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视域下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三境”教学法探究

2023-05-21孙优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双减语境

摘      要 在“双减”背景下,随着作业时间缩短,学生自主学习时长增加,原有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观念亟待改变,以适应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基于突破传统教学困境、应对教学革新的需要,探索高中语文外国文学的“三境”教學法,即融“文本语境”“文化语境”“时代语境”为一体的语境教学,从“文学”“文化”“时代”三层阶梯式语境优化课堂教学路径,丰富语文课程教学理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及学生学业水平。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  “双减”  外国文学  “三境”教学法

引用格式 孙优.“双减”视域下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三境”教学法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3(15):89-93.

2021年7月,国家发布了“双减”政策,旨在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提出了建立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标。面对“双减”要求,语文课程建设有待实现课堂突围与教学转向,在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转换教学思维,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生学业质量。本文基于“双减”视域透视高中语文外国文学的教学法。

一、“三境”教学法成因透视

“双减”政策下,教师课堂讲授和作业布置时间被大量削减,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大大增加,但学生学习效能并未因此得到提升;恰恰相反,习惯被动学习的学生,很难用“增加”的实践产生学习“增加值”。为适应新教材、新课标的需求,积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更新符合学生实际、教材实际、时代发展实际的语文教学方法,并积极为之实践演练,是当前语文教师亟须完成的系统性工程。由此出发,为突围教法、学法及评价层课堂困境,立足于外国文学课堂教学转向的教学法——“三境”教学法应运而生。我们从两方面聚焦“三境”教学法成因。

1.客观层面:传统教学困境

“三境”教学法的形成从客观角度看,是由于课堂教学困境导致的。我们选取统编版教材中外国文学不同教学样本(见表1),梳理语文课堂的主要教学困境,为“三境”教学法提供研究依据。

从教法层面看,教师未能依体而教。不同文体的外国文学作品,应有不同的教学设计、环节设置、活动安排。在文本差异、中西差异等方面,教师缺乏教学针对性,更无法在非原生语境中获得作品研习的有效成果。从学法层面看,学生未能循法而学。由于难以准确理解外国文化、社会、历史等内容,学生依据固有经验学习,缺少科学教法指导,导致学习体验差,活动质量低,学生难以收获思维乐趣与素养提升。从评价层面看,过程性评价缺位。教师缺少对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过程的关注,常以静态成绩替代动态变化,语文课堂评价体系单一化、机械化,难以科学系统评价学生学业水平,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让教师教学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

2.主观层面:教学革新需要

“三境”教学法的形成从主观角度看,是教师教学革新需要。面对教师教学设计公式化、教学生态模式化等问题,“三境”教学法立足教学真实语境营造,能够有效扭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文本语境、文化语境等差异的教学现状。

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不深入、学习力不足等问题,“三境”教学法让学生沉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优化学习路径,激活学生读写思维,让学生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基于目前课堂评价单一、评价方式局限性强等问题,“三境”教学法开展相应配套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学习“起点”与“终点”系统可测,让学生学习力在课堂蓬勃生长。

二、“三境”教学法基本内涵

《哈姆雷特》中“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这句经典台词,梁实秋译为:“死后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问题。”朱生豪译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显然,译本差异产生文本理解差异,进而产生阅读鉴赏差异,由此可知文本语义不确定必定给学生阅读带去障碍。外国文学作品进入中国学生读者视野时,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中西语境“适配”问题,这引发我们思考“语境”教学的迫切性。

通过大量课堂调研发现,“语境”教学能有效解决外国文学教学的语境“适配”问题。“语境”教学指为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课堂言语交际提供课堂教学语境,是基于教师引导与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的综合性言语交际的完整过程,为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形成整合性学习成果提供有效教学方法。“语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运用能力、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以及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

其实语境研究并不罕见,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弗斯对语境有明确界定与分类。国内研究者如张志公将其分为现实语境、时代与社会语境、个人语境,王建平将其分为言辞语境和言辞外语境,王维贤将其分为狭义语境、广义语境等等[1]。然而,以上语境分类,更多以学理为依据。当语境教学进入课堂研究领域既要考虑理论研究需要,更要兼顾实际教学与学生运用需要。

在语境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发展出“三境”教学法。“三境”教学指向外国文学教学中“三位一体”式教学语境模式:一种融“文本语境”教学、“文化语境”教学、“时代语境”教学三方面语境教学要素为一体的多元化语境教学体系。我们将“三位一体”式语境教学简称为“三境”教学,由此衍生的外国文学教学策略,称之为“三境”教学法。

在语文“三境”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贴近语境学习环境,在课堂学习中聚焦文本表达、文化心理、时代特征的变化与差异,根据“文本语境”“文化语境”“时代语境”教学法要求,指导学生掌握语境学习要领,切实提高学生生活需要的语文能力。“文本”语境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落实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的基础语境,是学生进一步走入文化语境、时代语境的前提;“文化”语境是厘清文本深层民族心理的必经阶段,是激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能力的核心语境,更是有效提升学生文化参与能力的必经路径;“时代”语境是学生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标语境,能有效挖掘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上为“三境”教学法基本定义。我们从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原则、教学法流程、教学法成果等方面进一步理解“三境”教学法。

1.教学法目标

“三境”教学法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能力,不局限在培养学生本学科能力素养,还包括通用的跨学科素养,涵盖跨学科学习中各自的核心能力。正如郭华教授评价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时提到的“跨学科学习实际上就是利用学科知识进行现实生活的观察和问题解决”。教师通过“三境”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项目活动学习,解决真实问题,实现素养目标。

2.教学法原则

综合性原则,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课堂真实问题。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依托学生现实需要的任务语境,在教学设计和项目化学习活动中,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实际需要为基础,在课堂上促进学生多维学科能力的发展,包括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综合性等。

开放性原则,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创造丰富、系统的学习资源。尤其在信息化技术引领教学新局面背景下,开放性教学能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网络学习背景以及跨学科背景中丰富人生体验,在五育并举下的语文课堂,拓展学习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

创新性原则,指教师引导学生实现包括学科知识、技能水平以及情感意志等品质的整体和谐发展。语文语境学习的创新性体现在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尤其是思维的创新与创造。在特定的语文学习语境中,教师应着眼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有意识地训练和发展学生课堂创新能力,这是语境教学对学生发展特有的价值。

实践性原则,指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动用创造性思维,积极参与综合性实践活动。语境教学强调课堂交互功能,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实现语言文字交互沟通的实践性过程。实践性原则是语境教学的核心特点,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指标。

3.教学法流程

(1)课堂教学在“文本语境”中发轫

为了解决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割裂语境、脱离文本等问题,教师把教学切入点指向外国文学作品的中文版本差异比较。在文本比较中明确学习易混点,在扫除翻译障碍中厘清文本内涵。文本细节差异会带来理解差异,本环节教学力争实现文本学习准确性。

(2)课堂教学在“文化语境”中深入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索世界文学的多样性,并帮助他们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与其他文化和民族的交流,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参与能力,并在本土意识和世界意识的碰撞中汲取精神特质和审美追求。

(3)课堂教学在“时代语境”中升华

在学生完成语文知识积累、文化探索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触摸时代脉搏,增强青年学生主人翁精神。我们需要从文本中了解当下的社会,并结合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我们应该关注并参与当代文化,以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4.教学法成果

“三境”教学法不限于认识和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知识,更为了解决真实而复杂的语文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有效学习、创造性整合多学科核心知识,形成持续探究并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三境”教学法的学生学习成果应该是产生能整合跨学科见解的学习成果,并能将其转化为供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项目学习资源。

此外,语境教学不同于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用多种形式表现情境,突出强调情感作用;语境教学则更看重语言的理解、发展、探索、应用。语境教学旨在通过提供实际语境,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在特定语境中所需的语言能力。

三、“三境”教学法路径探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在教学层面上,要求学生深入阅读作品,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与思想内涵。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进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社會生活及心灵世界的理解[2]。我们从师生双重视角优化“三境”教学法课堂路径,提升学生语文学业水平。

1.基于学生视角探析学习路径

学生语文学习阈值高低是检验“三位一体”语境教学法设计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来设计学生学习语境,进而探寻学生学习语境的一般规律,可以把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基础区、发展区、应用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区是语言构建与运用,这要求学生学习语境应该强调语言文字运用以及发展语言交流沟通的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区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这要求学生学习包括外国文学作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等内容时,应培育学生批判精神、思辨能力以及积极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核心素养的应用区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语境中热爱中华文化,并在理解多种文化过程中,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的学习,进一步树立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由此我们以《迷娘(之一)》为例,设计三种学习语境(如图1),不同学习语境应基于学生不同层次的语文学习发展需要。

(1)基于文本需要设计基础区学习语境

以学习单为例,设计基于文本需要的基础区学习语境:“学校的省级语文课程基地即将设立外国诗人诗歌创意研究展厅,其中有歌德诗歌创意研究分会场,需完成背景墙文字设计、音频设计及学生写作设计等三方面内容。接下来请以歌德的《迷娘(之一)》作为诗歌研究对象,召开班级学习研讨会,完成歌德诗歌会场墙布置任务。”

学生在外国文学学习过程中,发现中文译本悄然影响着外国文学原始文本语境,通过研习与比较,学生对文本细节的理解更清晰准确,课堂合作与互动更热烈实在,为学习的深入开展、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根基。

(2)基于文化需要设计发展区学习语境

发展区学习语境是:“研讨会上,大家踊跃发言,对会场设计的文本墙有了具体设计,也有了对诗歌意象的正确理解。接下来通过诵读演绎的方式,录制会场所需要的音频资料,让诵读之美涤荡每一位观赏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完成音频制作,请细致比对中西诗歌文化差异,确定情感要求,完成音频录制。”

学生在良好的中西语言交互文化环境中,穿越东西文化屏障,解决阅读过程情感体验差、外国文学理解浅表化等问题,让学生获得文化本真面貌的陶冶与滋养。学生不再以中国文学视野和立场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增强文化视野的同时,开辟了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

(3)基于时代需要设计应用区学习语境

应用区学习语境是:“歌德会场设计需在现场展示学生诗歌写作成果。请同学们仿写诗歌《迷娘(之一)》结构,完成以校园为主题的诗歌创意写作。班级将通过民主投票,选出最佳学生创意诗歌,展示到歌德会场电子大屏中。”

时代语境设计源于时代需要,也源于学生缺乏社会关照与主人公精神。通过设计学习路径,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时代语境中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将其应用到课外。这样,学生就可以积极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基于教师视角探析教学路径

(1)基于“文本语境”探析教学路径

“文本语境”教学要素主要包括话语表达技法、语言风格等。我们结合教学案例分析“文本语境”教学法的课堂路径。统编版必修下册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这样一句话:“It is all right,of course;it is very nice,but I hope it wont lead to anything!”我们参考两版译文:

①“这个嘛,当然也对,这都很好,但愿不要惹出什么事端!”

②“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事端”“乱子”的比较,实则是对别里科夫人生混乱乃至“乱套”的探索。文本阅读贵在见微知著、举一反三。通过文本语境比较,课堂教学完成不同中文译本的比较及原著与译本间的比较,更在于决断哪种译本更贴合原著文本内涵。可见,文本语境在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细节,追求人物形象、意象理解的准确性、丰富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文本语境教学着眼于外国文学文本内部的精准教学解读,在学生由一般认识走向“运用、分析、创造”等复杂认知活动时,有效依据文本语境积累语文文本研读经验。

(2)基于“文化语境”探析教学路径

“文化语境”主要教学元素为历史基因、文化心理等[3]。我们以《玩偶之家》为例分析“文化语境”教学法的课堂路径。《玩偶之家》中有这样一段娜拉的语言描写:“Nora.I have been your doll-wife,just as at home I was papas doll-child;and here the children have been my dolls.”

翻译家潘家洵翻译为:“娜拉在这儿我是你的‘玩偶老婆,正像我在家里是我父亲的‘玩偶女儿一样。我的孩子又是我的泥娃娃。”在翻译“doll”的时候,潘家洵没有翻译成胡适翻译的“玩意儿”,他的翻译是“玩偶老婆”“玩偶女儿”“泥娃娃”。我们领略到文字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社会问题剧”代表作家,易卜生挖掘娜拉的控诉背后,是娜拉内心深处对夫妻互相尊重“真正像夫妻”的渴望,是娜拉最初对丈夫依附到最后独立意识、人格觉醒的转变。

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学生聚焦语境差异,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呈现,对作品人物、主题有了更全面深刻的审视与反思,在体悟人物命运过程中全面思考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复杂关系。通过“文化语境”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外国文学作品的多维度内容,并致力于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各种启发性和陶冶性的活动”的目标。

(3)基于“时代语境”探析教学路径

“时代语境”主要元素体现为社会特征、时代精神等方面。我们以《变形记》为例分析“时代语境”教学法的课堂路径。《变形记》的第一个句子已成为经典:“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无比的甲虫。”

先从文本语境看,统编教材选用的叶廷芳版,将“horrible veimin”[4]翻译为“巨大无比的甲虫”。相较于其他译本的“大毒虫”“跳蚤”“虫子”,“甲虫”更符合文本语境需要。再从文化语境看,东西方“变形”差异在于前者出于美化人生,后者出于展示病态。最后基于时代语境作深入挖掘,比如衡水中学的张锡峰,比如网络异质影响下的李子柒等,我们看到了被舆论扭曲变形的种种争议,这是当代人在复杂快捷时代里面对人生困惑时的常态缩影。我们鼓励学生在人生的历程中寻找人类进步的方向,并积极参与传播和交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教师完成“时代语境”教学,学生同步完成课堂学习的沉潜往复:先由文本外进入文本内,完成文本细节解读及整体把控;再由文本内进入文本外,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投身时代浪潮,提升思维品质,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提高社会责任感。

此外,“三境”教学法设计不能忽略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测量评价。评价是课堂学习活动开展得更加充分热烈的动能。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项目语境活动及评价测量的多视角要求,在文本、文化、时代多种语境教学的牵引下,学生在主动完成项目实践的同時,依据各语境任务教学评价要求,完成“学习有适切语境,语境有具体评价,评价有增值测量”的完整学习过程。据此我们形成“三境”教学评价量表(见表2)。

教师在开展“三境”教学法活动设计时,在语境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成果等方面,需通过评价规范量表,不断进行评价数据转化,使其成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助推教学设计优化与教学质量提升,在“双减”政策积极导引下,更好为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提升做出努力。表2中,阶段性评价量化表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树立不同时间节点下对学生学习内容及效果的评价,更要发现学生项目学习阶段前后的“增加值”,让学生学习效果得以测量,让教师教学效果得以评估。泰勒指出,评价是一种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是否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它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实际的变化[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内在品质。评价重视通过评估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并自觉提高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强调了“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的重要性,重视通过评估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三位一体”语境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建立科学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体系提供支持,并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提供积极的探索。基于“三境”教学法的语文项目学习活动研究应持续探索下去,让教学活动行之有效开展,让学生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让学习“增加值”真正在课堂上产生。

参考文献

[1] 孔凡成.高中语文新课标视野下的语境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8(16):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54-155.

[3] 孙优.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三境”教学法设计理念及体系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2(03):48.

[4] 孙优.用三重“语境”突围语文外国作品教学困境[J].语文教学与研究(上),2021(08):103.

[5]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86-87.

[作者:孙优(1986-),男,山东泗水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双减语境
阿来对外国文学的择取与接受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模糊处理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新媒体语境下外国文学经典的传播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