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在皋兰
2023-05-20赵继文
※文/赵继文
1958年,作者(右)与弟弟在兰大校园。
1957年8月,我以高分被兰州大学物理系录取。看到印有“我们在皋兰山下、黄河之滨,伸出热情的手臂,欢迎你们!”字样的兰州大学录取通知书,当晚我激动得彻夜未眠。1956年,我正在前身为汉南书院的陕西省汉中第一中学就读,为了响应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我立志要考上一所五年制的重点高校,毕业后从事理工科研究工作。
从家乡汉中城固县去兰州上学必须翻越秦岭,当时并没有现在这样的客运班车,全都是坐大卡车。清早我就从城固搭乘货车到汉中,再换乘去宝鸡。大卡车翻越了数不清的关隘峪口,长途跋涉了十多个小时,晚上才到宝鸡火车站。我与同行的兰州大学生物系新生赵存禄、兰州医学院新生陈玉华,一起在宝鸡火车站候车室的地板上睡了一夜,第二天乘上了陇海线开往兰州的绿皮火车。
那年代,我是第一次走出大山沟,第一次坐火车,心情无比兴奋。火车由宝鸡西出陇西,穿过一个接一个的隧道,窗外高山峻岭,层峦叠峰。经过一夜的奔驰,我看到了翻着巨浪的黄河,正当我沉浸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境中,忽然听到列车员清脆的报站声:兰州站到了。下车出站后,在兰州大学迎新老生的帮助下,我顺利到达兰州大学盘旋路新校址。
到物理系报到的新生来自五湖四海,有90多人,其中不少同学是奔着兰大核物理专业而来的,要知道当年全国高校中仅有北大和兰大开设核物理专业。1958年物理系设置了理论物理(即核物理)、金属物理、磁学、半导体、光学和无线电物理等专业,我被分配到金属物理专业。按照教学计划,前两年主要学习普通物理和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第三年学习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这四大力学和数学物理方法。同学们都十分珍惜大学的专业学习,每天晚上物理楼、化学楼和文科楼都是夜灯长明,三年的理论学习为我此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60年秋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学校曾保华老师召集王善元、王凤娥、刘从章、冯庆基、邹勤学、王秉翰和我共七名同学开了一个神秘的会议:“从今天起组成一个班,你们七名同学将是不穿军装的军人,学习的具体内容先不要打听,以后慢慢就知道了。”
根据教学安排,我们在奠定脉冲电路、晶体管电路和电工学等基础理论后,开始学习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等课程,这才知道我们学习的专业是计算技术专业。那时国内只有北京和上海有计算机,也只有中国科学院才设有计算技术研究所。大学第五年做毕业论文时,国家发展政策处在调整之中,学校无法组织我们去北京、上海实习,只好将我们所学专业合并到无线电物理专业。我又用近一年时间,补学了无线电物理专业的课程。如果那时有学位设置的话,我毕业就是“双学位”了。
五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学到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我技术生命的起点。母校兰州大学的培养令我终生难忘,我始终牢记着“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