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叔本华做书22年

2023-05-20任俊萍

出版人 2023年5期
关键词:译稿叔本华法兰克福

文|任俊萍

从2001 年的第一本到2023 年的三十多本,我和译者韦启昌先生也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

1985 年大学毕业时,我选择去出版社做编辑,原因是做编辑可以边读书边工作,读书与工作相互促进,当时我并不知道编辑工作的辛苦。2000 年1 月,我调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工作。2001 年,我编辑了我人生中第一部叔本华作品《人生的智慧》,自那时起,我的编辑生涯就与叔本华这位哲学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晃就是22年。

《人生的智慧》:缘分的源起

能来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工作是我的荣幸。20 世纪70年代,我上初中时就开始读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杂志和书,这对我确立人生观有积极的帮助。工作后凡是到上海出差,我必去绍兴路54 号的书店看书、买书。初来乍到这家仰望已久的出版社,我完全不知道应该找些什么选题才能审批通过,也没有任何关系能帮我找补贴书来完成利润指标。难,寝食难安。在困境中,我开始思考做哪些书能不亏本。因为我的专业是哲学,对哲学家的书比较熟悉,因此尝试从哲学家的小书做起。当时,为了完成利润指标,我不敢出版哲学家的主要著作。

这时我收到了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的译稿,由韦启昌先生翻译。我对这本书并不陌生,大学时我曾了解过叔本华的思想,读过这本书的两个节译本。当时市场上已经有这本书的六七个译本了,我都买来翻阅了一遍,了解了现有译本的情况,然后请教了懂德语的哲学教授后,确信韦启昌先生的译本是从德文翻译的全译本。这部译稿是韦先生的第一部翻译作品,凡初译稿多少都有些小问题,但我在字里行间读出了韦先生对叔本华的热爱,这种热爱非常可贵,我便决定出版这本译著。经过几次修改,译著于2001 年11 月出版。

《人生的智慧》出版后,我建议韦先生继续翻译叔本华的作品,他同意了。随后几年,我们陆续出版了《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等。与韦先生的合作平淡而自然,每次韦先生选定了篇目发给我,我会提些建议,他调整后就开始翻译。我收到译稿后一边编辑一边想书名,其中《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的书名最令我绞尽脑汁。这本书是叔本华伦理著作的节译本,主要谈道德的基础和意欲的自由,我反复翻看校样,请教哲学系的老师,最终定了这个书名。我原以为这本书比较难读,可能会亏本,事实证明我想错了,道德与自由一直是读者关心的问题。

《附录和补遗》:拜谒叔本华墓碑后获得灵感

叔本华作品的编译本在最初10 年里,销售业绩平平,与当时上海人民出版社百万销量、几十万销量的书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于困境中的我而言,它能在市场上活10年,已经是一种鼓励。但要让叔本华系列作品在中国根深叶茂,只出版编译本是万万不行的。查阅了叔本华的著作和传记后,我就想出版传说中的《附录和补遗》。这本书是叔本华的成名作和封笔作,但自叔本华作品传入中国百年来,一直没有中译本面世。我请教了研究现外的学者和北京的编辑,一致的说法是这本书只是一些后续补充的哲学短篇和评论,没有研究和出版价值。

我将信将疑,下载了几十年来研究叔本华的论文和资料,从引文和注释看还是值得出版的。我认为《附录和补遗》中的文章都能引人深思,并且读起来酣畅淋漓,《人生的智慧》是其中一篇,其他一些流传甚广的叔本华的短小名篇也出自此书。这部书具有文学价值和饱满的思考,并且展现了叔本华哲学思想的转向,这些都无可争议地衬托出它的出版价值。当时,韦先生已经翻译了约百万字的叔本华作品,有了一定的翻译积累,对叔本华作品的认识愈加深刻,翻译这部著作是水到渠成的事。2017 年12 月,我去悉尼与韦先生签订了《附录和补遗》的出版合同并确定了交稿时间。

可是,我怎样编辑和呈现这部只知其名的书呢?以往的工作经验都帮不上忙,我就想去法兰克福,“亲自”问问叔本华:“怎么做你这部成名作的中文版?”叔本华在法兰克福生活了28 年,那里有他的故居、档案馆和墓地。这个想法遭到家人的反对,认为我语言不通,只为做本书,不值得冒险。但在2018 年9月,我仍惴惴不安地踏上了去往法兰克福的路。

到法兰克福的第一件事是拜谒叔本华的墓。在中央墓园里,最朴素、最简单的墓就是叔本华的墓,一块深褐色的墓碑横卧在草地上,墓碑上刻着歌德体Arthur Schopenhauer。我围着这个简朴的墓地来回踱步,想起了他少有的欢乐话语:“我终将在欢乐的意识里圆满。尔后,魂归我以纯洁无瑕之姿降临于世的地方,并终将善尽我的使命。”我擦净墓碑上的灰尘,献了一束花,并拍照发给韦先生。他说:“谢谢,早知道让你也代我献束花。”我说:“这束花代表你,代表我,也代表所有中国读者对叔本华的喜爱。”

第二件事是参观叔本华档案馆,因整修未能如愿。于是我去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翻看了叔本华的藏书,发现他的每本书上都贴着一个标签,我就向叔本华档案馆的研究人员吕佩教授请教,他说这是叔本华的家族徽章。随后我请求吕佩教授为《附录和补遗》写一篇中文版序言,他欣然答应12 月底交给我。

第三件事是去美因茨大学拜访世界叔本华协会会长科斯勒教授,向他请教叔本华著作的版本,了解叔本华自己改定的全集与其他人编辑的全集的区别,以及德国和世界研究叔本华的现状。我与科斯勒教授不陌生,2013 年,他到上海交大讲学时,我就拜访过他。当时我把我社出版的叔本华作品送给他,他略有吃惊,说他只知道《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1 卷有中文版。2017 年,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科斯勒教授让我把我社出版叔本华作品的情况和计划告诉他,他要在哲学大会叔本华分会场上介绍一下。借着这次拜访他的机会,我还请求科斯勒教授为《附录和补遗》写一篇中文版序言,并请他同意我们在叔本华著作的封面上使用叔本华家族徽章。

当天傍晚,在从美因茨返回法兰克福的火车上,我就明确了怎样做《附录和补遗》——简单朴素如他的墓碑,封面贴上他的家族徽章。

9 月底回到上海,我如约收到了韦先生的译稿。原以为从法兰克福取了“真经”回来,后续的编辑出版工作就顺利了。事实上,不是这么简单。首先,译稿没有按事先要求的体例做,增加了编辑工作的琐碎和核对的难度。其次,译者要求书名改为“叔本华哲学论文集”之类的,我不同意。这是一部完整的学术著作,书名也是叔本华自己定的,不能因为它不像书名或不响亮就改。其实,这部书从选题立项到开印前一刻,社领导都一直要求改书名,我也说不能改。了解叔本华作品的读者都知道这部书之于叔本华的意义,改了书名,谁还知道它就是鼎鼎大名的《附录和补遗》呢?叔本华说,《附录和补遗》是缪斯女神晚生的子女,这一年他63 岁。而《附录和补遗》第1 卷中文版比德文版晚了近168 年,这一年,即2019 年,叔本华231 岁。

22年,编辑不懈付年年

编辑出版叔本华作品已经22 年,从一粒种子到一棵挂满果实的小树,虽未参天伟岸,却也自有风情。从2001 年的第一本到2023 年的三十多本;从编译本到原著;从单本著作到即将完成的著作集;从著作集到手稿;我和韦先生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致敬韦先生对汉译叔本华的贡献,与有荣焉。

22 年里,在不断地重印、修订、改版和拟订新出版计划的过程中,我对叔本华的经历、著作、箴言和思想耳熟能详,对叔本华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认为他对人生太悲观到明白了他对人生太清醒,从认为他恃才自傲到认识了天才的本性。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仔细审读《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的译稿时,对他谈到的“道德的基础是基于对他人不幸的感同身受的同情心”和伦理学最高的基本原则是“不要伤害任何人,要尽量地帮助每一个人”有深切的认同,我在心里第一次把“伟大”这个虽被滥用但仍旧高尚的桂冠,戴在了这位哲学家的头上。

编辑不懈付年年,蓦然回首,曾经的困境、劳顿、无尽的加班、被抄袭和侵权后的愤怒……都烟消云散了,唯有精神的愉悦和丰厚的收获留在心里。一本书的价值在于不断被传播和阅读,面对叔本华系列的不断再版,小编如此,夫复何求。正是译者、编辑和读者的持续热爱,使叔本华作品的持续出版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译稿叔本华法兰克福
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
《物种起源》
2017法兰克福车展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致读者
“应该认清每一个字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