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3-05-19范乃文
范乃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每年发生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数据超出50 万,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心肌梗死患者会有出汗、胸部疼痛、濒死感、极度恐惧等一系列症状[1,2]。同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发病速度较快,存在心脏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可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则会出现猝死。临床上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式以药物为主,但是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差异,为了更好地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需采取适合的药物[3,4]。作为临床中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效果较好的药物,替罗非班及美托洛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单独长期使用会增加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对替罗非班及美托洛尔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效果展开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3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2 例,按照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 例,女20 例;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61.54±5.56)岁;合并症:高血压15 例,糖尿病16 例,高血脂1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2 例,女19 例;年龄44~79 岁,平均年龄(61.58±5.83)岁;合并症:高血压16 例,糖尿病12 例,高血脂1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选择符合中华医学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急性发病、对本次治疗药物无过敏反应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具有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急诊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托洛尔联合艾司洛尔治疗,艾司洛尔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59) 1 min 内静脉注射负荷量0.5 mg/kg,继以50 μg/ (kg·min)静脉滴注,4 min 后无效可重复推注剂量,然后维持量加至100 μg/(kg·min)静脉滴注,以此类推,最大维持量 300 μg/ (kg·min),连续用药48 h;口服美托洛尔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169)25~50 mg/次,6~12 h 服用1 次,持续2 d;后再口服50~100 mg/次,2 次/d,连续7 d。观察组患者接受替罗非班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美托洛尔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替罗非班(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440)静脉滴注,0.2 μg/(kg·min),持续36 h。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ST-T 段显示正常表示治疗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得到一定缓解,经心电图检查ST-T 段显示改善表示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经心电图检查ST-T 段显示无变化表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心血管事件包括二次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
1.4.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 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LVEDV、LVESV、LVEDD。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V、LVESV、LVED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 高于本组治疗前,LVEDV、LVESV、LVEDD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LVEF 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LVEDD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现阶段,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主要原因是老龄化加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患者出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为前胸疼痛、呼吸急促、胸闷等[5,6]。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内部血脂堆积所导致,随着病情不断恶化,会逐渐影响患者的血供,进而出现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血[7-9]。绝大多数情况下,粥样斑块溃破会出现管腔内部血栓,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因此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疗重点集中于降低血脂,溶解血栓,给予支架治疗,加速患者心肌血液供应[10-12]。
替罗非班及美托洛尔是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较为广泛的药物。替罗非班注射液属于非肽类可逆性血小板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有效抑制纤维蛋白和糖蛋白的结合占据血小板交联位点,更好地避免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管负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降低心功能损伤。替罗非班可以抑制血栓形成,阻止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加速内皮细胞的释放,从而达到理想效果。美托洛尔属于β 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肾上腺素受体,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和心率,增加心脏供血量。针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心脏代谢压力,缓解临床症状,但是替罗非班及美托洛尔单独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还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本次研究分析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 高于本组治疗前,LVEDV、LVESV、LVEDD 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LVEF(46.13±8.22)% 高于对照组的(40.48±8.24)%,LVEDV(156.66±21.25)ml、LVESV(83.88±17.19)ml、LVEDD(42.14±5.42)mm低于对照组的(176.24±22.44)ml、(106.66±13.65)ml、(51.56±5.2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联合美托洛尔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