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上的乡愁

2023-05-21周仕华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笔友小弟书信

周仕华

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书信,是大哥写给我的。

1989 年春天,我已在区里上初中,大哥却还在乡里上小学六年级。大哥数学成绩不好,语文却顶呱呱,尤其擅长作文。严重的“偏科”让大哥心灰意冷,甚至起了放弃学业,早些回家帮父母种地的念头。这些想法,周末回家大哥从没告诉我,而是用书信的方式对我倾诉。大哥并不是不善言辞,学校有什么文艺活动,讲故事,演小品,大哥都是种子选手。为什么向我表达的时候竟然语塞,而要用书信这种传统的形式呢?这让我很长时间想不明白,有什么话,兄弟之间完全可以当面交流,难道一个周末的相处,抵不过一张信纸上几百字的分量?平时与大哥在一起,他话语里流露出的厌学情绪,根本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大哥是想用书信这种郑重的方式,向我陈述,希望我能理解他的苦衷。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送信的邮递员来我们学校,把一封看上去已很旧的信交给我。大哥的信写得很简短,大意是:这次又考数学了,成绩很不好,自我感觉升初中无望,不想再耽误时间和浪费父母的金钱,不如早些退学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末了,还不忘嘱咐我,要努力读书,不要因他的退学决定而受到影响。一封短短几百字,没有多少文采的书信,看得我鼻子一阵阵发酸,泪水不争气地直往眼眶里涌。以后的几天,一有空,我就把信拿出来读,恨不能早些到周末,好回家当面劝劝大哥。

因语文成绩优异,大哥顺利地升入了初中。那封信,不知什么时候弄丢了,没有保存下来,有些遗憾。

初中毕业,我考入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学习。三年,我跟家里都是通过书信得知彼此的情况。我极少给家里写信,因为寄一封信要两角多钱,够吃一顿好饭菜了。贫困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也没有向家里的人诉说,而是一个人默默地承担。生活在穷乡僻壤的父母,已为一家人的生计忙得焦头烂额,我不想让他们再为我担心。只要学校发放的补助和奖学金,勉强可以维持我的生活,就不向家里求助。

偶尔,也会收到家里寄来的汇款单,一般是10 元,另有一封母亲口述,由上小学的弟弟笔录整理的信。信很简短,大都是些家长里短,不成篇章。可是,读着这样的信,仿佛是母亲在耳畔唠叨,心里升腾起贴心的温暖。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调到较偏僻的金盆小学任教。全校十来个老师,只有我一人住校。学生放学后,空荡荡的校园盛满我的孤独。我开始写诗,把一个人的寂寞,从分行的文字里排出。诗歌发表后,有许多笔友写信给我。有一次,我竟收到六封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笔友的信,曾让我引以为自豪了好一阵子,我也都一一地回了信。有的互通书信达两三年,相互鼓励,相约于文字。至今记得的唯河南的席小蕾和江西熊玲两人。两人还寄来自己的作品,或亲手做的风铃作为礼物。可惜,书信来往几年后,突然中断了联系。

最后一次收到书信,也有十多年了吧。2005 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读书的小弟面临毕业就业或考研的抉择。因电话和网络的普及,上大学几年间小弟从未给我写过信。抽屉里,一叠书信,全是小弟念高中时写给我的,有时候拿出来重读,兄弟之情在字里行间徜徉,别有一番滋味。一次网聊,我央求小弟写一封纸质的书信给我,让我再感受一次文字里的兄弟情。果然,不久便收到一封来自西安的信。当我打开信,读着小弟细腻而极具感染力的文字,我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差一点放声痛哭起来。小弟在信中写了自己窘迫的近况,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放弃考研而尽快找工作的无奈。从他的信中,我讀出了自己师范上学时的辛酸,情郁于中,让我十分难受。

从那以后,没有收到过真正的书信。书信,似乎在某一天静悄悄地退出了我的生活。

猜你喜欢

笔友小弟书信
熊小弟被表扬了
走丢的熊小弟
爱上刷牙的熊小弟
打分
生日快乐,鼠小弟!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一封乌龙的信
一封乌龙的信
共 筑
我想和夏天交个笔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