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
2023-05-21弘文
弘文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思想体系上,“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为核心内容,这是其大本大源之所在;在理论建构上,“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在世界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从而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在实践推进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也才能更加坚决地防范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思维方式”。
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前进道路上,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
五大“中国特色”,一方面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式现代化”的“特性”而存在,同时在这一“特性”中蕴含着一种新的“共性”即完全新型的“现代化”范式。“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彰显的是,在“现代化”的量级上,一个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推进和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必将以新的更大的“中国奇迹”深刻改变世界现代化的版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彰显的是,不同于平均主义,也与“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两极分化”根本不同,走的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共富”之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彰显的是,不同于人为物役的各种拜物教,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根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的是,在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与自然界和解”。“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彰显的是,不同于我赢你输的零和博弈,秉承和而不同的中国哲学理念,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九条“本质要求”,对应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战略布局的必然指向。在“领导力量”上,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旗帜方向”上,就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目标要求上,就是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文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在“对外交往”上,就是必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明向度”上,就是必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五个“重大原则”,从整体上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如何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揭示的是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问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保证,揭示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保障,揭示的是自主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揭示的是要想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继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出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精神状态,揭示的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复杂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依然面临被外部势力阻断的危险,为此保持顽强斗争的姿态尤为紧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理论支撑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关系,认识到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支撑,从而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是任何人主观意志的产物,它植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也不是单纯抽象的观念体系,而是鲜明指向新发展阶段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应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各层面、各领域及其每一个侧面,展现为一系列战略布局上的顶层设计,同时有着明确而具体的实践要求。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在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下,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分别从以下方面作出新的战略部署:
“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应有之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法治轨道”——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发展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本质要求”——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内在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根基前提”——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战略要求”——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伟大创举”——“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关键在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偉大复兴,关键在党;“必由之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显然,上述面向未来五年乃至更长远时期的战略部署,贯穿着新时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本质要求,有着科学的立论依据。沿着这个方向奋勇前进,我们就能把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逐一变成现实。
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于,它以“人的现代化”为根本尺度,是对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现代化”范式的全面突破,为危机重重的人类社会最终走上和平发展、全面发展、永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成功路径、开辟了广阔前景。
社会主义的中国,人口众多、基础薄弱,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又身处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发展”问题尤为严峻,照抄照搬只能是死路一条,惟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是选择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如同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实际上是进行中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讲,“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
植根于“中国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体现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面对“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现代化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在这里,“人民至上”“独立自主”“守正创新”“立己达人”“奋发有为”等基本原则的提出,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作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面向对于现代化道路苦苦追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郑重推介。
“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我们欢迎别人学习借鉴,但决不会搞“模式输出”,这也是与“西式现代化”根本不同之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共同丰富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更好为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谋幸福”。
实践中需要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系统工程”,实践中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要做到这一步,对于客观上由无数“关系”相互作用的矛盾集合体,就需要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进到事物本质的层面,抽取出若干重大矛盾关系来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远见卓识和深邃眼光,从“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和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六对矛盾关系上揭示和阐发蕴藏其中的客观规律,为我们科学认识并成功驾驭“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船和桥”。
一是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把“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地统一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领导方法之一,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在政策执行层面,对于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各地各部门一是要对标对表,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对待。
二是处理好“战略和策略”的关系。具体实践中,战略上必须保持定力(原则性),策略上应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在“百年大变局”的时代条件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特别是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全方位的围堵、遏制和打压,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在展开,达成这一宏伟目标何其艰巨异常,要求我们必须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善于于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从而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实际工作中,一是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等“本”和“源”“根”和“魂”,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二是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具体实际开拓创新,特别是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四是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关系贯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际上包含了“效率”和“公平”两层相互依赖的含义,与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不同,与“杀富济贫”更是风马牛不相及。“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千方百计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面向社会各阶层分好蛋糕。为此,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使“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五是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活动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本身,“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展开、深化和拓展的历史进程,必须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实践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俄乌冲突正在重塑地缘政治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灰犀牛”“黑天鹅”等高风险事件爆发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这对于疾步行进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保持沉着冷静和战略定力尤为紧要,特别要注意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两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自觉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六是“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断探索而来的。这一点体现在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上,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拓展世界眼光,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學习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思想理论上的成熟历来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拥有力量、赢得未来的重大标志。走上新阶段,迈步新征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环节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初步形成,深刻昭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类正义事业完全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责任编辑/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