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学生劳动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05-19杨宗鹏段忠明刘忠新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新时代中学生

杨宗鹏 段忠明 刘忠新

摘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在立德树人落实过程中体现劳动教育的价值,能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强化其道德品质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符合立德树人的内涵及要求。因此,本文研究新时代中学生劳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并阐述中学生劳动能力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生;劳动能力;提升路径

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是推进劳动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形成规范的劳动行为,是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新时代中学生劳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探究中学生劳动能力提升的路径,旨在为中学开展劳动教育创设条件。

1   新时代中学生劳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1.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劳动具有综合性和协调性,并不是单一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在劳动实践中应倡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获得锻炼机会与成长条件,进而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中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要以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为中心。一方面,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认识自我;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劳动实践作为动脑、动手相结合的活动,具备综合育人的基本属性,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及劳动素养。提升中学生劳动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身心智力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塑造学生优良的品格。

1.2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精髓在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接班人。但就现阶段的劳动教育而言,个别学校在学生劳动能力提升方面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部分学生出现动手能力差、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不愿意劳动的现象。个体思想与社会实践有关系,劳动作为一种核心的社会实践任务,在劳动中能增进个体智慧,积累知识经验,传播劳动价值,能够引导学生认知客观世界并掌握自我品性,端正自我思想态度。

例如,指导学生参与日常劳动,让学生感知劳动的艰辛,循序渐进地探索人生哲理,了解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所以,关注中学生劳动能力培养,贯彻劳动教育目标,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机制中,贯穿学生成长的过程,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性,势在必行。劳动教育能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让主流价值观深入学生内心。同时,培养劳动能力也是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能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   新时代中学生劳动能力提升的对策分析

2.1创设班级环境,增强劳动意识

班级作为学生的成长场所,是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学生劳动行为习惯的载体。创设干净、卫生及整洁的班级环境,构建班级文化。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能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因此,学校要定位班级管理功能,体现劳动的育人价值,并赋予学生劳动组织管理权,从班规、班级文化、桌椅摆放、卫生环境及个人物品整理出发,让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劳动文化建设,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共享班级的劳动成果,让学生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创设条件。

例如,以“我的班级我做主”为主题开展劳动教育,各班级结合学生情况,在班主任、班干部的组织下,根据人数、性别、各小组任务及抽簽定点,创新劳动值日表,设计科学的卫生值日安排表。结合安排表,组织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项目包括教室内外保洁,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任务,让学生完全参与到班级卫生清扫中,进而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强化学生的劳动理念及主体意识。

另外,在班级卫生管理中建立轮流值日制度,优化评比活动,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为了确保该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应以学生干部为中心建立检查组,并保持每周人员轮换。在值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每天检查各班级的卫生情况,周末评比一周的检查结果,设置“最佳卫生班级”的荣誉称号,并奖励流动红旗。期末要评比最佳劳动班级,予以特别奖励。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学校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开展“公益劳动之星”评比活动,设计“校园劳动小卫士”的劳动评选项目,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及成就感,并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让学生爱上劳动,体会劳动的乐趣。

同时,建立卫生区域包干机制,让学生热爱劳动,形成主人翁意识。在校园中设置整体卫生区,要求每个班级轮流打扫校园卫生,做好校园卫生的维护工作。值日班级根据排班计划打扫卫生区域,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劳动教育理念。

2.2促进家校沟通,提升劳动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变得更宠爱孩子。特别是隔代教育下,长辈对孩子溺爱、娇惯,原本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劳动任务,被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导致不少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家庭劳动教育角色缺失,个体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强。针对此类问题,学校要构建“家校沟通”机制,借助家长会及家访的方式,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的价值,鼓励家长监督孩子参与家庭劳动。这不仅能稳固亲情关系,还能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例如,每学期开学,学校可以将家庭劳动教育作为主题召开家长会,提出劳动教育要求,提高家长的配合度。学校要以年级为单元,细化家庭劳动的项目与内容,要求家长参与到对学生家庭劳动的监督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卫生清理、个人生活自理及普通家务,还有农忙季节开展劳动教育。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要求塑造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让学生尊重并热爱劳动,让劳动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

只有在学校、家庭中构建合作机制,创新家园共育模式,才能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家校之间可以围绕劳动教育搭建共育课堂,建立家长培训机制,让家长主动向学生传授劳动技能;成立家长委员会,贯彻劳动教育理念,为家长开展劳动教育提供资源条件;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在交流中传播教育心得,拉近家校距离。创新家校共育途径,能解决共育方式相对单一及双向沟通不到位的问题,让劳动教育提质增效。另外,通过“家校合作”贯彻劳动教育,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升,学生也能理解劳动的艰辛,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在日常生活中爱上劳动,成为懂事、孝顺的孩子。

2.3依托劳动研学,强化劳动体验

要想引导学生掌握劳动理论知识及技能,就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及亲身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一直以来,受校园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不丰富、社会教育角色缺失、社会劳动存在局限性,导致其综合素养不强。因此,学校要精心设计中学生劳动教育任务,开展主题研学活动,促进劳动教育与研学融合,遵循“教学做”原则,让学生了解社会,给予学生良好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参与春季播种、夏季耕耘、秋季收获及冬季储藏任务,从而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

例如,学校可以借助研学基地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关注学生的劳动体验,开展体验式教育活动。以当地生态农业基地为例,生态农业基地大多用于种植蔬菜、瓜果、林木、花卉等。学校要和基地保持沟通,结合学生的年级段分时间安排劳动体验项目。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引导学生参与蔬菜瓜果种植任务;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可以指导学生种植花卉、参与家庭养殖。劳动研学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属性,感知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与喜悦,学会珍惜粮食,形成节约粮食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达·芬奇曾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劳动的延伸,让劳动贯彻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能树德立人,还能健体和育美,具备综合育人的教育功能。学校也可以借助重要节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例如,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例,可以带领学生前往敬老院与社区参与公益活动,在社区服务中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又如,在中秋节组织学生参与“走进田间地头”主题活动,深入乡村体验打农药与拔杂草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不易,使其强化劳动理念并增强社会责任感。每年的重阳节,可以带领学生前往敬老院参与“敬老爱老一日行”劳动活动,为老人送温暖,帮助老人收拾房间、打扫卫生。一方面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体力劳动;另一方面能让学生领悟家庭亲情,学习孝亲文化。

2.4构建评价机制,创新劳动教育体系

为了提高新时代中学的劳动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应创新劳动教育评价机制,评估劳动教育的效果及不足,设置评价标准,让劳动教育体系更规范。设置合理、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是新时代贯彻劳动教育的关键方法,对中学开展劳动教育尤为重要。

例如,学校要深入了解学生生活,结合其成长特征、个体发展规律构建多元化评价制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在劳动教育评价中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一方面,构建劳动课程的动态评价机制,创新学科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劳动教育项目,评价课时、备课及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校要以学生的劳动素养为中心构建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又如,学校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设计评价记录表,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结合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录数据。教师在评价中了解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素养及劳动意识。为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教师需要在评价表中融入学生的日常劳动行为,如是否能独立穿衣服、劳动理念如何、劳动技能提升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结合劳动能力评价表制定教学方案,为学生设计劳动项目,并在劳动中为学生评分。

教师在劳动评价制度建设中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明确过程评价的必要性,准确并及时记录学生的劳动参与过程及体验,认真审查最终评价结果,保证审查准确无误后公布评价结果。

另外,通过劳动评价能督促学生完成劳动任务,提升劳动教育效果,提升学生劳动能力。由此可见,劳动评价机制是中学劳动教育的关键考核措施,能呈现劳动教育的整个过程及成果,为提高劳动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为了提高劳动实践课质量,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条件和机会,优化实践环境。首先,学校要在教育中为学生营造爱劳动的氛围,让学生在劳动氛围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劳动技能,进而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变学生对劳动的态度与认知;其次,学校要建立优质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结合劳动实践课教师的需求传播理论知识,关注教学能力,通过培训和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再次,学校要以劳动教育为中心,制定健全的規章管理制度,以新课标为依据,贯彻劳动教育宗旨、目标、方法和内容,制定劳动素养培养制度和劳动实践课保障机制;最后,学校要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中学生的大多数学习生活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校园文化对他们的价值导向、审美能力、意志品质均具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措施。因此,学校要关注开发校本资源,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在家校合作中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塑造学生的优良品德,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及综合素养。同时,要创建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体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鲍兴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策略[J].家长,2022(23):162-164.

[2]金云.浅谈自主拓展型课程中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2(19):41-43.

[3]许燕.基于发展小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的思维训练策略[J].成才,2022(12):8-10.

[4]崔绍怀,潘李民.新时代城镇中学生劳动教育与体育融合模式探索[J].惠州学院学报,2022,42(1):8-13.

[5]陈海龙.中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6]黄文娟.劳动实践课对中学生劳动能力影响的研究与实践[J].智力,2021(32):64-66.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酒泉市教育科研课题“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教育模式探究”(课题立项号:JQ[2020]GHB05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新时代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