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主题综述

2023-05-18

关键词:周汝昌红学曹雪芹

文题导入

《红楼梦》这部小说,铺叙了宝黛钗等人“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婚姻爱情悲剧,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等众多女子的不幸人生,表现了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巨变,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查找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研究论述,深入思考《红楼梦》的主题,写一篇综述。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难度比较大的题目。要想把它写好,我们必须克服两个障碍:其一为文体障碍,其二为文献障碍。

“综述”以客观陈述为主,必须准确、清晰,最忌随意发挥。不论是会议综述还是学术综述,它们都需要写作者深度参与其中,如此才能求得全面、客观、准确、清晰的表达效果。

“《红楼梦》主题综述”这种学术性题目是非要深度参与而不可的,所谓“深度参与”也就是深入阅读文献的意思。基本的要求是通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详细了解里面的人物关系、故事梗概、结构模式。在此基础上,可以接触一些红学研究的书目。要对旧红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可以参看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要对新红学有所了解,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王昆仑这些新红学奠基者的基本成果是绕不开的。感兴趣的还可以了解一下冯其庸、梁归智、蒋勋、刘心武、周思源等人的红学研究成果。有了上述文献参与基础,再进行这个题目的写作就可以游刃有余了。

佳作展示

《红楼梦》主题综述

《红楼梦》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不朽文学名著。其主题的丰富性一直以来都是红学界和《红楼梦》读者热议的话题。根据所掌握的研究资料以及阅读原著的心得体会,我尝试对《红楼梦》的主题做如下综述。

新红学关于《红楼梦》主题说立足于一个文学研究的常识——知人论世。当作者曹雪芹的身世、性情逐渐清晰明了时,很多符合文学审美规律且见解颇深刻的“《红楼梦》主题”论便诞生了。碍于阅读量和研究的学力有限,我仅从以下三点做些相对简单的介绍。

其一,普遍的人性主题说。《红楼梦》表现了普遍而真实的人性,如今看来是毋庸置疑的了。在这一点上,鲁迅先生就说得特别透彻。鲁迅先生认为《红楼梦》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中“好人一切皆好,坏人一切皆坏”的套路。先生还说,《红楼梦》“正因写实,转成新鲜”,不落入“非黑即白”的人物模式,就是真实地描写现实中的人。俞平伯先生在深入研究后也指出,《红楼梦》对人性的表现并没有局限在一个时代,而是笼盖了数千年的人性,它不仅是不朽的文学,更是永恒的人学。这样真实的人物在《红楼梦》一书中比比皆是:薛宝钗的娴静周全难掩其心机深重且无自我,此一例;我们爱林黛玉的聪明和性灵,又难以忍受她的小脾气,此一例;我们喜欢探春的气度和智慧,又会对她重视高低贵贱的敏感感到惋惜,此一例;被视为“淫魔色鬼”的薛蟠和贾琏也不乏一些人性的闪光点……总之,每一个人都是可恨和可爱交织的存在,这是曹雪芹在文学创造中的非凡洞见,也是对人性最真实的表达。

其二,个性解放的主题。著名红学家王昆仑先生说:“就《红楼梦》全书的思想来看,应该说是代表了具有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新生的青年男女不满现实制度、要求改变现状的精神。这些人物斗争的集中点是反传统的理教束缚。”冯其庸2003年为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一书作序时进一步指出了曹雪芹反传统的主要内涵,即三个方面的批判:“一是政治的批判,二是思想的批判,三是社会的批判。”从大的层面上看,住在大观园里的青年男女和大观园外的封建家长是对立的。他们结诗社作诗联句,他们发性情赏菊品梅,他们开夜宴庆生狂欢,这些都是封建礼教所不允许的,当然也不是贾母、王夫人、贾政等封建家长所愿意看到的。从个别感情诉求来看,张金哥和守备之子为爱殒命的事实,司棋和潘又安双双殉情的悲剧,林黛玉和贾宝玉对“金玉良缘”的抗争,这些都是当时的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的抗争。从个别尊严维护来看,金钏儿不甘承受王夫人人格的侮辱投井而亡,晴雯不以丫鬟自轻和宝玉平等相交、在王夫人面前据理力争,这些都是当时青年女性极力彰显个性、努力维护自我尊严的表现。碍于时代的限制,作者曹雪芹没能为上述青年男女找到一个妥善的归宿,最终让他们幻灭于现实。但是这幻灭揭露了粉饰,震撼了人心,也启迪了后继者更主动、更有效地求索。

其三,女性悲剧的主题。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谈道:“这已说明,是秦可卿引导宝玉,他才开始认识了千芳万艳、无数女性的不幸命运,她们都是隶属于‘薄命司中的人物,这些可怜可爱、可歌可泣的女流,没有一个能逃脱那一历史社会给她们安排的极其惨痛的人生遭遇,是可叹可惊、可骇可愕的悲剧结局。从此,宝玉这个聪颖早慧的孩子更加留意和思索这个使他痛苦而不解的巨大问题,这是宝玉的最主要的探索课题,自然也就是《红楼梦》的中心主题了。”正如作者曹雪芹所说,“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他要为“闺阁”作传。作者将自身对女性问题的思考都灌注到贾宝玉这一人物身上,让他有了“爱女红”“在闺阁厮混”的独特癖好,现实生活中当然不会有贾宝玉这样的人物,他只是作者出于思想寄托和文学表达的需要而作的。周汝昌先生认为,曹雪芹的审美观并不是贬薛褒林,而是钗黛同赞,这是深有见地的。对《红楼梦》中出现的绝大部分年轻女性,作者都是报以欣赏的眼光的。宝钗的美艳华贵、随和贤惠让人怜,其委曲求全、自持自抑最终幻灭的悲剧更让人叹。黛玉的机敏灵慧、多才善思惹人爱,其一往不回、任性自恣最终过早夭亡的下场更让人悲。探春的端庄大气、多谋善断让人喜,其远嫁和番的異乡流落更让人伤。其他如史湘云、李纨、惜春、元春、香菱、袭人、平儿、鸳鸯、尤三姐、尤二姐、紫鹃等女子也是各有其好,而最终都各归其悲。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性悲歌,让后世人痛恨那扼杀女性的礼教,也痛恨那不尊重女性的时代。

《红楼梦》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主题——封建大家族的没落。从“烈火烹油”的繁盛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幻灭,是曹雪芹对自身家族由荣到衰的反思,是他通过对王熙凤、贾琏、贾政、贾赦、贾珍等持家不善的思考来给“社会改良”下的一剂药引。受篇幅字数所限,笔者在此不再做过详的阐述了。希望我这浅薄的写作尝试,能给初读《红楼梦》的同学带来些许裨益。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2.《戚蓼生序本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4.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2004年)

5.周汝昌《红楼小讲》(北京出版社,2004年)

6.周汝昌《曹雪芹的故事》(北京出版社,2017年)

猜你喜欢

周汝昌红学曹雪芹
周汝昌:一本书读了几十年
吴宓档案中的“红学”资料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天津举办纪念周汝昌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周汝昌百年诞辰纪念专辑》出版
新中国红学第一人——追忆李希凡老师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Force-Based Quadrilateral Plate Bending Element for Plate Using Large Increment Method
《曹雪芹》:如同断臂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