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理论探索中国乳业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
2023-05-18徐彤彤金亚男
徐彤彤,金亚男
(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一、引言
“十四五”时期,针对产业链的升级,我国要求立足变革方向打造战略性的全局产业链[1]。针对乳业的支持与转型方面,相关政府规划了“草畜一体化”“三通一平”等多个产业建设战略[2]。同时,在竞争变革方向的分析中,海关数据显示在2021年1-12月,我国乳品进口395万吨,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加18.5%[3];同时与蛋品的累计出口相比,比去年同期增加13.1%[4],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乳业企业在贸易体系中应对进口冲击的同时也在积极加入全球竞争网络。从乳业可持续稳态发展的方向来看,产业融合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有效路径。一方面,纵向产业融合网络可持续巩固国内区域竞争市场,缓解进口冲击;另一方面,横向产业融合网络可以帮助提升乳业在全球竞争市场网络中的优势。综上所述,乳业的全球横向竞争与区域纵向竞争恰好贴合了微笑曲线上的两端。
为探究乳业产业优化提升的路径,本文选择伊利集团对其战略模式进行分析,相关案例均来自企业官网官方信息。伊利集团作为我国乳业的领先企业,立足国内外双循环发展。因此,其竞争模式恰好贴合本次研究;此外,伊利集团的“绿色产业链”、“全球织网”和“智慧健康谷项目”等多个产业融合战略项目在带动我国乳业产业集群建设和乳业数字化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探索产业优化路径的重要方向。
二、文献综述
产业融合作为应对微笑曲线两端竞争的重要提升路径,已有学者其进行了研究,结合本次研究目的,将从微笑曲线的两端竞争、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建议进行文献回顾与梳理。
微笑曲线方面,刘吉成,林湘敏,颜苏莉等[5]指出微笑曲线存在两端竞争,即右端存在全球性竞争,左端存在当地性竞争。吴红雨[6]提出微笑曲线是产业的超额利润的分布,产业的高端化通过的高附加值,高垄断性和高技术动态演变。秦佳良,张玉臣,贺明华等学者[7]在吴红雨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出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化要向高附加值、高垄断性和高技术攀升,不断抢占行业制高点。考虑到目前学者们对于微笑曲线的研究还没有结合到乳业,本文的创新点之一是将已有的微笑曲线理论分析与乳业竞争格局结合,细化并进一步探究产业横纵两个维度的竞争态势与高附加值、高垄断性与高技术的内在联系。
产业融合方面,王金圣[8]首先总结了供应链发展中的四个层次,并指出目前产业链已处于以本企业为中心的双向树状结构,形成了网状供应链。胡汉辉和邢华[9]从产业融合方式的角度分析了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的作用机制。首先高新技术产业对产业无摩擦渗透起重要作用,其次产业交叉最终表现为产业界限模糊,最后产业重组最终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链。陈柳钦[10]从产业融合发展动因的角度,提出了技术创新、竞争合作压力、跨国公司发展和放松管制可以促进企业进行产业融合。韩江波[11]以农业产业融合为例,提出了产业融合的“环—链—层”的模式,在这个融合模式下,形成了横向、纵向、综合的产业一体化价值链机制。本文的创新点之二在于,基于以上学者对产业融合理论的总结与分析,将产业融合从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战略实践中,探究产业融合在具体的产业运营环节中的作用。
全产业链一体化构建方面,潘文卿和李跟强[12]基于微笑曲线指出价值链的嵌入位置在企业生产决策中起关键作用,乳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在投入需求链中处于中游。刘勇和李丽珍[13]基于“双循环”视角指出企业向高端升级转型需要突破微笑曲线中间部分的低端锁定,向左右两端延伸。因此,本文的创新点之三在于根据学者们对产业迈向高端化的路径作为理论基础,给出产业升级转型的建议。
基于以上的理论整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以微笑曲线两端竞争为切入点,分析乳业目前面临的全球与区域的竞争模式和竞争现状。第二,对产业融合理论在乳业的运用范式进行分析。以伊利集团为例,从产业融合角度对其战略规划进行分类,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对其战略规划进行梳理划分,探索伊利集团在面临两端竞争环境下取得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因素。第三,为提升乳业竞争优势,从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组角度给出提升转型的建议。
三、乳业微笑曲线上的两端竞争
结合乳业产业的运营模式,重塑微笑曲线的水平轴,由原点向右延伸依次为战略与研发,生产运输,市场营销三个主要的产业链运作环节(见图 1)。以微笑曲线低点为分界,可以划分为两个维度的竞争,即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横向竞争和参与当地价值链的纵向竞争,其中全球横向竞争以企业的垄断程度为导向,当地纵向竞争以产品的高附加值为导向。
图1 乳业的微笑曲线
(一)微笑曲线左端竞争:垄断程度为核心的全球横向网络
微笑曲线左端存在极大的增值空间。由于微笑曲线左端汇聚了企业的战略和研发环节,是整个产业链向后延伸的重要起点和核心竞争的关键来源,企业对战略规划和产品研发技术进行以信息化革新为导向的转型升级,可以使企业有效地抵御市场竞争对手的冲击,帮助企业建立更高的市场竞争壁垒,给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并带来潜在的发展机遇。综上所述,这一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左端。
微笑曲线左端存在着全球竞争。其竞争模式不仅受到进口市场挑战者的挑战,同时还受到国内乳业企业固有的市场地位的影响。全球竞争往往在微笑曲线左端,以企业自身的垄断程度为竞争导向。因此,在国内外的企业构成的横向的竞争网络环境下,企业需要在要素市场中对技术革新、产品升级、人才挖掘、资本投入和产业合作等方面进行提升,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优势。
在乳业中巴氏鲜奶呈现出了突出的全球横向竞争局面。2018年,蒙牛推出“新鲜严选”“每日鲜语”“新鲜工厂”三个子品牌,并与可口可乐公司合资占据巴氏鲜奶市场份额;法国优诺乳业凭借高端巴氏鲜奶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在一、二线城市形成竞争;2019年4月,新西兰恒天然品牌向我国多次出口巴氏鲜奶;君乐宝打造巴氏鲜奶品牌,并进入全球竞争市场。[14]
(二)微笑曲线右端竞争:高附加值为核心的当地纵向网络
微笑曲线右端同样存在极大的增值空间。微笑曲线右端连接市场,存在着产品价值回笼过程。乳业作为容易产生同质产品的行业,提升产业附加值是突出企业差异化的关键方向。在产业链终端,有效的品牌塑造、营销战略和增值服务可以在局部市场规模和争夺市场份额中突出企业优势,在原有的营销盈利下提升企业的增值空间。
微笑曲线右端存在区域竞争。产品由企业向各个子市场进行流通,在各个细分的区域市场范围内形成区域竞争,各个区域市场之间互相平行。对于一个单独的区域市场而言,又会形成在区域拥有市场优势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垂直竞争。区域竞争对接消费者,为满足顾客的差异性消费体验和对产品性价比的要求,各竞争企业在市场布局—分销配送—营销推广—销售服务各个垂直环节中以高附加值为导向,达到抬升微笑曲线右端的效果,形成纵向的区域竞争网络,并突出在区域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区域竞争是以稳固的全球竞争优势为基础,是对企业战略与研发,即产业链前端环节的垂直延伸。
四、提升竞争优势的路径:乳业产业融合
为应对微笑曲线的两端竞争,企业的管理研发以及市场战略尤为重要,产业融合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抬升微笑曲线增加增值空间、提升两端竞争壁垒的有效路径。考虑到乳业跨度了一、二、三产业,产业规模横纵交织、结构复杂,产业融合需要从不同维度进行产业链壁垒突破,延伸为行业间的产业界限模糊以及产业链中前后端内各环节之间的模糊。
一方面,行业间的产业界限模糊表现为利用各个行业的专业化分工优势,进行技术、服务等要素的交换融合,呈现出产业间相互影响、相互介入、互补促进的状态。因此,行业间的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有效的资源交换和要素流动,实现产业间分工合作高效化,并将产业推向全球竞争格局,促进多样化规模经济的形成。另一方面,产业链中前后端内各环节之间的模糊表现为利用信息等技术对产业链进行一体化整合,通过信息可视化管理等方式增强运营柔性,对上游畜牧业、中游制造业、下游零售业之间进行边界重组。产业融合具体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组三个途径实现。
(一)产业渗透
产业渗透往往需要凭借新一代运作模式和技术革新,对传统产业产生介入影响,利用高新技术创新的特点,对乳业的传统运作模式进行冲击。而作为整合全球资源的企业则需要接受这种冲击渗透,进而转向自主研发并切合企业产业运营的信息管理模式。例如,伊利集团在技术研发起步阶段,选择购买美国四班的MPRⅡ信息管理系统、用友的SAP分销系统。在自身开发能力达到标准水平后,在2005年转变为自主研发,其建设的ERP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15]
除此之外,通过提升的信息传递而节省的成本,可以转换成需要潜在延伸的额外的产业规模。拓宽可视化管理的区域范围,建设全球运营平台,再以数据集成的模式将各个国家平台的产业链结点进行网状的横纵联通,加强产品流通与信息传递效率,将原料供应、生产、包装、质检、运输和消费各个环节相连。
一方面,高新技术融合产业界限边缘,促进其扩张市场规模,进一步稳定抬升市场优势;另一方面,产业规模的扩展也为高新技术提供支持,以具体产品流通运作为技术提供试验条件,推动其发展的不断完善。
(二)产业交叉
产业交叉表现为行业间的资源互补与功能结合,凭借扩张产业所具备的技术条件,实现产业的规模提升。伊利作为不完全竞争的龙头企业,其行业垄断地位的提升需要与其他产业进行交叉的规模。产业之间互相借助对方拥有的市场优势,一方面,可以包络外部产业的优势,减少业务在行业领域间跨度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而产生的摩擦,避免产业价值损耗;另一方面,促进企业产品附加值提升,增加单一产品在不同行业领域中的潜在价值,应对消费者对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在乳业中,以集团为中心的网状产业交叉,通过横纵的空间跨度可提升产业的垄断性和产品的附加值。现有的交叉融合更多表现为第三产业向农业和制造业的延伸和渗透。[16]
与金融整合交叉,补充融资模式。例如伊利通过发展“自主产业链金融+银企联合金融”的融资方式,实现了718.22亿元的融资金额(截至2021年2月28日)。提高了产业拓展所需的金融服务覆盖率,避免在进行产业规模扩张时的融资不能及时补给的问题,促进了可持续均衡的发展;同时,推动了金融行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产业的业务发展转型升级,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此外,整合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例如“银行+企业”,满足了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解决传统信贷难以覆盖等问题,具体发展了“贸易金融模式”“担保模式”“保理模式”三种产业链金融模式。[17]
与高校资源整合交叉,建立研发中心。例如与瓦赫宁根大学联合成立伊利欧洲研发中心,共同研究母乳和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系统,通过资源重组建立了目前中国乳业经济效益最高的海外研发中心。跨国研发中心的成立,一方面节省了向国内引进专业化人才的成本,方便在乳业领域进行乳酸微生物、延长保鲜等研究,推动了伊利向生命科学的领域进军;另一方面打破了企业或高校独立的专业实验室壁垒,交叉整合的实验室使企业构建起创新产业人才网络体系,为产品的升级提供了可行性和内驱动力,同时为高校提供专业实验设备辅助其进行人才培养。[18]
产业交叉作为编织全球互补资源整合网络的有效途径,突破了传统乳业的地方封闭性,促使伊利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参与到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建立创新产业网络和全球市场布局网络,更加贴合其完成“全球织网”战略。
(三)产业重组
相比于产业渗透和产业交叉是对产业链外部的边缘进行行业间的界限弱化模糊处理,产业重组的作用机制则是针对企业内部的产业链中各环节边缘的融合。乳业产业链前端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及畜牧业,产业前端内部需要进行重组形成高效运作的融合形态;后续产业中端涉及原辅材料种类多、生产加工环节控制点复杂;最后产业末端涵盖多样化的物流体系、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乳业跨度了三类产业,与其他零售或快销行业的资源整合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对于运作环节交错复杂的产业,需要通过产业重组加强产业链一体化。
在乳业内部中,伊利将互相之间紧密联系但原本各自独立的畜牧业、制造业和零售业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约束集成的方式进行产业重组,形成了“智慧乳业”智能化全产业链。分别为产业链上游的以畜牧业打造的智慧牧场,产业链中游的以制造业打造的智慧工厂,产业链下游的以市场为主打造的智能终端。
智慧牧场采用牧业管理系统,转盘式挤奶设备和数字化养殖。对牧场工作流程中奶牛与饲喂、设备与库存进行管理等各个层面进行数据化管理。由智慧牧场通过数据监控精准将全线情况对接到中游的智慧工厂。智能工厂衔接了由牧场传递的数据信息,并实时监控中央控制室和中心化验室。实现管理者对各项数字化指标自动汇总进行计算、多维度的对比。最后,将智能工厂中的产品制造指标向下反馈至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可以精准评估、精细预测市场发展态势,预测消费市场的先机,支持终端网点的布局精确规划和落地。
综上,产业融合的作用机制表现为:产业渗透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交叉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产业重组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实现(见图 2)。产业融合是产业运作的重要战略,对提高价值链增值空间有重要意义,其融合模式与资源重新配置实现了产业的宏观多维度整合。在产业融合中,不仅涉及行业外部的整体渗透于交叉,还对行业内的运营环节进行整合。产业融合从内外部提升了整体的价值传递效率,产业前端的融合为产业提供高垄断与高技术的条件,是价值增值的运转核心。中、后端的融合一方面是产品高附加值的累加,另一方面是前端融合对后续运营的持续影响体现。因此,产业融合通过整合产业链的横纵两个维度的网络资源,是面对微笑曲线两端的竞争有效途径。
图2 产业融合作用机制
五、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乳业企业发展建议
(一)深化终端市场数字转型
产业渗透下除了需要持续跟进数据集成的柔性管理外,在终端市场也需要深化数字转型,转型角度可从销售和回收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面对全球疫情不稳定的时期,数字经济对乳制品产业的渗透更加切合市场需求。因此,结合到新零售背景下,需要拓展线上销售模式、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例如“天鲜配”平台强化了冷链智能终端的配送模式,但乳制品的O2O配送市场还有待开拓。因此,乳制品企业可加强与电商平台的融合运营,以“无接触配送”和“严格冷链”作为数字市场转型的切入点,另构建一条数字化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可建设绿色数字终端回收平台,加强对乳制品包装的回收追溯,并根据回收率和利用率进行包装成本的重新计量。终端市场的数字转型是以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方法,深化纵向区域竞争网络优势的重要途径。
(二)多元化资源整合
扩展资源整合是产业交叉的作用机制,在原有的产业延伸融合基础上,需进行更加多元化的资源重组,延伸加深垄断性的交叉产业方向。在O2O销售模式下,可与物流资源进行整合,面对乳制品易腐易坏的特点,除了与消费者、第三方物流公司共享实时物流信息外,还可以增加对冷链运输温度等信息的透明追踪,以建立信任机制为导向开辟乳制品物流专线。此外,需要加强对高校人才资源的整合,着重对微生物发酵、畜牧业养殖、数字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进行系统的培养。由此,乳制品企业可重点加强在高校设立人才培养基地、依靠高校的重点学科优势,制定切合企业研发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合作是促进技术深化革新的角度加深发展垄断性的重要方式。
(三)完善“一体化产业链”建设
一体化产业链的建设是对产业链前后端之间的各环节进行系统性的重组,例如伊利集团在一体化产业链建设中成立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通过建档—数据记录—追踪的模式为消费者公开生产信息。在此基础上,企业为完善一体化产业链的建设,还可以加强产业链前后端的信息追踪管理。
以生产运输环节为中心,在乳制产品包装上附信息码,分别与产业链上下游相连。上游与奶源产地共享信息,包含奶源是否来自境外的信息、境外奶源病毒检测信息。下游与冷链运输公司共享信息,在追溯码中更新冷链运输情况,包括冷链温度、运输时间、采用的冷链设备是否消毒、冷链运输人员体温检测等等。销售终端更新追溯码的销售情况,通过云计算可以将销售数据汇总反馈给企业生产厂,定期更新方便企业调整产量,留有合适的库存,防止产品销售信息更新不及时;又考虑到乳制品本身保质期短,企业积压大量的库存,不利于库存产品的销售和与物流公司的交接。