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会师之前朱毛红军之比较研究

2023-05-21郭婷婷谢竺轩马晓敏

党史文苑 2023年5期
关键词:陈毅朱德纪律

郭婷婷 谢竺轩 马晓敏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会师后的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过程中,壮大了队伍,创造了经验,完善了战略战术,塑造了军魂,成长为一支坚忍不拔、所向无敌的人民军队,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仔细对比两支部队,会发现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折射出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艰难曲折。

一、朱毛红军之共性分析

(一)都进行过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

1927年10月,朱德率领部队在三河坝与敌人经过三天三夜血战后,只剩下2000余人。向潮汕转移途中,朱德在饶平茂芝遇到从潮汕撤出的起义军残部,方知主力部队已失利。在这群龙无首的局面中,人心涣散、士无斗志,甚至还有人主张解散部队。为稳定队伍、提振士气,朱德主持召开了干部会议,力主继续高举起义大旗、将革命进行到底,并提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行,直奔湘南”的计划,随后,部队开始千里转战。进入赣南山区后,由于孤立无援,不少人對革命未来看不到希望,离队的、开小差的、逃跑的现象不断发生,部队减员很多,到达安远天心圩时部队更涣散了,“七零八落,没有组织。”为鼓舞情绪、坚定信心,1927年10月22日,朱德在天心圩小河边召开了排以上军官大会,抨击了悲观主义、逃跑主义的倾向,并指出,“大革命是失败了,起义的主力也失败了,但是革命的旗帜不能丢,武装斗争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只要我们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地斗争下去,中国革命必然会成功的。”后来在信丰,朱德和陈毅还主持召开了全体军人大会,朱德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指出革命必然要继续向前发展的光明前景。陈毅也恳切地开导大家:“中国革命还是要成功的。我们大家要经得起失败局面的考验,在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做英雄是容易的,在失败退却的局面下,做英雄就困难得多了。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朱德、陈毅等人铿锵坚定的讲话,使大家在暂时的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的前途,有了共同的志向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增强了革命信念。

1927年9月19日,当秋收起义部队退至文家市时,已由最初的6000多人锐减至1500余人,且处于敌军包围之中,处境极为不利。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毛泽东毅然改变了原定计划,作出“向萍乡退却”的决定。为了提振大家的信心,毛泽东对全体战士说:“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的武装斗争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难。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勇敢地战斗,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他还给大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现在的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毛泽东的果断决策,得到大家的赞同,部队受到极大鼓舞。行军途中,毛泽东时不时找干部、战士谈话,了解大家的政治和思想状况。当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针对当时部队中思想比较混乱,存在急躁和悲观失望情绪,毛泽东组织前委召开大会,对大家宣讲了许多革命的道理。毛泽东说:“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了家,现在当了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是两把菜刀,而是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起义过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一百个。现在我们有这样几百人的队伍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么!”简短生动的话语,鼓舞了大家的斗志,提高了革命必胜的信心。

(二)都开展过严格的群众纪律教育

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来看,严格的群众纪律教育开始于“天心整军”。为了安定民心,朱德命令部队不要进入圩镇内,一律在圩镇外宿营,并宣布了不得打扰村民、不得侵犯群众利益的若干纪律。1927年10月25日部队攻占信丰城后,有士兵在餐馆大吃大喝不给钱,有士兵用手榴弹威吓商人哄抢货物,对此,朱德、陈毅当机立断把部队带到丫叉桥召开整顿纪律大会。会上,陈毅严厉批评了他们忽视军纪的行为,重申了部队纪律,并告诫大家:“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是有着铁一般的纪律的,因为有了铁一般的纪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否则,我们这个革命队伍就一刻也难以存在下去。”朱德也诚恳而严肃地和大家强调,革命离不开纪律,革命纪律是铁面无私的,任何人违反纪律都要受处罚。会后对起义军中3个严重破坏纪律、破坏团结、煽动逃跑、抢劫、勒索,严重损害军誉的人,当场予以处决。1927年11月初,部队在上堡整训时,“首先是整顿纪律,那时就规定了募款和缴获的物资要全部归公。”朱德还亲自给官兵讲课告诫他们对群众说话要和气,买百姓的东西要付钱,不能强买强卖,空余时间要主动帮助群众劈柴、挑水、做农活等。通过这些纪律教育,既刹住了歪风邪气,稳定了军心,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群众都说:“朱德的部队文明,士兵买东西都按价给钱,连买一块豆饼都不少分文。”

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而言,早在“三湾改编”时他就强调了前委的权威,要求部队一切行动听指挥。1927年10月上旬,部队进入茅坪后,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要在这里安家了,大家要遵守纪律,要作群众工作,要把群众关系搞好,脱离了群众我们就站不住脚,军队没有群众就等于鱼没有水一样。”十月下旬,当部队行至荆竹山即将进入大井之时,针对行军途中有战士到地里挖红薯、掰苞谷的情况,毛泽东在村前“雷打石”旁向大家宣布了“行动听指挥,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的三条纪律,并要求部队官兵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和山上的王佐部队搞好关系。1928年1月25日,工农革命军攻打遂川途经草林宿营时,有的战士借了老乡的物品,用完后没有主动归还,毛泽东又向部队宣布了六项注意:“第一、还门板;第二、捆铺草;第三、说话和气;第四、买卖公平;第五、不拉夫,请来夫子要给钱;第六、不打人,不骂人。”后来,六项注意又增加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项内容。1928年3月,工农革命军进到湖南桂东县的沙田村时,毛泽东向战士们明确宣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带头遵守,给战士们作出了好榜样,由此也树立了革命军队的良好形象,老百姓都交口称赞“毛泽东同志的队伍真是好呀!”

(三)都组织过规范的部队改编整编

从1927年10月开始,朱德、陈毅对南昌起义部队先后在安远、大余和崇义上堡等地进行了著名的天心整军、大余整编和上堡整训。在安远,朱德、陈毅对部队进行了精简,遣散了随军的非战斗人员,使队伍更加精干。接着在大余,主要是对部队进行了组织整编,调整了党团组织,重新登记了党团员,成立了以陈毅为书记的党支部,把部分党团员分派到连队充当骨干;撤销了军、师的空架子,将剩下的七八百人缩编为一个纵队,下辖三个支队。整编后,队伍更加团结和有力,“部队的组织状况和精神面貌都大为改观,团结成了一个比较巩固的战斗集体。”在崇义县上堡一带,起义部队基本站稳脚跟,朱德、陈毅又对部队进行军事上的整训,将其由原来的三个支队缩编为一个支队,还另编了一个特务大队;同时加强军事训练,“每隔一两天上一次大课,小课则保持天天上。”还提出了新的战术以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赣南三整后,部队更加统一,战斗力大幅提升,为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革命军队奠定了初步基础。

1927年9月29日,當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人员已不足1000。连续行军,长途跋涉,有些人不辞而别,伤病员增多,不成建制,思想混乱,还存在官长打骂士兵的旧军队恶习,党组织也很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通过这些措施,纯洁了队伍,提高了战斗力,部队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有连长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我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地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四)都采取过有效的团结合作形式

1927年11月初,朱德、陈毅率领起义部队离开大余,转移到赣敌杨如轩(朱德云南讲武堂的同学,曾在朱德手下当过团长)部驻防的上犹、崇义地区时,朱德给杨如轩写了一封信,希望他“沓起眼皮,把上犹借给他(指朱德)练兵三个月。”杨如轩接信后,虽未作出正面回答,但确实“沓起眼皮”没有骚扰朱德部队。朱德部完成上堡整训后,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朱德在云南讲武堂时的同班好友)派共产党员韦伯翠前来与朱德联系,希望进行合作。经过纵队党委开会讨论,朱德、陈毅决定在保证部队组织上独立、政治上自主、军事上自由三项原则前提下,利用范石生与蒋介石的矛盾,通过我党在范部的组织关系与其达成协议、进行合作,以便从中得到补给和休整。与范石生完成谈判后,朱德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第一四零团,朱德任第十六军总参议、第四十七师副师长兼第一四零团团长。11月底,部队开赴湘南、粤北原范部防区。范则迅速提供了现款和弹药、冬衣、被服等物资,部队由此摆脱困境。

1927年10月,毛泽东在宁冈古城召开前委扩大会,讨论和确定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同时还讨论了应该如何对待袁文才、王佐部队的问题。在会上,毛泽东认为井冈山是个屯兵的好地方,打算在这里实行武装割据,“当革命的山大王”。但仅凭工农革命军当时的实力和处境,如果得不到地方上袁文才、王佐的接纳和帮助,是难以站稳脚跟的。毛泽东说服了一些人主张对袁、王武力解决的主张,决定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与袁、王达成合作,在此安家借以保存实力。10月6日,毛泽东与袁文才在大苍会面,次日,工农革命军即开赴茅坪。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把后方医院和留守处建立起来了,伤病员得到安置,后勤辎重也得到妥善处置。接着,又达成与王佐的合作并逐步完成对这两支农民武装的改造,部队实力据此得以保存并逐步恢复了生机。对此,陈伯钧曾说“在井冈山一年多,渡过了革命的难关。那时候没有袁文才、王佐的支持,就没有井冈山根据地。”

二、朱毛红军之差异比较

(一)组织领导的地位、职务和威信有所不同

在南昌起义领导层中,朱德的地位并不高,职务也不显要,只担任第九军副军长(后因军长韦杵未到职升任军长)。部队南下时,他的任务是担任先遣队领导、为部队开辟道路。陈毅曾回忆说:“朱德在南昌暴动的时候,地位并不算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陈毅在部队中的地位也不高,他曾说:“我那时在部队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失败后,到了大余,那些有实权的带兵干部,要走的都走了。大家看到我还没有走,觉得我这个人还不错,所以我才开始有点发言权了,讲话也有人听了。”可见,朱德、陈毅要建立起威信来率领部队千里转战,确非易事。最终他们凭借着对革命的坚贞和赤诚、卓越的指挥才能,登高一呼逐渐在部队中建立起了权威和感召力。而毛泽东则大不相同,他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回到湖南,担任前委书记,谋划并领导了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以最高权威、非凡胆略和气魄,统一了领导层意志,并对全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高屋建瓴式的方式收拾败局,使队伍不至于溃散,从而为实现武装斗争从城市向乡村的转移创造了先例、作出了最初探索。

(二)纪律教育的手段、过程和贡献有所不同

在手段上,朱德和陈毅由于自身地位本就不高,主要以以身作则、自我垂范进行纪律教育;毛泽东则更强调自上而下的纪律设计和纪律宣示。在过程上,朱德、陈毅刚开始更多的是从军人风纪的角度来强化纪律,后期才开始慢慢通过党组织来强化纪律;毛泽东则从整体设计进行考量,更注重以党的领导来强化纪律,较好体现了组织纪律教育的思想性和党性原则。在贡献上,朱德、陈毅的组织纪律教育并未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条文;毛泽东则因其组织纪律教育更具创新意识和循序渐进性而得以成型,对人民军队纪律原则和内容的形成贡献最大。

(三)部队整改的方式、目的和建制有所不同

在整改的方式上,两支部队对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程度不一:朱德、陈毅主持进行大余整编时,只是把部分党团员分派到基层,带有更多的尝试性和探索色彩;而毛泽东在主持“三湾改编”时,提出并实施“支部建在连上”,直接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果断地一步实施到位。在整改的目的上,朱德、陈毅更侧重于隐蔽和保存实力,采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番号;而毛泽东则立足于旗帜鲜明地为转向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做准备,直接采用“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番号。在建制方式上,朱德、陈毅采用了纵队、支队、连的建制,立足于长期转战的权宜性和灵活性;毛泽东则采用了团、营、连的建制,立足于部队的正规化和长远考虑。

(四)团结合作的对象、战略和走向有所不同

就两支部队的合作对象而言,范石生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其本质是反动的,朱德以同学之谊为纽带与之合作,只是为了解决部队的燃眉之急,使部队得到休养生息,因此十分注意保持独立性,“我们同范石生部合作是有条件的”“我们的行动是自主的,不受限制的。”与杨如轩部关系的处理,则仅仅是借助同窗关系而采取的两不相妨、借地生存的临时性合作。但袁文才、王佐的部队是一支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的农民武装,与范、杨相比,有本质区别,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同步实现了对他们的改造。从合作采取的战略来说,朱德部编为范部的一部分,是暂时求得安稳、解决给养、以图再起的权宜之计;而毛泽东与袁、王的合作则是一种长远打算,其目的是争取农民武装、使之成为革命的有生力量,是为了使队伍在井冈山真正站稳脚跟。从合作的走向来看,当朱、范合作的事被人告密,蒋介石命令范将朱德部队解除武装并解京正法时,范即把这一消息告知朱德,让朱德率部从容离去,还给朱德送去了简易地图、几万现洋和十箱子弹,朱德与范石生,从此分道扬镳。而在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原为“山大王”的绿林武装,最终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成为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红军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張日新,李祖荣.红军时期的陈毅[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

[2]朱德.朱德选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3.

[3]中共信丰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国共产党信丰历史第一卷(1924-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4]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

[5]李立.革命摇篮井冈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中共崇义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国共产党崇义历史第一卷(1926-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7]许毅.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斗争大事介绍[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9]粟裕.粟裕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

[1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83-1949(修订本)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2]刘晴,谭晓萍.朱德珍闻(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郭婷婷,女,中共赣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讲师;谢竺轩,女,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马晓敏,男,中共赣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黄敏慧

猜你喜欢

陈毅朱德纪律
不必要花的钱
卖梦店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纪律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我也会
美国家长怎样理解“纪律”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