到限制,需要提前做好规避工作。在开展防治工作的前3 d,政府部门需要将具体时间、区域、范畴、无人机型号、喷洒药剂类别、安全系数和注意细则告知周边地区农民,并在相关区域内布置肉眼可见的警示牌和警戒装置。

2.2 选择

技术人员在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病虫害时,要时刻秉承预防为主的治理原则,在小麦生长周期内结合病虫害的特点和现象,选取记录在案、毒性较低的化学药剂,降低田间农药残留。如若必须在相同的季节开展多次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施加浓度和效果都有所区别的药剂,降低作物抗药性。在调配化学药剂时,不得使用地下水或浑浊不清的河水,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配比,通常情况下可以选取一定浓度的悬浮剂、水乳剂,要注意随配随用,最长储存周期不得超出3 h。根据植保无人机的使用需求,合理选取容积相对较低的含量开展药剂喷洒工作,并在药剂中添加悬浮药剂或乳化调节剂。另外,在调配化学药剂时,可以采取双重稀释法。工作人员在调配药剂后,根据说明书在无人机的操作舱注入农药,但是在添加时可以利用双层滤网过滤农药。在配比药剂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农药,但是选取的农药种类不能超过3种,充分调和每种农药后,再注入其他药剂。

2.3 调试

防治病虫害前工作人员需要开启植保无人机,将机器运行状态调整至飞行模式,重点关注各个组件的工作和接触情况,全方位检查无人机能否正常运转。完成植保无人机适配后,还要重点检测机器局部是否存在发热或其他异常情况,合理控制电荷量,以及观察农药喷射均匀程度。

2.4 施药

技术人员运用植保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时,需要结合小麦的生长状况、植株感染情况、当地气候确定所选机器的型号和品类,并设定合适的模块。蚜虫和锈病是返青期或拔节期小麦常见的病虫害,该时期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保持在2 m以内,速度保持在6 m/s。赤霉病是小麦结穗期常见的病害,该时期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保持在2.5 m以内,速度保持在5 m/s。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病虫害时,要遵循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实时记录无人机开展工作的时间和过程,作业尽量选择地势平缓、人烟稀少的区域,更有利于无人机起飞和降落。

2.5 检验

喷洒完药剂后,工作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防治效果。在检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遗漏现象,需要在第一时间完成补救;针对重复多次喷洒的区域,必须要定期检查,降低化学药剂对作物的影响。使用无人机施药后,利用活水清理设备和盛放装置外部结构,对机器的重点位置添加适量的润滑物质,确保机器不会出现磨损情况,保持内部结构活性。

3 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3.1 建设数据库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实现植保无人机与科学技术有机融合的同时,应建设与之对应的无人机信息数据库。在无人机的基础系统上增设更先进的程序,将烦琐的操作步骤简化处理,方便更多农民使用相關设备。病虫害实时检测、紧急情况处置、精确定位都与小麦病虫害防治密不可分。在日常应用植保无人机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管理难度巨大,因此建设出相对完备的信息资料数据库是大势所趋。建成相应的资料库不仅能帮助无人机更好地完成相应的防治工作,更能从根本上建立病虫害防治体系,一举两得。现阶段,现代化信息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实现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与农村产业的有效合作,可以从根本上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从专业技术角度可知,建设数据库不但能有效收集信息和数据,更方便工作人员开展针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工作,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合理分析相应数据,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更多可行性的方案和措施,积极发挥大数据时代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小麦质量和产量。

3.2 塑造人才团队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在应用植保无人机的过程中应拥有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现如今,虽然少数区域早已建设相应的团队,但是对软件和设备的掌握情况还存在一定缺陷。因此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队伍,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植保无人机作为新时代的产物,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农民通常不具备应用相关设备的能力,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予以指导。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遭遇的病虫害种类各有不同,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为其推出一系列规范操作流程。为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应建立一支专业的人才团队。首先,针对条件相对优良的地区,可以面向社会重金聘请专业团队,相关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农民可以获取更加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其次,针对掌握植保无人机知识量少的农村青年,政府部门可以定期为其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挑选出能够操作植保无人机的青年,加强培养,并向其传授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方法,帮助广大农民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再次,工作人员要重点关注互联网防火墙的建设工作,提高网络安全系数,积极寻找出最科学合理的技术,实时掌握小麦市场最新的信息和成果,及时更新相应的技术。

3.3 根据小麦特点防治病虫害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收获大量小麦,这是广泛种植小麦的关键。但是在小麦整个生长周期内,时常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不仅不利于农民增产增收,而且会降低小麦质量,不能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针对小麦遭受的病虫害类型和相关特性制定与之对应的防治手段。例如,春小麦进入拔节期会受纹枯病的影响,这时可以向田间施加5%井冈霉素水溶液,每隔7 d施药1~2次,连续施药21 d以上,防治效果较好。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在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过程中,绿色调控成为重点的工作目标。引进天敌虽然不会污染农田,但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操作方法更为复杂,在很多地区不适用。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应用植保无人机起步较晚,无法掌握先进的技术。因此农民切不可随意采购,政府部门需要积极与科研人员合作,高度关注相关软件设备的测试工作,针对当前小麦受到的影响,合理选择设备和技术。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巨大,在小麦生长期经常出现蚜虫,此时应用植保无人机喷洒药剂,蚜虫防治效果可以提升15%。在施药7 d左右,可以得到根治且防治效果显著。白粉病作为小麦生长期的常见病害,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防治工作,用药7 d左右,根治率达80%左右,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应用无人机不仅能有效降低白粉病的发生概率,而且还能有效预防其他不同种类的病虫害。

3.4 加大管理力度

植保无人机作为一种智能化农机设备,养护工作十分重要。在开展养护工作中,无人机研发团队必须积极完善机器定点校对等模块,在实际工作中,保证机器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制订农机养护的步骤和流程,促进无人机可持续发展。在应用植保无人机的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采买农机所需的资金成本较大,一般家庭的农民往往无力承担。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降低农民采购农机的负担。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可以大力宣传植保无人机,在采购无人机时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实现无人机大面积应用。

4 结束语

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不仅不会污染土地环境,而且能有效提升小麦的生产质量。截至目前,相关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相关人员对设备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大不相同。针对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出现的诸多问题,农业部门需要重点加强科技设备运用,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发展。

作者简介:周允龙(1964—),男,汉族,江苏宿迁人,专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张翠翠,易春燕,夏先全,等.不同植保器械施药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5):135-137.

[2]丁大伟,季敏,邓国强,等.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小麦产量信息监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7):125-130.

[3]徐长博.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技术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8):59-60.

猜你喜欢

植保无人机防治
植保无人机在阿勒泰地区的运用与推广
农用植保无人机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药剂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试验
植保无人机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
浙江嘉兴市植保无人机推广前景与发展建议
无人植保机飞防棉花蚜虫效果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