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生产中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药剂筛选

2023-05-19杨合法闫勇韩卉李季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增产率防治效果

杨合法 闫勇 韩卉 李季

摘要 为加大有机生产中白粉病防控力度,提高防治效果。采用有机生产标准(GB 19630—2019)中允许使用的大黄素甲醚、蛇床子素、硫黄、碳酸氢钾、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及乳化植物油等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种供试药剂均有一定的控制白粉病的效果,第3次药后7 d,对西葫芦白粉病防效为64.61%~74.78%,其中以0.5%大黄素甲醚AS防效最优,达74.78%,防治效果表现为0.5%大黄素甲醚AS >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1%蛇床子素EW >碳酸氢钾DP>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50%硫黄SC>乳化植物油;供试药剂均可提高西葫芦产量,使用碳酸氢钾增产率最高,为44.70%,其次是1%蛇床子素EW及0.5%大黄素甲醚AS,增产率分别是38.83%和37.90%,乳化植物油EC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产率为35.63%。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在白粉病发生初期优先使用碳酸氢钾,在白粉病发生期推荐使用0.5%大黄素甲醚AS 、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1%蛇床子素EW 等药剂。

关键词 有机生产;西葫芦白粉病;防治效果;增产率

中图分类号 S 4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7-015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7.035

Screening of  Medicaments for Controlling Powdery Mildew of Summer Squash in Organic Production

YANG  He-fa1, YAN  Yong1, HAN Hui2 et al

(1. Quzhou Experimental Station,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uzhou,Hebei  057250;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 Langfang,Hebei  065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wdery mildew in organic production and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A field efficacy test was conducted with physcion, osthole, sulphur, potassium bicarbonate, Bacillus subtilis, Trichoderma harzianum and emulsified vegetable oil allowed in the organic production standard (GB 19630—201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ven kinds of medicaments all had certain effects (64.61%-74.78%) on controlling powdery mildew, and the order of control effect was 0.5% physcion AS > Bacillus subtilis WP (1×1010 CFU/g) > 1% osthole EW > potassium bicarbonate DP > Trichoderma harzianum WP (3×108 CFU/g) > 50% sulphur SC > emulsified vegetable oil. All medicaments increased the yield of summer squash. The yield increase rate of potassium bicarbonate was the highest (44.70%), followed by 1% osthole EW (38.83%), 0.5% physcion AS (37.90%) and emulsified vegetable oil EC (35.63%).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ults, the author suggests giving priority to the use of potassium bicarbonate in the early stage of powdery mildew, and 0.5% physcion AS, Bacillus subtilis WP (1×1010 CFU/g), 1% osthole EW in other stages.

Key words Organic production;Summer squash powdery mildew;Control effect;Yield increase rate

基金項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病害生态调控的创新栽培模式、技术和产品研发”(2019YFD1002004)。

作者简介 杨合法(1966—),男,河北邯郸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有机农业和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有机及生态农业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5-31

在保护地瓜类蔬菜生产中,西葫芦以其早熟、丰产、易管理、口感甜脆等优点,广受消费者喜爱,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黄瓜,种植效益突出[1]。西葫芦又名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别名番瓜、荨瓜等,原产北美洲南部,19世纪中叶引入我国,是我国主要栽培的蔬菜品种之一[2-3]。葫芦科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真菌,能够侵入寄生在活体植物体表,繁殖速度快,并通过气流传播。由白粉菌引起的白粉病是西葫芦等瓜类作物最重要的病害,且分布广泛,各个蔬菜种植区均可发生,发病植株叶片提前枯死,并通过降低单个果实大小或减少单株作物坐果个数等造成蔬菜减产50%[4]。目前该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采用抗病育种、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5]。

有机农业是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建立与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实现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6]。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参考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7],选用天然的矿物源、植物源及微生物源等物质防治病虫害。笔者选用有机农业生产中常用的2种植物源杀菌剂、2种矿物源杀菌剂、2种微生物源产品及课题组专利产品——乳化植物油制剂[8]为主要试验对象,开展了西葫芦白粉病防治效果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合有机农业生产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植保产品,旨在为有机农业病虫害的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日光温室内。实验站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北部,属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56.2 mm,平均气温为26.8 ℃,无霜期年平均201 d,年日照2 557 h,属一年两熟种植区。温室东西长52.0 m,南北宽7.5 m,占地面积约 0.04 hm2,拱圆式钢架结构,土壤为治理后的盐化潮土,试验前为多年菜田,水肥管理按有机生产模式管理。

1.2 试验材料

供试西葫芦品种为“京葫36”,从当地蔬菜门市购买。

试验药品:0.5%大黄素甲醚水剂(AS),1%蛇床子素水乳剂(EW),自制乳化植物油(EC),50%硫黄悬浮剂(SC),碳酸氢钾粉剂(DP),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WP),3×108 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WP)。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每处理设4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共划分32个小区,小区面积11.2 m2(7.0 m×1.6 m),双行种植,每行15株,每小区定植30株,起高畦地膜覆盖栽培,大小行种植,大行距90 cm、小行距70 cm,株距50 cm,定植密度25 000株/hm2。不同处理中的药剂信息见表1。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2020年12月10日播种育苗,2021年1月8日定植,2021年4月6日初次施药(白粉病发病高峰期),4月13日第2次施药,4月20日第3次施药。每次施药时间选在上午(西葫芦植株露水干后),采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喷雾,植株的正反面均匀施药,喷药液量以叶片湿润不滴水为宜。为防止小区相互影响,施药时采用塑料膜对小区进行隔离。

1.5 调查方法

每个小区按3点调查,每点固定2株,共调查6株的全部叶片,于施药前调查病情指数,第1次施药后7 d、第2次施药后7 d、第3次施药后7 d,按9級分级标准计算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分级方法:0级为无病斑;1级为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以下;3级为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6%~10%;5级为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11%~20%;7 级为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21%~40%;9 级为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40%以上。

调查(目测)各处理区西葫芦叶片是否有药斑、发黄及矮化等症状,以评价试验药品的安全性。

1.6 药效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发病级数×各级病叶数)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1.7 产量测定

西葫芦开始收获时,调查白粉病的固定株,分别记录植株的单瓜重、单株结瓜数及单株产量,并实收实测各小区的产量,计算各供试药剂的增产率。

增产率=处理产量-对照产量对照产量×100%

1.8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经Excel软件处理后,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采用邓肯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处理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表2)表明,7种供试药剂均有一定的控制白粉病的效果。第1次施药后7 d,使用0.5%大黄素甲醚AS和碳酸氢钾DP的防效较高,分别为36.27%、35.89%,与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的处理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多,所有试验药剂的防效均提高,第2次药后7 d,0.5%大黄素甲醚AS、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的防效达60%以上,1%蛇床子素EW防效接近60%,3种药剂防治效果分别为63.67%、60.24%、59.76%,与其他处理防效差异显著(P<0.05)。第3次药后7 d,不同药剂对西葫芦白粉病防效为64.61%~74.78%,其中以0.5%大黄素甲醚AS防效最优,达74.78%,除与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处理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药剂处理差异显著(P<0.05);3次药后防治效果表现为0.5%大黄素甲醚AS>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1%蛇床子素EW>碳酸氢钾DP>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50%硫黄SC>乳化植物油。防效达70%以上的药剂为2种植物源农药(0.5%大黄素甲醚和1%蛇床子素)和1种微生物源农药(10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其他药剂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达64%以上。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西葫芦的安全性

每次施药后当日及药后第7天目测各药剂处理区的西葫芦生长情况,第2次施药后7 d发现,施用乳化植物油的处理,叶片颜色较为浓绿,其他处理区均生长良好,未发现叶片有药斑、发黄、矮化、畸形等症状。供试药剂中除硫黄悬浮剂对捕食螨有一定的影响外,其他药剂未对试验环境中的瓢虫、寄生蜂及捕食螨等有益生物产生不良影响,这说明试验药品及施用浓度对西葫芦生长发育及环境是安全的。

2.3 不同药剂处理对西葫芦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药剂对西葫芦单瓜重、单株结瓜数及单株产量均有影响。从单瓜重及单株结瓜数看,碳酸氢钾DP处理与50%硫黄SC、清水对照处理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除50%硫黄SC外,使用试验中的其他任何一种药剂均可显著提高西葫芦单瓜重及单株结瓜数;从单株产量看,碳酸氢钾DP处理显著高于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WP、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50%硫黄SC及清水对照(P<0.05),与0.5%大黄素甲醚AS、1%蛇床子素EW及乳化植物油EC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使用不同药剂均可提高西葫芦产量,碳酸氢钾DP处理增产率最高,为44.70%,其次是1%蛇床子素EW和0.5%大黄素甲醚AS,分别增产38.83%和37.90%,乳化植物油EC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产率为35.63%,增产率表现为碳酸氢钾DP>1%蛇床子素EW>0.5%大黄素甲醚AS>乳化植物油EC>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50%硫黄SC>清水对照。使用矿物源的碳酸氢钾处理比使用同为矿物源50%硫黄SC可极显著提高西葫芦产量(P<0.01),与其他植物源及微生物源药剂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采用有机农业生产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矿物源及微生源药剂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均对西葫芦白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可提高西葫芦产量。

植物源农药以其自身无残留、低毒或无毒,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且易与其他药剂混配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几年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9]。李发康等[10]利用蛇床子素乙醇提取物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定,当浓度为0.02 g/mL时对裸仁美洲南瓜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达 87.57%和 86.80%;朱阿秀等[11]使用0.5 %大黄素甲醚AS防治西瓜白粉病,当浓度为1 800 mL/hm2时用药后7 d防效达74.04%;杨宇红等[12]研究表明,0.5%大黄素甲醚水剂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保护与治疗作用,以保护作用更为突出,接种后14 d保护效果仍高达94%;李永翔等[13]利用乳化植物油,以葡萄为试验材料防治葡萄霜霉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用机理主要为植物油乳化剂可以包围病原菌,从而阻碍病原菌的扩展。目前使用植物提取物防治病虫害的研究较多,综合分析其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干扰菌体细胞代谢过程、改变病原菌形态、破坏菌体的细胞结构和调节植物自身抗病能力4个方面[14-15]。

硫黄属矿物农药,能有效抑制白粉病发生,对作物安全,无残留毒性[16];硫黄悬浮剂以硫为活性成分,可以杀灭螨、菌、虫且无抗药性,在国内外已有百余年的使用历史。该试验使用硫黄悬浮剂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效果不及其他供试药剂,可能与使用浓度和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碳酸氢钾应用在蔬菜上,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增施碳酸氢钾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17-18];国内外已对碳酸氢钾防治瓜类、葡萄、草莓、辣椒、番茄白粉病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其作用机理表现在碳酸氢钾的pH在8以上,为弱碱性物质,能抑制病菌分生孢子和孢子的形成,使新生孢子失去传染力。该试验结果也表明其对西葫芦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微生物农药一般是指以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活体为有效成分的农药[20],包括以菌制菌、以菌治虫、以菌除草等,这类农药由于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毕扬等[21]使用1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SC 100倍液、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 WP 400倍液、3×108 CFU/g哈茨木霉菌 WP 300倍液,喷施4~5次后,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72.51%、78.92%、68.78%。

根据该研究结果,笔者建议在瓜类白粉病发生初期优先使用碳酸氢钾,在白粉病发生期推荐使用0.5%大黄素甲醚AS 、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1%蛇床子素EW 等药剂。

参考文献

[1] 李海真,张帆,张国裕,等.西葫芦新品种‘京葫36’的选育[J].中国瓜菜,2020,33(1):59-61.

[2] 刘俊稚,葛亚明,PUGLIESE MASSIMO,等.CO2和温度升高情况下白粉菌侵染对西葫芦生长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31(2):491-497.

[3] 王舒亚,徐威,唐中祺,等.不同补光时长对日光温室西葫芦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瓜菜,2020,33(4):23-27.

[4] 姚良琼,魏峰,强刚.西葫芦白粉病的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4,4(5):21-24.

[5] CHEN C Q,BLANGER R R,BENHAMOU N,et al.Defense enzymes induced in cucumber roots by treatment with plant-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and Pythium aphanidermatum[J].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00,56(1):13-23.

[6] 颜廷婷,索琳.有机农业生产中微生物农药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标准化,2022(2):95-99.

[7]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 19630—201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8] 杨合法,李季,张泽宇.一种蛋黄油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201710325878.6[P].2021-02-12.

[9] 张军.植物性农药的进展与应用[J].世界农业,1999(5):37-38.

[10] 李发康,李培,李兴昱,等.5种中草药提取液对裸仁美洲南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蔬菜,2020(3):56-60.

[11] 朱阿秀,龚伟荣,胡婕,等.不同药剂防治设施西瓜白粉病效果初探[J].上海蔬菜,2020(3):73-75,96.

[12] 杨宇红,龚惠之,杨翠荣,等.植物源杀菌剂大黄素甲醚防治黄瓜白粉病研究[J].中国蔬菜,2009(20):23-28.

[13] 李永翔,杜相革.有機葡萄生产中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366-369.

[14] 张焱珍.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15] 龚双军,杨立军,杨小军,等.新型植物源农药0.5%大黄素甲醚水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J].植物保护,2010,36(5):168-170.

[16] 张家驯,陆晓莉,王依明.50%硫磺SC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5(4):96-97.

[17] 邢亚南,郑阳,郝建军,等.不同浓度碳酸氢钾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421-423.

[18] 李颖畅,郝建军,于洋,等.碳酸氢钾对茄子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9(4):27-29.

[19] 唐莎莎,所凤阅,肖长坤,等.7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测定[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6):54-55,53.

[20] 王以燕,袁善奎,农向群,等.我国微生物农药常见剂型种类及管理[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1,37(4):640-645.

[21] 毕扬,张艳杰,郭巍,等.防治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的生物制剂的筛选[J].植物保护,2016,42(5):234-237,241.

猜你喜欢

增产率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沈阳地区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不同药剂对水稻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