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行距不同穴距对水稻病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023-05-20朱艳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穴距经济效益病害

摘要 为探索小市镇机插秧水稻最适宜的穴距,本文进行了机插秧水稻同行距不同穴距的人工模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等行距不同穴距对水稻生育进程及全生育期长短没有任何影响;随着穴距的增加,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發病株率均有随之减少趋势,不同的穴距对倒伏没有影响。株高、茎基部2个节间宽度、剑叶长度、穗长随着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茎基部2个节间长度均随着移栽穴距的增加而减短;穴距对剑叶挺立情况没有影响,不同穴距田间剑叶都挺立,无披叶现象出现。穴有效穗数、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随着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总有效穗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随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减少,稻谷产值、生产成本、纯收入随着穴距减小而增加。14 cm穴距产量最高,产值最多,纯收入也最多。在生产上应提倡在机插秧行距为30 cm时宜采用14 cm穴距,同时要注意加强水稻病害防治,可使水稻增产增收。

关键词 水稻;穴距;病害;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5-0040-04

小市镇是水稻主要生产区,机插秧技术已成为水稻最常见的栽培技术。机插秧单位面积栽插适宜的穴数是水稻高产的基础,而确定水稻栽插适宜的穴数会涉及行距与穴距的合理配置。水稻机插秧适宜的行穴距配置可使水稻获得充足的光照,减轻水稻病虫害发生,提高水稻产量。当前,水稻插秧机的行距有25和30 cm 2种,穴距有12、14、16、17、18、20、22 cm等多种类型,生产上应用最多的穴距为14、17 cm。由于本地关于水稻穴距对水稻产量影响研究较少,究竟哪种穴距最适合本地机插秧水稻生产无从知晓。目前,国内有许多人在不同地点用不同品种水稻研究了穴距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得出了适宜本地水稻生长的穴距。李琼等[1]认为辽宁滨海稻区以行距33 cm、穴距15 cm的产量最高;朱惠明等[2]认为江苏海门市机插“太湖糯”适宜行穴距为30 cm×11.63 cm;付立东等[3]认为辽宁盘锦地区机插水稻适宜行穴距为30 cm×18 cm;徐勤等[4]认为上海市奉贤区常规水稻品种秀水134采用20 cm行距机械穴播,适宜的穴距为16 cm;刘丽华等[5]认为沈阳地区水稻适宜行穴距为30 cm×20 cm。尽管这些结论适合所在地区,但未必具有普适性。因此,必须研究适合小市镇的水稻适宜穴距。为研究本地机插秧水稻最适宜的穴距,本文进行了机插秧水稻同行距不同穴距的人工模拟比较试验,以期为小市镇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1年5—10月在怀宁县小市镇平坦社区种植大户谢金结承包的水稻田进行。试验田位于116°38′50.01″ E、30°37′29.42″ N。试验田土壤为潴育型马肝土,土壤含有机质17.24 g/kg、全氮1.61 g/kg、有效磷9.18 mg/kg、速效钾76.43 mg/kg,土壤pH5.51。本试验田每年仅种植一季杂交籼稻。以杂交中籼稻“隆两优899”为研究对象,常年产量8 000 kg/hm2以上。试验用复合肥含N、P2O5、K2O分别为17%、17%、17%,尿素含N为46%,氯化钾含K为60%。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CK)为行距30 cm、穴距14 cm;处理2为行距30 cm、穴距17 cm;处理3为行距30 cm、穴距20 cm。每处理重复3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33.3 ㎡(小区长6.6 m、宽5.0 m),小区之间间隔0.6 m,试验区周围设立保护行。

1.3 试验过程

水稻于2021年5月15日播种,6月4日栽插。插秧前,按试验对穴距设计要求在绳子上做好相应的穴距标记,插秧时拉绳定行距,并按穴距标记插秧。5月10日施51%复合肥525 kg/hm2作基肥;6月11日结合撒化学除草剂撒施尿素105.98 kg/hm2作分蘖肥;7月30日撒施尿素123.91 kg/hm2、氯化钾101.25 kg/hm2作穗肥。7月15日排水烤田,7月29日重新灌水。8月5日防治病虫害1次,9月1日防治病虫害1次。10月8日收割。试验除所要求的穴距不同外,其余的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

1.4 调查项目及方法

生长期间调查各小区水稻生育期、主要病害发生株率、植株倒伏率、剑叶长等;水稻收割前5 d调查每穴有效穗数、株高,取5穴整株稻株带回室内测量茎杆基部2个节间长度及其宽度、穗长、调查每穗总粒数及瘪粒数、测千粒重;分区收割、晒干、称重、测稻谷含水量,按籼谷标准含水量13.5%折算出各小区单位面积稻谷产量。

1.5 数据统计

用Excel 2007软件、DPS 19.05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应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生育进程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1、处理2、处理3生育进程完全相同,处理间生育期长短也完全一致。这说明等行距不同穴距对水稻生育进程及全生育期长短没有任何影响。

2.2 对病害发生、倒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稻曲病、纹枯病及稻瘟病发生株率排序趋势相同,即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1纹枯病发病株率分别比处理2、处理3高0.31百分点、0.90百分点,处理1稻曲病发病株率分别比处理2、处理3高0.36百分点、0.65百分点,处理1稻瘟病发病株率分别比处理2、处理3高0.17百分点、0.29百分点,不同处理间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发病株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倒伏率均为0,无倒伏。上述分析说明随着穴距的增加,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发病株率均有随之减少趋势,穴距小易诱发病害;不同的穴距对倒伏没有影响。

2.3 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株高、茎杆基部2个节间宽度、穗长、剑叶长度排序趋势一致,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1,以处理3值最大;不同处理的茎基部2个节間长度排序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以处理1值最大;不同处理的剑叶挺立率相等,均为100%,无披叶现象出现。除穗长外,不同处理间的其他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差异。处理1株高比处理2、处理3分别低0.51、0.72 cm,第1节间宽度比处理2、处理3分别少0.17、0.20 cm,第2节间宽度比处理2、处理3分别少0.13、0.24 cm,第1节间长度比处理2、处理3分别长0.45、0.91 cm,第2节间长度比处理2、处理3分别长0.44、0.88 cm,穗长比处理2、处理3显著地短1.14、2.02 cm。这说明随着穴距扩大,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改善,水稻个体生长得到充分发展,株高、茎基部2个节间宽度、剑叶长度、穗长均随着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茎基部2个节间长度均随着移栽穴距的增加而减短;穴距对剑叶挺立情况没有影响,不同穴距田间剑叶都挺立,无披叶现象出现。

2.4 对产量结构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处理的穴有效穗数、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排序趋势一致,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1,以处理3值最大;不同处理的总有效穗数排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以处理1值最大;不同处理的理论产量、实际产量排序趋势相一致,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以处理1值最大。处理1穴有效穗数比处理2、处理3分别少0.63、1.43 穗,穗粒数比处理2、处理3分别少12.93、23.81 粒/穗,结实率比处理2、处理3分别低0.87百分点、1.54百分点,每穗实粒数比处理2、处理3分别少12.90、23.83 粒/穗,千粒重比处理2、处理3分别低0.58、0.87 g。处理1因总穴数比处理2、处理3分别多42 017、71 429穴,导致总有效穗数比处理2、处理3分别多37.57万、61.03 万穗/hm2,增幅分别为15.32%、27.51%;理论产量比处理2、处理3分别高353.12、578.43 kg/hm2,实际产量比处理2、处理3分别高349.87、564.38 kg/hm2,增幅分别为4.04%、6.69%。处理1的高产源于移栽总穴数多导致总有效穗多。不同处理间总有效穗数、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差异显著,不同穴距对穴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以上分析说明穴有效穗数、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随着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总有效穗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随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减少;不同穴距引起移栽密度、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的不同,导致产量的差异;14 cm穴距移栽密度大、总有效穗数多,虽然穴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均最少,但其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三者的乘积仍最大,产量最高;同行距下穴距对产量起决定性作用。

2.5 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不同处理产值排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1产值比处理2、处理3分别增加881.67、1 422.24 元/hm2,增幅分别为4.04%、6.69%;种子、育苗基质及育苗土、育苗盘、肥料、农药、燃油、用工等费用比处理2、处理3分别增加366.16、732.32 元/hm2;纯收入比处理2、处理3分别增加515.51、689.92 元/hm2。这说明稻谷产值随着穴距减小而增加,生产成本随着穴距减小而相应提高,纯收入随着穴距减小而得以增多;14 cm穴距产值最高,纯收入最多。

3 结论

通过设置不同穴距,研究了不同穴距对水稻相关性状、主要病害、产量及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等行距不同穴距对水稻生育进程及全生育期长短没有任何影响;随着穴距的增加,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发病株率均有随之减少趋势,不同的穴距对倒伏没有影响。株高、茎基部2个节间宽度、剑叶长度、穗长随着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茎基部2个节间长度均随着移栽穴距的增加而减短;穴距对剑叶挺立情况没有影响,不同穴距田间剑叶都挺立,无披叶现象出现。穴有效穗数、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随着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增加,总有效穗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随栽插穴距的增加而减少,14 cm穴距虽穴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均最少,但移栽密度大,总有效穗数多,总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者乘积最大,产量最高。稻谷产值随着穴距减小而增加,生产成本随着穴距减小而相应提高,纯收入随着穴距减小而得以增多;14 cm穴距产值最高,纯收入最多。综合整个试验结果,在生产上应提倡采用适度增密措施,在行距为30 cm条件下宜采用14 cm穴距,同时要注意加强水稻病害防治,可使水稻增产增收。

4 参考文献

[1] 李琼,付立东.不同穴距对水稻生育及产量影响[J].北方水稻,2011,41(2):17-20.

[2] 朱惠明,许嘉宁,成惠斌,等.机插水稻不同穴距比较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4(2):48-49.

[3] 付立东,隋鑫.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70-72.

[4] 徐勤,屠莉宏,沈兆峰.穴距与施氮量对机穴播秀水134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0(20):11-13.

[5] 刘丽华,周婵婵,高光杰,等.不同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6(4):127-132.

(责编:王 菁)

作者简介 朱艳琴(1976—),女,安徽怀宁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2-05-25

猜你喜欢

穴距经济效益病害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宽窄行不同播量试验示范总结报告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不同穴距对机穴播“秀水134”产量的影响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机穴播不同穴距对“秀水12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