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数字赋能?实现生态“智”理
2023-05-21张晓芒
张晓芒
一块巨大的屏幕矗立在大厅中央,红红绿绿的图案和数字在屏幕上闪耀跳动着,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当一些环境质量数据触及警戒线时,系统会自动提示有关部门启动相关应对措施……“一屏读懂、一键反应”,这正是湛江市生态环境数据中心的日常工作场景。
近年来,湛江紧紧抓住“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难逢机遇,致力于实现城市“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数字政府”建设东风正劲。在此背景下,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注重在生态环境治理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上先行先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向“智”理的转变,逐渐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新路子。
布局全领域 构建一体化
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开发应用,是建设数字生态治理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智能化生态监管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一招。
遵循省、市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建设要求,湛江市生态环境局于2019年着手推进生态环境数据中心建设,并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和支撐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目标,高规格编制生态环境智能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围绕核心业务,要以助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和支撑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目标!”湛江市政协副主席、生态环境局局长关卉提出了项目总体建设要求。与此同时,他还提出该系统要严格遵循国家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方针,全面梳理湛江市涉环保数据,一库归集各类环境数据,实现“展示、会商指挥、预警决策”的功能。
在科学精准的定调下,“一中心、一平台、一张图+智能化应用”的建设蓝图徐徐铺开。这个生态环境智能化应用体系,全面构建了“汇集展示、分析研判、指挥调度”三大功能,从“点、线、面”上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并对数据标准、数据格式、数据共享交换方式等进行统一规范,一库归集水、气、污染源等相关环境数据。
“我们这个体系,包含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生态环境数据管理平台、40张生态环境专题地图、水气土固废及污染源各类智能化应用模块。”据湛江市生态环境数据中心负责人梁岳介绍,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归集50类数据项,一亿两千余万条数据,生态环境数据资产得到有效盘活,为下一步的决策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可圈可点的是,该系统不仅突出了实用性,还着重考虑了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复用性。为实现这一目标,湛江市生态环境局与市自然资源、住建、水利、农业农村、应急、气象等部门携手合作,并多次组织信息化专家、局业务科室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在实际操作中重点突出治水、治气、治海、执法、监管等核心模块的实际应用和互操作性。
据了解,湛江生态环境数据平台有效承载了全市范围内涵盖大气、水、土壤、固废、自然生态等全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集成整合了将近40个系统,有效数据总量1亿多条。其中包含了43个大气自动监测站点、大气微型站实时监测数据、79家机动车检测站点及9个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点,还有全市所有饮用水水源地、水源保护区、一二级水功能区划、3个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点及6条重点河流17个监测断面的自动监测实时数据,同时也接入了34个近岸海域点位的监测数据。
不仅如此,依靠广东省生态云平台和湛江市政务云平台,湛江市生态环境数据平台还接入了环境执法双随机、行政处罚、环境风险与应急、企业信用评价、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涉环保企业信息、气象、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等数据,并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机制的全面打通,省级数据回流、市一级数据共享汇聚。
按照“一张图、一本账、一张网”的总体布局,系统还将环境综合管控单元、岸线管控分区、水环境管控分区等7大类29项“三线一单”数据成果在地图上展示,并根据管控单元所在区域,多维度可视化展示各层级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实现“三线一单”数据成果“一张图展示”“一本账查询”。
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大数据系统,全力推进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湛江市生态环境管理综合监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坐镇有“智囊” 一线布满“兵”
针对工业园区、港口码头、露天秸秆垃圾焚烧、近海养殖区域、国省考断面等重点区域,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布设了48套全景视频监控设备,形成“点、面立体”可视化监控“千里眼”,时刻监视企业排污数据和排污口,动态跟踪环境即时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锁定目标,利用远程监管帮助实现精准、高效执法,不仅大大提高了现场执法的针对性,还能节约十分有限的执法人力资源。
“科技力量织就了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的‘天罗地网,实现环保监管向智慧化、精准化发展。”据了解,湛江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对接利用了铁塔视频项目成果,开展了前端数据采集工作,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能力。目前已实现58路视频信号的接入及25个空气微站的数据接入,基本囊括了全市重点排污企业,重点工业园区、港口码头、近岸海域养殖密集区、水质考核断面、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及重点企业排放口、生物质锅炉车间。实现了远距离、大范围、全天候、可视化的立体监控,减少了环保的监管盲区。
“每个摄像头都能将企业排放烟气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比如,我们通过数据中心可以实时观察到东海岛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冠豪高新这些重点企业的排气情况,有助于实施精准治污。”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负责人冼献波如是说。
此外,该数据平台还能通过历史数据分析、趋势变化分析、达标管控分析,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利用大数据模型,实现生态环境自动预警,基于系统第一时间推送异常信息。通过对周边污染源、周边自动站点、周边多媒体信息,研判环境污染成因及来源。调用无人机、无人船等新型监测设备,获取已明确重点区域多维监测数据,辅助大气、水环境污染事件快速追根溯源。
数据平台坐镇“后方”发挥智囊作用,各类电子眼、在线监控设备好像一个个小兵在一线“排兵布阵”,蓄勢待发,协助执法人员“快稳准”地将污染扼杀在萌芽之中。
数字“黑科技” 决策更精准
“报告市局指挥部,这是我们无人机在现场巡航的实时画面!”工作人员正通过无人机、移动执法单兵等技术手段将现场情况回传湛江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实现指挥中心与现场实时互动,并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同时,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研判结果,调度廉江、遂溪、麻章生态环境分局提请属地政府启动应急响应,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地表水应急监测与调查处置。这是2022年10月24日,湛江市生态环境局以雷州青年运河廉江、遂溪交界上游河段公路发生油罐车侧翻,少量成品油泄漏流入运河为背景事件进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双盲”演练中一个场景。
据介绍,湛江市生态环境数据平台运用“模型预测”与“实时指挥”相结合的智能化模式,以实现生态环境全生命周期管控为目标,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执法处置、应急预警与辅助决策全业务支撑功能模块,立体化、实时化反映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数据分析、预警预报、溯源研判手段,提升业务管理智能化水平。
应急预警时,决策者可以通过地图快速的完成对所负责的信息进行定位,结合AI算法实时预判出环境质量状况,并且动态调配出附近相关的其他类型数据和环境资源图层进行辅助判定,利用水气污染物扩散模型辅助判断,同时集成无人机、单兵、视频会商等,实时感知事故现场动态,实现远程可视化环境应急指挥。
例如,针对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基于模型预测污染物扩散规律,该平台会将污染物浓度沿程变化情况、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等信息在水系图进行可视化呈现,并自动分析对下游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并通过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结合气象条件及事件特征,分析大气污染物扩散影响范围、影响对象及浓度变化情况,为人员疏散、资源调度及事件处置提供支撑。
该系统还具备水质异常波动预警功能,近5年数据统计分析、环境质量趋势分析研判功能。可归集全市各类排污企业在线监控信息,包含一企一档监管信息、排污许可信息、排放污染物信息、机动车尾气监控等。
数据治理与融合,打通环保数据汇集共享通道,汇聚水、气、土、声、废、渣等各类感知数据和业务数据,解决了数据分散、数据壁垒问题,极大地改善了以往“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将信息整合和梳理工作提前做好做透,为环境应急事件处置提供支撑,同时把事前预警、事中指挥、事后追踪串联起来,实现了环境应急事件的一体化处置。
从孤岛到整合、要素单一到全面、单一监管视角到多维视角,如今,数字环保、智慧环保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湛江市生态环境数据平台真正实现了从展示到实效的跃升,正在助力全市环境治理能力进一步实现质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