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三度”:2023年全国两会粤港澳大湾区报道方法论
2023-05-19谭仕龙曹斯胡良光古嘉莹
□ 谭仕龙 曹斯 胡良光 古嘉莹
2023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迎来了发布实施4周年的节点,随着内地与港澳全面恢复通关,各项工作积极向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2023年全国两会的热点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立足广东,深耕湾区,影响全国——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全国两会报道的重点议题,守正创新,抓“活鱼”、强策划、深互动,突出鲜度、深度、热度,推出了《9+2>11,“我们都是大湾区人!”》《我们都是大湾区人·同心册》《湾区睇两会·微圆桌》等系列融媒报道,掀起多波次传播热潮,让大湾区澎湃大流量。
一、抓好“活鱼”,做出质量,保持鲜度
2023年全国两会是党的二十大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定位为“广东传播主平台、湾区第一端”的南方+客户端,与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一体联动,在平稳平实、高质高效做好程序性报道等内容的同时,密切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重要议题,及时捕捉现场“活鱼”,精烹细作,力求为用户端出“鲜美好菜”。
(一)“抢鲜”重在快,集中兵力冲上去,打好组合拳
“有人说我是澳门人,有人说我是香港人,我会说我是大湾区人。”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信德集团董事长何超琼的一番话赢得网友点赞,登上热搜。
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内有9个内地城市和两个特区,大家同饮一江水,同享千年岭南文化,都喜欢吃皮蛋瘦肉粥,也都能吃苦耐劳。大湾区将成为香港发展的大舞台。香港应该担当大湾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超级联系人。
南方+客户端采编团队实时直播了这一精彩内容,当即安排人力发布图文快讯,快剪视频《全国政协委员何超琼:我是大湾区人,喜欢吃皮蛋瘦肉粥》紧随其后,以流行的粤语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突出“皮蛋瘦肉粥”这一特色元素,并加上表情包与动效弹幕,让“大湾区人”这个概念生动地传递开来。随着话题发酵,南方+客户端“南方读+”栏目趁势而上,推出深度网文《进击的大湾区姐姐,普通话不赖》,用细节故事传达深意,以网言网语贴近青年,勾勒大湾区的大未来;“叮咚快评”栏目发布《一句“我是大湾区人”:满满的骄傲,稳稳的幸福》,使该议题持久保鲜、不断升华。
(二)“抢鲜”也要精,抓共情点做文章,彰显“合家欢”
如何趁热打铁?发挥深耕广东和大湾区的优势,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采编前后方快速联动,紧扣“我是大湾区人”这一话题采访了珠三角九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并以“我是XX人,也是大湾区人……”这一齐整又各具特色的形式进行包装,打造了集文字、短视频、海报等于一体的融媒产品《9+2>11,“我们都是大湾区人!”》,形成强势呼应:来自广州的全国人大代表袁玉宇说,语言相通,情感相连,欢迎更多港澳同胞来穗奋斗;扎根珠海外伶仃岛3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谢坚,平时喜欢吃海鲜,“希望更多人尝到大湾区的这口鲜味儿”;来自佛山的全国政协委员曾小敏,最喜欢的是粤剧,“大湾区文化同根同源,希望建好大湾区共同精神家园”……多声部大合唱,让这场“大湾区人”的“联谊会”更加热闹、更有看头。
一句“我是大湾区人”,说出了软硬联通的获得感和民心相通的归属感;一道“9+2>11”的数学题,书写了大湾区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一同打响了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本次大湾区报道的头炮,进一步激发“双向奔赴”的情感共鸣,让“大湾区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持续攻坚,发掘增量,拓展深度
以“我是大湾区人”为引爆点,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设置议题,由点及面、由小及大、由表及里,发掘增量,开发多元产品线,抢占两会大湾区报道制高点。
(一)多方展现代表委员履职尽责风采,奏响大湾区和声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7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来自粤港澳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围绕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主动出击,深入报道三地代表委员的履职风采,推出了《全国政协委员马志毅向澳门青年发出“春天的邀请”》《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亮相“代表通道”:中国科学家不再“难为无米之炊”》等一批鲜活报道,以“精美海报+金句视频”的方式在全平台传播。此外,开设“履职接力棒”栏目,每天推出一期专访,及时传递代表委员好声音,最后浓缩29期报道精华制作《共赴春天的约会,广东这些代表委员关注了哪些热点话题》SVG,同步呈现关于大湾区商业航天产业、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建议,放大了全国两会上的大湾区声量。
(二)发挥粤港澳媒体联动机制,突出大湾区特色
近年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港澳主流媒体建立了常态化联动报道机制,本次两会上,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携手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澳门日报,策划《湾区睇两会·微圆桌》联名款系列产品,从平台建设、产业发展、青年创业、生活居住等角度出发,专访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会长崔世平、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建锋等来自大湾区的25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精挑细选,将硬核内容浓缩于海报与长图之中,以“聊天记录所有人可见”的SVG形式包装问答讨论,分7期推出,包括《如何推动大湾区“软硬联通”》《助力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如何推动大湾区一盘棋协同发展》《如何打造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等,形式新颖,干货十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掀起了一波传播高潮。
(三)激发南方报业一体化合力,讲好大湾区故事
作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转型融合的主平台,南方+客户端与集团各媒体形成了内容一体化生产的有效机制,兼容各类优质内容,在日常报道与新闻大战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两会期间,“南方+编委会一周荐读”品牌栏目以“大湾区人,又出圈了”为主题,集纳梳理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都市报、N视频等兄弟媒体的优质内容,讲好大湾区故事,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南方+客户端同步呈现南方网、GDToday《京港澳连线》系列报道,聚焦粤港澳三地如何创新体制机制,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带来的新机遇等话题,发布了约20篇报道;开设专栏“‘超’班有嘢讲”,专访香港特首李家超的“班子成员”,包括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保安局局长邓炳强等,充分展现香港对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满腔热诚;聚合发布南方都市报、N视频创意视频《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是怎样的?AI打开大湾区春天》,换个视角看大湾区,科技感令人眼前一亮。
三、互动传播,带动流量,提升热度
万物皆媒时代,无互动不传播,无体验不流行。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是当前的一个主流趋势。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三箭齐发”,从产品、组织、渠道上着手,全力推进大湾区报道的互动化传播,做大流量,提升全网热度。
一是在产品形态上着力互动。在本次两会关于大湾区的报道中,南方+广泛应用SVG等轻量化、交互式技术,打造了《湾区睇两会·微圆桌》等年轻态产品,用户动动手指便能“收获满满”。
同样得到好评的还有创意展示型H5《我们都是大湾区人·同心册》,该产品“有你有我有情”,从大湾区人同心向未来的内涵出发,以“同心册”为主打概念,配上走心的背景音乐,设置了“代表委员说”“湾区微圆桌”“生动大湾区”等栏目,涵盖十余篇重点报道,并设计精美海报推广传播,有效营造了各界共商共建大湾区的热烈氛围,“一册”在手,满屏精华,令用户“爱不释手”。
二是在组织方式上强化互动。目前南方+客户端已建成南方号这一广东规模最大的政务新媒体聚合平台,吸引了超7000家政务机构入驻,通过“PGC+UGC”的模式,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本次全国两会报道,南方+客户端充分发挥南方号开放生产的成熟机制,在何超琼的发言走红之后,及时策划推出“湾区故事由我来写”同题作文,邀请珠三角9个地市南方号矩阵围绕“基础设施”“机制突破”“人才流动”“平台建设”四个板块讲述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故事,征集展示了来自47家单位的90多篇作品,“广州发布”“深圳发布”“珠海发布”等多个头部南方号纷纷“抢沙发”,让正能量话题在全网持续发酵、扩散。
三是在传播渠道上协同互动。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全力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坚持“造船传播”和“借船传播”并举,不仅做强自身平台,而且构建了覆盖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权威党端和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商业头部平台的全网传播矩阵,努力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端内端外同频共振,提升主流传播效能。
两会期间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报道流量超过1亿,其中,南方日报微博主持原创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何超琼说我是大湾区人#,迅即登上同城榜,原创稿件微博流量破百万,被众多主流媒体、政务新媒体和自媒体转发。通过南方报业旗下的互动触控屏、户外LED大屏等智慧终端,本次大湾区系列可视化报道产品精准覆盖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北京驻地、广东各地重点场所等,实现线上“小屏”与线下“大屏”跨屏联动展播,吸引代表委员、广大受众互动点赞,有效助力大湾区出彩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